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152发布日期:2018-08-10 22:0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材料导入和切断功能的组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胶条导入型材的嵌槽内并切断胶条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些型材上需要内嵌胶条以达到防水、隔音等效果,如:用于门、窗边框的铝条等,如图24所示,铝条沿长度方向设有供胶条穿入的胶条安装槽103,这些铝条的前、后两侧端面101和102通常都设计成斜面方便横竖两个方向的铝条的拼接,而且两侧端面101和102的斜面往往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具有一个90度的夹角。相应地,内嵌于铝条内的胶条的两端切口也要分别与铝条的两端面平齐,也即胶条两侧端面同样也是具有相应夹角的斜面。而传统的将胶条穿入型材并剪切的方法是:先是工人一只手拿着铝条,另一只手拿着胶条对位从而将胶条导入型材的胶条槽上,然后用剪刀贴着型材的斜向端面剪断胶条,对每一根型材都要进行两次角度不同的剪切动作,这样不但效率低下,容易造成操作者的疲劳,耗费人工,而且操作者的手很容易就触碰到型材端面的尖角而受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快速地导入并切断胶条且安全性高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用于将胶条导入型材的胶条安装槽内并根据型材两个端面的角度剪切胶条,其包括:用于切断胶条的切刀装置以及将型材固定于工作位置的型材定位装置;

还包括:设在型材后方的胶条引导加载装置、与电动装置或部件连接并控制其运作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为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胶条引导加载装置包括:对接件以及第一动力部件;所述对接件具有与型材后端面相配合的前端面并设有与型材的胶条安装槽位置对应的连接槽;所述第一动力部件带动对接件向前移动至其前端面与工作位置的型材后端面配合拼接且所述连接槽与胶条安装槽对接的拼接位置、或者向后退回至初始位置。

所述切刀装置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对接件与工作位置的型材后端面之间,其包括:通过相对交错移动实现剪切功能的上刀和下刀、控制所述上刀上下移动的第二动力部件;所述上刀包括:刀架以及分别固定于该刀架下部前后两侧的两个刀片,前侧刀片的角度与型材后端面的角度相同,后侧刀片的角度与型材前端面的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初始位置的所述对接件后方的用于将胶条向前推送的胶条导入装置,其包括:胶条防扭转装置、提供向前推送动力的胶条推送装置。

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包括分别设在胶条输送线路左右两侧位置相对的防扭转滚轮一和防扭转滚轮二;所述防扭转滚轮一具有垂直转轴且可沿左右方向调整位置,所述防扭转滚轮二具有位置固定的垂直转轴,该防扭转滚轮一和防扭转滚轮二沿其周向壁面上设有位置相对的环形凹槽,供胶条从左右两侧凹槽夹围的空隙中穿过。

所述胶条推送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向所述主动滚轮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导轨组件以及压紧件;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具有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水平转轴,且沿其周向壁面上设有位置相对的环形凹槽,供胶条从上下凹槽夹围的空隙中穿过;所述导轨组件与从动滚轮连接并限制该从动滚轮只能垂直移动,所述压紧件推动所述从动滚轮压向所述主动滚轮。

所述防扭转滚轮一被夹置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该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外侧固定于一侧板;该上夹板和侧板外设有一个倒L形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顶板设有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槽孔;凸伸于所述上夹板顶部的螺丝位于该槽孔内,所述下夹板安装在一滑槽处并可沿该滑槽在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方向上滑动;一螺栓从外至内旋进一螺帽和该L形固定支架并与所述侧板相抵以调节所述防扭转滚轮一的移动范围。

所述主动滚轮的转轴两侧安装于左右两个主支架上;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主动滚轮上方的左右两个上支架、位于主动滚轮下方的底板、连接于该上支架和底板之间的垂直的导向柱、固定在左右两个主支架上的轴套;所述从动滚轮的转轴两侧安装于左右两个上支架上,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轴套;所述压紧件为与所述底板连接对该底板施加下拉力的拉簧。

所述胶条导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和胶条推送装置之间的胶条引导桥一、设置在所述胶条推送装置和对接件之间的胶条引导桥二;

所述胶条引导桥一包括:基板一以及安装在该基板一上具有垂直转轴的多个第一胶条引导轮,该多个第一胶条引导轮排列成分别位于胶条输送路线左右两侧的两排,胶条从左右两排第一胶条引导轮之间通过以保持正确的角度向前输送;

所述胶条引导桥二包括:基板二以及安装在该基板二上具有垂直转轴的多个第二胶条引导轮,该多个第二胶条引导轮排列成分别位于胶条输送路线左右两侧的两排,前后相邻的第二胶条引导轮之间固设有引导板,胶条从左右两排第二胶条引导轮之间以及左右引导板之间通过以保持正确的角度向前输送。

所述胶条引导桥一的基板一在胶条输送路线上开有一感应通孔,该感应通孔处设有用于感应是否有胶条的感应器一;

型材工作位置的中部设有用于感应型材是否到位的感应器二,型材工作位置的前端设有用于感应胶条是否到位的感应器三;

所述感应器一、感应器二和感应器三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胶条导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后方的胶条引导架,该胶条引导架上设置有可容胶条穿过的通孔;

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还包括位于胶条输送路线上的前后两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设有可容胶条穿过的通孔;

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的凹槽之间的前方胶条输出处设有正好可供胶条穿过的胶条引导管。

所述型材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工作位置的型材左右两边的侧向固定件、固定在工作位置的型材前端面处的前部固定件,该前部固定件的后端面角度与所述型材前端面的角度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还包括型材导出装置,其包括:前部承托件、后部承托件、第三动力部件、第四动力部件和型材导出板;所述第三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前部承托件向前移动承托于工作位置的型材前部底面处或向后退回,所述第四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后部承托件向前移动承托于工作位置的型材后部底面处或向后退回,所述型材导出板位于型材工作位置的下方且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动力部件、第二动力部件、第三动力部件和第四动力部件采用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还包括加水装置,该加水装置向推送中的胶条或工作位置的型材的胶条安装槽上滴水或喷水。

所述切刀装置的下刀包括刀座,该刀座上位于上刀正下方处设有缺口,且该缺口的前后壁面与该刀座的顶面相交处形成分别与前后两侧刀片配合实现剪切功能的尖锐角线。

所述刀架下部在前、后两侧刀片方向交汇处的角部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向轴,所述刀座在其缺口的角部处设有内凹的竖向导槽,所述导向轴插入该竖向导槽内并可沿该竖向导槽上下滑动。

所述刀架的底部设有剪切时供胶条避空用的内凹位。

所述刀片的刀锋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至40度。

所述刀架下部的前后两侧壁为向内凹进的凹面,所述刀片贴合并固定于该凹面处,且前后两侧刀片的外表面分别与刀架上部的前后两侧壁面平齐。

所述切刀装置还包括限制所述上刀移动方向的上刀导向装置,该上刀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竖向导柱、滑动套接于所述竖向导柱的刀具安装板;所述刀架的上部固定于所述刀具安装板。

所述刀架上部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角件和螺丝与所述刀具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可通过控制装置自动完成胶条输送导入型材的胶条安装槽内并在穿胶条到位后切断胶条,且切断后的胶条具有与型材端面相同角度的端面,由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实现了自动化操作,避免了剪切时人手与型材的端面接触,操作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从正面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从背面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加水装置6处的示意图;

图5为所述胶条导入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2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胶条推送装置22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所述胶条推送装置22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所述胶条引导桥一2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胶条引导桥二2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胶条引导桥一23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所述型材定位装置4和型材导出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所述前部承托件71和第三动力部件73的示意图;

图14为所述前部固定件42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所述胶条20的横截面图;

图16为所述切刀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所述刀架1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所述下刀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所述刀架111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所述上刀11从其导向轴113一侧看的示意图;

图21为所述上刀11前侧面或后侧面的示意图;

图22为所述上刀11下部的水平剖面图;

图23为所述上刀11顶部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24为所述型材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用于将胶条20导入型材10的胶条安装槽103内并根据型材10两个端面101和102的角度切断胶条,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用于切断胶条的切刀装置1、用于将胶条向前推送的胶条导入装置2、设在型材10后方的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将型材10固定于待穿入胶条的工作位置的型材定位装置4、与电动装置或部件连接并控制其运作的控制装置5、加水装置6、将穿好胶条后的型材送出的型材导出装置7。

下面对上述各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胶条导入装置2位于整个设备的最后方,胶条20从胶条原料安装架30处输出至该胶条导入装置2进而被向前输送至型材处,因为胶条20是长条形物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扭转而无法顺利穿入型材中,故此,所述胶条导入装置2除了输送胶条的功能后,还具有防止胶条扭转并在输送过程中使其保持正确方向前进的功能。图15显示了本实施例中胶条20的横截面结构,其上部为大致呈O形的环形部201,其下部呈倒T形,倒T形的底边202与环形部201之间夹围成左右两侧的内凹位203。如图5所示,该胶条导入装置2安装在工作台91上,从后往前依次包括:胶条引导架25,胶条防扭转装置21、胶条引导桥一23、胶条推送装置22、胶条引导桥二24。

所述胶条引导架25用L形角件固定在工作台91上,其上设置有供胶条20穿过的通孔251,对胶条20具有初步的导向作用,可限定胶条20的输入位置。

如图6所示,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21包括:固定于工作台91上的底板215、通过4支螺栓216连接该底板215以调较高低的升降板214、安装在升降板214上的防扭转滚轮一211和防扭转滚轮二212、分别固定在升降板214前部和后部的两个引导件217。

所述防扭转滚轮一211和防扭转滚轮二212分别位于胶条输送线路左右两侧且位置相对,两者均具有垂直转轴。

其中,所述防扭转滚轮一211内部紧配有一轴承2112,该轴承2112的上、下方分别设有轴承顶盖2113和轴承底座2114并用螺丝将它们安装在一起。该防扭转滚轮一211,安装在一调节支架上,可沿左右方向调整其位置,其周向壁面上设有水平的环形凹槽2111。

所述调节支架主要由上夹板2131、下夹板2132及固定于该上夹板2131和下夹板2132外侧的侧板2133组成。该上夹板2131和侧板2133外设有一个固定于升降板214的倒L形的固定支架2134,该固定支架2134顶板设有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槽孔2135。凸伸于所述上夹板2131顶部的螺丝位于该槽孔2135内,所述下夹板2132安装在升降板214上开设的一滑槽2136处并可沿该滑槽2136在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方向上左右滑动。防扭转滚轮一211被夹置于上夹板2131和下夹板2132之间,由此该防扭转滚轮一211可沿槽孔2135和滑槽2136左右滑动。一螺栓2137从外至内旋进一螺帽2138和该L形固定支架2134的垂直板并与所述侧板2133相抵,可以调节防扭转滚轮一211的移动范围。

所述防扭转滚轮二212的内部结构与防扭转滚轮一211相同,但其转轴位置是固定的,沿其周向壁面上同样设有水平的环形凹槽2121。两个防扭转滚轮上的环形凹槽2121和2111的位置相对,胶条20从左右两侧凹槽2121和2111夹围的空隙中穿过,其底边202的两侧分别插入该两侧凹槽2121和2111内,由此可导正胶条20的角度,防止其发生扭转。

前后两个所述引导件217位于胶条输送路线上,其上设有可容胶条穿过的通孔,用于限定胶条进入或输出胶条防扭转装置21的位置。

所述胶条推送装置22用于提供胶条向前推送的动力,如图7和图8所示,其包括:主动滚轮221、位于该主动滚轮221上方的从动滚轮222、向所述主动滚轮221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223、导轨组件以及压紧件225。所述主动滚轮221和从动滚轮222均具有垂直于胶条输送路线的水平转轴,两者沿其周向壁面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的环形凹槽2212和2222,胶条从该上下凹槽夹围的空隙中穿过。当然,环形凹槽2212和2222的截面形状最好与胶条20的横截面形状配合以增加胶条与滚轮之间的接触面,提升摩擦力改善推送效率,本实施例中,凹槽2212为具有平底的平槽,而凹槽2222则为V形槽。此外,凹槽2212和2222之间的前方胶条输出处还设有正好可供胶条穿过的胶条引导管227,可更好地对胶条进行限位。

所述主动滚轮221的转轴2211两侧安装于左右两个主支架226上,该两侧主支架226前端用一连接板228连接在一起。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主动滚轮221上方的左右两个上支架2241、位于主动滚轮221下方的底板2242、连接于该上支架2241和底板2242之间的垂直的导向柱2243、固定在左右两个主支架226内侧的轴套2244。所述从动滚轮222的转轴2221两侧安装于左右两个上支架2241上,所述导向柱2243穿过所述轴套2244,由此,该从动滚轮222被导轨组件限制只能上下垂直移动。

所述压紧件225的作用是推动所述从动滚轮222压向所述主动滚轮221,使上下两个滚轮保持压紧的趋势,这样,当电机223带动主动滚轮221转动时,从动滚轮222则会反向转动,从而将两者之间夹持的胶条20不断向前推送。该压紧件225可以采用气缸、重力装置、弹力装置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225为一拉簧,该拉簧225上部与所述底板2242连接,下部与一固定的底座229连接,由此对底板2242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从而带动从动滚轮222向下压。

为了使胶条20保持正确角度向前输送,如图5所示,所述胶条导入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条防扭转装置21和胶条推送装置22之间的胶条引导桥一23、设置在所述胶条推送装置22前方的胶条引导桥二24。

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胶条引导桥一23包括:基板一231以及安装在该基板一231上具有垂直转轴的多个第一胶条引导轮232,该第一胶条引导轮232内部紧配有轴承234,该轴承234下方安装有垫圈236,上方安装有一个特别螺丝235并穿过基板一231上开设的螺孔237后用螺帽238固定。该多个第一胶条引导轮232排列成分别位于胶条输送路线左右两侧的两排,且左右两侧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位置两两对应,胶条20从左右两排第一胶条引导轮232之间通过,左右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边缘插入胶条20的两侧凹位203内,使胶条20能保持正确的角度向前输送。其中一排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螺孔237为垂直于胶条推送方向的长形孔,由此可调节左右两个第一胶条引导轮232之间的距离。此外,在基板一231在胶条输送路线上开有一感应通孔233,该感应通孔233处设有与控制装置5连接的感应器一81,可用于感应是否有胶条存在,如果感应不到胶条,则可通过控制装置5停止设备的运作并提醒操作者。

如图10所示,所述胶条引导桥二24包括:基板二241以及安装在该基板二241上具有垂直转轴的多个第二胶条引导轮242,该多个第二胶条引导轮242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与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相同,所不同的是,前后相邻的第二胶条引导轮242之间还固设有引导板243,胶条从左右两排第二胶条引导轮242之间以及左右引导板243之间通过以保持正确的角度向前输送。

如图3所示,所述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包括:对接件31以及第一动力部件32。所述对接件31具有与型材10后端面相配合的前端面并设有与型材10的胶条安装槽103位置对应的连接槽311,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截取型材10前端的一部分作为对接件31。所述第一动力部件32可以带动对接件31向前移动至拼接位置或向后退回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动力部件32采用气缸。当对接件31向前移动至拼接位置时,其前端面与工作位置的型材10后端面配合拼接且所述连接槽311与胶条安装槽103对接成一直线;而当对接件31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其上的连接槽311正对胶条引导桥二24前端的胶条输出位置。

所述切刀装置1位于初始位置的对接件31与工作位置的型材10后端面之间,用于根据型材两个端面的角度剪切出具有相同端面角度的胶条,如图24所示,所述型材10前端面101与其长度方向的夹角为A1,后端面102与其长度方向的夹角为A2。当然,这里所说的型材10两个端面的角度是指胶条安装槽所在位置处的型材端面的角度,其目的是使剪切后的胶条的端面能与型材装嵌胶条处的端面平齐。

如图16所示,所述切刀装置1主要包括:上刀11、下刀12、上刀导向装置、控制所述上刀11上下移动的第二动力部件13。其中,所述上刀11和下刀12上、下相对并通过相对交错移动实现剪切功能,所述上刀导向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上刀11的移动方向。

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上刀11包括:刀架111以及固定于该刀架111下部的两个刀片112。所述刀架111大致呈竖向的三棱柱形状,如图22所示,其水平截面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如图17所示,该刀架111的前、后两侧面(也即其水平截面中三角形的两条腰所对应的两个侧面)下部均为向内凹进的凹面116,该凹面116上开设有螺孔118。所述两个刀片112分别贴合于该前、后两个凹面116处,并用螺丝163于螺孔118处将刀片112固定于凹面116,此时,前后两侧刀片112的外表面分别与刀架111上部的前后两侧壁面平齐,这使得上刀11的外形更加整齐美观。

刀片112固定后,如图22所示,前部刀片112和待切胶条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2,与型材10后端面102和其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后部刀片112和待切胶条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则为A1,与型材10前端面101和其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也就是说,前后两侧刀片112之间的夹角B等于型材10前、后端面之间的夹角,如果型材10前、后端面均为常见的45度斜面时,则前后两侧刀片112之间的夹角B为90度。

如图18所示,所述下刀12包括固定于工作台92上的刀座121,该刀座121上位于上刀11正下方处设有V形的缺口122,所述刀座121在其缺口122处的前、后壁面124与该刀座121顶面的相交处形成尖锐角线,当上刀11下移至缺口122内时,该前后两侧的尖锐角线分别与前后两侧刀片112紧贴配合而实现剪切功能,有利于切断胶条。

剪切时,将待切胶条置于上刀11下方、下刀12的顶面上,使上刀11的刀片112下移至下刀12的缺口122处即可将胶条切成前后两段,且前段胶条的切面角度与前一个型材10后端面102的角度相同,后段胶条的切面角度与后一个型材10前端面101的角度相同,由此一次操作即可完成两次剪切动作。

为了更好地防止上刀11在移动过程中位置偏移而影响剪切效果,如图17所示,所述刀架111下部在前、后两侧刀片112方向交汇处的角部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向轴113,所述刀座121在其缺口122的角部处设有内凹的竖向导槽123,所述导向轴113正好可插入该竖向导槽123内并可沿该竖向导槽123上下滑动,此结构可更好地导正和限制上刀11的移动方向。

如图19所示,所述刀架111的底部设有内凹位115,供剪切时胶条避空用,本实施例中,该内凹位115做成直角凹位状。

如图21所示,为了更容易切断胶条,所述刀片112的刀锋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0至40度,本实施例中做成30度的斜角。如图20,两侧刀片112的刀锋尖端均远离所述导向轴113,这样剪切时两侧刀片112能同时切断胶条。

如图16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部件13为气缸,该气缸13安装在一气缸安装板131上,该气缸13通过气缸安装板131下方的刀架连接件132连接刀具安装板152。

所述上刀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竖向导柱151、刀具安装板152和轴套153。所述轴套153固定于刀具安装板152的轴孔处并滑动套接于所述竖向导柱151。所述刀架111上部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角件161和螺丝162与所述刀具安装板152的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该两侧螺丝162可调较导向轴113与竖向导槽123的紧贴度。竖向导柱1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气缸安装板131和工作台92固定连接。由此上刀11在气缸13的带动下只能沿竖向导柱151上下滑动。

如图2和图12所示,所述型材定位装置4包括:多个侧向固定件41、一个前部固定件42、左承架43和右承架44。其中,所述左承架43和右承架44分别设在工作位置的型材10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向固定件41至少设有两对,分别固定于左承架43和右承架44上,型材10被左承架43和右承架44以及侧向固定件41夹在中间。如图14所示,所述前部固定件42固定在工作位置的型材10前端面处,其后端面421的角度与所述型材10前端面101的角度匹配,由此可限定型材10前端的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加水装置6设在工作位置的型材10的一侧,该加水装置6内设有水箱,并通过水管61向推送中的胶条或型材10的胶条安装槽103上滴水或喷水,可以减少型材和胶条之间的摩擦力,令胶条更容易穿入型材中。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型材导出装置7包括:前部承托件71、后部承托件72、第三动力部件73、第四动力部件74和型材导出板75。所述前部承托件71设在前部固定件42下方,由所述第三动力部件73带动前后移动,当向前移动伸出时,该前部承托件71承托于工作位置的型材10前部的底面处,当向后退回到位时,则离开型材10。所述后部承托件72位于型材10的后部位置,呈杆状且垂直于型材10的长度方向,由所述第四动力部件74带动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向前移动伸出时,该后部承托件72承托于工作位置的型材10后部的底面处,当向后退回到位时,则离开型材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动力部件73和第四动力部件74采用气缸。如图2,所述型材导出板75位于型材10工作位置的下方且倾斜设置,当气缸73和74向后收回前部承托件71和后部承托件72时,型材10失去承托将向下掉落至倾斜的型材导出板75从而被导出至型材成品的收集位置。

如图12所示,型材10工作位置的中部设有用于感应型材10是否到位的感应器二82,型材10工作位置的前端设有用于感应胶条是否到位的感应器三83。所述感应器二82和感应器三83同样与所述控制装置5连接。该控制装置5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所有的感应器和电动装置或部件与PLC连接并由PLC来控制,如图1所示,该控制装置5还外接了一台触控操作器51,更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运作前需要先将胶条20穿入设备中,步骤如下:

1.先将整圈胶条放在胶条原料安装架30上,将胶条20拉出依次穿过胶条引导架25和胶条防扭转装置21的后部引导件217后,从防扭转滚轮一211和防扭转滚轮二212的凹槽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并使胶条20的底边202插入凹槽2111和2121内,再调节螺栓2137使防扭转滚轮一211内移夹着胶条20,并用螺帽2138固定,之后如果使用的胶条是同一类别,就不需再调节螺栓2137,最后将胶条20从后部引导件217的通孔中穿过。

2.再将胶条20穿过胶条引导桥一23的两排第一胶条引导轮232之间,该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外缘穿过胶条20两侧的凹位203,调节一边的第一胶条引导轮232的位置使左右两边的第一胶条引导轮232能夹着胶条20,之后将螺丝235和螺帽238上紧固定。胶条20穿过胶条引导桥一23时需要调节传感器81使胶条20穿过感应光源。

3.之后再将胶条20从主动滚轮221和从动滚轮222的凹槽2212和2222之间的缺口穿过,可防止胶条在推送时左右移动,并增加胶条20与凹槽之间的接触面,提高摩擦力,然后将胶条20从胶条引导管227中穿出进入胶条引导桥二24,该胶条引导管227的作用是防止胶条20在向前推送时因有空隙而变形。

4.再将胶条20穿过胶条引导桥二24,其穿法与胶条引导桥一23相同。

5.最后将胶条20穿入胶条引导加载装置的对接件31的连接槽311中,并将胶条20穿出对接件31外。

胶条穿好后,本实用新型的胶条导入和切断设备运作步骤大致如下:

1.将型材10置于其工作位置,此时,型材10左右两侧和前部分别被两边的侧向固定件41和前部固定件42限定。

2. 感应器82感应型材10到位后,控制装置5控制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的气缸32将对接件31向前推进,从切刀装置1的上刀11和下刀12之间穿过,直到对接件31的前端面312与型材10的后端面102刚好接合,并将型材10向前推至与前部固定件42的后端面421相抵,型材10便会被压紧处于工作位置,该型材10上的胶条安装槽103正好与对接件31上的连接槽311接合成一直线,此时,初始穿入的胶条20仍位于对接件31上的连接槽311内。

3.然后控制装置5控制胶条推送装置22的电机223启动,将准备好的胶条20通过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的对接件31向前推进到工作位置的型材10的胶条安装槽103内,直到型材10前部的感应器83感应到胶条20为止,此时胶条20基本穿入到位至型材20的前端部。在胶条推送过程中,加水装置6会在推送中的胶条20上滴一些水减少胶条20与胶条安装槽103之间的摩擦力。

4.当感应器83感应到胶条20穿入到位后,控制装置5控制电机223停止,胶条引导加载装置3的气缸32将对接件31向后收回至初始位置。此时,对接件31和型材10后端面之间的胶条20位于切刀装置1的上刀11和下刀12之间,切刀装置1的气缸13动作将上刀11向下推,而下刀12会承托胶条20的底部,上刀11的前后两侧刀片112将胶条20切成前后两段,前段胶条末端的角度正好与型材10后端面102的角度相同,后段胶条前端的角度与下一个型材10的前端面101的角度相同,之后,气缸13将上刀11向上收回至原来的位置。

5.切完胶条后,气缸73和74将前部承托件71和后部承托件72向后收回,型材10推动底部的承托后向下掉落至型材导出板75上继而向下滑落至型材成品的收集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即可通过控制装置5自动实现多个型材的胶条剪切和穿入的动作,当感应器81没有信号时,表示安装在胶条原料安装架30上的胶条原材料已经用完,需要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