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灯的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746发布日期:2018-09-18 22:0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灯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灯包括侧定位凹槽和弯曲部两个需要成型的部分,现有技术是通过两个脱模机构分别脱开侧定位凹槽和弯曲部,来最终实现产品的脱模,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用两个脱模机构分别需要两个油缸推动脱模增加了成本,2、模具的装配步骤更多,制造精度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灯的脱模机构,实现减少油缸数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前灯的脱模机构,包括定模、第一抽芯块、第二抽芯块、矩形块,所述第一抽芯块和第二抽芯块与定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抽芯块和第二抽芯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有弧形齿条。

所述定模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设有矩形块。

所述矩形块设有腰型槽。

所述矩形块设有直线齿条,所述直线齿条与弧形齿条啮合。

所述定模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推动第一抽芯块滑动。

所述定模设有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推块、外框架、转轴、拨动柱,所述第二油缸推动推块在外框架内滑动,所述转轴与外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设有拨动柱,所述转轴与推块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齿。

所述拨动柱的一端在腰型槽内滑动。

所述外框架与定模固定。

工作原理:第二油缸推动推块滑动,推块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拨动柱转动来带动矩形块在滑槽内滑动,通过直线齿条与弧形齿条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连杆转动,从而实现转动两个抽芯块的滑动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有限通过第一连杆联动实现1个油缸带动两个抽芯块滑动,减少了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拨动机构,可以改变两个抽芯块滑动方向,另外改变两个抽芯块在定模对应轨道的方向和两个抽芯块的型面,就可以适用其他模具了,进一步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31、第一抽芯块,32、第二抽芯块,33、第一连杆,34、弧形齿条,35,矩形块, 36、第一滑槽,37、腰型槽,38、直线齿条,39、第一油缸,40、第二油缸,41、推块,42、外框架,43、转轴,44、拨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前灯的脱模机构,包括定模、第一抽芯块31、第二抽芯块32、矩形块35,所述第一抽芯块31和第二抽芯块32与定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抽芯块31和第二抽芯块3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33。

所述第一连杆33中部设有弧形齿条34。

所述定模设有第一滑槽36,所述第一滑槽36滑动设有矩形块35。

所述矩形块35设有腰型槽37。

所述矩形块35设有直线齿条38,所述直线齿条38与弧形齿条34啮合。

所述定模设有第一油缸39,所述第一油缸39推动第一抽芯块31滑动。

所述定模设有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40、推块41、外框架42、转轴43、拨动柱44,所述第二油缸40推动推块41在外框架42内滑动,所述转轴43与外框架4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3设有拨动柱44,所述转轴43与推块41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齿。

所述拨动柱44的一端在腰型槽37内滑动。

所述外框架42与定模固定。

工作原理:第二油缸40推动推块41滑动,推块41带动转轴43转动,转轴43带动拨动柱44转动来带动矩形块35在滑槽36内滑动,通过直线齿条38与弧形齿条34啮合作用,带动第一连杆33转动,从而实现转动两个抽芯块的滑动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有限通过第一连杆33联动实现1个油缸带动两个抽芯块滑动,减少了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拨动机构,可以改变两个抽芯块滑动方向,另外改变两个抽芯块在定模对应轨道的方向和两个抽芯块的型面,就可以适用其他模具了,进一步减少了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