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三维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5918发布日期:2018-08-21 16:5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三维打印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型三维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机也称三维立体打印机(3dprinter,简称3dp)是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的一种工艺,采用层层堆积的方式分层制作出三维模型,其运行过程类似于传统打印机,只不过传统打印机是把墨水打印到纸质上形成二维的平面图纸,而三维打印机是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金属粉末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单位打印机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201310559350.7公开一种熔融沉积三维打印喷头及打印机,其中一种熔融沉积三维打印喷头,包括螺杆机筒、喷嘴、螺杆轴,其中所述喷嘴安装在螺杆机筒下部,螺杆轴安装于螺杆机筒内,螺杆轴的上端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轴连接,下半段轴上开有螺纹槽,螺杆机筒的筒身上部开有支管,用于安装进丝的塑化管,所述螺杆机筒和支管的外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支管为三个,均匀的布置在螺杆机筒的筒身上部。所述螺杆机筒下部开有外螺纹,喷嘴开有与螺杆机筒下部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喷嘴与螺杆机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杆机筒顶部内固定安装有止推球轴承和轴承端盖,螺杆轴穿过止推球轴承和轴承端盖。加热装置由加热套和热敏电阻构成,加热套产生的热量使丝料融化,热敏电阻反馈温度信息,整个加热装置为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螺杆机筒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打印机相连的通孔或者螺纹孔。一种熔融沉积三维打印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熔融沉积三维打印喷头。

该发明能够产生稳定的推动力,有效的推动熔融丝料从喷嘴挤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发明与市场上其它三维打印机一样,在逐层堆积原料的打印过程中,上下层打印层的堆积存在时间差,当上层打印层铺在下层打印层时,下层打印层已经稍冷却凝固,上层打印层仅是铺在下层打印层上,存在明显的接合面,此接合面是由上下打印层的融合不完全造成的,所以三维打印成品整体性差,极易由接合面处断裂,成为三维打印成品的重要缺陷之一,而且输送原料的顺畅程度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相邻的打印层进行完全融化式的一体式接合,打印成品整体性强而更加牢固,而且原料流动顺畅,实用性强的高效型三维打印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型三维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设于打印机主体上的打印头;所述打印机主体包括打印平台,设于打印平台上方对打印头进行动作驱动的动作装置,设于打印平台上方对原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盒,和对加热盒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所述打印头设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上方与所述动作装置连接并与所述加热盒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打印头包括上下设置的输送壳体,套于输送壳体内的输送管,处于上方套于输送管内的中轴,处于下方套于输送壳体和输送管内的输送杆,连接于输送杆上端并向上滑动贯穿所述中轴的芯杆,以及连接于输送杆下端的出料嘴;所述输送壳体、输送管、中轴、输送杆和芯杆均同轴线设置;

所述输送壳体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输送壳段,处于下方的第二输送壳段,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壳段和第二输送壳段之间且由上至下逐渐变细的第三输送壳段;所述第二输送壳段具有供所述输送杆匹配滑动穿过第一通道;

所述输送管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第一输送壳段相对应的第一输送段,和与所述第三输送壳段的内侧面相匹配的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上至下螺旋延伸的第一输送螺纹,所述第一输送段的外侧面形成有由上至下螺旋延伸的第二输送螺纹;所述输送管的上端配设有驱动输送管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驱动输送管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输送段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输送杆匹配滑动穿过的第一通口;

所述中轴的上端配设有驱动中轴绕所述芯杆进行与所述输送管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

所述输送杆内形成有同轴上下延伸的导料孔,所述导料孔的上端配设有多个由下至上之间向所述输送杆的周面斜向上延伸的进料孔,多个所述进料孔均匀环绕所述导料孔的轴线分布;各所述进料孔与所述第一通口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对应;

所述芯杆的上端配设有驱动芯杆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所述出料嘴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第二输送壳段的下端连接的第一出料段,和处于下方并由上至下逐渐向所述输送壳体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出料段;所述输送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出料段的下端朝向相对应的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出料段具有与所述导料孔下端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出料段具有与所述第二通道下端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出料段包括较靠近所述输送壳体第一侧的第一倾斜侧壁和较靠近输送壳体第二侧的第二倾斜侧壁;所述第二倾斜侧壁具有处于上方的上斜面和处于下方的下斜面,所述上斜面和下斜面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所述第二输送壳段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侧壁同侧的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二倾斜侧壁同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与所述输送杆相对应的上段和与所述第二倾斜侧壁对应的下段;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上段和下段处形成有由上至下延伸的导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输送杆和第一出料段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三输送壳段连通的上出料通道,和处于下方与所述第二出料段相对应且由上至下逐渐沿所述下斜面朝所述第三通道的出口方向倾斜延伸的下出料通道;

所述输送壳体的侧壁内设有对所述输送壳体与所述输送管之间的原料进行加热使输送壳体与输送管之间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大于输送管内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的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送壳段相对应的第一加热段,与所述第三输送壳段相对应的第二加热段,与所述上出料通道相对应的第三加热段,和与所述下出料通道相对应的第四加热段;所述下段的下端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下出料通道的出口方向倾斜延伸的加热斜面;

所述打印头还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输送壳体连接用于储存融化原料的储料盒,所述储料盒与所述加热盒连通。

所述第二倾斜侧壁的上端抵顶于所述输送杆的下端,所述输送杆的下端形成有向所述上斜面延伸对所述导料孔中的原料朝所述第三通道进行导向的导向延伸部。

所述第三通道、第二倾斜侧壁、下出料通道和加热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变小,且所述第三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所述加热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

所述输送管的侧壁内设有第一保温隔热层,所述输送壳体外覆设有第二保温隔热层。

所述储料盒的侧壁内设有第三保温隔热层。

所述储料盒的上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输送管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贯穿至所述连接板上方的传动段,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段对所述输送管进行传动;所述中轴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二转动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杆对所述中轴进行传动;所述芯杆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贯穿至所述连接板上方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杆对所述芯杆进行传动。

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均为输出端朝下设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的电机,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为输出端朝上设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的电机;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段的上端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段;所述第二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段;

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平传动板对所述传动段进行升降传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螺杆,所述第一水平传动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传动段的上端内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水平传动板伸入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水平传动板对所述第二传动杆进行升降传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水平传动板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水平传动板伸入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高效型三维打印机,突破传统三维打印机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供料装置将原料供应给加热盒,加热盒将原料加热融化成流体,融化的原料进入到打印头中,以输送壳体的第二侧为水平行走的前方,打印头在动作装置的带动下使第三通道和下出料通道朝后在打印平台上进行三维打印。具体是,在未打印状态,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输送管向下使第二输送段的下端将第三输送壳段和第一通道的上端口封堵,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芯杆带动输送杆向下使进料孔处于第一通口的上端的下方而使进料孔被封堵,在开始打印时,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输送管上升,第二输送段的下端不对第三输送壳段和第一通道的上端口封堵,使芯杆带动输送杆上升距离更大,使进料孔高于第一通口的上端,第一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输送管转动将融化的原料从输送管的内侧向下输送依次通过进料孔、导料孔和第三通道流出,同时将融化的原料从输送管的外侧向下输送依次通过第三输送壳段、上出料通道和下出料通道流出,并垫在第三通道流出的原料下方;加热部件对输送壳体进行加热,使下端的加热斜面具有较高的温度,同时加热部件对输送壳体与输送管之间的原料进行进一步加热,使输送管外侧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高于输送管内侧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即下出料通道流出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高于第三通道流出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在打印过程中,加热斜面与下层已稍冷却凝固的打印层接触,可使下层打印层的上表面融化,随后下出料通道流出的原料垫在第三通道流出的原料和表面融化的下层打印层之间,下出料通道流出的原料起到胶合作用,将第三通道流出的原料和下层打印层自然融合成一体,使上层打印层和下层打印层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接合面,相邻打印层之间的接合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保证第三通道中的原料作为形成打印成品的主原料的流动性等性质不变,不改变主原料最初流动性等设计参数,进而确保打印成品在打印过程中不易出现变形等影响质量的情况;针对融化后流动性较大的原料,本发明还可只单独上升芯杆带动输送杆,而利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向下驱动输送管,使第二输送段的下端将第三输送壳段和第一通道的上端口封堵,进而可只允许输送管内侧的原料流出,不需要输送管外侧的原料即可实现输送管中的原料和上表面融化的下层打印层自然融合成一体。储料盒可将加热盒中融化的原料进行收集储存,然后同时对输送管的内外侧进行供料,可确保供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型三维打印机,其可对相邻的打印层进行完全融化式的一体式接合,打印成品整体性强而更加牢固,而且原料流动顺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打印机主体11-打印平台12-动作装置13-加热盒14-供料装置2-打印头

21-输送壳体211-第一输送壳段212-第二输送壳段2121-第一通道2122-第一侧壁2123-第二侧壁a1-上段a2-下段a21-加热斜面a3-导料通道a31-上出料通道a32-下出料通道213-第三输送壳段214-第二保温隔热层

22-输送管221-第一输送段2211-第一输送螺纹2212-第二输送螺纹222-第二输送段2221-第一通口223-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1-固定部件2232-第一齿轮224-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1-第一水平传动板2242-第一传动螺杆225-第一保温隔热层226-传动段2261-第一齿段2262-环形凹槽

23-中轴231-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1-第二齿轮232-第一传动杆2321-第二齿段

24-输送杆241-导料孔242-进料孔243-导向延伸部

25-芯杆251-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1-第二水平传动板2512-第二传动螺杆252-第二传动杆2521-卡槽

26-出料嘴261-第一出料段2611-第二通道262-第二出料段2621-第三通道2622-第一倾斜侧壁2623-第二倾斜侧壁26231-上斜面26232-下斜面27-加热部件271-第一加热段272-第二加热段273-第三加热段274-第四加热段28-储料盒281-第三保温隔热层28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型三维打印机,如图1-5所示,包括打印机主体1和设于打印机主体1上的打印头2;打印机主体1包括打印平台11,设于打印平台11上方对打印头2进行动作驱动的动作装置12,设于打印平台11上方对原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盒13,和对加热盒13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14;打印头2设于打印平台11的上方与动作装置12连接并与加热盒13的出料口连通;打印头2包括上下设置的输送壳体21,套于输送壳体21内的输送管22,处于上方套于输送管22内的中轴23,处于下方套于输送壳体21和输送管22内的输送杆24,连接于输送杆24上端并向上滑动贯穿中轴23的芯杆25,以及连接于输送杆24下端的出料嘴26;输送壳体21、输送管22、中轴23、输送杆24和芯杆25均同轴线设置;

输送壳体21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输送壳段211,处于下方的第二输送壳段212,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壳段211和第二输送壳段212之间且由上至下逐渐变细的第三输送壳段213;第二输送壳段212具有供输送杆24匹配滑动穿过第一通道2121;

输送管22包括处于上方与第一输送壳段211相对应的第一输送段221,和与第三输送壳段213的内侧面相匹配的第二输送段222;第一输送段221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上至下螺旋延伸的第一输送螺纹2211,第一输送段221的外侧面形成有由上至下螺旋延伸的第二输送螺纹2212;输送管22的上端配设有驱动输送管22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和驱动输送管22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第二输送段222的下端形成有供输送杆24匹配滑动穿过的第一通口2221;

中轴23的上端配设有驱动中轴23绕芯杆25进行与输送管22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这样当输送管22进行输送时,中轴23和输送管22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使中轴23的外表面带动融化的原料相对于输送管22和第一输送螺纹2211产生更强烈的相对运动,更利于输送管22内的原料向下输送。

输送杆24内形成有同轴上下延伸的导料孔241,导料孔241的上端配设有多个由下至上之间向输送杆24的周面斜向上延伸的进料孔242,多个进料孔242均匀环绕导料孔241的轴线分布,此结构可确保进料孔242进料的均匀性;各进料孔242与第一通口2221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对应;

芯杆25的上端配设有驱动芯杆25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

出料嘴26包括处于上方与第二输送壳段212的下端连接的第一出料段261,和处于下方并由上至下逐渐向输送壳体21一侧倾斜延伸的第二出料段262;输送壳体21具有与第二出料段262的下端朝向相对应的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第一出料段261具有与导料孔241下端连通的第二通道2611,第二出料段262具有与第二通道2611下端连通的第三通道2621,第二出料段262包括较靠近输送壳体21第一侧的第一倾斜侧壁2622和较靠近输送壳体21第二侧的第二倾斜侧壁2623;第二倾斜侧壁2623具有处于上方的上斜面26231和处于下方的下斜面26232,上斜面26231和下斜面26232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此结构便于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与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逐渐自然接触并融合,结合效果更好,不易产生泡沫等影响成品强度的情况;

第二输送壳段212具有与第一倾斜侧壁2622同侧的第一侧壁2122和与第二倾斜侧壁2623同侧的第二侧壁2123,第二侧壁2123包括与输送杆24相对应的上段a1和与第二倾斜侧壁2623对应的下段a2;第一通道2121在上段a1和下段a2处形成有由上至下延伸的导料通道a3;导料通道a3包括处于上方与输送杆24和第一出料段261相对应且与第三输送壳段213连通的上出料通道a31,和处于下方与第二出料段262相对应且由上至下逐渐沿下斜面26232朝第三通道2621的出口方向倾斜延伸的下出料通道a32;

输送壳体21的侧壁内设有对输送壳体21与输送管22之间的原料进行加热使输送壳体21与输送管22之间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大于输送管22内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的加热部件27;加热部件27包括与第一输送壳段211相对应的第一加热段271,与第三输送壳段213相对应的第二加热段272,与上出料通道a31相对应的第三加热段273,和与下出料通道a32相对应的第四加热段274;下段a2的下端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渐朝下出料通道a32的出口方向倾斜延伸的加热斜面a21,第四加热段274对加热斜面a21进行加热,使加热斜面a21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使被接触的下层打印层融化。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供料装置14将原料供应给加热盒13,加热盒13将原料加热融化成流体,融化的原料进入到打印头2中,以输送壳体21的第二侧为水平行走的前方,打印头2在动作装置12的带动下使第三通道2621和下出料通道a32朝后在打印平台11上进行三维打印。具体是,在未打印状态,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驱动输送管22向下使第二输送段222的下端将第三输送壳段213和第一通道2121的上端口封堵,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驱动芯杆25带动输送杆24向下使进料孔242处于第一通口2221的上端的下方而使进料孔242被封堵,在开始打印时,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的驱动下,输送管22上升,第二输送段222的下端不对第三输送壳段213和第一通道2121的上端口封堵,使芯杆25带动输送杆24上升距离更大,使进料孔242高于第一通口2221的上端,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驱动输送管22转动将融化的原料从输送管22的内侧向下输送依次通过进料孔242、导料孔241和第三通道2621流出,同时将融化的原料从输送管22的外侧向下输送依次通过第三输送壳段213、上出料通道a31和下出料通道a32流出,并垫在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下方;加热部件27对输送壳体21进行加热,使下端的加热斜面a21具有较高的温度,同时加热部件27对输送壳体21与输送管22之间的原料进行进一步加热,使输送管22外侧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高于输送管22内侧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即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均高于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在打印过程中,加热斜面a21与下层已稍冷却凝固的打印层接触,可使下层打印层的上表面融化,随后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垫在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和表面融化的下层打印层之间,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起到胶合作用,将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和下层打印层自然融合成一体,使上层打印层和下层打印层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接合面,相邻打印层之间的接合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保证第三通道2621中的原料作为形成打印成品的主原料的流动性等性质不变,不改变主原料最初流动性等设计参数,进而确保打印成品在打印过程中不易出现变形等影响质量的情况;针对融化后流动性较大的原料,本发明还可只单独上升芯杆25带动输送杆24,而利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向下驱动输送管22,使第二输送段222的下端将第三输送壳段213和第一通道2121的上端口封堵,进而可只允许输送管22内侧的原料流出,不需要输送管22外侧的原料即可实现输送管22中的原料和上表面融化的下层打印层自然融合成一体。具体结构可为,打印头2配设有驱动打印头2转动的驱动装置,此驱动装置可根据打印头2打印时水平行走的方向对打印头2进行转动调整,使第三通道2621和下出料通道a32朝向后方。加热部件27具体可为电加热管。下出料通道a32具体可为与第三通道2621的宽度相应的扁平状。第一出料段261的上端形成有卡于第一侧壁2122下端的第一卡块,第一侧壁2122下端形成有卡于第一卡块下方的第二卡块。

优选地,第二倾斜侧壁2623的上端抵顶于输送杆24的下端,输送杆24的下端形成有向上斜面26231延伸对导料孔241中的原料朝第三通道2621进行导向的导向延伸部243。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倾斜侧壁2623的上端可对输送杆24进行限位,导向延伸部243可对导料孔241流出的原料进行导向,尤其是当输送管22上升之后,导向延伸部243使此原料顺利从第三通道2621内流出,避免进入下出料通道a32内与导料通道a3内的原料混合。

优选地,第三通道2621、第二倾斜侧壁2623、下出料通道a32和加热斜面a21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变小,此结构可使第三通道2621和下出料通道a32由上至下越来越聚拢,更便于第三通道2621流出的原料与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接触和结合,且第三通道26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具体角度可为15、20、25或30°,此倾角的设置更便于第三通道2621中的原料流出并铺设在下出料通道a32流出的原料上,加热斜面a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具体角度可为5、8、10、13或15°,此倾角的设置更便于加热斜面a21与下层打印层顺势接触且有效加热面积足够大,更便于下层打印层上表面的融化。

优选地,输送管22的侧壁内设有第一保温隔热层225,输送壳体21外覆设有第二保温隔热层214。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保温隔热层225可避免加热部件27和输送管22外侧原料的热量传递给输送管22内的原料,避免输送管22内原料的正常设计流动性受到影响,进一步确保成品质量;第二保温隔热层214可保证整个打印头2的保温效果,且对外界物体进行有效保护,至少不会烫伤工作人员。

优选地,打印头2还包括处于上方与输送壳体21和第二保温隔热层214连接用于储存融化原料的储料盒28,储料盒28与加热盒13连通。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储料盒28可将加热盒13中融化的原料进行收集储存,然后同时对输送管22的内外侧进行供料,可确保供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储料盒28的侧壁内设有第三保温隔热层28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三保温隔热层281可确保储料盒28的保温效果,进而确保从加热盒13流过来的融化原料在储料盒28中任然具有符合要求的温度和流动性。

优选地,储料盒28的上方设有连接板282,输送管22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贯穿至连接板282上方的传动段226,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通过传动段226对输送管22进行传动;中轴23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至连接板282下表面的第一传动杆232,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通过第一传动杆232对中轴23进行传动;芯杆25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贯穿至连接板282上方的第二传动杆252,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通过第二传动杆252对芯杆25进行传动。

优选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和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均为输出端朝下设于连接板282上表面的电机,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均为输出端朝上设于连接板282上表面的电机;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通过固定部件2231固定于连接板282上;

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32,传动段226的上端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齿轮2232相配合的第一齿段2261;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311,第一传动杆232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第二齿轮2311相配合的第二齿段2321;

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对传动段226进行升降传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螺杆2242,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形成有与第一传动螺杆2242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传动段226的上端内侧形成有供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伸入的环形凹槽2262;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水平传动板2511对第二传动杆252进行升降传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螺杆2512,第二水平传动板2511形成有与第二传动螺杆2512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第二传动杆252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供第二水平传动板2511伸入的卡槽252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转动驱动装置223通过第一齿轮2232与传动段226上端具有多个竖向条形齿的第一齿段2261相配合,对传动段226进行转动驱动,传动段226带动输送管22转动;第二转动驱动装置231通过第二齿轮2311与第一传动杆232上端具有多个竖向条形齿的第二齿段2321相配合,对第一传动杆232进行转动驱动,第一传动杆232带动中轴23转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24通过第一传动螺杆2242对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进行升降驱动,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通过卡入传动段226上端的环形凹槽2262来带动传动段226进行升降动作,由于环形凹槽2262为围绕一圈的环形,传动段226的转动并不影响第一水平传动板2241与环形凹槽2262的卡合关系,而且第一齿轮2232与第一齿段2261通过上下延伸的条形齿相配合,传动段226的升降也并不影响第一齿轮2232与第一齿段2261的配合关系;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51通过第二传动螺杆2512对第二水平传动板2511进行升降驱动,第二水平传动板2511通过卡入第二传动杆252上端的卡槽2521来带动第二传动杆252进行升降动作。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