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7180发布日期:2018-11-14 04: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模内覆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内覆膜工艺中,都是现将油墨层印刷到待贴薄膜上,然后将待贴薄膜通过模内覆膜贴覆到塑料构件上。该工艺中,需要对待贴薄膜和塑料构件进行提前备料,然后转移到覆膜模具中。在薄膜和塑料构件转移过程中,容易对薄膜和塑料构件造成损伤,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造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待贴薄膜的定膜区域,第一下模上表面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区域;

s2、塑造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合模状态下形成用于注塑塑料构件的注塑腔;

s3、将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顺序安装在垂直方向上,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具有两种合模状态,第一合模状态下,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第二合模状态下,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

s4、将待贴薄膜固定在定膜区域,在印刷区域涂覆油墨形成待印刷字符,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在待贴薄膜的下表面粘附油墨层;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向注塑腔内注入液态原料形成塑料构件;

s5、将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分离,粘附油墨层的待贴薄膜停留在定膜区域;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分离,塑料构件停留在第二下模上;

s6、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将待贴薄膜粘附到塑料构件上,然后分离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并将塑料构件下料。

优选地,第一上模的定膜区域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均连通预设的负压机构,第一上模通过压差定位待贴薄膜。

优选地,第一下模的印刷区域设有构成字符的多个线槽,线槽内填充有凸出第一下模上表面的棉线,步骤s4中,将棉线浸润油墨后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在待贴薄膜上印刷字符。

优选地,第一下模内部设有油墨腔,各线槽底部均设有连通油墨腔的通孔,油墨腔连通有油墨输入装置。

优选地,步骤s3中,第一上模上下移动安装,第二下模安装在第一上模移动轨迹的下端;第二上模上下移动并水平转动安装,其上下移动轨迹与第一上模上下移动轨迹重合;第一下模水平转动安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从待贴薄膜印刷字符、塑料构件成型到模内覆膜,都在一套模具中进行,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的匹配,避免了薄膜和塑料构件的转移工作,即避免了工序的频繁转移对薄膜和塑料构件的损伤,又提高了工序效率和成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造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待贴薄膜的定膜区域,第一下模上表面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模的定膜区域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均连通预设的负压机构例如空气抽吸机,第一上模通过压差定位待贴薄膜。具体的,第一上模内部设有与定膜区域各通孔均联通的空腔,负压机构通过抽吸空腔内的空气使得定膜区域上的薄膜贴覆定位。

第一下模的印刷区域设有构成字符的多个线槽,线槽内填充有凸出第一下模上表面的棉线,如此,通过棉线吸附油墨便可在印刷区域形成油墨字符。然后,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便可以将油墨字符印刷到待贴薄膜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下模内部设有油墨腔,各线槽底部均设有连通油墨腔的通孔,油墨腔连通有油墨输入装置。如此,通过油墨输入装置,将油墨抽吸到油墨腔中,油墨腔内的油墨从通孔溢出到线槽便可浸染棉线,以便对印刷区域的油墨进行补充。

s2、塑造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合模状态下形成用于注塑塑料构件的注塑腔,以便通过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制造塑料构件。

s3、将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顺序安装在垂直方向上,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具有两种合模状态,第一合模状态下,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第二合模状态下,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

如此,第一合模状态下,可同时完成待贴薄膜上油墨字符的印刷和塑料构件的注塑成型,以便为模内覆膜进行备料;第二合模状态下,可将印刷有油墨字符的待贴薄膜通过模内覆膜贴覆到塑料构件上。

本实施方式中,模内覆膜具体步骤如下。

s4、将待贴薄膜固定在定膜区域,在印刷区域涂覆油墨形成待印刷字符,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在待贴薄膜的下表面粘附油墨层,以完成待贴薄膜的备料;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向注塑腔内注入液态原料形成塑料构件,以完成塑料构件的备料。

s5、将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分离,粘附油墨层的待贴薄膜停留在定膜区域。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分离,塑料构件停留在第二下模上。

s6、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将待贴薄膜粘附到塑料构件上,然后分离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并将塑料构件下料。

结合步骤s5到s6,本实施方式中,从待贴薄膜印刷字符、塑料构件成型到模内覆膜,都在一套模具中进行,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的匹配,避免了薄膜和塑料构件的转移工作,即避免了工序的频繁转移对薄膜和塑料构件的损伤,又提高了工序效率和成品品质。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3中,第一上模上下移动安装,第二下模安装在第一上模移动轨迹的下端。第二上模上下移动并水平转动安装,其上下移动轨迹与第一上模上下移动轨迹重合。第一下模水平转动安装。如此,步骤s4中,首先将第二上模和第一下模转动到第一上模与第二下模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然后向下移动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以完成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的合模以及第二上摸与第二下模的合模。步骤s6中,首先将第一下模和第二上模水平转动到背离第一上模与第二下模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然后向下移动第一上模,以完成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的合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线程模内覆膜的物料成型预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将待贴薄膜固定在定膜区域,在印刷区域涂覆油墨形成待印刷字符,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合模,在待贴薄膜的下表面粘附油墨层;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向注塑腔内注入液态原料形成塑料构件;S5、将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分离,粘附油墨层的待贴薄膜停留在定膜区域;将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分离,塑料构件停留在第二下模上;S6、通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合模,将待贴薄膜粘附到塑料构件上。本发明通过避免薄膜和塑料构件的转移工作,即避免了工序的频繁转移对薄膜和塑料构件的损伤,又提高了工序效率和成品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朱余宏;林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7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