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4350发布日期:2018-09-18 18:5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乳胶枕头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



背景技术:

乳胶枕头工艺生产过程中,模具注完发泡的乳胶后,要进入40m长的蒸汽烘箱加热,现有的枕头流水线烘箱传输结构采用的是304不锈钢链条直接传动,并且直接承受大量模具的重量,链条中的滚轮当作滑轮使用。由于304不锈钢链条的硬度不好,又要承受这么重的重量,因此经常出现链条拉弯,链条板变形、链条孔脱销、链条滑轮磨损等问题,链条一旦变形,整根链条就报废,经常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包括钢板、链条、轻轨、驱动电机和张紧器,所述钢板两侧端部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在轻轨上滚动滑行,钢板两端内侧靠近滚轮的位置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与钢板的长轴垂直,所述链条与钢板构成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由张紧器张紧,传送装置由驱动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传动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为不锈钢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厚度为2mm-4mm。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两端内侧靠近滚轮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板,所述链条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钢板与链条之间是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安装孔并用锁紧螺母锁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实现固定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传输模具过程中,链条不直接承受重物,而由滚轮承受重量,大大的增加了链条稳定性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7中图1中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钢板,2-链条,3-滚轮,4-张紧器,5-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固定安装孔,8-横梁,9-轴,401-支座,402-轴承座,403-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包括钢板1、链条2、轻轨(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和张紧器4,钢板1两侧端部均设置有横梁8,横梁8上焊接有轴9,轴9远离横梁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带滚动轴承的滚轮3,滚轮3与轻轨贴合,在轻轨上滚动滑行,钢板1两端内侧靠近滚轮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板5,链条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6,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安装孔7,钢板1与链条之间是通过螺钉分别穿过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的固定安装孔7并用锁紧螺母锁紧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下两个面实现固定,链条2的传动方向与钢板1的长轴垂直,链条2与若干块钢板1构成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由张紧器4张紧,张紧器包括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座401,支座401上设置有轴承座402,轴承座402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设置有传动轴403,传送装置覆盖在传动轴403上,且由驱动电机驱动传送装置。

本发明工作时,将模具放在钢板上,通过张紧器1将链条2张紧,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链条4进而带动钢板3,钢板3进而带动滚轮2运动。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乳胶枕头模具输送烘箱链板,包括钢板1、链条2、轻轨(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和张紧器4,钢板1两侧端部均设置有横梁8,横梁8上焊接有轴9,轴9远离横梁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带滚动轴承的滚轮3,滚轮3与轻轨贴合,在轻轨上滚动滑行,钢板1两端内侧靠近滚轮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板5,链条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6,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安装孔7,钢板1与链条之间是通过螺钉分别穿过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的固定安装孔7并用锁紧螺母锁紧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上下两个面实现固定,链条2的传动方向与钢板1的长轴垂直,链条2与若干块钢板1构成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由张紧器4张紧,张紧器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座401,支座401上设置有轴承座402,轴承座402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设置有传动轴403,传送装置覆盖在传动轴403上,且由驱动电机驱动传送装置。

本实施例中,钢板1为不锈钢钢板,钢板1厚度为5mm-10mm,此设计可防止钢板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