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1479发布日期:2018-10-12 22:0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条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具体是指用于注塑接角成型汽车密封条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参阅图9,汽车密封条制品,也称为汽车呢槽制品,简称密封条或制品,为一种中空管状、弯折、横截面呈异形的软质橡塑质部件;由于密封条的外壁设有多处倒扣,其管腔内部也设有多处凸筋和凸缘台阶,致使难以采用一次性注塑成型的方法进行生产,为此,采用将密封条分为,相邻直边的a和b部分,和介于a和b之间的拐角部分,共三个部分,分别称为a嵌件、b嵌件和接角;先分别经注塑成型获得a嵌件和b嵌件,之后再将a嵌件和b嵌件作为嵌件通过嵌件注塑模具,经嵌件注塑成型接角连接a嵌件和b嵌件而获得完整的密封条;用于注塑成型接角连接a嵌件和b嵌件的注塑模具称为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简称接角模具;

现有技术的接角模具,参阅中国专利:一种汽车呢槽的嵌件接角注塑模具201510844040.9;一种简易的呢槽嵌件接角注塑模具201610298430.5;均采用单工位立式注塑机进行接角注塑成型,即,注塑接角成型的过程中,单工位注塑机需工艺性停机,等待制品的脱模,和再次嵌入嵌件,如此工作,效率低,成本高;此外,载有a嵌件和b嵌件的嵌芯与型腔之间的复位和脱离均要由人力扳动完成,工作强度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采用由上模和下模构成的装置,其中,上模由面板、热道载板、浇口板构成;面板设有主浇口,热道载板内设有热道,浇口板设有分浇口和导柱;下模由型载板、机载板和基座板构成,其中,型载板上设有型芯块、导滑轴、型腔块、潜浇口、导滑勾和导柱孔;机载板设有c齿条、d齿条、耦合齿轮、拨杆、联拨块、阻尼扭簧、阻尼棒、芯滑块、芯铰链、推顶弹簧、油缸;基座板设有c条槽、齿轮槽和阻簧槽;机载板固定连接在基座板的上面,型载板由所述推顶弹簧支撑、由所述阻尼棒导向、接触位于机载板的上面;所述拨杆与的上端与所述芯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芯铰链的动块与所述型芯块固定连接,所述c齿条位于所述c条槽内,所述耦合齿轮可转动位于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阻尼弹簧位于所述阻簧槽内,阻尼弹簧的外缘与所述c齿条的无齿侧面相切接触;推顶弹簧位于机载板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位于机载板和型载板对应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的下端与基座板固定连接;上模合模于下模的上面,所述分浇口对应于所述潜浇口。

工作时,上模和下模处于开模状态;

步骤一,张开型芯块,嵌入a嵌件和b嵌件;

启动油缸拉动c齿条向右移动,经耦合齿轮带动d齿条、联拨块向前移动,联拨块的所述拨槽经拨杆带动芯滑块向前移动,芯滑块经芯铰链带动型芯块,使型芯块的所述导滑轴沿所述导滑勾的滑槽滑动,导滑勾与芯铰链的共同作用使型芯块向上转动与所述型腔块分离张开,之后,人工将a嵌件和b嵌件嵌于型腔块的所述腔侧面处;

步骤二,型芯块复位;

启动油缸推动c齿条向左移动,逆步骤一过程,使型芯块复位,之后,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

步骤三,制品脱模,

上模与下模开模,重复步骤一过程,人工取出制品,再次嵌入a嵌件和b嵌件,型芯块复位,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如此周而复始;

实际应用时,本装置使用双工位注塑机运行,采用一个上模和两个油缸位置相对的下模,上模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上部的上下活动工作梁处,两个下模并列对应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处;设,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的左部为e工位,右部为f工位;当f工位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e工位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工作的过程,同样,当e工位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f工位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工作的过程;该工作过程称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本装置由此称之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可避免工艺性停机,实现不停机错时连续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旨在使汽车密封条的注塑接角,达到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所述的上模由面板、热道载板、浇口板构成;面板设有主浇口,热道载板内设有热道,浇口板设有分浇口和导柱;

所述的下模由型载板、机载板和基座板构成,其中,所述的型载板为板状钢质构件,型载板上设有型芯块、导滑轴、型腔块、潜浇口、导滑勾和导柱孔;所述型芯块为板块状钢质构件,型芯块的一端称为芯面端,所述芯面端的侧面设有与制品形面对应的形面,与所述芯面端对应的另一端称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前后侧面设有圆柱形的凸缘称为导滑轴;所述型腔块为呈l字形的块状钢质构件,型腔块的内拐角相邻的两个侧面设有与制品形面对应的型腔称为腔侧面,型腔块的上面设有潜浇口;所述导滑勾为设有滑槽的勾状钢质构件;两个左右对称形状的所述型腔块并列固定于所述型载板上面后部的左右两边,所述芯面端与所述腔侧面对应,两个相同形状的型芯块分别与两个型腔块对应嵌合;所述导滑勾与所述导滑轴对应,导滑勾固定于型载板的上面;型载板的上面设有圆形的导柱孔;

所述的机载板为板状钢质构件,机载板上设有c齿条、d齿条、耦合齿轮、拨杆、联拨块、阻尼扭簧、阻尼棒、芯滑块、芯铰链、推顶弹簧、油缸;所述c齿条、d齿条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条状钢质构件;所述耦合齿轮为圆柱直齿齿轮;所述拨杆为圆柱形钢质构件;所述联拨块为俯视呈八字形的块状钢质构件,联拨块设有两条由前向后分别向左右两边分开、上下方向长圆形的通孔称为拨槽;所述阻尼弹簧为圆形平面螺旋弹簧;所述阻尼棒为由钢芯和尼龙套构成的阻尼元件;所述芯滑块为矩形条状的钢质构件;所述芯铰链为由定块、动块和转轴构成,用于连接两个物体作相对转动的机构;所述推顶弹簧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所述油缸为由缸体和活塞杆构成的液压伸缩执行元件;

芯滑块滑动位于机载板的上面,芯铰链的定块与芯滑块固定连接;c齿条、d齿条、耦合齿轮和联拨块、阻尼扭簧位于机载板的下面,c齿条位于d齿条的下方,c齿条为左右方向,d齿条为前后方向,耦合齿轮位于c齿条和d齿条的正交处,分别与c齿条和d齿条啮合连接;油缸的缸体与机载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油缸的活塞杆与c齿条的左端固定连接;联拨块固定于d齿条的上面,拨杆向上滑动位于的所述拨槽内;

所述的基座板为矩形板状的钢质构件,基座板的上面设有左右方向、横截面呈矩形的凹槽称为c条槽;基座板的上面还设有安置所述耦合齿轮的圆形凹槽称为齿轮槽,所述c条槽与所述齿轮槽相割;基座板的上面还设有安置所述阻尼弹簧的圆形凹槽称为阻簧槽,所述c条槽与所述阻簧槽相割;

机载板固定连接在基座板的上面,型载板由所述推顶弹簧支撑、由所述阻尼棒导向、接触位于机载板的上面;所述拨杆与的上端与所述芯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芯铰链的动块与所述型芯块固定连接,所述c齿条位于所述c条槽内,所述耦合齿轮可转动位于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阻尼弹簧位于所述阻簧槽内,阻尼弹簧的外缘与所述c齿条的无齿侧面相切接触;推顶弹簧位于机载板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位于型载板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的下端与机载板固定连接;

上模合模于下模的上面,所述分浇口对应于所述潜浇口。

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本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工作时,上模和下模处于开模状态;

步骤一,张开型芯块,嵌入a嵌件和b嵌件;

启动油缸拉动c齿条向右移动,经耦合齿轮带动d齿条、联拨块向前移动,联拨块的所述拨槽经拨杆带动芯滑块向前移动,芯滑块经芯铰链带动型芯块,使型芯块的所述导滑轴沿所述导滑勾的滑槽滑动,导滑勾与芯铰链的共同作用使型芯块向上转动与所述型腔块分离张开,之后,人工将a嵌件和b嵌件嵌于型腔块的所述腔侧面处;

步骤二,型芯块复位;

启动油缸推动c齿条向左移动,逆步骤一过程,使型芯块复位,之后,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

步骤三,制品脱模,

上模与下模开模,重复步骤一过程,人工取出制品,再次嵌入a嵌件和b嵌件,型芯块复位,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如此周而复始;

所述推顶弹簧的作用为脱模时向上推动型载板向上移动,助力所述型芯块带着制品克服附着力脱离所述型腔块;所述阻尼弹簧的作用为阻尼稳定c齿条和d齿条的移动,防止跳跃。

实际应用时,本装置使用双工位注塑机运行,采用一个上模两个油缸位置相对的下模,上模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上部的上下活动工作梁处,两个下模并列对应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处;

设,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的左部为e工位,右部为f工位;

工作时,当位于f工位的下模移至上模的下方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位于e工位的下模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的工作,同样,当位于e工位的下模移至上模的下方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位于f工位的下模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的工作;如此工作过程称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本装置由此称之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

本装置通过油缸驱动张开和复位型芯块,避免了人力扳动,减轻了工作强度;采用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避免了工艺性停机,通过不停机错时连续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本发明采用由上模和下模构成的装置,其中,上模由面板、热道载板、浇口板构成;面板设有主浇口,热道载板内设有热道,浇口板设有分浇口和导柱;下模由型载板、机载板和基座板构成,其中,型载板上设有型芯块、导滑轴、型腔块、潜浇口、导滑勾和导柱孔;机载板设有c齿条、d齿条、耦合齿轮、拨杆、联拨块、阻尼扭簧、阻尼棒、芯滑块、芯铰链、推顶弹簧、油缸;基座板设有c条槽、齿轮槽和阻簧槽;机载板固定连接在基座板的上面,型载板由所述推顶弹簧支撑、由所述阻尼棒导向、接触位于机载板的上面;所述拨杆与的上端与所述芯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芯铰链的动块与所述型芯块固定连接,所述c齿条位于所述c条槽内,所述耦合齿轮可转动位于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阻尼弹簧位于所述阻簧槽内,阻尼弹簧的外缘与所述c齿条的无齿侧面相切接触;推顶弹簧位于机载板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位于机载板和型载板对应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的下端与基座板固定连接;上模合模于下模的上面,所述分浇口对应于所述潜浇口。

工作时,上模和下模处于开模状态;

步骤一,张开型芯块,嵌入a嵌件和b嵌件;

启动油缸拉动c齿条向右移动,经耦合齿轮带动d齿条、联拨块向前移动,联拨块的所述拨槽经拨杆带动芯滑块向前移动,芯滑块经芯铰链带动型芯块,使型芯块的所述导滑轴沿所述导滑勾的滑槽滑动,导滑勾与芯铰链的共同作用使型芯块向上转动与所述型腔块分离张开,之后,人工将a嵌件和b嵌件嵌于型腔块的所述腔侧面处;

步骤二,型芯块复位;

启动油缸推动c齿条向左移动,逆步骤一过程,使型芯块复位,之后,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

步骤三,制品脱模,

上模与下模开模,重复步骤一过程,人工取出制品,再次嵌入a嵌件和b嵌件,型芯块复位,上模与下模合模,注塑成型接角,如此周而复始;

实际应用时,本装置使用双工位注塑机运行,采用一个上模和两个油缸位置相对的下模,上模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上部的上下活动工作梁处,两个下模并列对应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处;设,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的左部为e工位,右部为f工位;当f工位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e工位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工作的过程,同样,当e工位合模注塑成型接角时,f工位便可进行脱模制品和装入a嵌件、b嵌件工作的过程;该工作过程称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本装置由此称之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可避免工艺性停机,实现不停机错时连续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使汽车密封条的注塑接角,达到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主视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上模1的仰视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下模2的俯视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下模2的俯视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下模2的仰视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型芯块211和导滑勾213连接关系的轴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的型芯块211,工作在经芯滑块228和芯铰链2281带动张开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实际应用于双工位注塑机生产运行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一种汽车密封条制品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中:上模1、面板11、主浇口111、热道载板12、浇口板13、分浇口131、导柱132、下模2、型载板21、型芯块211、导滑轴2111、芯面端2110、型腔块212、腔侧面2120、潜浇口2121、导滑勾213、导柱孔214、耐磨块215、机载板22、c齿条221、d齿条222、耦合齿轮223、拨杆224、联拨块225、拨槽2251、阻尼扭簧226、阻尼棒227、芯滑块228、芯铰链2281、推顶弹簧229、油缸220、基座板23、c条槽231、齿轮槽232、阻簧槽233、制品01、a嵌件02、b嵌件03、接角04。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8,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密封条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所述的上模1由面板11、热道载板12、浇口板13构成;面板11设有主浇口111,热道载板12内设有热道,浇口板13设有分浇口131和导柱132;

所述的下模2由型载板21、机载板22和基座板23构成,其中,所述的型载板21为板状钢质构件,型载板21上设有型芯块211、导滑轴2111、型腔块212、潜浇口2121、导滑勾213和导柱孔214;所述型芯块211为板块状钢质构件,型芯块211的一端称为芯面端2110,所述芯面端2110的侧面设有与制品01形面对应的形面,与所述芯面端2110对应的另一端称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前后侧面设有圆柱形的凸缘称为导滑轴2111;所述型腔块212为呈l字形的块状钢质构件,型腔块212的内拐角相邻的两个侧面设有与制品01形面对应的型腔称为腔侧面2120,型腔块212的上面设有潜浇口2121;所述导滑勾213为设有滑槽的勾状钢质构件;两个左右对称形状的所述型腔块212并列固定于所述型载板21上面后部的左右两边,所述芯面端2110与所述腔侧面2120对应,两个相同形状的型芯块211分别与两个型腔块212对应嵌合;所述导滑勾213与所述导滑轴2111对应,导滑勾213固定于型载板21的上面;型载板21的上面设有圆形的导柱孔214;

所述的机载板22为板状钢质构件,机载板22上设有c齿条221、d齿条222、耦合齿轮223、拨杆224、联拨块225、阻尼扭簧226、阻尼棒227、芯滑块228、芯铰链2281、推顶弹簧229、油缸220;所述c齿条221、d齿条222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条状钢质构件;所述耦合齿轮223为圆柱直齿齿轮;所述拨杆224为圆柱形钢质构件;所述联拨块225为俯视呈八字形的块状钢质构件,联拨块225设有两条由前向后分别向左右两边分开、上下方向长圆形的通孔称为拨槽2251;所述阻尼扭簧226为圆形平面螺旋弹簧;所述阻尼棒227为由钢芯和尼龙套构成的阻尼元件;所述芯滑块228为矩形条状的钢质构件;所述芯铰链2281为由定块、动块和转轴构成,用于连接两个物体作相对转动的机构;所述推顶弹簧229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所述油缸220为由缸体和活塞杆构成的液压伸缩执行元件;

芯滑块228滑动位于机载板22的上面,芯铰链2281的定块与芯滑块228固定连接;c齿条221、d齿条222、耦合齿轮223和联拨块225、阻尼扭簧226位于机载板22的下面,c齿条221位于d齿条222的下方,c齿条221为左右方向,d齿条222为前后方向,耦合齿轮223位于c齿条221和d齿条222的正交处,分别与c齿条221和d齿条222啮合连接;油缸220的缸体与机载板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油缸220的活塞杆与c齿条221的左端固定连接;联拨块225固定于d齿条222的上面,拨杆224向上滑动位于的所述拨槽2251内;

所述的基座板23为矩形板状的钢质构件,基座板23的上面设有左右方向、横截面呈矩形的凹槽称为c条槽231;基座板23的上面还设有安置所述耦合齿轮223的圆形凹槽称为齿轮槽232,所述c条槽231与所述齿轮槽232相割;基座板23的上面还设有安置所述阻尼扭簧226的圆形凹槽称为阻簧槽233,所述c条槽231与所述阻簧槽233相割;

机载板22固定连接在基座板23的上面,型载板21由所述推顶弹簧229支撑、由所述阻尼棒227导向、接触位于机载板22的上面;所述拨杆224与的上端与所述芯滑块228固定连接,所述芯铰链2281的动块与所述型芯块211固定连接,所述c齿条221位于所述c条槽231内,所述耦合齿轮223可转动位于所述齿轮槽232内;所述阻尼扭簧226位于所述阻簧槽233内,阻尼扭簧226的外缘与所述c齿条221的无齿侧面相切接触;推顶弹簧229位于机载板22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227位于型载板21设置的安置孔中,阻尼棒227的下端与机载板22固定连接;

上模1合模于下模2的上面,所述分浇口131对应于所述潜浇口2121。

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本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工作时,上模1和下模2处于开模状态;

步骤一,张开型芯块211,嵌入a嵌件02和b嵌件03;

启动油缸220拉动c齿条221向右移动,经耦合齿轮223带动d齿条222、联拨块225向前移动,联拨块225的所述拨槽2251经拨杆224带动芯滑块228向前移动,芯滑块228经芯铰链2281带动型芯块211,使型芯块211的所述导滑轴2111沿所述导滑勾213的滑槽滑动,导滑勾213与芯铰链2281的共同作用使型芯块211向上转动与所述型腔块212分离张开,之后,人工将a嵌件02和b嵌件03嵌于型腔块212的所述腔侧面2120处;

步骤二,型芯块211复位;

启动油缸220推动c齿条221向左移动,逆步骤一过程,使型芯块211复位,之后,上模1与下模2合模,注塑成型接角04;

步骤三,制品01脱模,

上模1与下模2开模,重复步骤一过程,人工取出制品01,再次嵌入a嵌件02和b嵌件03,型芯块211复位,上模1与下模2合模,注塑成型接角04,如此周而复始;

所述推顶弹簧229的作用为脱模时向上推动型载板21向上移动,助力所述型芯块211带着制品01克服附着力脱离所述型腔块212;所述阻尼扭簧226的作用为阻尼稳定c齿条221和d齿条222的移动,防止跳跃。

实际应用时,本装置使用双工位注塑机运行,采用一个上模1两个油缸220位置相对的下模2,上模1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上部的上下活动工作梁处,两个下模2并列对应设在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处;

设,双工位注塑机下部的双工位水平移动工作台的左部为e工位,右部为f工位;

工作时,当位于f工位的下模2移至上模1的下方合模注塑成型接角04时,位于e工位的下模2便可进行脱模制品01和装入a嵌件02、b嵌件03的工作,同样,当位于e工位的下模2移至上模1的下方合模注塑成型接角04时,位于f工位的下模2便可进行脱模制品01和装入a嵌件02、b嵌件03的工作;如此工作过程称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本装置由此称之为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模具。

本装置通过油缸220驱动张开和复位型芯块211,避免了人力扳动,减轻了工作强度;采用双工位注塑接角成型避免了工艺性停机,通过不停机错时连续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