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3675发布日期:2018-12-28 21:43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属于去毛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上的毛刺,有些是由于切削加工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有些是铸造、模锻等加工的飞边,还有些是焊接挤出的残料。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领域中,对机械零件制造精度要求的提高和机构设计的微型化,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开始对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方法进行研究。

1953年,日本许多厂家就开始研制用于汽车刹车鼓、汽缸体、变速箱体等大中型铸件的专用自动去毛刺机。由于这种去毛刺机械对零件的适应性差、价格贵等因素未能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但这为后来发展起来的铸件去毛刺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理论研究方面,1958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奥岛教授发表了“关于切削过程中的毛刺现象”的论文,对产生毛刺的现象及毛刺的分类进行了论述。1959年,宇都宫大学隈部教授发表了题为“用振动切削减少毛刺的探讨”的论文。1967年,静岗大学财满教授发表了“关于铝合金板钻孔形成的毛刺的研究”一文。同年,美国的r.威廉提出了将研磨剂与硅树脂混合在一起,作为介质,压入装有零件的模具中,将零件内表面和孔的毛刺去掉(即挤压珩磨去毛刺技术),取得初步成功,现该项技术已成为美国专利。1971年,日本综合铸件中心在职业训练大学木下教授等的指导下,研制了数控式砂带磨削装置,可以去除任意形状铸件的毛刺。同年12月,日本磨粒加工研究会举办了“去毛刺工艺讲座”,会上发表了磨粒、砂布、超声波、化学、电解等方法去除毛刺的论文。1972年,小山株式会社研制的铸件去毛刺机、日本小松制作所的汽缸体自动去毛刺装置均获得日本自动化机械奖。日本东京芝浦电气生产技术研究所的高孝哉对20余种主要的去毛刺方法的去毛刺原理、毛刺的大小、位置、去毛刺零件的形状、自动化难易程度、作业设备费用、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1973年,美国狄地洲大学格里列斯皮完成了题为“机械加工中毛刺形成与性质”的论文,分析了机械加工过程中毛刺的形成原理,并论述了实验过程中对毛刺的观测。美国对机械零件去毛刺技术比较重视,是因为美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产量高、批量大、质量要求高等因素,而用手工去毛刺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1974年美国制造工程学会首先成立了毛刺技术分会,着手对去毛刺技术进行研究,这是毛刺问题正式例入议事日程的开始。1976年前后,日本已有去毛刺技术方面的专利300余件,其中有关塑料工件去毛刺技术的专利约有90件。其间,日本的技术人员对产生毛刺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振动光饰去毛刺机(又称振动滚磨机)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上得到好评。1984年以来,日本横滨大学中山一雄教授以切削加工中最基本要素切削方向和刀具切削刃为基准,对切削毛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义分类,先后对车削、刨削加工中被加工件的物理性能、工件形态、刀具的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切削毛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这对有效抑制和减小毛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有的去毛刺机构通常在做机械运动或震动时,脱落的毛刺会造成机器滑动表面过早磨损、噪音增大,甚至使机构卡死,动作失灵;某些电气系统在随主机运动时,会因毛刺脱落而造成回路短路或使磁场受到破坏,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对于液压系统元件,如果毛刺脱落,毛刺将存在于各液压元件微小的工作间隙内,造成滑阀卡死、使回路或滤网堵塞而造成事故,还会引起流体紊流或层流,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对同一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和用于固定待去毛刺注塑件的夹紧装置,机架上对称布设两个推送装置,两个推送装置之间布设使用夹紧装置固定的待去毛刺注塑件,推送装置上固定火焰枪,还包括对称机架设置的两个按压装置,其布设在待去毛刺注塑件相对推送装置的另一侧,当火焰枪由推送装置推送至待去毛刺位置进行操作后,按压装置对其进行按压;

前述的推送装置包括推送板,推送板与待去毛刺注塑件相邻的一侧上布设火焰枪,推送板靠近顶端的侧边上安装滑块,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滑槽,滑块与滑槽匹配将推送板可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前述的按压装置包括按压盘,按压盘的圆周侧边与待去毛刺注塑件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宽度为推送装置的宽度,按压盘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通孔内插入旋转轴,转动旋转轴,按压盘进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推送板内部呈中空结构,在其内部插入电阻板,电阻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块,其中间部分开设柱形凹槽,柱形凹槽的内侧壁开设对称的长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夹紧块的柱形凹槽的中心线与两个按压盘的中心连成的轴线垂直布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固定板上开设的滑槽为贯通槽,推送板上的滑块穿过贯通槽,将推送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推送装置的设定,可以根据待去毛刺注塑件的位置调整火焰枪的位置,准确进行去毛刺操作;

本发明通过按压装置的设置,在去毛刺操作结束后进行按压抚平,进一步加强注塑件表面光滑度;

本发明还设有电阻板,操作过程中自加热,增加去毛刺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按压盘,2为旋转轴,3为滑块,4为待去毛刺注塑件,5为夹紧装置,6为推送板,7为固定板,8为柱形凹槽,9为长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按压盘1,旋转轴2,滑块3,待去毛刺注塑件4,夹紧装置5,推送板6,固定板7,柱形凹槽8,长形凹槽9。

本发明的一种注塑件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和用于固定待去毛刺注塑件的夹紧装置,机架上对称布设两个推送装置,两个推送装置之间布设使用夹紧装置固定的待去毛刺注塑件,推送装置上固定火焰枪,还包括对称机架设置的两个按压装置,其布设在待去毛刺注塑件相对推送装置的另一侧,当火焰枪由推送装置推送至待去毛刺位置进行操作后,按压装置对其进行按压;

前述的推送装置包括推送板,推送板与待去毛刺注塑件相邻的一侧上布设火焰枪,推送板靠近顶端的侧边上安装滑块,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滑槽,滑块与滑槽匹配将推送板可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前述的按压装置包括按压盘,按压盘的圆周侧边与待去毛刺注塑件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宽度为推送装置的宽度,按压盘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通孔内插入旋转轴,转动旋转轴,按压盘进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推送板内部呈中空结构,在其内部插入电阻板,电阻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块,其中间部分开设柱形凹槽,柱形凹槽的内侧壁开设对称的长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夹紧块的柱形凹槽的中心线与两个按压盘的中心连成的轴线垂直布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固定板上开设的滑槽为贯通槽,推送板上的滑块穿过贯通槽,将推送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上述设备的使用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夹紧装置,选用方形夹紧块,在夹紧块的中心位置挖出凹槽,此凹槽用于固定待去毛刺注塑件;

第二步:安装推送装置,在推送板靠近顶端的侧边上安装滑块,在固定板上开设滑槽,滑块安装在滑槽内,使得推送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第三步:安装按压装置,在按压盘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通孔内插入旋转轴;

第四步:组装全部装置,以夹紧块中轴线为对称线,对称线的两侧分别安装推送装置,推送装置的一侧为用于固定待去毛刺注塑件的位置,其另一侧安装按压装置,且按压盘的圆周侧边与待去毛刺注塑件之间留有的空隙宽度与推送装置的宽度相同;

第五步:调试装置,转动旋转轴,按压盘进行旋转,上下移动滑块,推送板在固定板上可以自由移动,待去毛刺注塑件固定在夹紧块内,左右晃动待去毛刺注塑件,其稳固;

第六步:去毛刺操作,将待去毛刺注塑件的底端固定在夹紧块内,推送板与待去毛刺注塑件相邻的一侧上布设火焰枪,上下滑动滑块,使得推送板在固定板上进行上下滑动,此时,调整火焰枪的位置,使其与待去毛刺位置匹配,启动火焰枪,进行喷火去毛刺操作,完成后将推送板再次进行上下滑动,使火焰枪远离待去毛刺注塑件,此时缓慢转动旋转轴,通过按压盘的旋转按压,将待去毛刺注塑件表面按压光滑,完成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推送板内部呈中空结构,在其内部插入电阻板,电阻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块,其中间部分开设柱形凹槽,柱形凹槽的内侧壁开设对称的长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夹紧块的柱形凹槽的中心线与两个按压盘的中心连成的轴线垂直布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固定板上开设的滑槽为贯通槽,推送板上的滑块穿过贯通槽,将推送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