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方法及其格栅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5276发布日期:2019-01-22 19:2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方法及其格栅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格栅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方法及其格栅。



背景技术:

玻璃钢格栅是在模具中成型的,玻璃钢格栅是由纱线和树脂混合构成,树脂是玻璃钢格栅的填充材料,而横纵交叉的纱线是构成玻璃钢格栅的内部材料。玻璃钢格栅的孔洞多即意味着玻璃钢格栅的垂直交叉的纱线有很多条。如果借助人工来在模具上摆布纱线,效率低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需要借助自动化的设备在模具上高效得布置纱线。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纵纱位置不动,横纱往复运动,而模具沿纵纱的方向前移。最后得出的模具是连续的,需要人为切割成一段一段的,需要二次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方法及其格栅,方便布置玻璃钢格栅中的纱线,纱线作为玻璃钢格栅的中心材料,最后被布置成若干条横纵交叉的形态,整体的布置效率和品质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方法及其格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包括:布纱组件,包括布纱管,布纱管具备供纱线穿过的中空管路。平面行走机构,驱动布纱组件或布纱管在水平面内平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布纱管保证了纱线在模具的凹槽中行走时不会被钩刮,并且纱线只会从布纱管的底部走出,方便决定纱线的布置高度。最后纱线横纵垂直交叉,纱线的的排布笔直,作为玻璃钢格栅的内在骨架,制成的玻璃钢格栅的品质高,也大大提高了布纱效率,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振动机构,对布纱管施加振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振动机构的作用是保证纱线可以持续穿过走纱管的中空管,不会出现意外卡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平面行走机构至少具备沿x轴、y轴方向的平移自由度;布纱管为若干个并呈单排排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x轴、y轴方向的平移使得纱线最后能形成垂直交叉的格栅的内芯,布纱管的数量多,成倍提高纱线的排布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布纱管的数量为1至20个,优选的,为1至10个,更优选的,为1至6个,再优选的为1至3个,最优选的,为3个;布纱组件具备间隙调节机构,优选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滑轨、第一电机、齿条,水平滑轨布纱管装配,第一电机与布纱管一体连接且具备沿齿条的平移自由度;更优选的,布纱管位于水平导轨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齿条便于调节相邻布纱管之间的间距,便于适应不同槽间距的模具,只需调节两侧的布纱管,中间的布纱管无需具备平移能力,减少设备成本,并且方便以中部的布纱管为定位基准。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布纱组件具备带有转轴的摆角机构,转轴位于布纱管的上方,转轴的自身轴线与3个布纱管的底部连线平行,布纱管的摆动角度范围小于180°且沿竖直平面两等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布纱管的自身长度方向与其水平行走方向呈锐角夹角,方便纱线从布纱管中引出,防止纱线与布纱管内壁卡涩,模具上已布置的纱线不会与布纱管中的纱线呈垂直夹角,而是呈钝角夹角,对纱线的折弯损伤也小。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布纱组件还具备转角机构,转角机构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电机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且转动单位角度为70°至110°优选的,为85°至95°,最优选的为88°至9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布纱管的自身长度方向与其水平行走方向呈锐角夹角,方便纱线从布纱管中引出,防止纱线与布纱管内壁卡涩,模具上已布置的纱线不会与布纱管中的纱线呈垂直夹角,而是呈钝角夹角,对纱线的折弯损伤也小。转角机构可以在布纱管整体布置完经线后,旋转约90°开始布置纬线,为玻璃钢格栅提供垂直交叉的纱线。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布纱组件还具备振动机构;优选的,振动机构包括电驱动的偏心轮,偏心轮的轴线为水平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偏心轮的转动提供周期性的振动,振动的幅度主要在竖向范围上,防止纱线紧贴布纱管内壁而不松脱。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布纱管的上方并从下往上依次设有下底板、中底板、上底板,下底板、中底板、上底板相互平行且水平,下底板、中底板、上底板之间通过竖向的线性导向轴连接,布纱管与下底板之间通过第一气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线性导向轴使得布纱管只会竖向的升降或抖动,防止布纱管磕碰模具。行走架提供了支撑与水平平移的导轨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布纱管、转轴固定在挂板上,第一气缸与挂板的接触处设有缓冲垫,挂板与下底板间连接有第一拉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缸底部的缓冲垫缓冲了振动时气缸与挂板的硬冲击,第一拉簧具备收缩的弹性势能,将布纱管上抬。第一气缸为提供布纱管摆角的主动力。第一拉簧对发生摆角后的布纱管提供回正的弹力,第一拉簧有回归竖直方向的弹性势能。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二电机设置在下底板与中底板之间,下底板与中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拉簧连接最下方的下底板,保证布纱管在振动机构的振动过程中形成规律性的抖动,更加有利纱线从布纱管中顺利走出。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中底板与上底板之间连接有竖向的丝杆,丝杆由第三电机驱动,第三电机带有抱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丝杆可以微调常态下的布纱管的额定高度,便于布纱管适应模具中凹槽的深度。抱闸能及时制动,防止在作业停止时布纱管继续抖动。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上底板的上方平行设有穿纱板,穿纱板上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穿纱板与上底板间竖直连接有第二气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孔与布纱管的中空管路为纱线提供限位。第二气缸便于布纱管实现高度的快速升降,以达到快速进入或脱离模具的作用,第二气缸与丝杆两者搭配,增大了布纱管的竖向移动范围。

一种格栅生产方法,包括:将纱线穿过布纱管的中空管路;驱动布纱管在水平面内平移,使纱线排布到模具中的凹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纱线的布置较为快捷,且不存在分段断裂处,作为格栅的内芯,提高整体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改进,对布纱管施加振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振动机构的作用是保证纱线可以持续穿过走纱管的中空管,不会出现意外卡住。

一种格栅,由以上的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格栅由纱线和树脂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格栅的的内部具备纱线,结构强度高,格栅的尺寸大小由模具决定,可以限定尺寸形状,无需后续裁割。

一种格栅,由以上任意一项一种格栅生产方法生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产效率高、品质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行走机构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行走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行走机构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1-布纱管;2-挂板;3-齿条;4-第一电机;5-水平滑轨;6-第一气缸;7-缓冲垫;8-转轴;9-下底板;10-第一拉簧;11-线性导向轴;12-中底板;13-丝杆;14-上底板;15-穿纱板;16-第二电机;17-第二拉簧;18-第三电机;19-第二气缸;20-纵梁;21-立柱;22-横梁;23-脚座;24-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包括:布纱管1,具备供纱线穿过的中空管路;平面行走机构,驱动布纱管1在水平面内平移,且至少具备沿x轴、y轴方向的平移自由度;优选的,振动机构,对布纱管1施加周期性振动。

x轴、y轴是两个相互垂直交叉的水平线。如图9所示,布纱管1需要伸入模具24中的凹槽中。图1、图3.图4隐藏了平面行走机构。图9是整体的示意图。纱线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布纱管1的两头贯通,布纱管1的上端进纱线,下端出纱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布纱管保证了纱线在模具的凹槽中行走时不会被钩刮,并且纱线只会从布纱管的底部走出,方便决定纱线的布置高度。x轴、y轴方向的平移使得纱线最后能形成垂直交叉的格栅,振动机构的作用是保证纱线可以持续穿过走纱管的中空管,不会出现意外卡住。最后纱线横纵垂直交叉,纱线的的排布笔直,作为玻璃钢格栅的内在骨架,制成的玻璃钢格栅的品质高,也大大提高了布纱效率,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纱管的数量为120个,优选的,为1至10个,更优选的,为1至6个,再优选的为1至3个,最优选的,为3个。如图2所示,布纱管1的数量为3个,3个布纱管1的底部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布纱管1连接有间隙调节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滑轨5、第一电机4、齿条3,水平滑轨5与位于两侧的布纱管1装配,第一电机4与两侧的布纱管1一体连接且具备沿齿条3的平移自由度。

齿条3与水平滑轨5平行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齿条便于调节相邻布纱管之间的间距,便于适应不同槽间距的模具,只需调节两侧的布纱管,中间的布纱管无需具备平移能力,减少设备成本,并且方便以中部的布纱管为定位基准。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纱管1还连接有具备转轴8的摆角机构,转轴8位于布纱管1的上方,转轴8的自身轴线与3个布纱管1的底部连线平行,布纱管1的摆动角度范围小于180°且沿竖直平面两等分。

图5是示意了布纱管1整体摆动一定角度后的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布纱管的自身长度方向与其水平行走方向呈锐角夹角,方便纱线从布纱管中引出,防止纱线与布纱管内壁卡涩,模具上已布置的纱线不会与布纱管中的纱线呈垂直夹角,而是呈钝角夹角,对纱线的折弯损伤也小。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纱管1还连接有转角机构,转角机构由第二电机16驱动,第二电机16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且转动单位角度为70°至110°优选的,为85°至95°,最优选的为88°至92°。

所有的布纱管1的转动轴为同一条竖直直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角机构可以在布纱管整体布置完经线后,旋转约90°开始布置纬线,为玻璃钢格栅提供垂直交叉的纱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振动机构包括电驱动的偏心轮,偏心轮的轴线为水平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偏心轮的转动提供周期性的振动,振动的幅度主要在竖向范围上,防止纱线紧贴布纱管内壁而不松脱。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纱管1的上方并从下往上依次设有下底板9、中底板12、上底板14,下底板9、中底板12、上底板14相互平行且水平,下底板9、中底板12、上底板14之间通过竖向的线性导向轴11连接,布纱管1与下底板14之间通过第一气缸6连接。

振动机构设于下底板14与中底板12之间,防止对上半部分的零件造成过多的振动损伤。下底板9、中底板12、上底板14均为矩形板,线性导向轴11为四条,分别穿过下底板9、中底板12、上底板14的四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线性导向轴使得布纱管只会竖向的升降或抖动,防止布纱管磕碰模具。行走架提供了支撑与水平平移的导轨机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纱管1、转轴8固定在挂板2上,第一气缸6与挂板2的接触处设有缓冲垫7,挂板2与下底板9间连接有第一拉簧10。

如图1、图2,第一气缸6是竖直布置的,挂板2的形态构成曲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缸底部的缓冲垫缓冲了振动时气缸与挂板的硬冲击,第一拉簧具备收缩的弹性势能,将布纱管上抬。第一气缸为提供布纱管摆角的主动力。第一拉簧对发生摆角后的布纱管提供回正的弹力,第一拉簧有回归竖直方向的弹性势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16设置在下底板9与中底板12之间,下底板9与中底板12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17。

第一拉簧10相比第二拉簧17为轻载弹簧,主要作用是对发生摆角后的布纱管1回正提供弹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拉簧连接最下方的下底板,保证布纱管在振动机构的振动过程中形成规律性的抖动,更加有利纱线从布纱管中顺利走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底板12与上底板14之间连接有竖向的丝杆13,丝杆13由第三电机18驱动,第三电机18带有抱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丝杆可以微调常态下的布纱管的额定高度,便于布纱管适应模具中凹槽的深度。抱闸能及时制动,防止在作业停止时布纱管继续抖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底板14的上方平行设有穿纱板15,穿纱板15上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穿纱板15与上底板14间竖直连接有第二气缸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孔与布纱管的中空管路为纱线提供限位。第二气缸便于布纱管实现高度的快速升降,以达到快速进入或脱离模具的作用,第二气缸与丝杆两者搭配,增大了布纱管的竖向移动范围。

一种格栅生产方法,包括:将纱线穿过布纱管1的中空管路;驱动布纱管1在水平面内平移,使纱线排布到模具24中的凹槽中;优选的,对布纱管1施加振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纱线的布置较为快捷,且不存在分段断裂处,作为格栅的内芯,提高整体强度。

一种格栅,由以上的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生产。格栅由纱线和树脂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格栅的的内部具备纱线,结构强度高,格栅的尺寸大小由模具决定,可以限定尺寸形状,无需后续裁割。

如图6至图8所示,平面行走机构主要结构为水平的纵梁20、横梁22,纵梁20、横梁22之间又相互垂直,纵梁20、横梁22分别提供在水平面上x轴、y轴方向上行进的支撑,纵梁20的下方与立柱21固定,保证纵梁20、横梁22具备一定的高度,立柱21底部的脚座23方便与固定,可以与模具24侧立面固定。

一种格栅,由以上任意一项一种格栅生产方法生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产效率高、品质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