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8422发布日期:2018-08-29 00:2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中空格子板的挤出生产线,通过挤出模头挤出中空格子板,经过真空定型,形成制品。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现有的挤出模头依次设置有上模体11、中模体12、下模体13、一对模唇14、模芯15、加热棒16以及接线盒17,上、下模体和该对模唇14之间通过紧固螺钉141固定,模芯15设置在中模体12内,组装拆卸过程中由于这对模唇的结构体积过大,需要将整个模唇拆卸后才能更换模芯15,同时模唇紧固螺钉141是从挤出模头进料端的一侧方向穿入上、下模体与再与各模唇连接,而挤出模头进料端在位于各模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拆卸各模唇时需要同时拆掉接线盒和加热棒;当出料不均匀时,只能靠调节挤出模头各区温度及模唇微调装置来控制,调节幅度相当有限;此外,由于PET原料在高温熔融状态像水一样呈液态,无法牵引进入定型模,虽然定型模自身带有冷却和抽真空装置,但是当定型模靠近模唇后由于定型模及其固定调节装置内部空间很小,牵引难度较高,并且由于高温熔融状态下的PET原料粘度较高,当原料出模后容易粘在模唇表面,也增大了牵引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板材挤出后定型前易于牵引的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体、中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中模体位于所述上、下模体之间,所述上、中模体之间具有第一流道,所述中、下模体之间具有第二流道,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二流道分别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二流道相交汇于一处的出料口,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在位于所述中模体的前端部设置有模芯,所述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分别活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出料口口部大小的模唇,各所述模唇上均固定设置有预定型装置,各所述预定型装置包括具有抽真空单元和冷却单元的预定型本体,所述抽真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定型本体上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和至少一个出气孔、位于所述预定型本体内部且与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相通的抽气通道,所述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定型本体上的至少一个进水孔和至少一个出水孔、位于所述预定型本体内部且与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相通的冷却水流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凹槽,所述模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与所述模唇之间具有模唇调节装置,所述模唇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上、下模体前端部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所述模唇螺纹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下模体前端部在临近所述第一凹槽处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二流道宽窄的阻流棒,所述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与所述阻流棒之间具有阻流棒调节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阻流棒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上、下模体前端部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所述阻流棒螺纹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预定型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抽气槽,多个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多个抽气槽的槽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多个抽气槽、所述多个进气孔以及所述多个出气孔分别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预定型本体上,多个所述出气孔与一真空泵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个所述进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分别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预定型本体上,多个所述进水孔与一水泵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预定型本体在位于所述进气孔一侧端面涂覆有不粘涂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不粘涂层为特氟龙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预定型本体具有一隔热槽,所述隔热槽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定型装置,将呈液体状高粘度的PET原料经过抽真空和冷却定型,形成固态、有一定强度的片材,使得从挤出模头出来的板材易于牵引;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模唇结构较小,易于拆卸,只需将模唇拆卸下来后即可将模芯拆换和清理,操作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挤出模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挤出模头的模唇紧固螺钉和加热棒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的预定型装置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的预定型装置侧视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5的B-B剖面示意图;

其中:11、上模体;12、中模体;13、下模体;14、模唇;141、模唇固定螺钉;15、模芯;16、加热棒;17、接线盒;100、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10、第一流道;20、第二流道;21、上模体;22、中模体;23、下模体;24、模芯;25、模唇;26、模唇调节装置;261、第一调节螺栓;27、阻流棒;28、阻流棒调节装置;281、第二调节螺栓;31、进料口;32、出料口;4、预定型装置;41、预定型本体;411、抽气槽;412、不粘涂层;413、隔热槽;42、抽真空单元;421、进气孔;422、出气孔;423、抽气通道;43、冷却单元;431、进水孔;432、出水孔;433、冷却水流道;53、紧固螺钉;7、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附图3中所示的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的上下位置关系相对应,前后位置关系与附图3中所示的PET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的左右位置关系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PET”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俗称涤纶树脂;“特氟龙”是指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是理想涂料。

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现有的挤出模头依次设置有上模体11、中模体12、下模体13、一对模唇14、模芯15、加热棒16以及接线盒17,上、下模体和该对模唇14之间通过模唇固定螺钉141固定,模芯15设置在中模体12内,组装拆卸过程中由于这对模唇的结构体积过大,需要将整个模唇拆卸后才能更换模芯15,同时模唇固定螺钉141是从挤出模头进料端的一侧方向穿入上、下模体与再与各模唇连接,而挤出模头进料端在位于各模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拆卸各模唇时需要同时拆掉接线盒和加热棒;当出料不均匀时,只能靠调节挤出模头各区温度及模唇微调装置来控制,调节幅度相当有限;此外,由于PET原料在高温熔融状态像水一样呈液态,无法牵引进入定型模,虽然定型模自身带有冷却和抽真空装置,但是当定型模靠近模唇后由于定型模及其固定调节装置内部空间很小,牵引难度较高,并且由于高温熔融状态下的PET原料粘度较高,当原料出模后容易粘在模唇表面,也增大了牵引的难度。

根据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格子板挤出模头1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体21、中模体22和下模体23。其中,中模体22位于上、下模体之间,上、中模体之间具有第一流道10,中、下模体之间具有第二流道20,上、下模体之间具有与第一、二流道分别相连通的进料口31,上、下模体之间在位于中模体22的前端部安装有模芯24,其中,中模体22的前端部具有安装槽,模芯24嵌装在安装槽内。为了使得第一、二流道能够更快、更均匀的达到生产所需温度,以解决出料不均的问题,在上、中、下三个模体内均设置有加热装置7,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7为安装在各个模体内的电加热棒。上、下模体之间具有与第一、二流道相交汇于一处的出料口32,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在位于出料口3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料口32口部大小的模唇25,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凹槽,模唇25滑动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与模唇25之间具有模唇调节装置26,此模唇调节装置26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上、下模体前端部的第一调节螺栓261,第一调节螺栓261与模唇25螺纹连接。这样一来,可通过第一调节螺栓261来调节模唇25分别沿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向外扩大出料口32或向内缩小出料口32,从而适应生产不同规格的塑料制品,例如,尺寸不同、厚度不同等。安装时,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与模唇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53,这是为了将模唇25分别固定在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上,此外,模唇25通过此紧固螺钉53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内,这样在将模唇25从上、下模体上拆卸下来时,就不需要拆卸加热棒和接线盒,这样的结构使得模唇25的拆卸更为方便快捷,另外,在更换和清理模芯24时,只需要将模唇25从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分别拆卸下来即可,这样的结构使得模芯24的更换和清理更为方便。为了便于调节第一、二流道内的物料流量,使得物料能够快慢均匀的挤出,提高制品的表面质量,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在临近第一凹槽处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二流道宽窄的阻流棒27,上、下模体的前端部与阻流棒27之间具有阻流棒调节装置28。该阻流棒调节装置28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上、下模体前端部的第二调节螺栓281,第二调节螺栓281与阻流棒27螺纹连接。这样一来,可通过第二调节螺栓281来调节阻流棒27分别沿上、下模体的前端部向外旋出或向内旋进,进而使得第一、二流道变宽或变窄。此外,阻流棒27紧挨着模唇25安装,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

此外,在各个模唇25上固定设置有预定型装置4,结合附图4和附图5所示,各预定型装置4包括具有抽真空单元42和冷却单元43的预定型本体41,由于出料口32处的温度较高,预定型本体41具有一隔热槽413,此隔热槽413位于与模唇25的结合面处,隔热槽41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这样就防止和减少了挤出模头的热量向预定型装置4的传递,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又减少了挤出模头的热量损失。另外,为了防止高粘度的PET原料可能发生的粘模现象(此处的粘模现象是指高温状态下的PET原料处于熔融状态,在无冷却处理条件下易与模唇粘连,增大牵引难度),在预定型本体41的底部在与PET原料的接触面之间涂覆有一层不粘涂层412,在本实施例中,该不粘涂层412主要为特氟龙材料。

根据附图6所示,冷却单元43包括设置在预定型本体41上的多个进水孔431和多个出水孔432、位于预定型本体41内部且与进水孔431和出水孔432分别相通的冷却水流道433。多个进水孔431、多个出水孔432分别均匀间隔布置在预定型本体41上,多个进水孔431与一水泵相连。通过冷却水流道433中流动的水来带走热量,从而达到冷却PET原料的目的。

根据附图7所示,抽真空单元42包括设置在预定型本体41上的多个进气孔421和多个出气孔422、位于预定型本体41内部且与进气孔421和出气孔422分别相通的抽气通道423,。预定型本体4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抽气槽411,多个进气孔421开设在多个抽气槽411的槽底部。多个抽气槽411、多个进气孔421以及多个出气孔422分别均匀间隔布置在预定型本体41上,多个出气孔422与一真空泵相连。通过真空泵来抽走真空槽中的气体,利用负压将挤出模头流出的经冷却后的原料紧贴预定型本体41,从而达到冷却定型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