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381发布日期:2019-02-10 23:1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化产品专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



背景技术:

软管包装,首先制管机将铝塑片材或塑料片材切割成管,然后经注肩机将管的一端注塑压制出“肩”,再旋上盖头,最后将牙膏、化妆品等注入到管内,再使用封尾机将管另一端封装完毕,这样就完成了软管包装。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用的自动注肩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吐料式注肩机,第二种是分割器转盘式注肩机,第三种是卧式注射机器式的注肩机,但是这几种注肩机都需要独立生产和加工新的模具才可以使用,不能使用同一套模具来加工不同的软管,增加了模具制造的成本,同时在某些加工步骤时,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对工人的要求较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其采用同一种模具就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软管进行加工,不需要另外做新的模具,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机架,还包括: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左侧或右侧且高于机架表面;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置在机架表面上;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设置在供料装置的上方,所述取料装置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注塑装置,所述注塑装置设置在送料装置的对侧,所述注塑装置位于机架的前侧;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前侧且位于注塑装置的后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进料漏斗、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出料通道和进料通道,所述第一支架表面上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进料通道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进料漏斗设置在进料通道的一端且固定在第一支架侧面,所述漏斗内垂直设有可上下穿过漏斗口的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的下表面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且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表面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将从进料通道内出来的软管推向出料通道的推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漏斗上端设有将软管送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对侧的进料漏斗内侧面为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定位冶具、第三气缸、气缸支架、第一滑槽、第一电机、旋转气缸、第二支架和定位冶具板,所述第一滑槽固定在机架表面,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定位冶具的下端连接,所述定位冶具设置在出料通道下方,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滑槽侧面,所述气缸支架设置在定位冶具的前方且固定在机架表面上,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气缸支架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朝向垂直第一滑槽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架垂直固定在机架表面上,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定位冶具板与旋转气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冶具上表面设有多个半圆槽,所述半圆槽的大小与软管的大小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第四气缸、取料架、第二滑槽和第二电机,所述取料架上设有供取料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四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取料架上,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取料架连接,所述丝杆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滑槽侧面,所述第二滑槽背面设有带动其运动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固定在机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取料夹具、第三滑槽、第三电机、收料斗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取料夹具连接,所述丝杆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第三滑槽侧面,所述第三滑槽背面设有带动其运动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结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支架设置在取料夹具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架表面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收料斗固定在第三支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四滑槽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滑槽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四滑槽内设有第四丝杆,所述第四丝杆的一端与第四滑槽连接,所述第四丝杆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机的转轴连接,第四电机固定在第四滑槽的侧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注塑装置包括第四支架和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第四支架表面的中部,所述注塑机构的下方设有可推动模具做往复运动的冲床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该注肩机采用旧机台现有的模具就可以加工各种规格的软管,不需要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具来对不同规格的软管进行加工,减少了模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该注肩机都是采用自动化生产,减少了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第三,减少了人接触产品的次数,减少细菌对产品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自动软管注肩机的示意图。

图2是自动软管注肩机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图3是自动软管注肩机的俯视图。

图4是送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进料漏斗的示意图。

1-第一输送带;2-第一气缸;3-进料漏斗;4-顶料块;5-第二气缸;6-推板;7-第一支架;8-送料通道;9-机架;10-注塑机构;11-第二电机;12-第二滑槽;13-第四气缸;14-第二滑块;15-取料架;16-第三电机;17-第三滑槽;18-第四滑槽;19-取料夹具;20-第二输送带;21-收料斗;22-第三支架;23-第二丝杆;24-第四丝杆;25-第三丝杆;26-第三气缸;27-第一滑槽;28-第一电机;29-第二支架;30-旋转气缸;31-定位冶具板;32-取料轴;33-第一滑块;34-第一丝杆;35-定位冶具;36-气缸支架;37-开口;38-进料漏斗口;39-冲床滑板;40-第四支架;41-第三滑块;42-第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机架9、供料装置、送料装置、取料装置、注塑装置和出料装置,供料装置设置在机架9的左侧和右侧,供料装置高于机架9的表面,供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7,第一支架7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输送带1,第一输送带1上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一端设有进料漏斗3,进料漏斗3固定在第一支架7的侧面上,进料漏斗3内垂直设有可上下穿过进料漏斗口38的顶料块4,顶料块4的下方设有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与顶料块4的下表面连接,第一气缸2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支架7上,进料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气缸5,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指向垂直进料通道的方向,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将从进料通道内出来的软管推向出料通道的推板6。

取料装置设置在供料装置的上方,取料装置滑动连接在机架9上,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架15和第二滑槽12,取料架15由取料冶具固定块和取料冶具脱料块构成,取料冶具脱料快上设有供取料轴穿过的通孔,取料冶具固定块上设有第四气缸13,第四气缸13的缸体固定在取料冶具固定块的上表面,第二滑槽12的背面上设有带动其运动的滑动结构,第二滑槽12内设有第二丝杆23,第二丝杆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滑槽12侧壁上,第二丝杆2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固定在第二滑槽12的侧面,第二丝杆2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14,第二滑块14与取料冶具固定块连接。

注塑装置设置在送料装置的对侧,注塑装置位于机架9的前侧,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机构10和第四支架40,注塑机构10设置在第四支架40表面的中部,注塑机构10的下方设有可推动模具做往复运动的冲床滑板39。

出料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前侧且位于注塑装置的后方,出料装置包括取料夹具19、第三滑槽17和第三支架22,第三滑槽17内设有第三丝杆25,第三丝杆25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滑槽17的内壁上,第三丝杆2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16,第三电机16固定在第三滑槽17的侧面,第三丝杆25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41,第三滑块41与取料夹具19连接,取料夹具19由固定板和夹爪构成,夹爪上设有大小与软管相同的孔,第三支架22设置在取料夹具19的下方,第三支架22表面设有第二输送带20,第三支架22上还设有收料斗21,收料斗21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水平设置,下层为倾斜设置,上层和下层内均设有四个软管通过的通口。

第三滑槽17和第二滑槽12背面均设有带动其做横向移动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第四滑槽18和第四电机42,第四滑槽18固定在机架9上,第四滑槽18内设有第四丝杆24,第四丝杆24的一端与第四滑槽18一端的内壁连接,第四丝杆24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机42的转轴连接,第四电机42固定在第四滑槽18一端的侧面上。

参照图3和图4,送料装置设置在机架9表面上且位于供料装置的下方,送料装置包括第一滑槽27、定位冶具35、定位冶具板31、第二支架29和气缸支架36,第一滑槽27固定在机架9表面上,第一滑槽27内设有第一丝杆34,第一丝杆34的一端与第一滑槽27一端的内壁连接,第一丝杆3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8,第一电机28固定在第一滑槽27一端的侧面上,第一丝杆3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33,第一滑块33与定位冶具35的下表面连接,定位冶具35设置在出料通道的下方,定位冶具35上设有四个半圆槽,半圆槽的大小与软管的大小一致,第二支架29位于第一滑槽的后方,气缸支架36设置在定位冶具的前方且固定在机架的表面,气缸支架36上设有第三气缸26,第三气缸26的活塞杆朝向垂直第一滑槽27的方向,第二支架29垂直固定在机架9表面上,第二支架29上连接有旋转气缸30,旋转气缸30通过旋转气缸固定块与定位冶具板31连接,定位冶具板上设有多根取料轴32。

参照图5,进料漏斗3的上端设有供软管出去的开口37,开口37对称的进料漏斗内侧为倾斜设置,进料漏斗的漏斗口38跟顶料块的横截面大小一致。

工作原理:先将软管放置到进料漏斗3内,启动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推动顶料块4由下往上运动,顶料块4将进料漏斗3内的物料往上运输,让软管从进料漏斗上端的开口37出到第一输送带1上,经进料通道将软管往前输送,当软管输送到进料通道的出料端时,启动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推动推板6将出料端的物料推到送料通道8,送料通道8上的软管不断堆积在软管放置区,当软管放置区的软管准备被后面的软管推落时,启动第一电机28,第一电机28驱动第一丝杆34转动,从而使定位冶具35移动到送料通道的下方去接住软管,当定位冶具35上的半圆槽接满软管时,启动第三气缸26,第三气缸26将定位冶具往35前推送,此时定位冶具板31上的取料轴32被定位冶具35上的软管套接,当定位冶具板31上的取料轴套接好软管后,启动旋转气缸30将定位冶具板31旋转为平行机架9表面,当定位冶具板31平行于机架表面时,启动第四电机42,第四电机42驱动第四丝杆24转动,从而取料架15往定位冶具板方向做横向移动,当取料架15运动到定位冶具板31的上方时,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驱动第二丝杆23转动,从而使取料架15向定位冶具板31方向向下移动去套接定位冶具板31上的软管,当取料架15取完料后,第四电机42反转驱动第四丝杆24,使取料架15往回运动,将取料架15上的软管套接在放置在冲床滑板39上的模具,当模具套接好软管后,冲床滑板39将模具输送到注塑机构10下方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冲床滑板39将模具送回到原来位置,此时第四电机42启动,第四电机42驱动第四丝杆24转动,从而带动取料夹具19去夹取模具上注塑好的产品,取料夹具19夹取到产品后,第四电机42反转驱动第四丝杆24,使取料夹具19往收料斗21方向运动,当运动到收料斗21上方时,产品脱离取料夹具19从收料斗21穿过落到第二输送带20上,再在第二输送带20的输送下装在箱子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