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4667发布日期:2019-01-25 16:4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内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现有的注塑机在使用时缺乏很好的料品的重量进行控制的装置,且称量后无法直接加入到腔体内部,给料品的使用带来不便,在两种以上的料品中,缺乏对料品的混合,给料品的使用带来不便,在对注塑机进行加料时,容易在腔体内部残留料品,给腔体内部造成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该加料装置可对加入到腔体中料进行称量,称量后可自动将料品加入到腔体中,可方便对注塑机中的料品的控制,能够自行进行加料,可对加入到腔体中料进行搅拌均匀,保证了两种以上的料品进行均匀的混合,保证了料品内部含量的均匀性,可对腔体中料品进行预热,方便料品的融化,且能够对腔体中的料品彻底的进行输送,避免腔体内壁粘留料品,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包括外腔,所述外腔内部套接内腔,所述内腔底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四周固定连接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两端固定连接刮刀,所述内腔顶部固定连接上盖,所述上盖表面设有称重圈,所述称重圈一侧设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位于上盖表面,所述称重圈内部设有电子秤且电子秤与显示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称重圈一侧连接电动伸缩板,所述称重圈另一侧设有插孔,所述称重圈外部两侧均设有按钮且按钮位于上盖表面,所述按钮与电动伸缩板电性连接,所述称重圈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板与插孔可分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腔和内腔之间均匀分布加热块。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称重圈均为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采用设置电子秤和电动伸缩杆,可对加入到腔体中料进行称量,称量后可自动将料品加入到腔体中,可方便对注塑机中的料品的控制,能够自行进行加料。

2、该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由于设置搅拌杆和转轴,可对加入到腔体中料进行搅拌均匀,保证了两种以上的料品进行均匀的混合,保证了料品内部含量的均匀性。

3、该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通过设置加热块和刮刀,可对腔体中料品进行预热,方便料品的融化,且能够对腔体中的料品彻底的进行输送,避免腔体内壁粘留料品,保证该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腔;2、内腔;3、加热块;4、刮刀;5、搅拌杆;6、转轴;7、上盖;8、显示屏;9、称重圈;10、按钮;11、电动伸缩板;12、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包括外腔1,所述外腔1内部套接内腔2,所述内腔2底部连接转轴6,所述转轴6四周固定连接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两端固定连接刮刀4,所述内腔2顶部固定连接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设有称重圈9,所述称重圈9一侧设有显示屏8且显示屏8位于上盖7表面,所述称重圈9内部设有电子秤12且电子秤12与显示屏8连接。

其中,所述称重圈9一侧连接电动伸缩板11,所述称重圈9另一侧设有插孔,所述称重圈9外部两侧均设有按钮10且按钮10位于上盖7表面,所述按钮10与电动伸缩板11电性连接,所述称重圈9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板11与插孔可分离连接。

其中,所述外腔1和内腔2之间均匀分布加热块3。

其中,所述上盖7和称重圈9均为弧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工作时,将待加入的料品放置在称重圈9表面,通过电子秤12可对料品的重量进行称量,通过显示屏8可进行显示,对料品称量后,按下按钮10,可控制电动伸缩杆11收起,可将称重圈9打开,料品可加入到内腔2中,通过转轴6可带动搅拌杆5对料品进行搅拌混合,保证了内腔2中料品的均匀性,打开控制加热块3工作,通过加热块3可对内腔2中的料品进行加热,在搅拌的过程中,通过刮刀4可对内腔2内壁残留的料品进行清理,保证了内腔2表面的干净,保证该一种注塑机加料装置的使用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