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粒机的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634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造粒机的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造粒机的冷却水槽。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在工程塑料挤出造粒过程中,由挤出机或齿轮泵挤出熔融的聚合物通过口模形成若干条塑料条,再经水冷却装置冷却降温及干燥区干燥,最后将塑料输送至切粒室进行切割,再经过筛选得到工程塑料粒。

目前,公告号为CN2033442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造粒机的水冷却设备,包括有冷却水槽,所述的冷却水槽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架,所述的冷却水槽内平行设置有若干个输送滚筒,所述的输送滚筒套设于中心轴上,所述的中心轴安装于冷却水槽内壁上,所述输送滚筒沿环形周身设有若干个环形隔离槽,所述的输送滚筒前后分别设有与中心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横杆。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造粒机的冷却设备,其通过使塑料条直接与冷却水槽内的冷水接触,来达到冷却的效果。但是水槽内的水长时间与塑料条接触,会导致水温上升,减弱冷却水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粒机的冷却水槽,其优点在于能够保持水温处于较低的状态,冷却效果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粒机的冷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所述水槽本体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间隔构成冷却腔,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连通于冷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条通过从水槽本体中经过与水槽本体内的冷却水直接接触进行快速冷却。而通过在冷却腔内通入交换水,能够使得冷却水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交换水。而通过冷却腔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管道,能够使得交换水能够流动起来,将热量从水槽本体内带走;从而实现了对槽内的冷却水降温。且冷却过程中冷却水能够保持静止,且稳定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温,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通孔,所述通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堵水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塑料条时,通过盖上堵水盖,保持水槽本体内的水流静止;而在清理水槽本体时,通过打开堵水盖,使得水槽内的水能够直接进入冷却腔中,与冷却腔中的交换水一同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板包括若干波浪状的导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部通过增大面积的方式,加快了冷却水与交换水之间的热传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外侧板长边上的相对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边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距离较远且覆盖整个冷却腔;因此使得进水口进入至冷却腔内的水体,能够较为全面的流过整个水槽本体,实现降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腔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若干阻隔板,若干所述阻隔板之间至少具有一条供水流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隔板首先能够阻隔冷却腔内的交换水流动,提升交换水从进水口流动至出水口所需时长,提升冷却的效果,同时阻隔板通过连接内侧板和外侧板,还能够提升的构成冷却腔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板沿外侧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错设置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交换水在冷却腔的流动路径,最大程度的利用冷却腔内的交换水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固定于水槽本体上的支撑架和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沿轴线均匀设置有若干环形的分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塑料条在分隔槽的分离下,能够在水槽内保持一定的间距,防止塑料条在水槽内接触粘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槽的截面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能够配合塑料条的形状,使得塑料条与导向轴更加完美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水槽本体两侧的上架体和设置于上架体之间的下架体,所述上架体设置于水槽本体的上侧,所述下架体设置于水槽本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条通过上架体上的导向轴进入或者离开水槽本体,通过下架体上的导向轴进入至水槽中;减小对塑料条产生的刮擦同时,也保证了塑料条能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板的供塑料条移出的一侧设置有接水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条从移出水槽本体内后,低落的水能够通过接水斜面流回至水槽本体内,实现对塑料条上大部分水的回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冷却过程中冷却水能够保持静止,且稳定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温,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2、打开堵水盖,水槽内的水能够直接进入冷却腔中,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凸显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结构支撑架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隐藏一侧长边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隐藏外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槽本体;11、内侧板;111、长边内板;112、短边内板;113、内底板;114、导热部;115、堵水盖;12、外侧板;121、长边外板;122、短边外板;123、外底板;124、进水口;125、出水口;13、冷却槽;14、冷却腔;15、阻隔板;2、支撑架;21、上架体;22、下架体;3、导向轴;31、分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造粒机的冷却水槽,如图1所示,包括水槽本体1、沿水槽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在水槽本体1上的若干支撑架2和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上的导向轴3;塑料条在导向轴3的导向下进入水槽本体1,在受到水槽本体1内的冷却水冷却后,移出水槽本体1。

如图1所示,水槽本体1包括设置于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内侧板11内构成有用于冷却塑料条的冷却槽13,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之间设置有构成冷却腔14(见图3)的间隔。塑料条通过从水槽本体1中浸入冷却槽13内的冷却水中进行快速冷却。而通过在冷却腔14内通入交换水,能够使得冷却水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交换水。

具体的,如图2、3所示,冷却槽13呈长条形,内侧板11由两块长边内板111、两块短边内板112和一块内底板113构成;其中两块长边内板11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波浪状的导热部114,导热部114通过增大面积的方式,加快了冷却槽13内的冷却水与冷却腔14内的交换水之间的热传递。两块短边内板112结构不同,其中供塑料条进入冷却槽13一侧的短边内板112竖直设置。而供塑料条移出冷却槽13一侧的短边内板112呈低端朝内的倾斜设置,构成接水斜面。因此在塑料条从移出水槽本体1内后,滴落的水能够通过接水斜面流回至水槽本体1内,实现对塑料条上大部分水的回收。

如图2、3所示,内底板113的中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14的通孔,通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堵水盖115。盖上堵水盖115后将冷却槽13和冷却腔14相隔离,而打开堵水盖115后,冷却槽13的冷却水能够通过直接进入冷却腔14中,与冷却腔14中的交换水一同清洗。

如图3、4所示,外侧板12包括两块长边外板121、两块短边外板122和一块外底板123,两块短边外板122上分别设置有连通于冷却腔14的进水口124和出水口125。通过分别在进水口124和出水口125上连接管道,能够使得交换水能够流动起来,将热量从水槽本体1内带走;从而实现了对冷却槽13内的冷却水降温。

如图3、4所示,冷却腔14在设置有进水口124和出水口125之间若干阻隔板15,平行于短边外板122且连接于外侧板12和内侧板11之间,本实施例中阻隔板15形状呈L形,且阻隔板15沿短边外板122长度方向的两侧交错设置。形成一条供交换水流完整通过的通道。因此阻隔板15首先能够阻隔冷却腔14内的交换水流动,提升交换水从进水口124流动至出水口125所需时长,提升冷却的效果,同时阻隔板15通过连接内侧板11和外侧板12,还提升了冷却腔14的整体强度。

回到图2,支撑架2包括设置于水槽本体1两侧的上架体21和设置于上架体21之间的下架体22,上架体21和下架体22结构相似,上架体21设置于水槽本体1的上侧,下架体22设置于水槽本体1内,本实施例中下架体22的数量为三个。

导向轴3沿轴线均匀设置有若干环形的截面呈弧形的分隔槽31。多根塑料条在分隔槽31的分离下,能够在水槽内保持一定的间距,防止塑料条在水槽内接触粘合。

塑料条冷却过程,塑料条依次经过水槽本体1进料一侧上架体21的导向轴3的上方、三个下架体22的导向轴3的下方、水槽本体1出料一侧上架体21的导向轴3的上方,期间塑料条在下架体22导向轴3的作用下,稳定处在冷却槽13内进行冷却。冷却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进水口124和出水口125连接管道,交换水能够流动起来,将热量从水槽本体1内带走;从而实现了对冷却槽13的冷却水降温。期间冷却槽13的水流保持静止和低温,使得塑料条在冷却槽13内稳定移动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