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9768发布日期:2019-01-18 19: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雪镜眼镜的镜框一般为塑料制成,而塑料的眼镜框架在成型时大多采用注塑成型,通过在模具的注塑孔注入液体塑料再进行挤压成型,现有技术中在脱模时一般采用顶杆将型腔内的成型镜框顶出型腔,实现脱模的效果。但是雪镜的镜框结构复杂,采用顶杆顶出的方式容易损坏产品,导致产品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具有方便脱模,提高成型产品质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静模座以及动模仁与静模仁,所述动模仁设置于动模座上,所述静模仁设置于静模座上,所述动模仁包括设置于动模座中部的定模仁、设置于定模仁两侧的限位模仁以及设置于定模仁另外两侧上的滑移模仁,所述定模仁上设置有镜片,所述镜片、定模仁、限位模仁、滑移模仁与静模仁之间形成用于生产镜框的型腔,所述限位模仁底部连接有用于将限位模仁顶出动模座的顶杆,且所述限位模仁上设置有用于成型镜框两侧通口的限位块,所述动模座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移模仁固定于滑动块上,在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驱动滑动块朝远离定模仁的方向滑移的驱动件。

如此设置,通过将动模座与静模座合模,使得静模仁与动模仁相配合,从而使型腔成型为镜框形状,便于进行注塑成型。通过将动模仁由定模仁、限位模仁以及滑移模仁组成,使得型腔由镜片、定模仁、限位模仁、滑移模仁与静模仁组成,从而使得型腔的细节位置可分别通过多个模仁进行成型,提升镜框成型后的精度,实现提升其加工精度的效果。通过设置的滑动槽与滑动块,使得在开模时控制驱动件驱动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朝远离定模仁的方向滑移,从而带动固定于滑动块上的滑移模仁移动,使得滑移模仁与定模仁分开,之后通过注塑机将顶杆顶出,使得顶杆将限位模仁顶出动模座,由于设置的限位块成型镜框的两侧通口,此时限位块仍限位于镜框上,使得限位模仁顶出时带动镜片以及成型镜框脱离动模座,接着将镜框从两限位模仁取下,并将镜片从镜框上取出,即可实现脱模的效果。通过采用分离式将各个模仁移开,使得成型件的脱模更为便捷,且避免顶杆直接与镜框抵触,保护镜框顺利脱模,实现方便脱模,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朝远离定模仁方向倾斜的斜导槽,所述驱动件设置为插接于斜导槽内的斜导柱,所述斜导柱远离斜导槽的一端固定于静模座上,开模时,所述动模座脱离静模座,所述斜导柱带动滑动块向远离定模仁的方向滑移。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斜导槽与斜导柱,使得在开模时动模座脱离静模座,从而使得固定于静模座上的斜导柱抽离斜导槽,由于斜导槽朝远离定模仁的方向倾斜设置,动模座脱离静模座时为竖直方向分离,使得滑动块受到斜导柱的带动朝远离定模仁的方向滑移,实现驱动滑动块滑移的效果,不仅结构简单且无需提供其他动力设备,具有节约成本且便于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斜导槽对称开设于滑动块靠近静模座的表面上,所述斜导柱对应于斜导槽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将斜导槽与斜导柱对称设置,使得在带动滑动块时由对称两斜导柱驱动其滑移,提升滑动块滑移的稳定性,从而在滑移时不破坏成型产品,实现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斜导柱远离斜导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静模座表面的垂直块,所述静模座上开设有供垂直块插接的对位槽,所述对位槽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垂直块通过螺栓固定于对位槽内,所述螺栓穿设过螺纹孔并与垂直块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垂直块,使得将垂直块插接于对位槽内并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将其锁紧固定,即可将斜导柱固定于静模座上,便于安装。由于垂直块垂直于静模座表面,使得斜导柱与静模座通过垂直块垂直连接,减少斜导柱与静模座连接时所暂用的空间,实现便于生产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槽设置为T形槽,所述滑动块对应设置为T形块。

如此设置,通过将滑动槽设置为T形槽,使得T形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滑移时,受到T形状的限制,只能沿靠近或远离定模仁的方向上滑移,提升滑动块滑移时的稳定性,从而在滑移时不破坏成型产品,实现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镜片包括第一镜片以及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第一镜片,用于成型镜框的厚度,使得镜框的厚度部分的模型由第一镜片成型,设置的第二镜片用于成型镜片安装的安装位,使得镜框成型后具有镜片安装位,通过分成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分别成型,使得镜框成型精度更高,实现提升其成型精度的效果。通过采用固定螺栓将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结合牢固,提升二者结合的稳定性,从而便于镜框成型。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模仁上对称开设有对位槽,所述镜片底部设置有与对位槽对应的对位块。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对位槽与对位块,使得镜片放入定模仁上时,通过将对位块与对位槽对位后放入,提升镜片放入定模仁上时位置的准确性,便于准确成型镜框,实现提升成型镜框的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静模座与动模座上对称设置有多个导柱以及导柱孔,所述动模座上的导柱孔内安装有导套。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导柱与导套,使得在合模时导柱插入导柱孔内并通过导套提升插接稳定性,从而使得静模座与动模座的合模定位更为精准,提升注塑的准确度,实现提高成型产品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动模座靠近静模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桩。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定位桩,限制动模座靠近静模座的距离,保证静模仁与动模仁合模时恰好对位,便于进行成型,实现提高成型产品质量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的定位桩,提升静模仁与动模仁合模时的对位精度,实现提高成型产品质量的效果;

2、通过将型腔由镜片、定模仁、限位模仁、滑移模仁与静模仁组成,采用多个组件形成镜框成型型腔,各个细节分别进行成型,具有提高镜框成型后的精度的效果;

3、通过在开模时,驱动件将滑移模仁滑出,接着顶杆将限位模仁顶出,从而将镜框脱离动模座,即可实现脱模,采用将模仁分离移开,使得成型件的脱模更为便捷,且避免顶杆直接与镜框抵触,保护镜框顺利脱模,实现方便脱模,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镜框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模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静模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镜框的注塑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镜框的注塑模具顶杆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座;11、动模仁;111、定模仁;112、限位模仁;1121、顶杆;1122、限位块;113、滑移模仁;12、滑动槽;13、导柱孔;131、导套;14、定位桩;15、垫块;16、底板;17、垫板;18、顶杆板;2、静模座;21、静模仁;22、定位槽;23、螺纹孔;24、导柱;25、注浇口;3、镜片;31、第一镜片;32、第二镜片;4、型腔;41、镜框;411、通口;5、滑动块;51、斜导槽;6、驱动件;61、垂直块;7、锁紧螺栓;8、固定螺栓;9、对位槽;10、对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镜框的注塑模具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镜框的注塑模具,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动模座1、静模座2以及动模仁11与静模仁21,动模仁11设置于动模座1上,静模仁21设置于静模座2上。在动模座1远离静模座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垫块15,垫块15远离动模座1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与注塑机连接的底板16,在垫块15与底板16之间设置有垫板17以及顶杆板18,垫板17与顶杆板18固定连接,且顶杆板18相对于动模座1设置。垫板17设置于顶杆板18与底板16之间,并通过注塑机控制顶杆板18朝靠近动模座1的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动模座1靠近静模座2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桩14,定位桩14穿设过动模座1以及顶杆板18,并与垫板17固定连接,合模时定位桩14限制动模座1与静模座2之间的间距,保证静模仁21与动模仁11合模时对位。静模座2的边角上均设置有导柱24,动模座1上对应设置有导柱孔13,且在导柱孔13内安装有导套13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动模仁11包括设置于动模座1中部的定模仁111、设置于定模仁111两侧的限位模仁112以及设置于定模仁111另外两侧上的滑移模仁113。在定模仁111上设置有镜片3,镜片3、定模仁111、限位模仁112、滑移模仁113与静模仁21之间形成用于生产镜框41的型腔4。在静模座2上开设有注浇口25,注浇口25与型腔4连通。

如图3和图6所示,在限位模仁112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限位模仁112顶出动模座1的顶杆1121,且限位模仁112上设置有用于成型镜框41两侧通口411的限位块1122。顶杆1121与顶杆板18固定连接,通过顶杆板18朝靠近动模座1方向移动,带动顶杆1121将限位模仁112顶出动模座1,镜框41受到限位块1122的限制一并被带出动模座1。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动模座1上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块5,滑动槽12设置为T形槽,滑动块5对应设置为T形块。滑移模仁113固定于滑动块5上,在滑动块5上设置有驱动滑动块5朝远离定模仁111的方向滑移的驱动件6。滑动块5上开设有朝远离定模仁111方向倾斜的斜导槽51,驱动件6设置为插接于斜导槽51内的斜导柱,斜导槽51对称开设于滑动块5靠近静模座2的表面上,斜导柱对应于斜导槽51设置。斜导柱远离斜导槽51的一端固定于静模座2上,开模时,动模座1脱离静模座2,斜导柱带动滑动块5向远离定模仁111的方向滑移。

如图4和图5所示,斜导柱远离斜导槽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静模座2表面的垂直块61,静模座2上开设有供垂直块61插接的定位槽22,在定位槽22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3,在螺纹孔23上设有锁紧螺栓7,垂直块61通过锁紧螺栓7固定于定位槽22内,锁紧螺栓7穿设过螺纹孔23并与垂直块61螺纹连接。

如图3所示,在定模仁111上对称开设有对位槽9,镜片3的底部设置有与对位槽9对应的对位块10。镜片3包括第一镜片31以及第二镜片32,第一镜片31与第二镜片32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将模具安装于注塑机上,使得往静模座2的注浇口25进行注塑,将熔融的塑料注入型腔4内成型。由于型腔4由镜片3、定模仁111、限位模仁112、滑移模仁113与静模仁21组成,从而使得型腔4的细节位置可分别通过多个模仁进行成型,提升镜框41成型后的精度,实现提升其加工精度的效果。成型后,通过注塑机将动模座1脱离静模座2,使得固定于静模座2上的斜导柱抽离斜导槽51,由于斜导槽51朝远离定模仁111的方向倾斜设置,动模座1脱离静模座2时为竖直方向分离,使得滑动块5受到斜导柱的带动朝远离定模仁111的方向滑移,从而驱动滑动块5滑移,带动滑移模仁113与定模仁111分开,实现初步脱模。之后通过注塑机控制顶杆板18将顶杆1121顶出,使得顶杆1121将限位模仁112顶出动模座1,两侧的限位模仁112带动镜片3以及成型镜框41脱离动模座1,从而将镜框41从两限位模仁112取下,并将镜片3从镜框41上取出,即可实现脱模的效果。通过采用分离式将各个模仁移开,使得成型件的脱模更为便捷,且避免顶杆1121直接与镜框41抵触,保护镜框41顺利脱模,实现方便脱模,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