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7349发布日期:2019-01-22 22:2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成型机是通过将塑料原料、所需要的颜料等添加剂混合后加热成熔融状态,通过挤塑机将该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料挤出再进行后续加工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静置加热的方式使得塑料充分熔融,炉内塑料堆积,极易产生沉淀,整体熔融过程较长,会严重拖慢生产进度,熔融完成后,炉内残留量较大,致使原料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且炉体内部不易清洗,多次熔融后,会严重污染炉内环境,导致熔融炉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该装置有效加快塑料熔融速度,削减生产时间,加快工期,装置内腔易于清洗,循环利用性显著增强。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的侧面开设有进料方孔,炉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方孔,炉体的内部开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的炉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筛网板,筛网板水平插装在炉体的内部,炉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流室,回流室的一侧开设有回流通口,所述的回流通口的端口处插装有中轴,中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中轴的轴身上固定焊接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外表面套装有密封垫圈;

所述的回流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回流箱,回流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增压泵,回流箱的输出端与增压泵的输入端连通,增压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道,所述的回流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有喷淋头,喷淋头在回流管道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方孔与出料方孔的端口处均嵌装有电控阀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反转电机固定安装在炉体的外表面,中轴的一端贯穿炉体并与正反转电机固定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流管道的底部与增压泵管路连接,回流管道的顶部贯穿炉体并在炉体内部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反转电机正转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挡板在炉体的内部倾斜设置,密封垫圈与炉体的内壁密封贴合,回流通口敞开,正反转电机反转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挡板在炉体的内部竖直设置,密封垫圈与回流通口的内壁紧密贴合,回流通口闭合。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活动挡板的工作状态从而改变熔融状态的塑料的流动方向,回流通口敞开时,熔融状态的塑料流入回流箱中,并在增压泵的作用下,迅速涌入回流管道内部,再通过喷淋头均匀向下喷出,喷出时,熔融状态的塑料覆盖在未熔融的固态塑料的外表面,将自身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加快内部塑料的熔融速率,未熔融的固态塑料能够充分受热,炉体的内部的固态塑料残留量更低,有效提高初始物料的转化率,节约用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截断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内部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电机安装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挡板开启效果图。

图中:1、炉体;11、进料方孔;12、出料方孔;2、筛网板;3、回流室;31、回流通口;32、中轴;33、正反转电机;34、活动挡板;35、密封垫圈;4、回流箱;5、增压泵;6、回流管道;7、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塑料熔融炉内部增压循环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 的侧面开设有进料方孔11,炉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方孔12,进料方孔11与出料方孔12的端口处均嵌装有电控阀盖,进料时或卸料时,开启电控阀盖,其余操作过程中,电控阀盖紧闭,避免热量流失,炉体1的内部开设为空腔结构,炉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筛网板2,固态塑料输入炉体1内部时,首先堆积在筛网板2的上表面,随着炉体1内部温度升高,部分固态塑料逐步熔融并透过筛网板2向下流动,筛网板2采用金属板体,导热性更为优异,传热效果更佳,筛网板2水平插装在炉体1的内部,炉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流室3,回流室3 的一侧开设有回流通口31,回流通口31的端口处插装有中轴32,从图3可以看出,中轴32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33,从图5可以看出,中轴32的轴身上固定焊接有活动挡板34,正反转电机33固定安装在炉体1的外表面,中轴32的一端贯穿炉体1并与正反转电机33固定装配,正反转电机33带动中轴32进行转动,即可带动活动挡板34进行翻转,活动挡板34的外表面套装有密封垫圈35,密封垫圈35增强活动挡板34与炉体1或回流通口 31之间的密封性,当正反转电机33正转至极限位置时即为内循环开启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当正反转电机33反转至极限位置时,即为内循环截止状态,此时,即可将炉体1的内部完全熔融的塑料通过出料方孔12予以排出。

回流室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回流箱4,回流箱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增压泵5,回流箱4的输出端与增压泵5的输入端连通,增压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道6,回流管道6的输出端连接有喷淋头7,回流管道6的底部与增压泵5管路连接,回流管道6的顶部贯穿炉体1 并在炉体1内部水平设置,从图4可以看出,喷淋头7在回流管道6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多组喷淋头7同时喷射,确保熔融状态的塑料能够充分覆盖筛网板2上表面残余的固态塑料,当正反转电机33正转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挡板34在炉体1的内部倾斜设置,密封垫圈35与炉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回流通口31敞开,此时,熔融状态的塑料流入回流箱4中,并在增压泵5的作用下,迅速涌入回流管道6内部,再通过喷淋头7均匀向下喷出,喷出时,熔融状态的塑料即可覆盖在未熔融的固态塑料的外表面,将自身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加快内部塑料的熔融速率,未熔融的固态塑料能够充分受热,炉体1的内部的固态塑料残留量更低,有效提高初始物料的转化率,节约用料成本,正反转电机33反转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挡板34在炉体1的内部竖直设置,密封垫圈35与回流通口31的内壁紧密贴合,回流通口31 闭合,此时,即可将炉体1的内部完全熔融的塑料通过出料方孔12予以排出,炉体1清洗时,在炉体1内部注入定量清水,将回流通口31敞开,清水在回流箱4与增压泵5的作用下还可进行循环喷射,多次循环后,即可确保炉体1内壁干净,内部无残留。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活动挡板34的工作状态从而改变熔融状态的塑料的流动方向,回流通口31敞开时,熔融状态的塑料流入回流箱4中,并在增压泵5的作用下,迅速涌入回流管道6内部,再通过喷淋头7均匀向下喷出,喷出时,熔融状态的塑料覆盖在未熔融的固态塑料的外表面,将自身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加快内部塑料的熔融速率,未熔融的固态塑料能够充分受热,炉体1的内部的固态塑料残留量更低,有效提高初始物料的转化率,节约用料成本。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