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597发布日期:2019-04-09 21:4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裱覆膜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



背景技术:

各种装裱覆膜机在工作过程中,操作者在开始操作时要先将下料辊水平摆出,弯腰或蹲下才能取下图文料辊,然后再次弯腰或蹲下将被覆物穿入下料辊,再将下料辊推放回料辊支架槽内,因膜卷或被覆物卷重达25Kg,工作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采用下料辊一头可围绕UC205外球面轴承圆心点作空间摆动的结构,只需先将下料辊右端向上外方倾斜出去,不用弯下腰或蹲下再将被覆物穿入料辊,再摆回原位即可,改进了装卸被覆物卷的方式,大大减轻操作者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包括下外摆支板11、限位框、下外摆支撑轴 1;所述下外摆支板11左半部分为安装板,右半部分为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中间设有轴孔111,所述固定板竖直固定在装裱覆膜机架上;

所述安装板后面固定外球面轴承3,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插入所述轴孔111 及所述外球面轴承3内环并与所述外球面轴承3内环紧配合;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为阶梯轴,其后端通过轴用弹簧卡圈12固定有深沟球轴承2;

所述限位框为前端开口的框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竖直设置的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及连接在该二者上部的水平设置的下外摆横梁7、固定在所述下外摆横梁7下部的下外摆垫片6,及固定在所述下外摆右支撑板 10里侧的限位柱8;

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的前侧的竖直面螺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板后面且对称设置,并分置于所述外球面轴承3两侧;

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向上摆动时,末端抵住所述下外摆垫片6下部后限制下落,向左摆动时所述深沟球轴承2右侧抵住所述限位柱8控制左摆角度。

所述限位框为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支撑杆5、连接杆9、下外摆垫片6、下外摆横梁7、限位柱8;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均为L型阶梯板,一侧为阶梯面,另一侧为竖直面;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支撑杆5两端分别插入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的支撑杆插孔中紧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9底端竖直插入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阶梯面连接杆插孔中紧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9顶端插入所述下外摆横梁7插孔内紧配合连接;所述下外摆横梁7底面右侧固定所述下外摆垫片6,所述下外摆垫片6底部设有一个圆弧凹槽;所述限位柱8固定在下外摆右支撑板10里侧并在里侧保留一段长度,置于所述下外摆垫片6下面、所述支撑杆5之间后面的位置。

所述下外摆支板11固定板四周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四面围合。

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从两个所述支撑杆5之间伸入后方。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1)物料装卸方便:采用下料辊一头可围绕UC205外球面轴承圆心点作空间摆动的结构,只需先将下料辊右端向上外方倾斜出去,不用弯下腰或蹲下再将被覆物穿入料辊。

2)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不用弯下腰或蹲下再将被覆物穿入料辊,避免操作者在装卸被覆物时对腰部或膝盖的损伤,使其消除了在装卸被覆物时的负面情绪,具有积极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外摆安装在机器上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编号:1-下外摆支撑轴2-深沟球轴承61805 3-外球面轴承 UC205、4-下外摆左支撑板5-支撑杆6-下外摆垫片7-下外摆横梁8-限位柱9-连接杆10-下外摆右支撑板11-下外摆支板111-轴孔12-轴用弹簧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上扬式下外摆料辊结构,包括下外摆支板11、限位框、下外摆支撑轴1;所述下外摆支板11左半部分为安装板,右半部分为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中间设有轴孔111,所述固定板竖直固定在装裱覆膜机架上(见图4);

见图1、2,所述安装板后面固定外球面轴承(UC205)3,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插入所述轴孔111及所述外球面轴承3内孔并与所述外球面轴承3内孔紧配合并由轴用弹簧卡圈12固定;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 为阶梯轴,其后端通过轴用弹簧卡圈12固定住深沟球轴承(61805)2;

所述限位框为前端开口的框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竖直设置的下外摆支左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及连接在该二者上部的水平设置的下外摆横梁7、固定在所述下外摆横梁7下部的下外摆垫片6,及固定在所述右下外摆支撑板10里侧的限位柱8;

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的前侧的竖直面螺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板后面且对称设置,并分置于所述外球面轴承3两侧;

见图2,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向上摆动时,末端抵住所述下外摆垫片6下部后限制下落,向左摆动时所述深沟球轴承2右侧抵住所述限位柱8控制左摆角度。

见图1,所述限位框为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外摆左支撑板 4、下外摆右支撑板10、支撑杆5、连接杆9、下外摆垫片6、下外摆横梁7、限位柱8;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均为L 型阶梯板,一侧为阶梯面,另一侧为竖直面;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支撑杆5两端分别插入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 的支撑杆插孔中紧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9底端竖直插入所述下外摆左支撑板4、下外摆右支撑板10阶梯面连接杆插孔中紧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9顶端插入所述下外摆横梁7插孔内紧配合连接;所述下外摆横梁7底面右侧固定所述下外摆垫片6,所述下外摆垫片6底部设有一个圆弧凹槽;所述限位柱8固定在右下外摆支撑板10里侧并在里侧保留一段长度,置于所述下外摆垫片6下面、所述支撑杆5之间后面的位置。

所述下外摆支板11固定板四周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四面围合。

所述下外摆支撑轴1从两个所述支撑杆5之间伸入后方。

在下机身的机架左支板上安装好零件11下外摆支板,在其中装零件3球面轴承,从零件3球面轴承中心孔内穿入零件1下外摆支撑轴用零件12轴用弹簧卡圈固定,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平稳的旋转,在轴颈处装有零件2深沟球轴承61805 用零件12轴用弹簧卡圈固定。在此基础上将零件4下外摆左支撑板、与零件10 下外摆右支撑板安装到零件11下外摆支板的相应位置上。零件4与零件10之间用零件5支撑杆相连固定如图2、图3所示,再通过两个零件9连接杆将零件 4与零件7下外摆横梁和零件10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其牢固可靠。为保证抬起后零件1不但不会自然下落,而且还要能抗住轻微的撞击也不能回落,所以在零件7的下方连接了一个零件6下外摆垫片,此零件的下方开了一个圆弧凹槽,使其可以卡住下外摆支撑轴如图3的剖视图所示。为防至下外摆向外摆动较大添加了零件8限位柱如图2使其进行限位,并且可以适当的调节向外摆动的角度。

使用时将零件1下外摆支撑轴的右端向外摆出凹槽后约80mm然后将其向外上提起,当无法在向外摆出时大约上扬15度,说明零件1下外摆支撑轴左端头碰到零件8限位柱便可放手,这时零件1的左端头会卡到零件6的凹槽中,就可装卸被覆物了。装卸完毕被覆物后,将台起的下外摆左端向装裱覆膜机斜下方放入原先凹槽内即可完成装卸被覆物的操作,这样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