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566发布日期:2019-04-09 21:4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吹膜机吹膜成型之前需要经过过滤器的过滤,将塑料溶液中的杂质和颗粒去除,这样成型的薄膜外形美观。由于溶液中的杂质会粘附在过滤网上,过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清洗,不然过滤网孔受堵,溶液就无法正常流通。每次更换过滤网不仅需要停机,而且更换过滤网至少需要15分钟,影响生产效率,给厂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人工更换过滤网比较麻烦,效率很低,且塑料溶液的温度很高,人工更换时,稍不注意,便会烫伤,非常不安全。

现有一种装置,可以定时自动更换过滤网,成功的避免了上述问题,但是过滤网有很多种类,且过滤网的形状和摆放位置也各不相同,有些过滤网因形状和摆放位置,难以夹持然后取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包括夹持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升降机构的下方,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分别等距间隔设有多根活动针,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内设有与活动针配合的弹性组件;活动针用于固定过滤网,当夹持机构夹持过滤网时,活动针接近过滤网,将过滤网卡住,从而实现夹持过滤网,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用于对容纳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可以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内部对活动针进行作用,弹性组件用于为活动针进行支撑,同时为活动针提供弹性势能,上述机构相互配合,使得活动针可以通过壳体内的弹性组件进行伸缩变化,当活动针夹持过滤网时,过滤网对活动针进行挤压,接触到过滤网的活动针会通过弹性组件向内收缩,未接触到过滤网的活动针则保持原状,收缩的活动针则形成一个适应过滤网的凹陷,以便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过滤网进行夹持,而放开过滤网后,收缩的活动针会恢复原状,以便于下一次对过滤网的夹持,十分的简单方便,可适应各种形状和摆放状态的过滤网,非常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的侧壁两边分别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一突起部相配合的卡槽;通过上述壳体和盖体的设置,使得壳体和盖体变得可拆卸,以便于在活动针损坏后,拆开盖体,对活动针进行更换,第一突起部用于对壳体进行卡位,盖体盖入壳体内时,第一突起部可卡入卡槽内,从而起到固定的效果,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针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动针穿设于壳体内,所述活动针设于壳体内的一端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一级凸起、二级凸起及三级凸起,所述一级凸起、二级凸起及三级凸起依次排列设置;通过限位块的设置,可以避免活动针收缩过度,且也避免活动针伸长过度,造成活动针偏移或者脱落,活动针可在盖体上来回伸缩,起到对活动针导向限位的作用,同时凸起的设置,以便于活动针连接弹性组件,同时实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对活动针进行拆卸更换,而一级凸起、二级凸起及三级凸起的设置,起到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逐级连接嵌入,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加强结构之间的固定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伸缩杆和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套设于伸缩杆上,所述伸缩筒内壁与伸缩杆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所述伸缩筒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部;通过伸缩杆和伸缩筒的配合设置,伸缩杆可以在伸缩筒内自由的伸缩,且螺旋弹簧的设置,使得伸缩杆在进行伸缩的时候,具有弹性势能,以便于伸缩杆恢复原状,从而使得活动针可以进行伸缩运动,同时限位部的设置,可以对伸缩杆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伸缩杆伸长过度,从伸缩筒中脱离出来,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一端设有与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突起部,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通过第二突起部的设置,使得伸缩杆可以卡在伸缩筒内,限位部可以对第二突起部进行固定限位,使得伸缩杆只能通过伸缩筒进行伸缩,凹槽的设置,使得活动针上的凸起可以嵌入凹槽内,对活动针和伸缩杆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活动针进行更换,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力臂、与第一夹持力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力臂、分别设于第一夹持力臂和第二夹持力臂末端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及多根分别设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侧壁上的活动针,所述活动针相互等距交错设置;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过滤网的夹持固定,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用于支撑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为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提供夹持力,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可以相对靠近或者相对分开,以便于夹持过滤网或者放开过滤网,而活动针的设置,用于增加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固定力,活动针可以插入过滤网的网孔中,以便于夹持住过滤网,加强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过滤网的固定力,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加强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过滤网的夹持力,提高了夹持装置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设于第一箱体内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及用于驱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第一箱体的侧壁活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为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增加驱动力,使得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作用,收拢或张开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从而起到固定或放开过滤网的作用,第一箱体用于容纳各个部件的组成,同时保护各个部件,使部件不受外物的打击损坏,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用于传动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使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可以通过齿轮实现张开或收拢的状态,而液压杆的设置,可以使第二传动齿轮发生旋转,从而可以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继而实现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转动,上述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十分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吹模机自动化夹持设备通过活动针与弹性组件的配合连接设置,实现了活动针的自由伸缩,当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过滤网进行夹持固定的时候,活动针与过滤网接触的一部分受到挤压,会向内收缩,而没有与过滤网接触的一部分会保持原状,活动针凹陷的部分会实现对过滤网的卡位,从而固定住过滤网,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任何形状的、任何摆放状态的过滤网进行固定夹持,十分的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夹持机构和升降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盖体和壳体的机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升降机构和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旋转杆和套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的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中的第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一种吹膜机滤网更换设备,包括夹持机构、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及复位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升降机构的下方,所述伸缩机构连接升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连接伸缩机构,具体的,上述夹持机构受升降机构控制,进行升降,夹持机构和升降机构受伸缩机构控制,进行前后移动,可以伸出复位腔或者收回复位腔,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及伸缩机构受复位机构控制,通过复位机构将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及伸缩机构收回复位腔内,减少空间占比;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及复位机构通过电线连接外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设定指令,让夹持机构、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及复位机构定时启动,对过滤网进行过滤,上述夹持机构用于在需要取下过滤网时,将过滤网在塑料溶液中夹持住,以便于取出过滤网,夹持机构可以无需人工取出过滤网,避免塑料溶液的高温对人体造成伤害,夹持机构可以自动夹住过滤网,实现对过滤网夹持的自动化,且通过夹持机构对过滤网夹持,夹持的更加稳固可靠,可以避免过滤网掉落至塑料溶液中,而导致更难取出过滤网,且更加耗费时间精力,当需要安装过滤网时,加持机构从外界夹持新的过滤网,通过各个机构的控制,移动至指定安装地点,将过滤网放置在指定位置后,夹持机构放开过滤网,从而完成过滤网的安装,十分的稳定有效,上述升降机构的设置,用于对夹持机构进行升降控制,使得夹持机构在需要取出过滤网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的控制,下降至可取出过滤网的位置,从而对过滤网进行夹持,夹持完毕后,通过升降机构的控制,夹持机构带着过滤网进行上升,从而完成过滤网的取出,当需要安装过滤网时,同样通过夹持机构夹持过滤网,通过升降机构的下降,过滤网放置于指定位置,夹持机构放开过滤网,升降机构控制夹持机构上升,从而完成过滤网的安装,该机构自动化的设置,可更准确的将加持机构下降至指定位置,从而提高了夹持机构夹持过滤网的精确度,上述伸缩机构的设置,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进行前进后退的运动,当需要取下过滤网时,伸缩机构控制升降机构向过滤网上方移动,升降机构控制夹持机构下降,从而取出过滤网,然后在通过伸缩机构,收回升降机构,将旧过滤网移动放至指定地点,当需要安装过滤网时,工作原理同上,上述复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将完成过滤网的更换任务的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及伸缩机构收回来,并回复至指定位置,以便于对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及伸缩机构进行保护,避免上述机构沾染过多的塑料溶液,而导致装置使用寿命减短,同时也可以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避免设备阻碍工作的进行,提高了过滤网的更换效率。

上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力臂11、与第一夹持力臂1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力臂12、分别设于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末端的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及多根分别设于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侧壁上的活动针15,所述活动针15相互等距交错设置,上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结构相同,上述第一夹持力臂11连接第一夹块13,第二夹持力臂12连接第二夹块14,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相对的向内弯折设置,可加强结构强度,且减小齿轮的转动幅度,更快的夹持过滤网,连两个夹块上的活动针15相对设置,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过滤网的夹持固定,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用于支撑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为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提供夹持力,使得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可以相对靠近或者相对分开,以便于夹持过滤网或者放开过滤网,而活动针15的设置,用于增加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的固定力,活动针15可以插入过滤网的网孔中,以便于夹持住过滤网,加强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对过滤网的固定力,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加强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对过滤网的夹持力,提高了夹持装置的牢固性。

上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上分别等距间隔设有多根活动针15,所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内设有与活动针配合的弹性组件,活动针15用于固定过滤网,当夹持机构夹持过滤网时,活动针15接近过滤网,将过滤网卡住,从而实现夹持过滤网,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用于对容纳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可以在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内部对活动针15进行作用,弹性组件用于为活动针15进行支撑,同时为活动针15提供弹性势能,上述机构相互配合,使得活动针15可以通过壳体134内的弹性组件进行伸缩变化,当活动针15夹持过滤网时,过滤网对活动针15进行挤压,接触到过滤网的活动针15会通过弹性组件向内收缩,未接触到过滤网的活动针15则保持原状,收缩的活动针15则形成一个适应过滤网的凹陷,以便于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对过滤网进行夹持,而放开过滤网后,收缩的活动针15会恢复原状,以便于下一次对过滤网的夹持,十分的简单方便,可适应各种形状和摆放状态的过滤网,非常实用。

上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分别包括壳体134和盖体135,所述盖体135的侧壁两边分别设有第一突起部1351,所述壳体134上设有与第一突起部1351相配合的卡槽1352,通过上述壳体134和盖体135的设置,使得壳体134和盖体135变得可拆卸,以便于在活动针15损坏后,拆开盖体135,对活动针15进行更换,第一突起部1351用于对壳体134进行卡位,盖体135盖入壳体134内时,第一突起部1351可卡入卡槽1352内,从而起到固定的效果,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所述活动针15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54,所述活动针15穿设于壳体134内,所述活动针15设于壳体134内的一端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一级凸起151、二级凸起152及三级凸起153,所述一级凸起151、二级凸起152及三级凸起153依次排列设置,通过限位块154的设置,可以避免活动针15收缩过度,且也避免活动针15伸长过度,造成活动针15偏移或者脱落,活动针15可在盖体135上来回伸缩,起到对活动针15导向限位的作用,同时凸起的设置,以便于活动针15连接弹性组件,同时实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便于对活动针15进行拆卸更换,而一级凸起151、二级凸起152及三级凸起153的设置,起到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逐级连接嵌入,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加强结构之间的固定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弹性组件包括伸缩杆133和伸缩筒131,所述伸缩筒131套设于伸缩杆133上,所述伸缩筒131内壁与伸缩杆133之间设有螺旋弹簧132,所述伸缩筒131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部1311,通过伸缩杆133和伸缩筒131的配合设置,伸缩杆133可以在伸缩筒131内自由的伸缩,且螺旋弹簧132的设置,使得伸缩杆131在进行伸缩的时候,具有弹性势能,以便于伸缩杆133恢复原状,从而使得活动针15可以进行伸缩运动,同时限位部1311的设置,可以对伸缩杆133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伸缩杆133伸长过度,从伸缩筒131中脱离出来,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所述伸缩杆133一端设有与限位部1311相配合的第二突起部1331,所述伸缩杆133另一端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1332,通过第二突起部1331的设置,使得伸缩杆133可以卡在伸缩筒131内,限位部1311可以对第二突起部1331进行固定限位,使得伸缩杆133只能通过伸缩筒131进行伸缩,凹槽1332的设置,使得活动针15上的凸起可以嵌入凹槽1332内,对活动针15和伸缩杆133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活动针15进行更换,结构简单有效。

上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2、设于第一箱体2内的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一传动齿轮21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22及用于驱动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转动的第一液压杆23,所述第一液压杆23与第一箱体2的侧壁活动连接,第一夹持力臂11固定在第一传动齿轮21的轴上,第二夹持力臂12固定在第二传动齿轮22的轴上,第一液压杆23末端通过连接块231连接传动臂221,连接块231通过轴与传动臂221活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为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增加驱动力,使得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作用,收拢或张开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从而起到固定或放开过滤网的作用,第一箱体2用于容纳各个部件的组成,同时保护各个部件,使部件不受外物的打击损坏,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用于传动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使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可以通过齿轮实现张开或收拢的状态,而第一液压杆23的设置,可以使第二传动齿轮22发生旋转,从而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1旋转,继而实现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的转动,上述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十分的稳定可靠;所述第一箱体2内固设有支撑杆2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1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与支撑杆2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的轴上固设有一传动臂221,所述第一液压杆23通过一连接块231与传动臂221活动连接,传动臂221与连接块231弯折连接,第一液压杆23设在第一传动齿轮21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的上方,传动臂221竖直固定在第二传动齿轮22的轴上,通过支撑杆24的设置,起到支撑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的作用,使得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可以在支撑杆34上自由转动,通过连接块231和传动臂221的设置,使得第一液压杆23可以通过与连接块231连接,驱动传动臂221,通过传动臂221的左右摇摆,实现第一传动齿轮21和第二传动齿轮22的转动配合,从而起到第一夹持力臂11和第二夹持力臂12开合的效果,继而实现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14的开合。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第一箱体2顶部上表面的第二箱体33、至少一根设于第二箱体33内的第一螺纹杆31、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杆31第一旋转电机32及供第一螺纹杆31穿过的螺纹孔33,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2设于第一箱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2的输出端穿过第一箱体2与第一螺纹杆31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31顶部固定安装有一限位块,用来限制第二箱体3的上升范围,防止第二箱体3过度上升,脱离第一螺纹杆31,通过第二箱体3的设置,使得第一螺纹杆31可以在第二箱体3内进行进行旋转,避免杂质掉落到第一螺纹杆31上,影响第一螺纹杆31的转动,而第一螺纹杆31的设置,用于与螺纹孔33配合工作,第一螺纹杆31穿过螺纹孔33,可以与螺纹孔33啮合,第一旋转电机32驱动第一螺纹杆31转动,第一螺纹杆31从而可以在螺纹孔33中旋转,且第一螺纹杆31设有多根,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31在转动的时候,第二箱体3无法发生旋转,改变了箱体的运动方向,由此,第二箱体3仅能上下移动,第二箱体3固定在伸缩机构上,从而实现夹持机构的升降,上述装置结构稳定可靠,且实现自动化,减少了精力的损耗,十分方便。

上述伸缩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箱体3往复运动的第二液压杆41和与第二箱体3固定连接的伸缩杆42,所述第二液压杆41一端与第二箱体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41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伸缩杆42一端固定在第二箱体3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筒53的侧壁上,第二液压杆41一端与第二箱体3活动连接,第二液压杆41另一端倾斜向下与第一套筒53活动连接,通过伸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箱体3的伸缩移动,且对第二箱体3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夹持机构的升降,伸缩杆42的设置,使得第二箱体3可以进行伸缩运动,同时起到支撑第二箱体3的作用,使得第二箱体3可以水平的横向移动,避免发生偏移,而第二液压杆41的设置,用于驱动第二箱体3进行伸缩运动,同时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二液压杆41可以与伸缩杆42配合推动第二箱体3进行伸缩运动,实现第二箱体3自动前后移动的效果,同时倾斜的第二液压杆41、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筒53和水平的伸缩杆42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个三角结构,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二箱体3可以稳定的进行前后移动,结构十分的简单可靠。

上述复位机构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螺纹杆51、用于驱动第二螺纹杆51的第二旋转电机52、套设于第二螺纹杆51上的第一套筒53,所述第二螺纹杆51顶部设有固定杆511,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2底部设有滑块521,第一套筒53 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与第二螺纹杆51的外螺纹啮合,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伸缩机构的升降控制,从而实现对第二箱体3的升降控制,可以准确的收回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第二螺纹杆51和第二旋转电机52的设置,使得第二旋转电机52可以驱动第二螺纹杆51转动,第一套筒53的设置,可以与第二螺纹杆51进行配合,通过连接杆64的固定,使得第一套筒53可以实现升降的效果,从而使得第一套筒53可以带动伸缩机构进行升降控制,而固定杆511和滑块521的设置,可以对第二螺纹杆51进行固定,使得第二螺纹杆5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复位腔54内,从而可以实现第二螺纹杆51稳定转动的效果。

上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三箱体5,所述第三箱体5上设有复位腔54,所述复位腔54顶部设有与固定杆51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512,所述复位腔54底部设有与滑块521相配合的第二滑槽541,所述第二滑槽541底部铺设有多个滚珠542,所述第一滑槽512和第二滑槽541的滑槽轨道呈弧形设置,第三箱体5用于容纳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及复位机构,使得上述机构可以收拢在第三箱体5内,从而起到保护装置的效果,且可以避免塑料溶液溅到装置上,造成装置无法使用,第一滑槽512的设置,使得第二螺纹杆51可以通过固定杆511在第一滑槽512内移动,而滑块521的设置,使得第二旋转电机52可以通过滑块521带动和第二螺纹杆51在第二滑槽541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杆51可以通过第一滑槽512和第二滑槽541的设置,进行稳定可靠的移动,滚珠542的设置,可以减少滑块521和第二滑槽54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螺纹杆51可以顺畅的进行移动。

上述复位机构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杆61、用于驱动旋转杆61转动的第三旋转电机62及套设于旋转杆61上的第二套筒63,所述第二套筒63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64与第一套筒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63内壁上设有凸条531,所述旋转杆61杆体上设有与凸条531相配合的凹槽611,第三旋转电机62设于复位腔54的底面上,旋转杆61顶部通过一轴承与复位腔54顶部连接,通过旋转装置的设置,使得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可以通过旋转装置的控制,进入复位腔内,以便于收容上述机构,通过旋转杆61和第三旋转电机62的配合设置,旋转杆61可以通过第三旋转电机62的驱动进行转动,而第二套筒63和第一套筒53之间连接杆64的固定连接设置,使得第一套筒53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套筒53的上升下降的运动效果,通过凸条531的设置,使得凸条531可以嵌入旋转杆61上的凹槽611内,第二套筒63从而可以通过凸条531在旋转杆61上自由上下移动同时凸条531嵌入凹槽611,可以固定与第二套筒63连接的第一套筒53,使第一套筒53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上下移动的效果,同时凸条531嵌入凹槽611内,凹槽611会对第二套筒63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使得旋转杆61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二套筒63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上述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和伸缩机构的回收,上述装置结构稳定有效,十分的自动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