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513发布日期:2019-04-09 21:43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手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别涉及一种手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医疗,餐饮,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环境的质量和个人的生活卫生,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一次性产品的卫生条件。例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盒,一次性手套等等。人们在进行手部接触性操作时,利用一次性手套的隔离性质避免交叉污染,给操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手套为袋装式的薄膜手套,其在使用时,需要人们打开包装袋取出手套,才能将手套戴倒手上。然而,在上述过程中,一次性手套由于静电作用,其在打开时费时费力,且人们在穿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碰触手套外表面,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穿戴手套的手套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套机,用于即时压制一次性手套,包括投料机构以及邻近投料机构设置的压制模具。压制模具包括定模座以及与定模座对相对设置的动模座,定模座设置有第一模腔,动模座设置有与第一模腔相对的第二模腔,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均呈人手形。定模座上还设置有邻近第一模腔的定位感应器,动模座上还设置有热切刀,热切刀环绕第二模腔设置。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套机还包括定位模具,定位模具能够活动地设置于定模座与动模座之间。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模具设有定位腔,定位腔呈人手形镂空结构,定位模具能够运动至使定位腔对齐于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第三模板能够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模板及第二模板之间,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组合形成定位腔。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投料机构包括邻近定模座设置的第一投料组件,以及邻近动模座设置的第二投料组件;第一投料组件与第二投料组件相对设置。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投料组件包括第一送料轮及第一收料轮,第一送料轮及第一收料轮分别设置于定模座的两侧;第二投料组件包括第二送料轮及第二收料轮,第二送料轮及第二收料轮分别设置于动模座的两侧。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外感应器沿第一模腔的周缘均匀分布设置。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包括多个红外线探测器,多个红外线探测器沿第一模腔的周缘均匀分布设置。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为线状的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探测器环绕设置于第一模腔外周。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切刀包括切断部以及热熔部,热熔部设置于切断部与第二模腔的边缘之间。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套机还包括壳体,动模座及定模座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出入口,出入口对应于第一模腔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机,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即时制作,避免现有一次性手套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的问题,使其更加符合现今大众极为关注的安全卫生的标准要求。该手套机采用热切成型的原理进行制作,其加工速度非常快,只需等待几秒钟就可以制作完成。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机可以自动地将手套带在人手上,能够避免手动穿戴一次性手套时费时费力还不卫生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定模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动模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手套机的定位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部件。当一个元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部件;同时,当一个元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部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元件/部件一体成型连接或组装连接。当一个元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部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套机100,包括壳体10、压制模具30以及投料机构50。压制模具30以及投料机构50设置于壳体10内,投料机构50邻近压制模具30设置。投料机构50用于向压制模具30输送制作手套的物料,压制模具30用于将物料压制成一次性手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物料为薄膜,压制模具30用于根据用户的指令,在用户的手部直接成型一次性薄膜手套,能够避免用户在穿戴一次性薄膜手套时的繁琐操作,切避免用户在穿戴手套时造成的二次污染,使一次性手套的穿戴使用便捷且卫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大致呈立方体结构,其用于收容压制模具30及投料机构5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为具有美观性,壳体10也可以为圆柱体,圆锥体,圆锥台等曲线形结构,亦或截面为一椭圆或圆形的立体结构。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可以省略。

壳体10设有出入口12,出入口12对应于压制模具30设置,并用于供用户将手伸入壳体10内以穿戴一次性手套。出入口12的形状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为了安全和便用起见,出入口12的边缘为曲线光滑连接并具有圆角或倒角,以防止出入口12划伤用户。

壳体10上还设置有按钮14,按钮14分别与压制模具30及投料机构50电连接。按钮14用于控制手套机100启动工作。按钮14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钮14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大致中间部位,以使用户方便用手操作。或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按钮14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下部,以便于用户在腾不出手时,用脚操作启动手套机100,从而提高手套机 100的便利性。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压制模具30包括定模座32以及动模座3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模座32以及动模座34沿竖直方向放置,定模座32设置于壳体 10底部,动模座34与定模座32相对设置,并位于定模座32上方。动模座34 能够相对定模座32运动,以与定模座32配合压制一次性手套。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定模座32以及动模座34可以沿水平方向或其他方向放置。

请参参阅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模座32大致呈块状,定模座32朝向动模座34的一侧设有第一模腔321,第一模腔321大致呈人手的形状,其用于收容部分地用户的手掌。第一模腔321对应于壳体10上的出入口12设置,使用户的手掌能够经由出入口12伸入第一模腔321内。

定模座32上还设置有定位感应器323,定位感应器323用于感应用户的手掌位置,以确保用户在穿戴手套之前手掌已处于第一模腔321中,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3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感应器323 沿第一模腔321的周缘均布设置。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 323包括多个红外线探测器,多个红外线探测器沿第一模腔321的周缘均匀分布设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323可以为线状的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探测器环绕设置于第一模腔321外周。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感应器323包括多个点状的红外线探测器以及线状的红外线探测器(如图5所示),以进一步提高手套机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动模座34与定模座32相对设置。模座34朝向定模座32的一侧设有第二模腔341,第二模腔341大致呈人手的形状,并与第一模腔321相对,第二模腔341用于与第一模腔321共同收容用户的手掌。

动模座34还设置有热切刀343,热切刀343环绕第二模腔321设置,热切刀343用于切断物料并成型一次性手套。热切刀343包括切断部3431以及热熔部3433,热熔部3433设置于切断部3431与第二模腔341的边缘之间。切断部 3431用于切断物料,其可以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并在短时间(如3秒)内瞬间升温到足以切断物料(如薄膜)的温度。进一步地,切断部3431结构可以为刀刃状,锯齿状等切割结构,以提高切割效率。热熔部3433用于缝合物料以成型一次性手套,其可也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可以在5秒内加热到足以热缝合手套薄膜的温度,并在短时间(如3秒)内瞬间升温到足以融化物料(如薄膜)的温度,以将物料热熔并形成一次性手套。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4,投料机构50用于输送制作一次性手套的物料(如薄膜),其包括第一投料组件52及第二投料组件54。

第一投料组件52邻近定模座32设置,其包括第一送料轮521以及第一收料轮523,第一送料轮521以及第一收料轮523均能够转动以收卷/投放物料。具体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送料轮521以及第一收料轮523分别设置于定模座32的两侧,第一送料轮521用于存放新的物料,第一收料轮523用于收卷残余物料。

第二投料组件54邻近动模座34设置,并与第一投料组件53相对。与第一投料组件52相类似,第二投料组件54包括第二送料轮541以及第二收料轮543,第二送料轮541以及第二收料轮543均能够转动以收卷/投放物料。具体在图4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送料轮541以及第二收料轮543分别设置于动模座34 的两侧,第二送料轮541用于存放新的物料,第二收料轮543用于收卷残余物料。

投料机构50在工作时,物料分别存放在第一送料轮521以及第二送料轮541 上,第一送料轮521上的物料的一端卷绕至第一收料轮523,第二送料轮541上的物料的一端卷绕至第二收料轮543,使定模座32与动模座34之间投有两层物料,当动模座34下压并热熔物料时,两层物料能够被压制成为一个完整的一次性手套。

请再次参阅图2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套机100还包括定位模具 70,定位模具70可活动地设置于定模座32与动模座34之间,并用于定位用户的手掌,使用户将手伸入手套机100时,能够准确地将手掌放置到第一模腔321 以及第二模腔341中,避免用户的手掌被动模座34误伤,从而进一步提高手套机100的安全性。

定位模具70设有定位腔72,定位腔72呈人手形镂空结构,定位模具70能够运动至使定位腔72对齐于第一模腔321及第二模腔341。进一步地,定位模具70包括第一模板74、第二模板76及第三模板78,第一模板74、第二模板 76大致相对设置,第三模板78能够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模板74及第二模板72之间,第一模板74、第二模板76及第三模板78组合形成定位腔7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机100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定模座32与动模座 34相间隔设置,定位模具70位于定模座32与动模座34之间,且定位腔72对齐于第一模腔321及第二模腔341(图3及图4);同时,定位模具70与定模座 32之间、定位模具70与动模组34之间均已投有物料(图4),进一步地,该物料为薄膜物料,在即将成型的手套手腕位置处设有点断压痕(图2)以便于用户取出手套且有利于收卷残余物料。用户将手掌伸入定位腔72后,启动手套机100,第一模板74、第二模板76及第三模板78退出定模座32与动模座34之间,使手掌直接处于两层物料之间,且用户下压物料至手掌处于第一模腔321内。定位感应器323判断手掌已经正确地处于第一模腔321内后,动模座34朝向定模座32运动,将上层物料带动下压,直至动模座34贴合于定模座32的表面。热切刀343工作,切割并熔合物料,直接在用户的手掌上成型一次性手套。然后,动模座34复位,用户收回手掌后,定位模具70复位,第一收料轮523以及第二收料轮543转动以收卷残余物料、投放新物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腔321、第二模腔341以及定位腔72均呈现为明确的手掌形状,且均具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轮廓,从而吻合用户的手掌轮廓。手套机100以每次成型一只手套为例,当用户需要穿戴左手手套时,将左手掌心朝向第一模腔321并置入第一模腔321内,以吻合第一模腔321及第二模腔341的形状;当用户需要穿戴右手手套时,将右手掌心背离第一模腔321并置入第一模腔321内,以吻合第一模腔321及第二模腔341 的形状,如此,手套机100压制的一次性手套能够较为贴合人手的左右手轮廓,能够提高穿戴的贴合度以及舒适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机100,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即时制作,避免现有一次性手套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的问题,使其更加符合现今大众极为关注的安全卫生的标准要求。该手套机100采用热切成型的原理进行制作,其加工速度非常快,只需等待几秒钟就可以制作完成。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机100可以自动地将手套带在人手上,能够避免手动穿戴一次性手套时费时费力还不卫生的弊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