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688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延机轴辊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



背景技术:

流延机的留作流程是采用高精密电子陶瓷流延机运用氧化铝作为陶瓷流延的主要原材料先把粉碎好的粉料与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溶剂混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料浆,料浆从料斗流下,被刮刀以一定厚度刮压涂敷在专用基带上,经干燥、固化后从上剥下成为生坯带的薄膜,然后根据成品的尺寸和形状需要对生坯带作冲切、层合等加工处理,制成待烧结的毛坯成品,但是现有技术的轴辊在更换时耗时长,步骤繁琐,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轴辊在更换时耗时长,步骤繁琐,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包括机架、滑槽、分离座和分离辊,所述机架顶部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顶部滑动连接有分离座,所述分离座顶部转动连接有分离辊,所述分离座由竖板、丝杆、丝杆齿轮、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皮带和分离辊安装架组成,所述竖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丝杆横向贯穿竖板中部表面,所述竖板中部焊接有丝杆齿轮,所述丝杆齿轮底部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机架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输出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主动齿轮相插接,所述竖板内侧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皮带,所述竖板顶部焊接有分离辊安装架,所述竖板底部滑动连接于滑槽上,所述分离辊由左辊、通孔、右辊、插入杆、挡板、安装柱和转动轮组成,所述左辊右侧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右辊左侧中部焊接有插入杆,所述左辊左侧端面与右辊右侧端面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焊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外侧焊接有转动轮,所述安装柱与分离辊安装架相插接,所述转动轮与皮带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且均为大小相同的燕尾型,能够稳定的对竖板进行平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有两个,且输出方向相反,带动左辊和右辊相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其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侧表面和插入杆外侧表面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能够进行重合,对辊轴起到承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和插入杆的轴心位于同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直线上,防止轴心偏移使得通孔和插入杆无法合并导致左辊和右辊无法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型号均为110byg。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轴辊在更换时耗时长,步骤繁琐,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通过设置了分离座,分离座通过丝杆将竖板分离,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分离辊的转动轮进行相对转动,使得通孔和插入杆进行分离,从而将分离辊上的轴辊进行拆卸,达到耗时短,步骤简便,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辊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滑槽-2、分离座-3、分离辊-4、竖板-31、丝杆-32、丝杆齿轮-33、主动齿轮-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36、皮带-37、分离辊安装架-38、左辊-41、通孔-42、右辊-43、插入杆-44、挡板-45、安装柱-46、转动轮-47。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竖板31、丝杆32、丝杆齿轮33、主动齿轮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36、皮带37、分离辊安装架38、左辊41、通孔42、右辊43、插入杆44、挡板45、安装柱46和转动轮47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机架1、滑槽2、分离座3和分离辊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延机轴辊快拆安装座,包括机架1、滑槽2、分离座3和分离辊4,机架1顶部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滑槽2,滑槽2顶部滑动连接有分离座3,分离座3顶部转动连接有分离辊4,分离座3由竖板31、丝杆32、丝杆齿轮33、主动齿轮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36、皮带37和分离辊安装架38组成,竖板31设置有两个,丝杆32横向贯穿竖板31中部表面,竖板31中部焊接有丝杆齿轮33,丝杆齿轮33底部与主动齿轮34相啮合,机架1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35,第一电机35右侧的输出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主动齿轮34相插接,竖板31内侧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36,第二电机3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皮带37,竖板31顶部焊接有分离辊安装架38,竖板31底部滑动连接于滑槽2上,分离辊4由左辊41、通孔42、右辊43、插入杆44、挡板45、安装柱46和转动轮47组成,左辊41右侧中部设置有通孔42,右辊43左侧中部焊接有插入杆44,左辊41左侧端面与右辊43右侧端面均焊接有挡板45,挡板45外侧焊接有安装柱46,安装柱46外侧焊接有转动轮47,安装柱46与分离辊安装架38相插接,转动轮47与皮带37相连接。

其中,所述滑槽2设置有两个,且均为大小相同的燕尾型,能够稳定的对竖板31进行平行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36设置有两个,且输出方向相反,带动左辊和右辊相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其重合。

其中,所述通孔42内侧表面和插入杆44外侧表面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能够进行重合,对辊轴起到承重作用。

其中,所述通孔42和插入杆44的轴心位于同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直线上,防止轴心偏移使得通孔42和插入杆44无法合并导致左辊和右辊无法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36的型号均为110byg。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与流延机的控制系统相连接,在轴辊拆卸时,通过流延机的控制系统使得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启动,第一电机35带动主动齿轮34转动,主动齿轮34带动丝杆齿轮33转动,从而使得丝杆齿轮33带动竖板31进行分开,同时两个第二电机36通过皮带37带动转动轮47转动,两个第二电机36的输出方向相反,带动左辊和右辊相不同的方向转动,使得通孔42和插入杆44进行转动分离,当分离结束后即可将分离辊4上的轴辊拆卸下来,耗时短,步骤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当需要安装轴辊时,将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反向转动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