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7587发布日期:2019-07-17 05:2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领域,基体涉及一种新型3D打印笔。



背景技术:

3D打印笔是世界上第一支具有3d打印功能的笔。利用PLA、ABS塑料,3D打印笔可以在任何表面“书写”,甚至可以直接在空气中作画。它很紧凑,并且无需电脑或电脑软件支持。你只要把它插上电,等一等就可以开始你的奇妙创作。

在使用3D打印笔进行彩色作画时都需要更换耗材颜色,市场上大部分时候3D打印笔在更换耗材使都必须将耗材退出,然后再插入新的耗材,频繁更换耗材会加大耗材的损耗而且费时费力,并且有的3D打印笔只支持一种规格的耗材使用,作用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新型3D打印笔,包括笔壳,所述笔壳顶部设有耗材口,所述耗材口下方设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下方连接进料管的上端口,所述进料管上设有卡盘一对其进行支撑,所述进料管的下方为储料区域,所述储料区域的下方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卡盘二对其进行支撑,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口设为尖头穿出笔壳,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右侧的齿轮和左侧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空心柱体和压块,柱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压块可在柱体内左右滑动,所述牵引装置内还设有马达一;所述储料区域包括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内部设置有两块垂直交叉的隔离板将内腔等分为四个储料腔,每个储料腔的顶端都设有通料口,所述空心球体和所述隔离板都可加热对耗材进行热融化,所述空心球体外部包裹一层球形壳体,并且空心球体的外表面与该壳体内表面完全贴合(可相对滑动),所述隔离板相交的部分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插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在笔壳内壁上,所述空心球体和球形壳体都以支撑轴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球形壳体表面与支撑轴垂直的大圆圆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笔壳外部位于支撑轴的左右两端处分被设有马达二和马达三。

所述进料管的下端口和出料管的上端口都与所述球形壳体表面接触。

所述进料管的下端口、所述出料管的上端口、所述通料口和所述通孔的大小相同。

所述马达一、马达二和马达三分别控制所述齿轮、空心球体和球形壳体的转动。

所述笔壳表面设有四个按钮和一个显示屏,按钮由上到下分别为:退料按钮、进料按钮、更换颜色按钮,出料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牵引装置的改进可实现对不同规格的耗材进行插入,同时设置储料区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耗材融化先储存到储料腔,使用时可以随意更换耗材颜色,无论是单色或彩色作业时都很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料装置的内部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耗材口、2齿轮、3进料管、4卡盘一、5出料管、6卡盘二、7笔壳、8上端口、9下端口、10压块、11弹簧、12空心柱体、13马达一、14退料按钮、15马达二、16更换颜色按钮、17进料按钮、18马达三、19显示屏、20出料按钮、21球形壳体、22储料腔、23隔离板、24空心球体、25支撑轴、26圆柱体、27通孔、28通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新型3D打印笔,包括笔壳(7),所述笔壳(7)顶部设有耗材口(1),所述耗材口(1)下方设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下方连接进料管(3)的上端口,所述进料管(3)上设有卡盘一(4)对其进行支撑,所述进料管(3)的下方为储料区域,所述储料区域的下方连接有出料管(5),所述出料管(5)上设有卡盘二(6)对其进行支撑,所述出料管(5)的下端口设为尖头穿出笔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右侧的齿轮(2)和左侧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空心柱体(12)和压块(10),柱体内设有弹簧(11),所述压块(10)可在空心柱体(12)内左右滑动,所述牵引装置内还设有马达一(13);所述储料区域包括空心球体(24),所述空心球体(24)内部设置有两块垂直交叉的隔离板(23)将内腔等分为四个储料腔(22),每个储料腔(22)的顶端都设有通料口(28),所述空心球体(24)和所述隔离板(23)都可加热对耗材进行热融化,所述空心球体(24)外部包裹一层球形壳体(21),并且空心球体(24)的外表面与该壳体内表面完全贴合(可相对滑动),所述隔离板(23)相交的部分为圆柱体(26),所述圆柱体插有支撑轴(25),所述支撑轴(25)的两端固定在笔壳(7)内壁上,所述空心球体(24)和球形壳体(21)都以支撑轴(25)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球形壳体(21)表面与支撑轴(25)垂直的大圆圆周上开设有通孔(27),所述笔壳(7)外部位于支撑轴(25)的左右两端处分被设有马达二(15)和马达三(18)。

所述进料管(3)的下端口(9)和出料管(5)的上端口(8)都与所述球形壳体(21)表面接触。

所述进料管(3)的下端口(9)、所述出料管(5)的上端口(8)、所述通料口(28)和所述通孔(27)的大小相同。

所述马达一(13)、马达二(15)和马达三(18)分别控制所述齿轮(2)、空心球体(24)和球形壳体(21)的转动。

所述笔壳(7)表面设有四个按钮和一个显示屏(19),按钮由上到下分别为:退料按钮(14)、进料按钮(17)、更换颜色按钮(16),出料按钮(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