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508发布日期:2019-05-03 19:1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是人们在现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机械,其原理是将塑料原料加热,使其达到融化状态,得到由塑胶原料形成的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再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

然而,现有技术的注塑机的注射机构在注塑成型时,注射台上往往只能注射一种工件,不能连续性工作。现有技术的注塑机需要将注塑模具手动搬运到合模机构上,然后进行安装,整体操作繁琐,不能自动安装模具同时不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具有自动安装不同大小的模具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和控制器,还包括线性滑轨、第一气缸、模具和固模板,所述线性滑轨一端与所述合模装置一侧连接,所述固模板与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块连接,所述模具一端设置有导轨,所述合模装置和所述固模板均开设有供所述导轨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的通孔,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导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磁铁连接的第一铁块,所述合模装置靠近所述固模板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合模装置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线性滑轨电路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模具一端设置的导轨滑移于固模板开设的第一滑槽上,实现将模具初步固定于固模板上的功能;注塑机通电,通过设置于固模板第一滑槽上的第一电磁铁通电并与设置于导轨的第一铁块连接,实现模具与固模板二次固定的功能;然后控制器控制线性滑轨的滑块和第一气缸同时同步工作,带动与线性滑轨的滑块连接的固模板运动至合模装置一侧,当固模板运动至与设置于合模装置一侧压力传感器接触时,压力传感器发送压力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固模板上的第一电磁铁断电,同时控制器控制线性滑轨的滑块带动固模板做复位运动,第一气缸穿过通孔继续推动模具的导轨滑移于合模装置上的第一滑槽,实现将模具初步固定于合模装置上的功能;当第一气缸推动模具至合模装置中部时,设置于合模装置上的红外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合模装置工作的同时控制合模装置上的第一电磁铁通电,实现将模具二次固定于合模装置上的功能,进而实现自动安装不同大小模具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导轨设置有第二铁块,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铁块连接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固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连接。

如此设置,当模具通过导轨滑移于固模板的第一滑槽上实现初步固定于固模板上时,设置于固模板上的第一重力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于的第一气缸顶杆的第二电磁铁通电,使第二电磁铁与设置于导轨的第二体铁块连接,实现模具与第一气缸的可拆卸连接;当红外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磁铁断电的同时,控制第一气缸的顶杆复位。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线性滑轨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放置所述模具的模具箱,所述模具箱远离所述线性滑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朝另一端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模具两侧中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第三铁块,所述模具箱内侧壁开设有供所述滑轨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模具箱靠近所述固模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模具箱远离所述固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与所述第三铁块连接的第三电磁铁,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电磁铁电信号连接。

如此设置,当固模板完成复位时,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模具远离线性滑轨一端的第一驱动件驱动模具利用模具两侧中部设置的滑轨滑移于模具箱内侧壁开设的滑移槽上,实现模具朝开设于模具箱靠近固模板一侧的限位孔处,然后控制器控制设置于模具箱远离固模板一侧的第二驱动件驱动模具朝固模板方向运动,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铁通电并与设置于滑轨上的的第三铁块连接,实现第二驱动件驱动模具与固模板的初步固定的功能,进而实现多个模具与固模板的连续自动安装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所述固模板与所述模具箱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线性滑轨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二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重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如此设置,当压力传感器发送压力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线性滑轨的滑块带动固模板做复位运动,当固模板运动至设置于固模板与模具箱之间且与线性滑轨的外周面连接的限位板处时,设置于限位板上的第二重力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进而实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工作和第三电磁铁通电。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限位板上套设有保护垫。

如此设置,通过限位板上套设的保护垫实现固模板复位至限位板处时,实现保护固模板和限位板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合模装置远离所述固模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导轨滑移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两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装置远离所述合模装置一侧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设置有第四电磁铁,所述第四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如此设置,当合模装置合模注塑结束后,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散热装置远离合模装置的一侧的第二气缸工作和设置于第二气缸顶杆的第四电磁铁通电,第四电磁铁与第三铁块连接,实现第二气缸与模具的可拆卸连接,然后第二气缸的顶杆收缩带动模具的导轨滑移于散热装置一端开设的第三滑槽,再通过散热装置两侧开设的散热孔,实现散热的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将模具一端设置的导轨滑移于固模板开设的第一滑槽上,实现将模具初步固定于固模板上的功能;注塑机通电,设置于固模板上的第一重力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于的第一气缸顶杆的第二电磁铁通电,使第二电磁铁与设置于导轨的第二体铁块连接,实现模具与第一气缸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于固模板第一滑槽上的第一电磁铁通电并与设置于导轨的第一铁块连接,实现模具与固模板二次固定的功能;然后控制器控制线性滑轨的滑块和第一气缸同时同步工作,带动与线性滑轨的滑块连接的固模板运动至合模装置一侧,当固模板运动至与设置于合模装置一侧压力传感器接触时,压力传感器发送压力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固模板上的第一电磁铁断电,同时控制器控制线性滑轨的滑块带动固模板做复位运动,第一气缸穿过通孔继续推动模具的导轨滑移于合模装置上的第一滑槽,实现将模具初步固定于合模装置上的功能;当第一气缸推动模具至合模装置中部时,设置于合模装置上的红外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铁断电和合模装置上的第一电磁铁通电,同时控制第一气缸的顶杆复位,实现将模具二次固定于合模装置上的功能,进而实现自动安装不同大小模具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合模装置和固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滑移槽;2、合模装置;3、控制器;4、线性滑轨;5、第一气缸;6、模具;7、固模板;8、导轨;9、第一滑槽;10、通孔;11、滑轨;12、第一电磁铁;13、第一铁块;14、压力传感器;15、红外传感器;16、第四电磁铁;17、第二铁块;18、第二电磁铁;19、第一重力传感器;20、模具箱;21、第一驱动件;22、第三铁块;23、限位孔;24、第二驱动件;25、第三电磁铁;26、限位板;27、第二重力传感器;28、保护垫;29、散热装置;30、第三滑槽;31、散热孔;32、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注塑机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注塑机,如图1所示,包括合模装置2和控制器3,合模装置2与控制器3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线性滑轨4、第一气缸5、模具6和固模板7,固模板7与线性滑轨4的滑块连接。控制器3分别与第一气缸5和线性滑轨4电路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模具6一端设置有导轨8,导轨8设置有第一铁块13和第二铁块17,模具6两侧中部设置有滑轨11,滑轨11上设置有第三铁块22。

如图1和图4所示,固模板7开设有供导轨8滑移的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滑槽9相通的通孔10;第一滑槽9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铁块13连接的第一电磁铁12,第一电磁铁12与控制器3电路连接;固模板7上设置有第一重力传感器19,第一重力传感器19与控制器3电路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气缸5的顶杆穿过通孔10且与导轨8连接,第一气缸5的顶杆上连接有与第二铁块17连接的第二电磁铁18,第二电磁铁18与控制器3电路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合模装置2开设有供导轨8滑移的第一滑槽9;合模装置2一侧与线性滑轨4一端连接;合模装置2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5,红外传感器15与控制器3电路连接;合模装置2靠近固模板7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与控制器3电路连接;合模装置2远离固模板7的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29,散热装置29一端开设有供导轨8滑移的第三滑槽30,第三滑槽30两侧开设有散热孔31;散热装置29远离合模装置2一侧连接有第二气缸32,第二气缸32与控制器3电信号连接,第二气缸32的顶杆设置有第四电磁铁16,第四电磁铁16与控制器3电信号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线性滑轨4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放置模具6的模具箱20;模具箱20远离线性滑轨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模具6朝另一端移动的第一驱动件21;模具箱20内侧壁开设有供滑轨11滑移的滑移槽1;模具箱20靠近固模板7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23,模具箱20远离固模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4设置与第三铁块22连接的第三电磁铁25,控制器3分别与第一驱动件21、第二驱动件24和第三电磁铁25电信号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固模板7与模具箱20之间设置有限位板26,限位板26与线性滑轨4的外周面连接,限位板26上套设有保护垫28;限位板26上设置有第二重力传感器27,第二重力传感器27与控制器3电信号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将模具6一端设置的导轨8滑移于固模板7开设的第一滑槽9上,实现将模具6初步固定于固模板7上的功能;注塑机通电,设置于固模板7上的第一重力传感器19发送检测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连接于的第一气缸5顶杆的第二电磁铁18通电,使第二电磁铁18与设置于导轨8的第二体铁块连接,实现模具6与第一气缸5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于固模板7第一滑槽9上的第一电磁铁12通电并与设置于导轨8的第一铁块13连接,实现模具6与固模板7二次固定的功能;然后控制器3控制线性滑轨4的滑块和第一气缸5同时同步工作,带动与线性滑轨4的滑块连接的固模板7运动至合模装置2一侧,当固模板7运动至与设置于合模装置2一侧压力传感器14接触时,压力传感器14发送压力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固模板7上的第一电磁铁12断电,同时控制器3控制线性滑轨4的滑块带动固模板7做复位运动,第一气缸5穿过通孔10继续推动模具6的导轨8滑移于合模装置2上的第一滑槽9,实现将模具6初步固定于合模装置2上的功能;当第一气缸5推动模具6至合模装置2中部时,设置于合模装置2上的红外传感器15发送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第二电磁铁18断电和合模装置2上的第一电磁铁12通电,同时控制第一气缸5的顶杆复位,实现将模具6二次固定于合模装置2上的功能,进而实现自动安装不同大小模具6的功能。当合模装置2合模注塑结束后,控制器3控制连接于散热装置29远离合模装置2的一侧的第二气缸32工作和设置于第二气缸32顶杆11的第四电磁铁16通电,第四电磁铁16与第三铁块22连接,实现第二气缸32与模具6的可拆卸连接,然后第二气缸32的顶杆收缩带动模具6的导轨8滑移于散热装置29一端开设的第三滑槽30,再通过散热装置29两侧开设的散热孔31,实现散热的功能。

当压力传感器14发送压力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线性滑轨4的滑块带动固模板7做复位运动,当固模板7运动至设置于固模板7与模具6箱之间且与线性滑轨4的外周面连接的限位板26处时,设置于限位板26上的第二重力传感器27发送信号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连接于模具6远离线性滑轨4一端的第一驱动件21驱动模具6利用模具6两侧中部设置的滑轨11滑移于模具箱20内侧壁开设的滑移槽1上,实现模具6朝开设于模具箱20靠近固模板7一侧的限位孔23处,然后控制器3控制设置于模具箱20远离固模板7一侧的第二驱动件24驱动模具6朝固模板7方向运动,控制器3控制第三电磁铁25通电并与设置于滑轨34上的第三铁块22连接,实现第二驱动件24驱动模具6与固模板7的初步固定的功能,进而实现多个模具6与固模板7的连续自动安装的功能。通过限位板26上套设的保护垫28实现固模板7复位至限位板26处时,实现保护固模板7和限位板26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