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7431发布日期:2019-04-13 00:5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机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大部分热塑性塑料均可用此方法加工。塑料挤出成型的过程如下:将粉状或粒状塑料加入挤出机料筒内加热熔融,使之呈粘流状态,在挤出机挤压系统作用下通过具有与制品截面形状相仿的口模,成为形状与口模相仿的粘流态熔体,经冷却定型,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现有冷却定型的方法是在挤出模外部包覆水冷模,通过冷却水不断流过水冷模,带走挤出模内的热量,从而达到冷却定型的目的。由于冷却水是快速经过水冷模,其吸收的热量有限,仅一次循环会增加用水量,不利于环保,同时,冷却水与挤出模内的温度反差大,骤冷情况下易对塑料产品内部结构造成损伤,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能够出料筒进行预降温,充分发挥冷却水的降温效果,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量,节能环保,避免产品温度骤降,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主要包括:出料筒和降温室,出料筒设置在降温室内,所述降温室分为主降温室和前置降温室,前置降温室和主降温室在出料筒上沿出料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降温室的一侧设有进水管Ⅰ,进水管Ⅰ中安装第一进水阀,主降温室上进水管Ⅰ的对侧设有连接管Ⅰ,连接管Ⅰ接入前置降温室的一侧,前置降温室上连接管Ⅰ的对侧设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室还包括后置降温室,后置降温室设置在主降温室之后,后置降温室的一侧设有连接管Ⅱ,连接管Ⅱ与进水管Ⅰ连接,连接管Ⅱ中设有止水阀,后置降温室上连接管Ⅱ的对侧设有进水管Ⅱ,进水管Ⅱ中设有第二进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Ⅰ、进水管Ⅱ、连接管Ⅰ和连接管Ⅱ均垂直于出料方向接入降温室。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筒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主降温室和后置降温室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分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出料筒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降温室和后置降温室中均设有若干螺旋轮,螺旋轮均匀设置在主降温室和后置降温室的出水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将主降温室降温使用后的冷却水导入前置降温室,对出料筒进行预降温,充分发挥冷却水的降温效果,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量,节能环保,避免产品温度骤降,提高产品质量;

2、主降温室之后设有后置降温室,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产品温度不达标后,通过后置降温室继续降温,能够自动检测并选择是否开启后置降温室,避免季节等因素对冷却工序的影响;

3、水管Ⅰ、进水管Ⅱ、连接管Ⅰ和连接管Ⅱ均垂直于出料方向接入降温室,使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出料方向垂直,防止前后两端产品的冷却效果产生差异;

4、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出料筒的两侧,对出料筒两侧的产品温度分别检测,保证测量数据的全面性;

5、在主降温室和后置降温室的出水侧设置螺旋轮,冷却水冲击螺旋轮后使其旋转,促进上层和下层冷却水的混合,使各部分冷却水得温度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图。

标注说明:1、前置降温室,2、主降温室,3、后置降温室,4、出料筒,5、进水管Ⅱ,6、第二进水阀,7、连接管Ⅱ,8、止水阀,9、进水管Ⅰ,10、第一进水阀,11、连接管Ⅰ,12、螺旋轮,13、出水管,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主要包括:出料筒4和降温室,出料筒4设置在降温室内,所述降温室分为主降温室2和前置降温室1,前置降温室1和主降温室2在出料筒4上沿出料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降温室2的一侧设有进水管Ⅰ9,进水管Ⅰ9中安装第一进水阀10,主降温室2上进水管Ⅰ9的对侧设有连接管Ⅰ11,连接管Ⅰ11接入前置降温室1的一侧,前置降温室1上连接管Ⅰ11的对侧设有出水管13。

具体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进水管Ⅰ9-第一进水阀10-主降温室2-连接管Ⅰ11-前置降温室1-出水管13。

本实施例中,其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将主降温室2降温使用后的冷却水导入前置降温室1,对出料筒4进行预降温,充分发挥冷却水的降温效果,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量,节能环保,还可以避免产品温度骤降,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降温室还包括后置降温室3,后置降温室3设置在主降温室2之后,后置降温室3的一侧设有连接管Ⅱ7,连接管Ⅱ7与进水管Ⅰ9连接,连接管Ⅱ7中设有止水阀8,后置降温室3上连接管Ⅱ7的对侧设有进水管Ⅱ5,进水管Ⅱ5中设有第二进水阀6。所述出料筒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主降温室2和后置降温室3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分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分别固定在出料筒4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分别固定在出料筒4的两侧,对出料筒4两侧的产品温度分别检测,保证测量数据的全面性。

具体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检测的温度均低于预设值时,主控装置发出指令,第一进水阀10开启,第二进水阀6和止水阀8均关闭,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进水管Ⅰ9-第一进水阀10-主降温室2-连接管Ⅰ11-前置降温室1-出水管1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检测的温度均高于预设值时,主控装置发出指令,第一进水阀10关闭,第二进水阀6和止水阀8均开启,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进水管Ⅱ5-第二进水阀6-后置降温室3-连接管Ⅱ7-止水阀8-进水管Ⅰ9-主降温室2-连接管Ⅰ11-前置降温室1-出水管13。

本实施例中,主降温室2之后设有后置降温室3,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产品温度不达标后,通过后置降温室3继续降温。其水循环自动控温装置能够自动检测并选择是否开启后置降温室3,避免季节等因素对冷却工序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管Ⅰ9、进水管Ⅱ5、连接管Ⅰ11和连接管Ⅱ7均垂直于出料方向接入降温室,使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出料方向垂直,防止前后两端产品的冷却效果产生差异。

作为优选的,所述主降温室2和后置降温室3中均设有若干螺旋轮12,螺旋轮12内均匀设有多个叶片,螺旋轮12均匀设置在主降温室2和后置降温室3的出水侧。在主降温室2和后置降温室3的出水侧设置螺旋轮12,冷却水冲击螺旋轮12后使其旋转,促进上层和下层冷却水的混合,使各部分冷却水得温度保持一致。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