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063发布日期:2019-04-29 12:2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塑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两款产品构造及结构十分相似,仅部分结构不同的情况。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厂家为增加型号、减小模具投入、缩减成本的目的,对这类只有部分结构不同,大体结构相同的产品,厂家一般只更换产品的前模,并在产品的后模上安装一个可拆卸的镶件,通过后模安装的镶件的不同使得注塑后的产品的部分结构产生差别。

在现有的生产流程中,是以人工的方式替换产品的前模与镶件的,由于镶件多且小,虽然有标记,但是还比较容易搞混,一旦装错镶件,在合模时就会撞坏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旨在解决在换模时,镶件容易装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包括:第一前模,所述第一前模上设有第一防呆件;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第一插槽及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供所述第一防呆件插设,所述第一插槽的深度方向上有一第一阻挡位置,所述第一阻挡件活动式装配于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一阻挡件可至少部分运动到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以及,第一镶件与第二镶件,所述第一镶件与所述第一前模相匹配,所述第二镶件上设有第一驱动件,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可驱使所述第一阻挡件运动到所述第一阻挡位置,以阻挡所述第一防呆件。

可选地,所述后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相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阻挡件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阻挡件于所述第一滑槽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阻挡端与抵接端,所述阻挡端用于阻挡所述第一防呆件,所述抵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模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驱动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以与所述抵接端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镶件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且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抵接端始终存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插槽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二滑槽自所述第二镶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所在的一侧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二镶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自所述第二镶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所在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阻挡件的抵接端上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相错。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挡件的抵接端上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当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二镶件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阻挡件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模上还设有一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于形变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后模相装配,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挡件相装配,用于为所述第一阻挡件提供一弹性力,以驱使所述第一阻挡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插槽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延伸方向与弹性形变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镶件相匹配的第二前模,所述第二前模上设有第二防呆件;所述后模上还设有第二插槽及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所述第二防呆件插设,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方向上有一第二阻挡位置,所述第二阻挡件活动式装配于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二阻挡件可至少部分运动到所述第二阻挡位置;所述第一镶件上还设有第二驱动件,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驱使所述第二阻挡件运动到所述第二阻挡位置上,以阻挡所述第二防呆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镶件上设置第二驱动件,以在合模过程中驱使第二阻挡件阻挡第二防呆件,在第二镶件上设置第一驱动件,以在合模过程中驱使第一阻挡件阻挡第一防呆件的方式,使得当前模与后模上的镶件不匹配时,前模与后模无法完成合模,解决了工作人员装错前模与镶件时,合模会导致模具损坏这一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中第一前模与后模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中第一镶件与后模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镶件与后模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镶件与后模的装配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中第二前模与后模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中第二镶件与后模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二镶件与后模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第二镶件与后模的装配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模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与图5所示,该模具包括:第一前模1、第二前模7、后模2、第一镶件4、以及第二镶件5。其中,第一前模1与第一镶件4相匹配,第二前模7与第二镶件5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模1用于制造产品A,第二前模7用于制造产品B,产品A与产品B共用一款后模2,除了前模的区别外,产品A与产品B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时后模2上的镶件不同,在生产产品A时,后模2上安装第一镶件4,在生产产品B时,后模2上安装第二镶件5。

具体地,结合图2与图3所示,在第一前模1上设有第一防呆件11(在图1中示出),后模2上设有第一插槽21及第一阻挡件3,其中第一插槽21用于供第一防呆件11插设,在第一插槽21深度方向上有一第一阻挡位置,上述第一阻挡件3活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且该第一阻挡件3可至少部分运动到该第一阻挡位置;

结合图6与图7所示,第二前模7上设有第二防呆件71,后模2上还设有第二插槽24及第二阻挡件,其中第二插槽24用于供第二防呆件71插设,在第二插槽24深度方向上有一第二阻挡位置,上述第二阻挡件活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且该第二阻挡件可至少部分运动到该第二阻挡位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4与图8所示,在第一镶件4上设有第二驱动件41,第二镶件5上设有第一驱动件51,在合模过程中,第一前模1或第二前模7会推动第一镶件4或第二镶件5向后模2所在的一侧运动。

在第一镶件4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镶件4上的第二驱动件41会驱使第二阻挡件运动到第二阻挡位置,以阻挡第二前模7上的第二防呆件71,从而使得当后模2上安装第一镶件4时,第二前模7与后模2无法合模,避免模具损坏;

同理,在第二镶件5运动的过程中,第二镶件5上的第一驱动件51会驱使第一阻挡件3运动到第一阻挡位置,以阻挡第一前模1上的第一防呆件11,从而使得当后模2上安装第二镶件5时,第一前模1与后模2无法合模,避免模具损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镶件4上设置第二驱动件41,以在合模过程中驱使第二阻挡件阻挡第二防呆件71,在第二镶件5上设置第一驱动件51,以在合模过程中驱使第一阻挡件3阻挡第一防呆件11的方式,使得当前模与后模2上的镶件不匹配时,前模与后模2无法完成合模,解决了工作人员装错前模与镶件时,合模会导致模具损坏这一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仅能够防止两种产品的前模与镶件混淆,也可应用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产品中。具体地,当同一后模2用于生产三种不同的产品的生产时,可在第三前模上设置第三防呆件,在后模2上设置第三插槽及第三阻挡件,且该第三插槽的深度方向上有一第三阻挡位置,在第三镶件上设置第三驱动件。

此时只要在合模过程中,第一镶件4上的第二驱动件41可驱使第二阻挡件及第三阻挡件分别运动到第二阻挡位置与第三阻挡位置,以阻挡第二防呆件71与第三防呆件;

第二镶件5上的第一驱动件51可驱使第一阻挡件3及第三阻挡件分别运动到第一阻挡位置与第三阻挡位置,以阻挡第一防呆件11与第三防呆件;

第三镶件上的第三驱动件可驱使第一阻挡件3及第二阻挡件分别运动到第一阻挡位置与第二阻挡位置,以阻挡第一防呆件11与第二防呆件71,即可在前模与镶件不对应时防止合模,起到保护模具的功能。三种以上的产品的生产依此类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当模具中仅有一款前模,却同时存在两款镶件时,为避免在后模2中装错镶件,也可使用本设计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在前模上设置防呆件,后模2上相应设置一插槽与一阻挡件,并只在与前模不匹配的镶件上设置驱动件,这样,在合模时,该不匹配的镶件上的驱动件会驱使该阻挡件运动到该插槽的阻挡位置,以阻挡前模上的防呆件,从而阻止合模,进而避免镶件装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呆件71与第一防呆件11、第一阻挡件3与第二阻挡件、第一驱动件51与第二驱动件4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就相同的两者中的一者做详细说明。

继续参照图7与图8所示,后模2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槽21相连通的第一滑槽22,第一阻挡件3插设于该第一滑槽22中,且第一阻挡件3于该第一滑槽22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阻挡端32与抵接端31,其中阻挡端32用于阻挡第一防呆件11,抵接端31用于与第一驱动件51相抵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3为一圆柱状的滑杆,在其他实施中,第一阻挡件3也可为滑板、滑块等滑动件。

由于第一阻挡件3与第二阻挡件结构相同,后模2上相应开设有供地第二阻挡件插设的第三滑槽。

第一阻挡件3通过第一滑槽22滑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在合模时,第一驱动件51驱使第一阻挡件3向第一插槽21所在的一侧滑动并伸入第一插槽21中,以封堵第一插槽21,进而阻挡第一防呆件11。将第一阻挡件3插设于第一滑槽22中,可避免第一阻挡件3的运动受到前模上的零部件的干扰,或被残料堵塞而无法活动,提高了第一阻挡件3运动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设计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3也可转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如设置为半圆型的转盘,在合模过程中,第一驱动件51则驱动第一阻挡件3向第一插槽21所在的一侧转动,以封堵第一插槽21,从而阻挡第一防呆件11。

进一步地,在后模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滑槽22相连通的第二滑槽23,第一驱动件51插设于该第二滑槽23中,以与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相抵接。由于第一驱动件51是设置于第二镶件5上的,在后模2上开设第二滑槽23供第一驱动件51插设,不仅能够对第二镶件5起到定位作用,以方便第二镶件5的拆装,而且能够限制第一驱动件51运动的轨迹,使第一驱动件51对第一阻挡件3的驱动更为稳定。

由于第一驱动件51与第二驱动件41结构相同,相应的,后模2上也开设有供第二驱动件41插设的第四滑槽,该第四滑槽与上述第三滑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镶件4上设有第一定位件42,该第一定位件42插设于第二滑槽23中,即第一镶件4上同时设有第二驱动件41及第一定位件42,当在后模2上安装第一镶件4时,第二驱动件41插设于第四滑槽内,第一定位件42插设于第二滑槽23内,且在合模过程中,第一定位件42与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始终存有间隙。

通过第一定位件42的设置,能够辅助第一镶件4定位,且通过第一定位件42与第二滑槽23的配合,能够限制第一镶件4的运动方向,使得在合模过程中,第一镶件4的运动更为稳定,以使第二驱动件41更为稳定地驱动第二阻挡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2为设置于第一镶件4上的插杆,与第二驱动件41相比,第一定位件42的长度更短,故而在合模过程中,第一定位件42始终无法与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相抵接,从而无法驱动第一阻挡件3。

相应的,在第二镶件5上设有第二定位件52,合模时,该第二定位件52插设于第四滑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定位件42插设于第二滑槽23内,优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后模2内的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后模2上也可开设一单独的定位槽,以供镶件上的定位件插设。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插槽21的深度方向,第二滑槽23自第二镶件5向第一插槽21所在的一侧倾斜。

由于第一阻挡件3滑动式装配于第一滑槽22中,将第一滑槽22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第一插槽21的深度方向垂直,可缩短第一阻挡件3运动到第一阻挡位置所需的行程,以便及时阻止合模,同时,由于第一阻挡件3的运动轨迹为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而第二镶件5是自前模向后模2的方向运动,为驱动第一阻挡件3,需要第一驱动件51上具有一倾斜面,以将第二镶件5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第一阻挡件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而相较于在第一驱动件51上设置倾斜面,将第一驱动件51倾斜设置,可使第一驱动件51的用料减少,及占用空间减小,更便于在后模2中使用,因此将第二滑槽23设置为倾斜。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51远离第二镶件5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向面511,该第一导向面511自第二镶件5向第一插槽21所在的一侧倾斜延伸;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上具有一第二导向面311,该第二导向面311与第二滑槽23的延伸方向相错。

通过第一导向面511与第二导向面311的设置,能够使第二镶件5运动的过程更为顺畅,以便于第一驱动件51驱动第二阻挡件。

进一步地,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上还具有一抵接面312,该抵接面3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滑槽23的延伸方向,当第一驱动件51远离第二镶件5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一阻挡件3时,该抵接面312与第一驱动件51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接面312位于第二导向面311的下方,且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面311相错。

在第一驱动件51驱使第一阻挡件3运动到第一阻挡位置的过程中,当第一驱动件51远离第二镶件5的端部越过第二导向面311后,第一阻挡件3的抵接端31通过抵接面312与第一驱动件51相抵接。由于该抵接面3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滑槽23的延伸方向,因此第一驱动件51与第一阻挡件3之间实现了面接触,相较于其他实施例中的点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更大,当第一阻挡件3与第一防呆件11相抵接时,第一阻挡件3能够更为稳定地阻挡第一防呆件11,以防止合模。

由于第一阻挡件3与第二阻挡件的结构相同,此处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阻挡件不做更多的说明。

进一步地,在后模2上还设有一弹性复位件6,该弹性复位件6于形变方向上的一端与后模2相装配,另一端与第一阻挡件3相装配,用于为第一阻挡件3提供一弹性力,以驱使第一阻挡件3向远离第一插槽21的方向运动。

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当第二镶件5从后模2上取下后,第一阻挡件3能够在第一弹性件弹性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插槽21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插槽21重新贯通,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第一阻挡件3复位,提高了第一阻挡件3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件6的延伸方向与弹性形变方向一致。由于弹性复位件6的弹性力方向是平行于第二滑槽23的延伸方向的,即弹性复位件6的弹性形变方向平行于第二滑槽23的延伸方向,因此当弹性复位件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形变方向时,弹性附件能够获得更大弹性形变量,进而增大对第一阻挡件3施加的弹性力,使第一阻挡件3能够及时复位。

具体地,第一滑槽22包括口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容置槽221、第二容置槽222及第三容置槽223,其中第三容置槽223与第一插槽21相连通,第二容置槽222位于第一容置槽221与第三容置槽223之间;

第一插槽21包括两第四容置槽211及第五容置槽212,两第四容置槽211分别位于第五容置槽212相对的两侧,该第五容置槽212与上述第三容置槽223相连通。

第一阻挡件3上设有环形的第一挡块33,该第一挡块33容置于第二容置槽222内,且可随第一阻挡件3在第二容置槽222与第三容置槽223之间运动;在第五容置槽212与第三容置槽223相连通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挡块25,该第二挡块25上设有供第一阻挡件3穿过的通槽。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件6为容置于第三容置槽223内,且套设于第一阻挡件3上的弹簧,该弹簧形变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挡块33相装配,另一侧与该第二挡块25相装配。

相应的,后模2上还设有另一弹性复位件6,用于驱使第二阻挡件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的弹性复位件6不限于弹簧,当第一阻挡件3滑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时,弹性复位件6还可为弹片、橡胶垫,弹力绳等;当第一阻挡件3转动式装配于后模2上时,弹性复位件6也可为扭簧、弯簧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