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7668发布日期:2019-03-22 19:1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集原材料、加工工艺、制造设备和成型模具等一系列科技产业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而塑料制品生产是实现塑料原料价值的唯一手段。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很多,如注塑,吹塑,挤出,气动成型等等。而注塑成型以其能成型高尺寸精度,高复杂性的制品和高效率占有重要地位。注塑制品占有模塑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注射模具占有塑料成型模具数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注射成型作为塑料加工中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已发展和运用得相当成熟,且应用的非常普遍,但随着塑料制品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塑料制品在精度、形状、功能和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传统注塑成型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注射成型工艺,如气体辅助注射,多点进料注射,层状注射,熔芯注射,低压注射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国的塑料工业的总体水平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大力推进这门新兴学科及其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基础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用于注射成型横截面为空心方形的薄壁壳体塑件,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定模固定板、脱浇板、流道板、凹模板、推件板、动模板、支撑板、推杆固定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前述的定模固定板、脱浇板、流道板、凹模板、推件板、动模板和支撑板均穿设有上导柱,支撑板和第二推板穿设有下导柱,浇口套通过定位圈固定穿设在定模固定板和脱浇板中,浇口套内设置有主流道,流道板设置有与该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凹模板、推件板和动模板通过螺钉固定,凸模固定在推件板和动模板上并插设在凹模板的腔孔,该腔孔、凸模和流道板围成完整的型腔,动模板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一推板和推杆固定板设置有推杆,推杆穿过支撑板插设在凸模中,在脱模时由第一推板上顶使推杆将塑件顶出;第二推板通过顶板与支撑板连接,在退模时,第二推板带动凹模板与流道板分离;在流道板与脱浇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流道板失去凹模板的支撑力时,由该弹簧将流道板沿上导柱与脱浇板分离;在脱浇板设置有拉料杆,拉料杆位于分流道中,并在成型后与水口一体。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第一分型面位于脱浇板与流道板之间,第二分型面位于流道板与凹模板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模板设置有与外部冷却源连通的水管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贯穿至支撑板的定距拉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推料杆,用于在流道板与脱浇板分离完毕后将因拉料杆而留在脱浇板上的水口退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推板上设置有一复位杆,贯穿至流道板之下,用于在合模时,第二推板上顶以通过复位杆将流道板上顶与脱浇板合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紧凑,采用二分型面确保了制品不发生脱模变形,工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固定板;2.脱浇板;3.流道板;4.凹模板;5.推件板;6.动模板;7.支撑板;8.推杆固定板;9.第一推板;10.第二推板;11.上导柱;12.下导柱;13.浇口套;14.定位圈;15.主流道;16.分流道;17.凸模;18.腔孔;19.推杆;20.弹簧;21.拉料杆;22.水管接头;23.定距拉杆;24.推料杆;25.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实例了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一种薄壁壳体塑件的注射成型模具,用于注射成型横截面为空心方形的薄壁壳体塑件,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定模固定板1、脱浇板2、流道板3、凹模板4、推件板5、动模板6、支撑板7、推杆固定板8、第一推板9和第二推板10,前述的定模固定板1、脱浇板2、流道板3、凹模板4、推件板5、动模板6和支撑板7均穿设有上导柱11,支撑板7和第二推板10穿设有下导柱12,浇口套13通过定位圈14固定穿设在定模固定板1和脱浇板2中,浇口套13内设置有主流道15,流道板3设置有与该主流道15连通的分流道16,凹模板4、推件板5和动模板6通过螺钉(附图未标号)固定,凸模17固定在推件板5和动模板6上并插设在凹模板4的腔孔18,该腔孔18、凸模17和流道板3围成完整的型腔,动模板6安装在支撑板7上,第一推板9和推杆固定板10设置有推杆19,推杆19穿过支撑板7插设在凸模17中,在脱模时由第一推板9上顶使推杆19将塑件顶出;第二推板10通过顶板与支撑板7连接,在退模时,第二推板10带动凹模板4与流道板3分离;在流道板3与脱浇板2之间设置有弹簧20,在流道板3失去凹模板4的支撑力时,由该弹簧20将流道板3沿上导柱11与脱浇板2分离;在脱浇板2设置有拉料杆21,拉料杆21位于分流道16中,并在成型后与水口一体。

其中,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分型面A和第二分型面B,第一分型面A位于脱浇板2与流道板3之间,第二分型面B位于流道板3与凹模板4之间。开模时,在弹簧20的作用下,第一分型面A先分型,拉料杆21拉断点浇口,流道凝料脱出流道板3,保留在拉料杆21上;接着,第二分型面B分型。

其中,所述凹模板4设置有与外部冷却源连通的水管接头22,一般为接冷却水源,用于对模具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1设置有贯穿至支撑板7的定距拉杆23,对行程进行限定,保证开合模的到位。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1设置有推料杆24,用于在流道板3与脱浇板2分离完毕后将因拉料杆21而留在脱浇板2上的水口退出。

其中,所述第二推板10上设置有一复位杆25,贯穿至流道板3之下,用于在合模时,第二推板10上顶以通过复位杆25将流道板3上顶与脱浇板2合模,流道板3在上顶合模的过程中克服了弹簧20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紧凑,采用二分型面确保了制品不发生脱模变形,工作安全可靠。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