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437发布日期:2019-08-09 20: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塑胶原料加热,使其融化形成熔融的熔体,然后注塑机构将熔融的熔体注入到模具中,待注入模具中的熔体冷却后,便可得到塑胶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增强,两种以上颜色的塑胶制品使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对成型多色塑胶制品的注塑机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的混色注塑装置需要两组完整的射出系统,因此注塑装置需要单独的两组,成本高,能耗高,为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申请号201721594890.9,授权公告日为2018.07.03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立式混色注塑装置,立式混色注塑装置包括混色注射机构,所述混色注射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本色料管组和添加色料管组;所述混色注射机构包括注射缸、设置于注射缸内的注射螺杆以及用于驱动注射螺杆的动力组件,所述基本色料管组和添加色料管组均包括输料组件、止逆机构以及辅助止逆组件;所述输料组件包括与注射缸连通的输料管以及设置于输料管内的输料螺杆,达到使基本色树脂原料和添加色树脂原料完全熔融在一起,从而使得产品强度高,并且混色效果好的目的,本方案中,在注塑一种原料时,通过止逆机构可以防止另外一种原料进入流道,其实现止逆的功能需要通过上腔511加压驱动活塞52带动输料螺杆32下压,使得过胶头41紧压在止逆环42上从而关闭料道,这种结构设置非常复杂,生产成本高;另外这种结构的注塑装置在注塑时原料通过电机驱动螺杆的旋转挤出,螺杆旋转挤出的挤出压力较小,从而单位时间的挤出量较小,注塑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解决注塑机在注塑时挤出压力和单位时间的挤出量小的问题,且不需要额外施加压力,通过自身的结构即可实现对原料的止逆,达到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混色注塑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包括上模板,在上模板上设有两条以上的射座导柱,在射座导柱上滑动地设有料筒座,在料筒座与上模板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座移油缸,在料筒座的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料筒,料筒的出料端靠近上模板一侧,在料筒座的顶部设有为料筒供料的注料装置,注料装置包括设在料筒座上的一条以上的射缸导柱,在射缸导柱的顶端设有射出油缸座;在射缸导柱上滑动地设有加料驱动座,在加料驱动座上设有加料驱动装置;在料筒座的上表面上与料筒同轴设有料腔座;在加料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加料螺杆,加料螺杆穿过料腔座,伸入料筒中;在加料驱动座的顶部设有一根以上的支撑杆,在支撑杆的顶部设有支撑块;在射出油缸座上设有射出油缸,射出油缸的缸体与射出油缸座相连,射出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块相连;在料筒的底部设有混色注塑装置,混色注塑装置包括混合器本体和料嘴座,料嘴座设在混合器本体的下方并与混合器本体紧密相连,在料嘴座的下端设有料嘴,料嘴上设有料腔和出料口,在混合器本体的上端与料腔之间设有两条以上的流道,在流道上设有止逆机构,止逆机构包括止逆本体和止逆块,止逆本体上设有与止逆块上远离料腔一端相抵接的抵接部。

以上结构,料筒的移动由座移油缸提供动力,原料的添加通过加料马达的旋转来完成,而原料的挤出通过射出油缸的活塞杆推动加料螺杆来实现,这种通过设置射出油缸沿着活塞杆设置方向挤出原料的方式相对于通过螺杆旋转挤出原料的方式,能提供较大的挤出压力,从而提高单位时间挤出原料的量,能在注塑时大幅提高注塑的效率;在止逆本体上设置与止逆块上远离料腔一端相抵接的抵接部,当流道内的原料从混合器本体往料嘴座流动时,原料能顺利通过止逆块,如果不需要某一条流道内的原料进入料腔,只需要停止往该条流道供料,则从别的流道内流入料腔内的原料会推动该条流道内的止逆块往抵挡部运动,止逆块与抵接部接触,自动关闭停止供料的流道,防止别的流道内的原料进入该条流道,同时也防止该条流道内的原料进入料腔,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施加额外的压力,仅依靠原料的流动即可实现对原料的止逆流动,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即可实现混色注塑时对原料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驱动装置包括油压马达和联轴器,油压马达设在加料驱动座的顶端,联轴器设在加料驱动座的底端,油压马达的输出轴与联轴器的上端相连,加料螺杆的顶端与联轴器的下端相连,选用油压马达作为螺杆旋转的驱动装置,油压马达的旋转速度由液压油的压力控制,不需要搭配减速机,能简化注塑机的结构,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在料筒座与加料驱动座之间设有位移传感器,设置位移传感器能通过检测加料螺杆的位移量计算出原料挤出的量,以精确控制挤出量。

进一步的,在止逆机构的底部与料腔之间设有导流腔,导流腔的设置可以将从流道挤出的原料往料嘴的中心引导,有利于原料的混合和原料在料腔内的流动。

进一步的,止逆机构位于料腔顶部且平行设置,止逆机构设在料腔顶部可以便于混合器本体和料嘴座的加工制造,节省加工的成本,平行设置可以使出料和混色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止逆本体包括止逆套和容纳止逆块的止逆腔,止逆套设在混合器本体内,在止逆套的侧面设有与混合器本体的进料口相通的第一盲孔,在止逆套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通的第一通孔,抵接部设在第一通孔的底端;止逆腔设在料嘴座上,在止逆腔的底部设有与料腔相通的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连通第二通孔的孔壁与止逆腔底部或止逆腔壁部的过料槽,设置止逆套能方便加工制造,且便于更换和维修,第一盲孔和第一通孔为原料的流动提供通道;止逆块在止逆腔内能受力而小幅度运动;过料槽的设置可以在原料从混合器本体往料嘴座流动时能顺利越过止逆块而进入料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孔为圆形盲孔;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所述止逆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所述止逆块为圆球,以上第二通孔为圆孔、止逆块为圆球的设置,球心处于第二通孔的轴线上,原料流过时圆球和料嘴座受力均匀;第一盲孔为圆形盲孔,抵接部为圆锥台面,圆球与抵接部接触时,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在混合器本体上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竖直段的底端与水平段相通;在混合器本体的顶部设有倒圆锥台形状的进料口,进料口的底端与竖直段的顶端相连,设置倒圆锥台形状的进料口,能便于注塑装置与混合器本体的连接,进料口直径由大变小,能增大原料进入流道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料装置和混色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料装置和混色注塑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混色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料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设有动态振动混色注塑装置的注塑机,包括机架1、下模板2、上模板3、锁模板4、锁模机柱5和锁模油缸6,下模板2设在机架1上,锁模机柱5滑动的穿过下模板2,锁模机柱5的下端与锁模板4相连,锁模机柱5的上端与上模板3相连,锁模油缸6设在机架1与锁模板4之间。

在上模板3上设有四条射座导柱31,四条射座导柱31呈矩形形状布置,在射座导柱31上滑动地设有料筒座32,在料筒座32与上模板3之间设有两个座移油缸33,两个座移油缸33在料筒座32的前后方向上对称布置且两个座移油缸33的中心线位于料筒座32左右方向的中心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前侧为工人操作机器时朝向工人的一侧,后侧为与前侧相对的一侧,左侧为工人的左手侧,右侧为工人的右手侧,座移油缸33的缸体固定在料筒座32上,座移油缸33的活塞杆固定在上模板3上,在料筒座32的底部相对于料筒座32的左右方向对称设有两个料筒34,料筒34的出料端靠近上模板3一侧,在料筒34的外表面上设有加热圈35。

在料筒座32的上表面上设有四条射缸导柱36,四条射缸导柱36呈矩形形状布置,在四条射缸导柱36的顶端设有射出油缸座70,在射缸导柱36上滑动地设有加料驱动座71,在加料驱动座71上设有加料驱动装置,加料驱动装置包括油压马达72和联轴器73,油压马达72设在加料驱动座71的顶端,联轴器73设在加料驱动座71的底端,油压马达72的输出轴与联轴器73的上端相连,在联轴器73的底端设有加料螺杆74,加料螺杆74伸入料筒34中,在料筒座32的上表面上与料筒34同轴设有料腔座37,加料螺杆74穿过料腔座37,加料螺杆74与料腔座37之间形成储料腔38,储料腔38能储存一部分熔融的原料,在储料腔上设有料斗39。

在加料驱动座71的顶部设有四根支撑杆75,四根支撑杆75呈矩形形状布置,在支撑杆75的顶部设有支撑块76;在射出油缸座70上设有射出油缸77,射出油缸77的缸体与射出油缸座70相连,射出油缸77的活塞杆与支撑块76相连。

在料筒座32与加料驱动座71之间设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的本体设在加料驱动座71上,位移传感器8的拉杆设在料筒座32上。

在料筒34的底部设有混色注塑装置9,混色注塑装置9包括混合器本体91和料嘴座92,料嘴座92设在混合器本体91的下方并与混合器本体91紧密相连,在料嘴座92的下端设有料嘴93,料嘴93的顶部设有导流腔930,在料嘴上还设有料腔931和出料口932,导流腔930与料腔931相通,料腔931与出料口932相通。

在混合器本体91的顶部设有两个倒圆锥台形状的进料口910,在进料口910的底端设有竖直段流道911,在竖直段流道911的底端设有水平段流道912,在水平段流道912远离竖直段流道911的一端设有止逆套94,在止逆套94的侧壁上设有与水平段流道912相通的第一盲孔941,在止逆套94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盲孔941相通的圆形的第一通孔942,在第一通孔942的底部设有圆锥台形状的抵接部943;在料嘴座92的顶部设有圆形的止逆腔920,在止逆腔920的底部设有与料腔931相通的第二通孔921,在第二通孔921的孔壁上设有四个连通第二通孔921的孔壁与止逆腔920底部或止逆腔920壁部的过料槽922,在止逆腔920内设有圆球9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料筒34上下移动的动力由座移油缸33提供,当需要料嘴93与模具上的浇口衬套相连时,启动座移油缸33,使料筒座32带动料筒34和料嘴93下移,当料嘴93与浇口衬套紧密连接后,关闭座移油缸33,原料的添加通过油压马达72的旋转来完成,油压马达72的旋转带动加料螺杆74旋转,将料斗39中的原料卷入料腔中,通过加料螺杆74对原料的剪切和加热圈35的加热,原料被加热至熔融状态,存储在加料螺杆74与料筒34之间和储料腔38内;而原料的挤出通过射出油缸77的活塞杆推动加料螺杆74来实现,由于射出油缸77的缸体与射出油缸座70相连,射出油缸77的活塞杆与支撑块76相连,而射出油缸座70与射缸导柱36的顶端固定连接,当往射出油缸77远离射出油缸座70的一端的油口中通入液压油后,射出油缸77的活塞杆会通过推动支撑块76再推动加料驱动座71直接推动加料螺杆74下移,将原料从料筒34中挤出,这种通过射出油缸推动加料螺杆沿着加料螺杆的设置方向(即加料螺杆的长度方向)挤出原料的方式相对于通过螺杆旋转挤出原料的方式,能提供较大的挤出压力和单位时间原料的挤出量,原料挤出的时间短,能缩短注塑的周期,能大幅提高注塑的效率。

图5中B表示流道B,C表示流道C,工作时,流道B和流道C中可以输送同样颜色的原料,也可输送不同颜色的原料,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可以根据要求生产不同的产品,可以同时往流道B和流道C输送原料,也可以先往流道B中输送原料,再往流道C中输送原料,在往流道B中输送原料时,原料越过流道B中的圆球95进入到料腔931,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料会进入流道C中的第二通孔921,将流道C中的圆球95推向止逆套94,圆球95的球面与抵接部943接触并压紧在抵接部943上,阻止流道B中原料通过圆球95进入流道C中,同时也阻止了流道C中的原料进入流道B中,

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施加额外的压力,仅依靠原料的流动即可实现对原料的止逆流动,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即可实现混色注塑时对原料的精确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