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603发布日期:2019-08-16 21:5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是塑料制品成型加工中最常用的成型方法,其技术成熟、设备齐全、生产效率极高,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也可用于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和橡胶,此外还扩展到了陶瓷加工和粉末冶金等领域,产品形式多样,用途十分广泛。

共注射成型制备产品时,需要对制出的产品进行切槽口整形,但是目前大多是人工进行切槽口整形,操作复杂,人工的劳动强度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上的夹持块、设置于所述夹持块上的整形刀具、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夹具、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气管、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螺栓连接,所述夹持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整形刀具的左端卡扣在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夹持块滑动接触,所述夹具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道内,所述夹具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气管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块右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夹具的左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能代替人工对切槽口进行整形,整形的效果好,而且效率高,操作简单,人工劳动强度小,同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支撑板,2为驱动装置,3为夹持块,31为第一通孔,4为整形刀具,41为第二通孔,5为夹具,6为固定件, 7为气管,8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槽口整形装置,包括支撑板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驱动装置2、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2上的夹持块3、设置于所述夹持块3上的整形刀具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 1上的夹具5、固定件6、设置于所述固定件6上的气管7、传感器8。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为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定位道。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优选为气缸。所述夹持块3与所述驱动装置2连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2可以带动所述夹持块3左右移动,所述夹持块3 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连接方式属于公知常识,顾不此赘述,所述夹持块3右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31贯穿所述夹持块3的左右表面。所述整形刀具4的左端卡扣在第一通孔31内且与所述夹持块3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整形刀具4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所述夹具5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道内,所述夹具5与所述支撑板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夹具5的左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1 ,所述第二通孔51贯穿所述夹具5的前后表面,产品可以经过所述第二通孔51。所述固定件6为L字形,所述固定件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道内且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6上设置有凹槽,产品可以经过所述凹槽。所述气管7的端部为倾斜设置,所述气管7与所述固定件6固定连接,所述气管7与气源(未图示) 连接。所述传感器8与所述固定件6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8优选为接近开关。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5的左侧设置有振动盘,以便进行上料,此技术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产品从振动盘进入到所述夹具 5,然后所述驱动装置2带动所述夹持块3向前移动,以便所述整形刀具4的前端可以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而使其可以对产品进行整形,然后产品进入到所述凹槽内,此时产品可以挡住所述传感器8 ,进而使得所述气管7可以吹气,以便将产品吹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