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586发布日期:2019-08-16 21:5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SMC复合材料的产品成型,通常在模压成型时,将模具内腔抽至真空的状态,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材料在模具内部的流动性,二是将材料内残存的空气排出,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目前在SMC模具领域,抽真空的结构通常为在模具前模或者后模周圈加工密封槽,将密封条嵌入密封槽中,合模时模具面与密封条配合从而形成封闭的密封区域。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抽真空动作必须与模具合模一致,模具合模至接触到密封条时才能满足抽真空状态,模具未闭合时无法形成封闭区域,抽真空动作无效,即抽真空的时间受限于模具闭合的时间;抽真空行程受模具钢料高度影响,钢料高度越大,可用的抽真空行程越大,若要加大抽真空行程,必须增加钢料高度,会造成模具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的前模下端侧外围固定安装有一周圈密封板且密封板的下端面与前模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的密封板外围设有一圈密封环,所述的密封环通过油缸的驱动沿密封板上下移动,所述的密封环上设有内侧密封圈和底侧密封圈;所述的内侧密封圈安装于密封环的内侧并与密封板贴合,以实现密封板与密封环之间的密封;所述的后模上端侧外围固定安装有一周圈支撑环且支撑环的上端面与后模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的底侧密封圈安装于密封环的底部并与支撑环贴合,以实现支撑环与密封环之间的密封;密封环通过油缸的驱动沿密封板下行至后模的支撑环上,压紧底侧密封圈以实现前模和后模之间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环由方管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环由方管焊接而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抽真空下行的动作由油缸驱动完成,与模具合模动作没有直接关系,可独立控制,可使密封环在模具闭合前先行封闭,以达到加长抽真空时间的效果;密封环沿密封板运动,抽真空行程取决于密封板的高度,与模具钢料高度无直接关系,可节省模具成本。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抽真空时间,增加了SMC材料在模具内腔的流动性;保证了SMC材料内的残存空气及时的排出模具内腔,确保了产品外观无气泡、缺料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密封条及后模;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抽真空模具;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模与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模与密封板、密封环、油缸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环与内、底侧密封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板与内、底侧密封圈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模与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前模,2、后模,3、密封条,4、密封板,5、密封环,6、油缸,7、内侧密封圈,8、底侧密封圈,9、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所述的前模1下端侧外围固定安装有一周圈密封板4且密封板4的下端面与前模1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的密封板4外围设有一圈密封环5,所述的密封环5通过油缸6的驱动沿密封板4上下移动,所述的密封环5上设有内侧密封圈7和底侧密封圈8;所述的内侧密封圈7安装于密封环5的内侧并与密封板4贴合,以实现密封板4与密封环5之间的密封;所述的后模2上端侧外围固定安装有一周圈支撑环9且支撑环9的上端面与后模2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的底侧密封圈8安装于密封环5的底部并与支撑环9贴合,以实现支撑环9与密封环5之间的密封;密封环5通过油缸6的驱动沿密封板4下行至后模2的支撑环9上,压紧底侧密封圈8以实现前模1和后模2之间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环5由方管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环9由方管焊接而成。

抽真空下行的动作由油缸驱动完成,与模具合模动作没有直接关系,可独立控制,可使密封环在模具闭合前先行封闭,以达到加长抽真空时间的效果;密封环沿密封板运动,抽真空行程取决于密封板的高度,与模具钢料高度无直接关系,可节省模具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