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协调的模具部件线和纵向接缝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9833发布日期:2019-12-04 00:2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具有协调的模具部件线和纵向接缝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热成形容器由一件式(one-piece)热塑性基底形成。



背景技术:

吹塑容器可由平坦基底制成。用于制造此类容器的一种方法是使平坦基底形成管,其中该平坦基底的边缘之一与相对的边缘重叠。粘结重叠部分以形成相干管。可将管进料到吹塑模具中。将吹塑模具闭合并夹住管的底部。吹塑杆存在于管的顶部部分处。加热的空气被强制进入管中,以使管热成形为适形于吹塑模具。然后打开吹塑模具并移除吹塑容器。

在上述方法中,吹塑容器将在成品容器上具有模具部件线,其为模具部件之间的形状贴合的证据。通常,吹塑模具被构造成具有两个半部,它们具有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平坦面。实际上,难以提供精确地贴合在一起的模具面。由于利用高压将管吹塑成容器,因此容器几乎精确地适形于模具的形状,包括沿着模具部件相遇处的模具腔体边界的任何不精确贴合处。

在吹塑容器上的模具部件线为吹塑方法的制品。对于通过挤压吹塑和注射吹塑制成的容器,在仔细检查时模具部件线是显而易见的。发现它们通常可在容器壁上彼此相对。通常,模具线是次要的关注因素,因为它们仅构成容器壁的一小部分。

对于通过使平坦基底转变成容器而制成的容器,存在纵向重叠接缝,其从通过将管挤压闭合而形成的容器底部上的端部接缝延伸到开口端附近的至少颈部部分。纵向接缝可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因为它是容器的一部分,该部分通常具有比容器的其他部分大的壁厚,并且外部可见边缘可突出在构成容器壁的相邻材料的上方。此外,此类容器具有模具部件线。因此,在容器的外表面上存在至少三个裂纹。

在通过使平坦基底转变成容器而制成的容器的外表面上的多个裂纹仅留下其中纵向重叠接缝和模具部件线将不会妨碍施加到容器的标签的几个位置。例如,在容器的外表面上贴有标签并且使纵向重叠接缝或模具部件线穿过标签下方并在标签上方和或标签下方显得突出,可能是难看的。此外,如果将标签直接印刷在容器的外表面上,则模具部件线和纵向重叠接缝可能过于粗糙而无法印刷在其上,或者粗糙度可能降低印刷图像的质量。

考虑到这些限制,对于由可被适当标记的平坦基底形成的容器存在持续的未解决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开口端;闭合端,所述闭合端与开口端相对;容器壁,该容器壁围绕纵向轴线在闭合端和开口端之间纵向延伸;端部接缝,该端部接缝至少部分地跨过闭合端延伸;从端部接缝延伸的纵向重叠接缝,该重叠接缝的一部分从端部接缝并沿着容器壁纵向延伸;以及从闭合端延伸至开口端的模具部件线;其中开口端比容器的远离容器的开口端的至少一部分窄;其中闭合端和容器壁由一件式热塑性基底组成;其中容器具有在开口端和闭合端之间延伸的高度,其中沿着容器壁的重叠接缝在远离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的位置处具有重叠幅度;并且其中在远离闭合端的约10%高度的位置处,模具部件线和重叠接缝所处的彼此的距离为重叠幅度的约五倍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将幅材形成为松管的设备的视图。

图2为在进料通过成形导引件之前和之后具有标签的幅材的视图。

图3为在进料通过成形导引件之前和之后具有标签的幅材的视图。

图4为处于打开位置的构象体的视图。

图5为处于闭合位置的构象体的视图。

图6为用于形成容器的设备的视图。

图7为与校准芯轴和吹塑容器接合的吹塑模具的部分视图。

图8为闭合的吹塑模具中的中间管的剖切视图。

图9为具有标签的预成型件。

图10为具有标签的预成型件。

图11为在吹塑之后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12为示出开口端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4为容器的剖视图。

图15为容器的透视图。

图16为在吹塑之后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17为容器的视图,该容器的一部分以截面图呈现以示出容器的内部容积和内表面。

图18为容器的透视图,其中容器的闭合端是可见的。

图19为如图17所示进行标记的图17的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设想的容器可如下所述形成。如图1所示,首先可提供包裹在退绕辊10周围的幅材30。幅材30可以是热塑性片材基底的平面幅材。幅材30可以是热塑性片材基底的平面幅材,其包含选自以下的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乙基乙烯醇和层压片或它们的混合物。幅材30可为材料的多层片材或幅材。幅材30可包含聚烯烃。幅材30可具有介于约200μm和约2000μm之间的厚度。幅材30可具有介于约200μm和约1000μm之间的厚度。幅材30可具有介于约300μm和约800μm之间的厚度。幅材30可包括乙烯-乙烯醇(evoh)层,其具有介于约1μm和约30μm之间的厚度,或者甚至介于约10μm和约30μm之间的厚度。幅材30可包括evoh层,其具有介于约10μm和约30μm之间的厚度并夹在两个聚烯烃材料层之间。幅材30可具有在横向cd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幅材侧缘110。

幅材30可以是不同的材料的层压体。幅材30可以是不同的材料的共挤压体。幅材30可由单个聚合物材料组成。幅材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阻隔层。由于一般认为通过挤压吹塑、注射吹塑、注射拉伸吹塑等工艺来形成由多个层构成的平坦幅材比形成多层容器更不复杂,因而本文公开的将平面幅材形成为容器的工艺以及产生的容器被认为是尤其实用的。幅材30可馈送通过成形导引件20,以将平面幅材30逐渐地形成为松管40。成形导引件20可以是漏形件或者是漏形件的部段或者漏形件的部分。成形导引件20可以是金属板或塑料板,其具有一定形状使得在幅材30从辊10退绕时,幅材30以使得松管不具有皱褶、折叠部或折痕的方式逐渐地变形成松管40的形状。成形导引件20可以是实心材料或者可设置有孔、槽、沟槽、脊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有助于使平坦幅材30从平坦幅材30过渡成松管40。成形导引件20可以是一系列线材,其在框架中设定成具有漏形件或漏形件的部段或漏形件的部分的形状。成形导引件20可由网或筛材料构成。基本上,成形导引件20仅仅需要能够有助于使平坦幅材30过渡成松管40。幅材30移动穿过成形导引件20以形成为松管40。幅材30和松管40朝向构象体(conformer)移动。幅材30和松管40的移动可基于构象体的打开和闭合来指引,以在构象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移动。

成形导引件20可设置在吹塑棒90周围,该吹塑棒延伸穿过成形导引件20以使得松管40围绕或者部分地围绕吹塑棒90包裹。吹塑棒90设置成用于加压的和或加热的气体,该气体在工艺的后续部分中用于通过吹塑而形成容器。

幅材30可设置有标签500,如图2所示。标签500可包括标签基底510和油墨520。标签可包括箔。标签500可通过在标签基底510和幅材30之间的粘合剂530而粘附到幅材30。标签500可被热粘结到幅材30。标签500可在连续的或间断的过程中被施加到幅材30,该过程使平坦幅材30过渡成松管40。任选地,幅材30可设置有已施加到其上的标签500。该布置方式可使将标签500施加到幅材30的过程与使平坦幅材30过渡成松管40并进一步转变成成品容器的过程分离。

幅材30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领域已知的对准标记36,以辅助自动幅材控制,从而使得幅材30在使幅材30转换成容器而执行的操作期间被适当地定位。

标签500可按需被定位在幅材30上的任何位置,导致幅材30的变形,该变形在幅材30转换成松管40并进一步转变成成品容器时发生。标签500可覆盖幅材30的小于约50%的表面,该表面最终变为成品容器的外表面。

如图2所示,标签包括文本。文本进行失真印刷,以便当容器被吹塑时,文本的字母具有适当的高宽比。如图2所示,文本的每个字母都高于其宽度。当标签500在横向上被拉伸时,文本的每个字母将在横向上被拉伸,并且每个字母的字体将具有期望的高宽纵横比。失真印刷是在标签上印刷按比例缩放的图像或文本,然后该标签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被可控地拉伸,使得按比例缩放的图像在尺寸上最终成为所期望的图像。

任选地,标签500在横向cd上可有极佳的延展性,使得标签500围绕成品容器的外表面的整个周边延伸,参见如图3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图3中的标签500是失真印刷的,这通过看起来相对于它们的高度显得过细的字母而显而易见。标签500可具有在横向cd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标签侧缘540。标签侧缘540中的一个可与幅材侧缘110重合或基本上重合。另一个标签侧缘540可与另一个幅材侧缘110间隔开。标签500在机器方向md上可有极佳的延展性,使得标签500延伸到成品容器的闭合端的外表面上。可提供一个或多个标签500。并且一个或多个标签500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

将松管40馈送到构象体100中,如图4所示。图4是构象体100的俯视图,其中,呈现吹塑棒90和松管40的各部段。如图4所示,吹塑棒90和松管40装配在构象体100内。吹塑棒90进一步向下延伸穿过构象体100以进入工艺。在构象体100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形下将松管40馈送到构象体100中,如图4所示,其中构象体100的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60处于打开位置中。构象体100包括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60,该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60围绕吹塑棒90和松管40被安装。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60可朝向和远离吹塑棒90和松管40平移。可设置有液压件、杆件、链条或其它机械系统以使得构象体100的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60朝向和远离吹塑棒90和松管40平移。构象体100的第二半部60可设置有邻抵件70,松管40的侧缘110可邻接抵靠该邻抵件。随着松管40被馈送到构象体100中,松管40的侧缘110可邻接抵靠邻抵件70以使得松管40的侧缘110相对于彼此校准,从而使得松管40的侧缘110彼此平行并且处于相对于彼此重叠的关系中。

如果标签500将围绕成品容器的外表面的整个周边延伸,则松管50可被布置成使得幅材40的幅材侧缘110(它具有与其重合或与其基本上重合的标签侧缘540)向上抵靠邻抵件70。标签500可从抵靠邻抵件70的幅材侧缘110朝向相对侧缘110延伸,并且使得另一个幅材侧缘110的一部分未被标签500覆盖。这样布置时,标签500不覆盖当构象体100闭合时滑过邻抵件70的幅材侧缘110以及幅材40的邻近邻近此类侧缘110的一部分。幅材40的未覆盖部分可方便地粘结到幅材40的靠近幅材侧缘110的内表面115,该幅材侧缘具有定位在其上方的标签500,其两个表面均不具有设置在其上的标签500。

构象体100可在邻抵件70附近设置有粘结设施80。粘接设施80可以是超声波粘结设备或热粘结设备。当构象体100处于闭合位置时,粘结设施80可将松管40的重叠部分120进行粘结以形成中间管130。经粘结的重叠部分120变为容器上的重叠接缝。中间管130可被描述成类似于软管,该软管具有沿着软管的长度延伸的重叠接缝。邻抵件70可延伸穿过构象体100并且邻抵件70可平行于松管40的移动方向。换言之,邻抵件70可正交于第一模具半部50和或第二模具半部60的平移方向部分地沿着或者完全地沿着构象体100的第二半部60延伸。构象体100的第二模具半部60可具有第一四分之一部140和第二四分之一部150,其中第一四分之一部140和第二四分之一部150在邻抵件70处相对于彼此偏移。偏移量可大于或等于幅材30的厚度。通过这样设定大小和尺寸,当构象体100从图4中示出的打开位置过渡至图5中示出的闭合位置时,松管40的一个边缘会滑到松管40的另一边缘上方或者装配在上述另一边缘内以处于重叠关系,其中松管的侧缘110被移动到重叠关系来使得侧缘110彼此平行。松管40可具有近似圆柱形形状的横截面。

松管40可具有近似椭圆形形状的横截面。第一模具半部50和第二模具半部60以及它们的作为第一四分之一部140和第二四分之一部150的各部分可成形为提供松管40的期望形状以及最终中间管130的期望形状,该中间管在构象体100被闭合且重叠部分120被粘结时形成。中间管130可具有中间管开口面积131,该中间管开口面积是正交于机器方向测得的中间管130的内部横截面积。如图5所示,松管40可具有近似管状的横截面。松管40的实际形状并非是关键的,只要松管可围绕吹塑棒90定位即可。松管40可装配在吹塑棒90周围并且可在机器方向md上沿着吹塑棒90的长度移动。机器方向md是幅材30、松管40、中间管130以及容器200在制造容器200的工艺中的行进方向。

在形成中间管130之后,中间管130可通过预加热器160。预加热器160可加热中间管130,以使得当中间管130进入吹塑模具170时,该中间管130处于使得由中间管130形成的预成型件可吹塑成容器的温度下。如图6所示,吹塑棒90延伸穿过成形导引件20、松管40、构象体100以及中间管130。吹塑棒90延伸到吹塑模具170中。吹塑棒90可提供气体、例如空气,以吹塑成品容器。吹塑模具170限定腔体,将预成型件吹塑到腔体中以形成成品容器。由吹塑模具170限定的腔体可具有成品容器的形状。吹塑是将某些物理属性赋予成品容器的热成形工艺。吹塑模具170可以是经加热的吹塑模具170。

芯轴192从吹塑棒末端180延伸。如果对于成品容器期望有校准颈部,则芯轴192可以是校准芯轴190。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可用于限定容器的开口端。图7示出了校准芯轴190的横截面。校准芯轴190具有内部191和承载表面192。内部191与吹塑棒90流体连通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内部191流体连通的端口193。

中间管130可被推进到吹塑棒90和芯轴192或者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该芯轴附接到吹塑棒90)之上。一旦中间管130处于吹塑位置,吹塑模具170的半部就闭合到中间管130上。吹塑模具170包围中间管130的一部分并使得中间管130的至少一部分适形于芯轴192或者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的至少一部分,如图8所示。随着中间管130沿机器方向md移动,中间管130装配在芯轴192或者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之上。当吹塑模具170围绕中间管130闭合时,吹塑模具170使得中间管130的将限定容器的开口端的部分适形于芯轴192或者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

如果使用校准芯轴190,则由于中间管130宽松地装配在校准芯轴190之上,因而在吹塑模具170闭合在中间管130上时并且使得中间管130适形于校准芯轴190而存在产生的过量材料。过量的材料在吹塑模具170的半部相遇的位置附近产生两个胶边133。胶边中的材料量大致与中间管130的可被消除以产生容器的开口端的量相对应,该开口端具有的正交于机器方向md的开口面积小于中间管沿同一方向的开口面积。因此,这样采用校准芯轴190允许由中间管130形成的预成型件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开口端的容器,该开口端具有的正交于机器方向md的开口面积小于预成型件或中间管130正交于机器方向md的开口面积。在不采用校准芯轴190的情形下,开口端具有的正交于机器方向md的开口面积等同于或大于中间管130正交于机器方向md的开口面积。此类容器设计可能对于具有狭窄开口端的容器、例如牙膏管并不实用。

随着吹塑模具170的半部闭合在中间管130上,吹塑模具半部抵靠下方的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将承载压力施加于中间管130的经粘结重叠部分120,以形成颈部194并且将重叠部分120压开使得随后在容器的颈部部分中变为容器的重叠部分的重叠部分120并非如同中间管130在通过吹塑模具170之前的重叠部分120或者最终形成容器的重叠接缝的重叠部分120那样限定。颈部194可以是经校准颈部。

中间管130在捏缝135处闭合,该捏缝形成在吹塑模具170的半部在吹塑模具170的底部处闭合的位置,其中中间管130的该部分最终变为容器200的闭合端。

如图8所示,在吹塑容器200中的标签500上的文本具有适当的字符高宽比,这与在吹塑之前吹塑模具170中的标签500相对,该标签具有相对于它们的高度过细的字符。

一旦形成捏缝135,就建立用于制造容器的预成型件600(图9)。预成型件600具有闭合端220。预成型件壁610围绕纵向轴线l从闭合端220纵向延伸。预成型件壁610具有向外取向的外表面275和相对的内表面285。预成型件600具有端部接缝295(捏缝135),其跨过闭合端220延伸。预成型件600具有沿预成型件壁610从端部接缝295延伸的纵向重叠接缝300。预成型件600还可包括粘结到外表面275的标签500。标签500可通过粘合剂530粘结到外表面275、热粘结到外表面275、或以其他方式粘结到外表面275。标签500可包括标签基底510和设置在标签基底510上的油墨520。常见的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既形成闭合端220又形成预成型件壁610。预成型件600可被视为具有与闭合端220相对的颈部194。预成型件的颈部194可具有与颈部194下方的预成型件600相同的横截面形状。预成型件的颈部194为预成型件的最终成为容器200的颈部194的部分。预成型件壁610可在闭合端220和颈部194之间纵向延伸。此外,纵向重叠接缝300可沿着预成型件壁610从端部接缝295延伸至颈部194,该颈部194位于开口端230附近。

如果预成型件600以单独的预成型件600提供,则预成型件600具有与闭合端220相对的开口端230。预成型件壁610围绕纵向轴线l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纵向延伸。预成型件600具有沿着预成型件壁610从端部接缝295延伸至开口端230的纵向重叠接缝300。图10示出了具有在沿着预成型件600的某个位置处围绕整个周边延伸的标签500的预成型件600。如图10所示,重叠接缝300可包括作为预成型件600的外表面275的一部分的外部部分620和下方的内部部分630。外部部分620可包括标签500,并且内部部分630可不具有标签500。这样布置时,标签500不终止在重叠接缝300的外部部分620和内部部分630之间。这可简化在形成中间管130时外部部分620与内部部分630的粘结,并且最终提供结构稳固的成品容器200,该容器在预期使用期间不会沿着重叠接缝300失效。

如果期望标签500为成品容器的闭合端220的一部分,则标签500可延伸到预成型件600的闭合端220上。标签500可从预成型件600的闭合端220朝向预成型件600的开口端230延伸。由于标签500在中间管130的外表面275上并且预成型件600的闭合端220通过挤压中间管130而形成,因此标签将不会妨碍端部接缝295。

预成型件600的重叠接缝300可被视为具有从端部接缝295沿预成型件600至预成型件600的颈部194测得的重叠接缝长度sl。标签500可覆盖约80%至约100%的重叠接缝长度sl。

将任选地被加热或冷却的吹塑空气或气体吹送到在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下方的预成型件600中,并且从预成型件600吹出以适形于吹塑模具170的半部。在吹塑容器200之前、期间或之后,吹塑模具170、吹塑棒90和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可沿机器方向md移动以沿着机器方向md拉动预成型件600、中间管130、松管40以及幅材30,从而使得工艺以分度的方式推进。

在容器200已被吹塑并且推进之后,吹塑模具170可被打开。然后,吹塑模具170和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可相对于机器方向md向上游移动。一旦吹塑模具170和芯轴192或校准芯轴190(如果提供的话)处于合适的位置,该吹塑模具170就可闭合在中间管130的下一位置上,并重复上述步骤来形成另一容器200。

成品容器200可从成品容器200上游的材料中切割而得。切割可在颈部194处或者略高于颈部进行,以使得容器200的颈部194和其它部分保留完整。如果通过采用校准芯轴190来提供经校准颈部194,则可经由切割或断裂操作或通过用手移除来从容器200移除任何产生的胶边133。在图11中示出容器200的侧视图,其中,胶边133在开口端230附近的颈部部分260中仍附接到容器200。胶边133会是远离颈部部分260延伸的薄翼突部。换言之,颈部部分260可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胶边133,这两个胶边在颈部部分260的相对两侧上远离纵向轴线l突出。颈部部分260在开口端230附近。

图11还示出了模具部件线205。模具部件线205可从闭合端220延伸至开口端230。模具部件线205是容器壁270的一部分,其在吹塑模具170的部分或半部相遇的位置处形成。模具部件线205可为沿循容器200的轮廓从闭合端220到开口端230的直线。如果吹塑模具170的部分沿直线相遇,则模具部件线205将为直线。任选地,模具部件线205可具有与吹塑模具170的部件线相匹配的一些其它形状。当将预成型件600吹塑成适形于吹塑模具170时,模具部件线205在容器200中形成。吹塑模具170的半部可不精确地配合在一起并留下小的间隙。即,在吹塑模具170内的模具腔体在吹塑模具170的整个半部上可能不是完全平滑的。在吹塑期间,被吹塑的热塑性基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流动的。热塑性基底可流动以填充吹塑模具170的半部之间的任何不适形处。

在完成吹塑容器200之后,吹塑模具170的半部打开并且移除容器200。容器200的外表面275上的位置(该位置抵靠模具腔体的由吹塑模具170的半部相交处限定的部分被吹胀)将具有模具部件线205。

容器200可具有从闭合端220延伸至开口端230的附加模具部件线205。通常,吹塑模具170被分成两个半部。模具腔体的在吹塑模具170的每个半部中的部分在沿着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的纵向轴线l的任何位置处围绕容器200的纵向轴线l形成180度的容器壁270。在这种布置方式中,模具部件线205位于容器200的相对侧上。

在图12中示出容器200的俯视图,其中,胶边133在开口端230附近的颈部部分260中仍附接到容器200。在图12中示出内径id。经校准颈部194可具有经校准颈部的开口面积132,该开口面积正交于容器200的纵向轴线l测得。容器200的纵向轴线l穿过开口端230的中心。由于在制造具有经校准颈部194的容器200时迫使中间管130进入校准芯轴190中以形成经校准颈部194,因而经校准颈部的开口面积132小于中间管的开口面积131。内径id的公差可以是内径id的正负约2%。也就是说,在开口端230处测得的所有内径id会在彼此的正负约2%内,或者甚至在彼此的正负约1.2%内,或甚至在彼此的正负约1%内。

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容器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部件线205可从容器壁270突出。模具部件线205可通过对容器壁270的紧密观察而在视觉上被检测到。与容器壁270的紧邻模具部件线205的部分相比,模具部件线205将为容器壁270中的不连续处。

在吹塑容器200的领域中,具有圆柱形横截面的容器200是常见的,但具有一些技术缺陷。具有沿纵向轴线l的非圆柱形横截面的容器200可提供在单个包装件中的多个容器200的改善包装。此外,非圆柱形横截面可提供平坦的或较平坦的前部,在其上给容器200贴标。

图14中示出了具有非圆柱形横截面的容器200的中间高度处的横截面。如图14所示,容器壁270可围绕纵向轴线l延伸。纵向轴线l可穿过开口端230的中心。在沿着纵向轴线l的中间高度处,容器200可具有正交于纵向轴线l的局部最大内部尺寸lmaxid。容器200可具有与局部最大内部尺寸lmaxid重合的局部长轴lmja。

本文所讨论的内部尺寸称为局部尺寸,因为容器200的内部尺寸可沿纵向轴线l而变化。例如,容器200可在闭合端220处具有大的占有面积,然后以距闭合端220增加的距离在横向上变宽,随后在容器200的中间高度处或略高于中间高度处朝着下方的纵向轴线l渐缩。从容器200的大约中间高度开始,容器壁270可进一步朝着纵向轴线l渐缩直至颈部部分260和开口端230。

在沿着纵向轴线l的中间高度处,容器200可具有正交于局部长轴lmja的局部短轴lma。在沿着纵向轴线l的中间高度处,容器200可具有与局部短轴lma重合的局部最小内部尺寸lmid。

在沿着纵向轴线l的中间高度处,容器200可具有定义为局部最大内部尺寸lmaxid与局部最小内部尺寸lmid的比率的局部纵横比。局部纵横比可大于约1。大于1的局部纵横比描述在该位置处具有非圆柱形横截面的容器200。

容器200的局部纵横比可随高度而变化。如本文所述,与在沿着纵向轴线l的任何位置处的局部纵横比相关的尺寸和轴线基于沿着所考虑的纵向轴线l的特定高度处的局部最大内部尺寸进行测定。

为了提供能够以高质量方式标记的大的面积,实际上可将模具部件线205定位成与由局部短轴lma和纵向轴线l限定的纵分平面207与容器壁270相交的位置相比,更靠近由局部长轴lma和纵向轴线l限定的前平面206与容器壁270相交的位置(图15)。术语前平面206和纵分平面207以它们结构学上关于对称的意义使用。纵分平面207将容器200分成左部分和右部分或左半部和右半部。前平面206将容器200分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或前半部和后半部。假定靠近容器200的前平面207部段的模具部件线205导致模具部件线205定位在容器200的侧面处,则容器200的前部为容器200的较大的面,该面可在没有妨碍标签500的模具部件线205的情况下来标记。由于模具部件线205和重叠接缝300处于重叠幅度的小于约五倍的彼此距离内,因此模具部件线205和重叠接缝300两者均可远离标签500所定位的容器200的前部的位置。

有利的是,模具部件线205可靠近或重合前平面206与容器壁270相交的位置,使得重叠接缝300和模具部件线205两者大致位于容器壁270上的相同位置。这保留了可用于标记的外表面275的最大面积。此外,这使得模具部件线205和重叠接缝300两者不显眼地在容器200的侧面上或朝着该容器的侧面,远离标签500并脱离容器200的观察者的视线或仅有外周处于观察者的视线内,该容器定位于货架上并且标签500朝着观察者展示。

具有较平坦前部的容器200可有利地提供可供标记的大的表面,并且当容器200在货架上时,该大的表面可呈现给观察者。容器200可具有大于约1.3的局部纵横比。此类容器200可为标签500提供足够的空间。此外,标签500可与重叠接缝300和模具部件线205间隔开,使得在容器壁270的外表面275的轮廓中可能存在的任何不规则处均不会妨碍标签500的物理或视觉完整性。

一个或多个模具部件线205可通过小心地对齐吹塑模具170中的中间管130或预成型件600而相对于重叠接缝300定位,使得重叠接缝300被置于、或紧接于、或靠近第一模具半部50和第二模具半部60相遇处。这可通过将构象体150(尤其是邻抵件70和粘结设施80)与吹塑模具170对齐来实现。邻抵件70可定位成与第一模具半部50和第二模具半部60相遇的位置成一直线。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在将胶边133从容器200去除的位置处,可保留两个部分地纵向延伸的胶边线134来作为之前存在胶边133的证据,如图16所示。

容器壁270可被认为具有内表面320和外表面275,该内表面限定容器的内部容积280,该外表面与内表面相背对(图16)。主体部分240、肩部部分250以及颈部部分260的每个可被认为具有内表面320和外表面275。内表面320可朝向纵向轴线l取向,而外表面275可远离纵向轴线l取向。

关于重叠接缝300,重叠接缝300可包括作为容器200的外表面275的部分的外部部分302和下方的内部部分301,外部部分302和内部部分301两者均背离内部容积280取向。外部部分302可包括标签500,并且内部部分302可不具有标签500。这样的布置方式是实用的,用于避免标签500妨碍重叠接缝300的成形和完整性。

标签500可覆盖重叠接缝300的一部分。任选地,拉伸的标签可在沿纵向轴线l的位置处围绕容器200的整个周边延伸,该周边正交于纵向轴线l被截取。这种布置方式可有助于使重叠接缝300观察时模糊不清,以向容器200提供成品外观。重叠接缝300可具有从容器200的端部接缝295到开口端230测得的重叠接缝长度sl。标签500可覆盖超过约80%的重叠接缝长度sl。这种布置方式可有助于使重叠接缝300在容器200的使用者观察时模糊不清。

如图16所示,在远离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高度h是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的平行于纵向轴线l的直线高度),沿着容器壁270的重叠接缝300可具有的重叠幅度430为在距重叠接缝300等于重叠幅度430的距离处测得的容器壁270的厚度440的大于约1.5倍。由于吹塑来形成容器200,该容器200可在容器上的不同位置处具有各种厚度。例如,容器壁270在主体部分240中的厚度可能与闭合端220、肩部部分250和颈部部分260的厚度不同。重叠幅度430可沿着容器200的高度h在沿着重叠接缝300的不同位置处改变。为了提供与容器200的高度h无关地测量重叠幅度430的共同位置,可在远离容器200的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对重叠幅度430进行比较。不受理论所限,会认为可在距重叠接缝等于重叠幅度430的距离处获取容器壁270的厚度的代表性测量。该位置相对较接近接缝且距重叠接缝300不会远至处于容器200的完全不同的部分(例如柄部,如果存在的话)处,或者容器200的某一其它装饰或功能部件。此外,容器壁270在重叠接缝300处沿着容器的高度h的厚度可根据位置而改变。与肩部部分250或颈部部分260相比在容器200的最大轴向尺寸处可能测得较大的重叠,这是因为在容器200的成形期间容器的所述部分与肩部部分250或颈部部分260相比拉伸程度会较大。在远离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的重叠接缝300可比容器壁270的在远离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h处的任何其他部分厚。

在远离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模具部件线205和重叠接缝可处于重叠幅度430的小于约五倍的彼此距离。这种布置方式对于提供彼此靠近的模具部件线205和重叠接缝300而言是实用的,以最小化关于标记容器200的外表面275的裂纹。

重叠幅度430可在沿纵向轴线l的不同位置处变化。这可由于使预成型件600转变成容器200所需的不同拉伸量而发生。重叠幅度430可在开口端230附近最小。这可为具有开口端230的容器200的情况,该开口端具有比在沿着容器200的纵向轴线l远离开口端230的其他位置小的开口横截面积。

如图17所示,标签500可围绕容器200的整个外表面275延伸。此外,标签500可覆盖模具部件线205。这种布置方式可对于提供具有标签500的外表面275的较大部分并遮蔽模具部件线205是实用的。

在图18中示出容器200的透视图,其示出闭合端220。如图18所示,容器200可包括端部接缝295,该端部接缝至少部分地跨过容器的闭合端220延伸。当注塑模具170闭合在中间管130上时,端部接缝295会出现。在工艺的上述阶段,端部接缝295跨过中间管130延伸以形成预成型件600。然后,将预成型件600吹胀以形成容器200。容器200的闭合端220的一部分可由之前是预成型件600的预成型件壁610的一部分的材料形成。

容器200还可包括从端部接缝295延伸的纵向重叠接缝300。纵向重叠接缝300可例如在端部接缝295的端部之一处或者在端部接缝295的端部之间的任何位置处、从重叠接缝200的任何部分延伸。纵向重叠接缝300的一部分可沿着容器壁270在容器的闭合端220至颈部部分260之间纵向延伸。这可能在中间管130的经粘结重叠部分120在颈部部分260中终止为胶边133的一部分时发生。纵向重叠接缝300的一部分可沿着容器壁270在容器的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纵向延伸。这可能在并未形成经校准颈部194时或者在形成经校准颈部194并且中间管130的经粘结重叠部分120并未终止为胶边133的一部分的情形中发生。

重叠接缝300会由于构象体100在形成中间管130的工艺中闭合在松管40上而在成品容器200中出现。至少部分地跨过容器的闭合端220延伸的端部接缝295可以是经整平的捏缝135。也就是说,端部接缝295在捏缝135形成于中间管130中之后可以是基本上平滑的,并且预成型件600然后通过吹塑变形以形成容器的闭合端220。

标签500可延伸到闭合端220上,如图18所示。这可通过将标签500在全部或大部分情况下施加于预成型件600的闭合端220来提供。将标签500包括在容器200的闭合端220上可简化标签505在预成型件600上的放置,因为标签500在预成型件上的纵向位置可无需精确地控制。此外,如此布置的话,容器200的底部可被标记,或者标签505可使容器200的内容物从容器200的外部不可见或仅部分可见,并且可有助于防止光进入容器200,光可能破坏其中的内容物。

常见的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可既形成闭合端220又形成容器壁270。也就是,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由常见的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构成。换言之,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由常见的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构成。作为单一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的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随着幅材30从平坦幅材转换成三维形状而出现。换言之,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可由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组成或者包括一件式热塑性基底。也就是说,同时,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可由幅材30的单个部分形成,该单个部分成形为随后吹塑成容器200的结构。换言之,容器200可被描述成除了至少部分地跨过闭合端220延伸的接缝以及从端部接缝295延伸的重叠接缝300以外不具有接缝,重叠接缝300的一部分沿着容器壁270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纵向延伸。容器200的其中整个颈部部分260、肩部部分250、容器壁270和闭合端220均由单个一体基底形成的此类构造是实用的,其中制造商无需组装容器的不同部件。这与目前市场中的诸如牙膏管的容器的构造不同,其中,肩部部分250和颈部部分260通常由注塑塑料插入件形成,插入件粘结到由柔性基底形成的容器壁270。

还会想到的是,通过使得肩部部分250和容器壁270由单个一体基底形成,在该位置处较不存在泄露的可能,这是因为在肩部部分250和容器壁270之间不存在泄露的粘结的可能。换言之,肩部部分250和容器壁270之间的接合部能不具有接缝。此外,颈部部分260和肩部部分250之间的接合部可不具有形成接合部的接缝。此外,肩部部分250和容器壁270之间的接合部可不具有形成接合部的接缝。

由于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由幅材30的单个部分组成或构成,跨过容器的闭合端220的至少一部分的端部接缝295延伸至或连接至沿着容器壁270纵向延伸的重叠接缝300。这样,重叠接缝300可连续地跨过闭合端220和容器壁270之间的交界部。重叠接缝300可沿着容器200的高度h延伸。容器的高度h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延伸。

图17所示容器200的横截面示出于图19中,截取视图以示出闭合端220。如图19所示,重叠接缝300可跨过闭合端220的一部分延伸。跨过闭合端220的一部分的重叠接缝300可连接至端部接缝295。如图18和19所示,重叠接缝300可从端部接缝295跨过容器的闭合端220的一部分延伸至容器壁270并且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沿着容器壁270纵向延伸。换言之,纵向重叠接缝300的一部分可沿着容器壁270在容器的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并且在容器壁270和端部接缝295之间纵向延伸。这样,容器200可包括重叠接缝300,该重叠接缝连接至端部接缝295,并且部分地跨过容器的闭合端220且沿着容器壁270的至少一部分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纵向延伸。

闭合端220可大小和尺寸被设定成使得容器200在闭合端220上是自立式的。热塑性基底可包含选自以下的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乙基乙烯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容器200可具有在闭合端22和开口端230之间延伸的高度h,并且容器壁270可具有远离重叠接缝300的厚度,其中,在远离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沿着容器壁270的重叠接缝300可具有的重叠幅度为在距重叠接缝300等于重叠幅度的距离处测得的容器壁270厚度的大于约1.5倍。容器200可具有在闭合端220和开口端230之间延伸的高度h,并且容器壁270具有远离重叠接缝300的厚度,其中在远离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的重叠接缝300比容器壁270的在远离闭合端220的约10%的高度h的位置处的任何其他部分厚。开口端230可以是带螺纹的。开口端230可在开口端230的外表面上带螺纹。开口端230可在开口端230的内表面上带螺纹。颈部部分260可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胶边133,这两个胶边在颈部部分260的相对两侧上远离纵向轴线l突出。

标签500可包括标签基底510和油墨520。可在将幅材30成形为松管40之前将标签500施加到幅材30上。任选地,标签500可被施加到松管40或预成型件600。当预成型件600被转变成容器200时,标签500可与容器壁270同时拉伸。如果标签500被施加到幅材30、松管40或预成型件600,则标签500可为失真印刷的标签500。失真印刷的标签500是如下标签:其中印刷在标签上的图像以获得标签500的拉伸尺寸的方式变形,使得当标签500被拉伸时,图像按所需比例缩放。

标签500可在吹塑容器200后被任选地施加到经吹塑的容器200。标签500可为粘合剂标签。粘合剂标签可包括标签基底510,并且标签基底510在标签基底510的背面上具有粘合剂,该粘合剂将标签基底510连接到容器壁270。

标签500也可为模具内标签。在使预成型件600转变成容器200之前,将模具内标签抵靠吹塑模具170中的壁放置。将预成型件600吹塑成适形于吹塑模具170和模具内标签。模具内标签通过以下方式粘结到容器壁270:通过形成与模具内标签热粘结的容器壁的熔融热塑性材料,或者通过在模具内标签背面上的粘合剂或通过为模具内标签的一部分的粘合剂或低熔融温度热塑性材料。

标签500可粘结到容器壁270。例如,标签500可通过溶剂粘结、热粘结、粘合剂粘结、或以其它方式粘结到容器壁500。

实施例和组合

示例如下:

a.一种容器(200),其包括:

开口端(230);

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闭合端(220);

围绕纵向轴线(l)在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开口端之间纵向延伸的容器壁(270);

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闭合端延伸的端部接缝(295);

从所述端部接缝延伸的纵向重叠接缝(300),所述重叠接缝的一部分从所述端部接缝并沿着所述容器壁纵向延伸;以及

从所述闭合端延伸至所述开口端的模具部件线(205);

其中所述开口端比所述容器的远离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端的至少一部分窄;

其中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容器壁由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组成;

其中所述容器具有在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开口端之间延伸的高度(h);

其中沿着所述容器壁的所述重叠接缝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的位置处具有重叠幅度(430);并且

其中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的位置处,所述模具部件线和所述重叠接缝所处的彼此的距离为所述重叠幅度的约五倍以下。

b.根据段落a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部件线从所述容器壁突出。

c.根据段落a或段落b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包括从所述闭合端延伸至所述开口端的附加模具部件线。

d.根据段落c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模具部件线在所述容器的相对侧上。

e.根据段落a至段落d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还包括与所述重叠接缝和所述模具部件线间隔开的标签(500)。

f.根据段落e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标签包括标签基底(510)和油墨(520)。

g.根据段落e或段落f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标签为模具内标签。

h.根据段落e至段落g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标签粘结到所述容器壁。

i.根据段落e和段落h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标签为粘合剂标签。

j.根据段落a至段落i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中所述容器壁围绕纵向轴线(l)延伸;

其中在沿着所述纵向轴线的中间高度处,所述容器具有与所述纵向轴线正交的局部最大内部尺寸(lmaxid)、与所述局部最大内部尺寸重合的局部长轴(lmja)、与所述局部长轴和所述纵向轴线正交的局部短轴(lma)、与所述局部短轴重合的局部最小内部尺寸(lmid)、和定义为所述局部最大内部尺寸与所述局部最小内部尺寸的比率的局部纵横比,其中所述局部纵横比大于约1。

k.根据段落j所述的容器,其中与由所述局部短轴和所述纵向轴线限定的纵分平面(207)与所述容器壁相交的位置相比,所述模具部件线更靠近由所述局部长轴和所述纵向轴线限定的前平面(206)与所述容器壁相交的位置。

l.根据段落k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模具部件线与所述前平面与所述容器壁相交的位置基本上重合。

m.根据段落j至段落l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局部纵横比大于1.3。

n.根据段落a至段落m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件,其中所述热塑性基底包含选自以下的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乙基乙烯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o.根据段落a至段落n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件,其中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高度的位置处,所述容器壁具有远离所述重叠接缝的厚度,并且所述重叠幅度为在距所述重叠接缝等于所述重叠幅度的距离处测得的所述容器壁的所述厚度的大于约1.5倍。

p.根据段落a至段落o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件,其中所述容器壁具有远离所述重叠接缝的厚度,其中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所述高度的位置处的所述重叠接缝比所述容器壁的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所述高度的位置处的任何其他部分厚。

q.一种容器(200),其包括:

开口端(230);

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闭合端(220);

围绕纵向轴线(l)在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开口端之间纵向延伸的容器壁(270);

至少部分地跨过所述闭合端延伸的端部接缝(295);以及

从所述端部接缝延伸的纵向重叠接缝(300),所述重叠接缝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容器壁在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开口端附近的颈部部分(260)之间纵向延伸,其中所述重叠接缝具有随着距所述闭合端的距离而变化的重叠幅度(430),并且所述重叠幅度在所述开口端附近最小;

其中所述开口端比所述容器的远离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端的至少一部分窄;

其中所述闭合端和所述容器壁由一件式热塑性基底(210)组成;并且

其中所述开口端为经校准颈部(194),所述经校准颈部(194)具有横跨所述开口端的内径(id),并且所述内径具有在所述内径的正负约2%内的公差。

r.根据段落q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具有在所述开口端和所述闭合端之间延伸的高度(h),并且所述容器壁具有远离所述重叠接缝的厚度,其中在远离所述闭合端的约10%的所述高度的位置处,沿着所述容器壁的所述重叠接缝所具有的重叠幅度(430)为在距所述重叠接缝等于所述重叠幅度的距离处测得的所述容器壁的所述厚度的大于约1.5倍。

s.根据段落q或段落r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颈部在所述颈部的相对两侧上包括两个部分地纵向延伸的胶边(134)。

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应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数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此类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除非明确排除或以其它方式限制,本文中引用的每一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以及本申请对其要求优先权或其有益效果的任何专利申请或专利,均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对任何文献的引用不是对其作为与本发明的任何所公开或本文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现有技术的认可,或不是对其自身或与任何一个或多个参考文献的组合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发明的认可。另外,当该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矛盾时,应当服从在该文献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

虽然已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多个其它变化和修改。因此,本文旨在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涵盖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