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9823发布日期:2019-12-04 00: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机。



背景技术:

在塑料管材生产线上,通常采用挤出成型在通过冷却设备冷却成型,然后收卷打包完成生产,但是上料塔在吸料时容易造成吸料管堵塞影响生产加工,因此常规的生产线生产的管材产品质量不佳,且生产效率不高,造成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挤压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机,包括:

依次设置的除湿机构、上料机构、挤压机本体、定径冷却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切断机构;

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储料桶、除湿桶和除湿柜,所述除湿桶通过第一吸料管与所述储料桶连接,所述除湿柜用于对所述除湿桶进行除湿作业;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塔,所述上料塔通过第二吸料管与所述除湿桶连接;

所述挤压机本体的进料端通过第三吸料管与所述上料塔连接,所述挤压机本体用于将原料挤压成管件,所述管件依次通过所述定径冷却机构进行定径冷却、所述检测机构进行厚度检测,并被所述切断机构进行切断。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除湿桶包括第一桶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桶体内的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的外桶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加热体,所述第二桶体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桶体的内搅拌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桶体内上部的平置板、设置在所述平置板下方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筒杆、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筒杆周围的第二筒杆以及多个连接所述第一筒杆和所述第二筒杆的第三筒杆,所述第一筒杆、所述第二筒杆、所述第三筒杆之间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筒杆、所述第二筒杆、所述第三筒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筒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筒杆上靠近其下端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导料板;

所述除湿柜内设置有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通过第一导风管与所述第一筒杆的下端连接,所述除湿模块通过第二导风管与所述除湿桶的上部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除湿模块包括风箱和设置在所述风箱内的热风机,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风箱并延伸至与所述热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筒杆连接,所述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箱连接;

所述除湿柜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加热体、所述热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桶体的内桶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开关阀门和吸料箱,所述吸料箱通过所述第二吸料管与所述上料塔连接,所述第二吸料管配设有振动座,所述振动座包括座板、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两个竖直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杆之间的环套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板上并驱动所述环套的驱动机构,所述环套通过套筒与所述竖直杆连接,所述第二吸料管套接在所述环套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减速器以及凸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连接,并且使得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环套的下方,所述凸轮驱动所述环套沿所述竖直杆进行上下运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环套内设置有多个加持所述第二吸料管的加持机构,所述加持机构包括弧形夹板和多个第一弹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环套与所述弧形夹板之间,多个所述弧形夹板用于加持所述第二吸料管。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定径冷却机构包括真空定型箱、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冷却箱的侧壁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均连接有水箱,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过滤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液泵,所述液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液泵、所述液位传感器均连接有控制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过滤部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两个过滤管、支撑所述过滤管的上支撑机构和下支撑机构、连接所述上支撑机构的上三通管、连接所述下支撑机构的下三通管,所述上三通管的两个通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下三通管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两个所述电磁阀、所述浓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上支撑机构和所述下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与所述过滤管的端部对应的支撑座,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波纹管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环边连接,所述通水管的自由端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所述过滤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杆,所述连接筒杆与所述第二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出部和第一环形凹槽,所述连接筒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二环形凸出部均为弹性凸出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过滤管设为透明过滤管,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过滤管的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连接筒杆呈锥形,其大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一控制电路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1、第二电阻r12、第三电阻r13、第四电阻r14、第五电阻r15、第六电阻r16、第七电阻r17、npn型双晶体管p1、pnp型双晶体管p2、npn型双晶体管p3、电容c11;

所述npn型双晶体管p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i/o接口一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pnp型双晶体管p2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晶体管p2的发射极与电源vdd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晶体管p2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电连接;

所述npn型双晶体管p3的集电极与报警器、第六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报警器、第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3的基极与第七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i/o接口二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电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通过设置的除湿机构对原料进行除湿,除湿机构包括储料桶、除湿桶和除湿柜,相比现有技术直接将原料通过上料机构输送至挤压机本体,除湿桶、除湿柜将原料表面的水分去掉,这样就可以避免上料机构在吸料时容易造成吸料管堵塞影响生产加工,可以提高常规的生产线生产的管材产品质量,且生产效率高,进而降低成本。

2、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设置有过滤部,该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该结构中的过滤管可以方便的进行拆卸更换,并且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过滤部继续对排水管中的冷却水进行过滤,进而提高本发明的挤压机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除湿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振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冷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过滤管与上支撑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挤压机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机,包括:

依次设置的除湿机构1、上料机构2、挤压机本体3、定径冷却机构4、检测机构5以及切断机构6;

所述除湿机构1包括储料桶11、除湿桶12和除湿柜13,所述除湿桶12通过第一吸料管与所述储料桶11连接,所述除湿柜13用于对所述除湿桶12进行除湿作业;

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塔21,所述上料塔21通过第二吸料管139与所述除湿桶12连接;

所述挤压机本体3的进料端通过第三吸料管与所述上料塔21连接,所述挤压机本体3用于将原料挤压成管件,所述管件依次通过所述定径冷却机构4进行定径冷却、所述检测机构5进行厚度检测,并被所述切断机构6进行切断。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除湿机构1包括储料桶11、除湿桶12和除湿柜13,原料进入到储料桶11内,除湿桶12将原料吸入后,除湿柜13对除湿桶12进行除湿作业,进而完成原料的除湿作业;然后除湿机构1将原料输送至上料机构2,上料机构2将原料是送给挤压机本体3,挤压机本体3将原料挤压成管件,然后管件依次通过定径冷却机构4进行定径冷却、检测机构5进行厚度检测,并被切断机构6进行切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除湿机构1对原料进行除湿,除湿机构1包括储料桶11、除湿桶12和除湿柜13,相比现有技术直接将原料通过上料机构输送至挤压机本体,除湿桶12、除湿柜13将原料表面的水分去掉,这样就可以避免上料机构在吸料时容易造成吸料管堵塞影响生产加工,可以提高常规的生产线生产的管材产品质量,且生产效率高,进而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桶12包括第一桶体1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桶体121内的第二桶体122,所述第二桶体122的外桶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凹槽123,所述凹槽123内设置有加热体124,所述第二桶体122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桶体122的内搅拌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桶体122内上部的平置板126、设置在所述平置板126下方的第一电机127、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127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筒杆128、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筒杆128周围的第二筒杆129以及多个连接所述第一筒杆128和所述第二筒杆129的第三筒杆111,所述第一筒杆128、所述第二筒杆129、所述第三筒杆111之间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筒杆128、所述第二筒杆129、所述第三筒杆111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筒杆128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桶体121的底部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筒杆128上靠近其下端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导料板112;

所述除湿柜13内设置有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通过第一导风管131与所述第一筒杆128的下端连接,所述除湿模块通过第二导风管132与所述除湿桶12的上部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将除湿桶12设置成双层结构,为第一桶体121、第二桶体122,这样方便在第二桶体122上安装螺旋状的加热体124,具体的在第二桶体122的外表面上开设螺旋状的凹槽123,将螺旋状的加热体124沿凹槽123盘绕在第二桶体122上,这样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加热体124不会松动在第二桶体122上发生位置偏移,加热体124加热的热量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第二桶体122内,对第二桶体122内的原料在加热除湿的过程中始终是均匀的;

除湿模块通过第一导风管131与第一筒杆128的下端连接,除湿模块通过第二导风管132与除湿桶12的上部连通,搅拌机构转动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筒杆128转动,第一筒杆128通过第三筒杆111带动第二筒杆129转动,对第二桶体122内的原料进行搅拌,除湿模块产生热风通过第一筒杆128进入第三筒杆111、第二筒杆129内,并经第二通孔吹入到原料中,在不断的搅拌过程中对原料进行热风除湿,通过除湿模块、加热体124完成对原料的除湿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加热体124设置在第二桶体122上并在凹槽123内起到对原料的均匀加热除湿作用;除湿模块通过搅拌机构对原料进行除湿,其中,第一筒杆128、第二筒杆129、第三筒杆111不断的与原料接触,也较为均匀地对原料进行热风除湿,二者配合起来除湿效果好,避免原料除湿不均而发生结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模块包括风箱135和设置在所述风箱135内的热风机136,所述第一导风管131的一端穿过所述风箱135并延伸至与所述热风机136的出风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管131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筒杆128连接,所述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桶体121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管132的一端与所述风箱135连接;

所述除湿柜13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33,所述控制面板1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27、所述加热体124、所述热风机13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桶体122的内桶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4,所述温度传感器134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面板133的输入端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操作人员通过除湿柜13上的控制面板133设定第一电机127、热风机136、加热体124的工作参数,温度传感器134用于检测第二桶体122内原料的温度,并将温度显示在控制面板133上;热风机136的热风通过第一导风管131输送给第一筒杆128,第一筒杆128经第二筒杆129、第三筒杆111进入到第二桶体122内,热风逐渐向第二桶体122上部流动,然后再第二导风管132回流到风箱135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除湿模块包括风箱135和热风机136,热风机136可以直接吹出热风,热风通过第一导风管131进入到第一筒杆128内,进而对原料进行除湿,剩余的热风再通过第二导风管回流到风箱135内形成热风循环,节省能约;控制面板133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热风机133、加热体124以及第一电机127的工作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桶体12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开关阀门137和吸料箱138,所述吸料箱138通过所述第二吸料管139与所述上料塔21连接,所述第二吸料管139配设有振动座,所述振动座包括座板141、设置在所述座板141上的两个竖直杆142、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杆142之间的环套143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板141上并驱动所述环套143的驱动机构,所述环套143通过套筒144与所述竖直杆142连接,所述第二吸料管139套接在所述环套143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45、减速器146以及凸轮147,所述第二电机145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146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146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147连接,并且使得所述凸轮147位于所述环套143的下方,所述凸轮147驱动所述环套143沿所述竖直杆141进行上下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搅拌机构在搅拌时,第一筒杆128下端的导料板112被带动起来,当开关阀门137打开,吸料箱138工作时,导料板112将原料逐渐推入到出料口内,经过开关阀门137被,吸料箱138吸附至第二吸料管139内,然后第二吸料管139将除湿后的原料输送至上料塔21;

其中,为了防止原料在第二吸料管139内发生堵塞,在第二吸料管39上配设有振动座,振动座包括座板141、竖直杆142、环套143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中的第二电机145转动,带动减速器146转动,减速器146再带动凸轮147转动,凸轮147驱动环套143沿竖直杆142进行上下运动,进而环套143带动部分的第二吸料管139也上下运动,类似肠道的儒道原料,这样避免原料堵塞在第二吸料管139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为第二吸料管配设了振动座,可以避免原料在第二吸料管139内发生堵塞,进而提高本发明的挤压机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套143内设置有多个加持所述第二吸料管139的加持机构,所述加持机构包括弧形夹板148和多个第一弹性149,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49设置在所述环套143与所述弧形夹板148之间,多个所述弧形夹板148用于加持所述第二吸料管13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环套143内配设有加持机构,加持机构包括弧形夹板148和多个第一弹性149,所述弧形夹板148用于加持第二吸料管139,在环套143上下移动过程中,第一弹性149抵顶弧形夹板148始终将第二吸料管139加持住,同时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第二吸料管13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在环套143内配设有加持机构,可以将第二吸料管139固定住,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第二吸料管139,大大提高环套143的实用性,并且也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径冷却机构4包括真空定型箱41、冷却箱42,所述冷却箱4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43,所述冷却箱42的侧壁下部连接有排水管44,所述排水管43、所述进水管44均连接有水箱45,所述排水管43上设置有过滤部46,所述水箱45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7和液泵48,所述液泵48与所述进水管43连接,所述液泵48、所述液位传感器47均连接有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定径冷却机构4采用真空定型箱41、冷却箱42对管件进行冷却和定径;其中,水箱45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7和液泵48,液泵48与进水管43连接,冷却箱42通过排水管43、进水管44连接有水箱45,液泵48工作,将水箱45内的额冷却水通过进水管44输送至冷却箱42内,冷却水要高于管件,使得管件浸入在水中,然后却冷水通过排水管43在回流到水箱45内,进而形成冷却水流的循环,提高对管件的冷却效率以及对冷却水的利用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冷却箱42通过排水管43、进水管44连接有水箱45,这样可以形成冷却水流的循环,提高对管件的冷却效率以及对冷却水的利用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部46包括箱体461、设置在所述箱体461内的两个过滤管462、支撑所述过滤管462的上支撑机构463和下支撑机构、连接所述上支撑机构的上三通管464、连接所述下支撑机构的下三通管,所述上三通管464的两个通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465,所述下三通管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466,两个所述电磁阀465、所述浓度传感器466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上支撑机构463和所述下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支撑机构463包括支撑板47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71上并与所述过滤管462的端部对应的支撑座472,所述支撑板471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472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座472包括第一筒体473、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473内的第二筒体474、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473与所述第二筒体474之间的第二弹簧475,所述第二筒体474通过波纹管476与所述第一筒体473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7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473的内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474的环边连接,所述通水管的自由端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所述过滤管46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杆477,所述连接筒杆477与所述第二筒体474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排水管43上配设过滤部46,过滤部46用于对排水管43内的冷却水进行过滤,排水管43连接上三通管464、下三通管,上三通管464上的两个电磁阀465是轮流工作的,浓度传感器466监测过滤后冷却水的质量,当冷却水的质量超过设定的数值时,浓度传感器466通过控制器启动其中一个电磁阀465,而关闭另一个电磁阀465,这样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继续对冷却水进行过滤,而操作人员可以打开箱体461更换过滤管462,具体地,操作者筒手握住将更换的过滤管462,然后向下用力按压过滤管462,过滤管462向下将下支撑机构中的支撑座472向下按压,支撑座472中的第二筒体474向下移动,波纹管476、第二弹簧475被压缩,这样过滤管462上端的连接筒杆477就可以从上支撑机构中的支撑座472内的第二筒体474内拉出来了,然后再反向将过滤管462下端的连接筒杆477从上支撑机构中的第二筒体474内拉出来了即可,这样完成了过滤管462的拆卸;安装过滤管462的过程和上述过程相反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中提供了过滤部的一种具体结构,该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该结构中的过滤管可以方便的进行拆卸更换,并且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过滤部继续对排水管中的冷却水进行过滤,进而提高本发明的挤压机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474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出部478和第一环形凹槽479,所述连接筒杆477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478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480、以及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79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出部481,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478、所述第二环形凸出部481均为弹性凸出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第二筒体474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出部478和第一环形凹槽479,在连接筒杆477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凸出部478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480、以及与第一环形凹槽479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出部481,这样方便第二筒体474与连接筒杆477之间的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水泄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筒体474与连接筒杆477之间可以牢固连接,同时由于第一环形凸出部478、第二环形凸出部481均为弹性凸出部,进而实现第二筒体474与连接筒杆477的密封连接,防止冷却水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462设为透明过滤管,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过滤管462的端部设置有端盖482,所述连接筒杆477呈锥形,其大端与所述端盖482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过滤管462设为透明过滤管,过滤管462内通过活性炭层实现对冷区水的过滤,过滤管462的端部设置端盖482,可以拆卸的,这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更换活性炭层来继续使用过滤管462;连接筒杆477呈锥形,其大端与所述端盖482,进而第二筒体474的形状与连接筒杆477相适配,方便连接筒杆477安装在第二筒体474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管462可以重复使用,进而降低成本;连接筒杆477与第二筒体474之间也方便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通过一控制电路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1、第二电阻r12、第三电阻r13、第四电阻r14、第五电阻r15、第六电阻r16、第七电阻r17、npn型双晶体管p1、pnp型双晶体管p2、npn型双晶体管p3、电容c11;

所述npn型双晶体管p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i/o接口一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pnp型双晶体管p2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晶体管p2的发射极与电源vdd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晶体管p2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电连接;

所述npn型双晶体管p3的集电极与报警器、第六电阻r16的一端电连接,报警器、第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3的基极与第七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i/o接口二电连接,npn型双晶体管p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一控制电路,控制器通过该控制电路通过连接有报警器,报警器被启动时,就代表过滤管462需要更换了;其中,通过该控制电路可以确保控制器可以快速准确地启动报警器,该控制电路通过较简单的元器件设计,记忆可以快速地启动报警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