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条对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0936发布日期:2019-09-03 22:3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密封条对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条对接模具。



背景技术:

在密封条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两个密封条分体单独制作成型,然后再通过对接模具将两密封条分体对接固连于一起,一般两个密封条之间经由橡胶薄片对接固连于一起,采用升温硫化工艺使橡胶薄片与两个密封条形成一个整体,而于两个密封条分体之间则会形成有结合区。

对接模具是生产汽车密封条分体对接的重要工艺装备,其设计与制造质量对密封条的应用性能、外观质量及成本、生产效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有的汽车密封条对接模具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但是实用性不强,在对接的两个密封条的结合区总是有毛边,且毛边难以控制,产品外观质量较差、不良率较高,会增加后续清理工序,费时费力并致使生产效率降低,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密封条对接模具,以可提高结合区的外观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密封条对接模具,用于将两个密封条分体的端部经由橡胶薄片对接固连于一起,且因该固连而于两个所述密封条分体之间形成有结合区,所述密封条对接模具包括:

两组模具分体,每组所述模具分体均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和下模,于各组所述模具分体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围构形成有以容置所述密封条分体的型腔,且所述型腔被构造为保持所述密封条分体的外观面朝上布置,并于外部驱动下,两组所述模具分体可相对运动以使两个所述型腔连通,而由两所述型腔的连通部位成型所述结合区。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的对应于所述密封条分体的外观面的部位仅位于所述上模上。

进一步的,仅于其一的所述模具分体上设有外凸布置的刃口,所述刃口环该所述模具分体的型腔周向布置,并包括形成于所述上模上的上刃口,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模上的下刃口。

进一步的,于形成有所述上刃口的上模上可拆卸固连有安装块,所述上刃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块上。

进一步的,于形成有所述上刃口的上模上,以及形成有所述下刃口的下模上均形成有外凸设置的刃口保护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上设有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分型面延展的切削刃,且所述切削刃的一端与所述刃口相接。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模具分体还包括安装所述上模的上安装件,以及安装所述下模的下安装件;所述下模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安装件上的后部型腔块和前部下型腔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部下型腔块上的前部上型腔块,所述上模、所述后部型腔块、所述前部下型腔块和所述前部上型腔块共同围构形成所述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型腔块经由竖直布置的带肩螺栓安装于所述下安装件上,所述前部下型腔块通过平行于所述密封条分体长度方向的枢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安装件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滑动导向结构,所述滑动导向结构构成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沿所述密封条分体长度方向相对滑动的导向,且所述滑动导向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下模上的下导向面,以及匹配于所述下导向面、而成型于所述上模上的上导向面。

进一步的,于两组所述模具分体之间设有定位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构成两个所述型腔连通的导向,且所述定位导向机构包括形成于其一所述模具分体上的锥形定位孔,以及匹配于所述锥形孔而形成于另一所述模具分体上的锥形定位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条对接模具,通过保持密封条分体的外观面朝上,而保持成型状态的结合区外观面朝上,进而可减少对接过程中重力因素对结合区外观面的影响,使得结合区外观面毛刺较少,可较好的提高产品成品率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密封条对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密封条分体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未装配左侧上模和部分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右侧模具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左侧模具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后部型腔块、前部下型腔块和前部上型腔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密封条分体,2-结合区,5-切削刃,6-安装块,9-定位销,10-紧固螺栓;

301-上模,302-下模,3021-后部型腔块,30211-通孔,3022-前部下型腔块,30221-凹槽,3023-前部上型腔块,3024-型腔块安装板,30241-安装凸台,303-型腔,304-上安装件,305-下安装件,306-带肩螺栓;

401-上刃口,402-下刃口,403-刃口保护块;

701-上导向面,702-下导向面;

801-锥形定位孔,802-锥形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密封条对接模具,用于将两个密封条分体的端部经由橡胶薄片对接固连于一起,且因该固连而于两个密封条分体之间形成有结合区,本实施例的密封条对接模具主要包括两组模具分体,每组模具分体均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和下模,且同一组模具分体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构有以容置密封条分体的型腔,型腔被构造为保持密封条分体的外观面朝上布置,并于外部驱动下,两组所述模具分体可相对运动以使两个型腔连通,而由两型腔的连通部位成型结合区。

基于以上的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密封条对接模具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两组模具分体,以用于分别安装两个密封条分体1,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分别称为左侧模具分体和右侧模具分体。图2示出了两个密封条分体1对接后的结构,两个密封条分体1之间连接有结合区2,结合区2由橡胶薄片硫化后形成,并与两侧密封条分体1形成一个密封条整体。

本实施例中,左侧模具分体和右侧模具分体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由图3、图4结合图6对右侧模具分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右侧模具分体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301和下模302,于上模301和下模302之间围构有型腔303,型腔303的横截面形状与密封条分体1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为了提高结合区外观面质量,型腔303被构造为保持密封条分体1的外观面朝上,也就是说,密封条分体1安装于型腔303内以后,密封条分体1的外观面朝上,由于对接过程是加热硫化的过程,重力会致使熔融状态的橡胶薄片有向下流动的趋势,如此在对接过程中可减少重力因素对结合区外观面质量的影响,结合区2的外观面上不易产生毛边,可较好的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来讲,模具分体包括安装上模301的上安装件304,以及安装下模302的下安装件305,上安装件304和下安装件305大致呈平板状,上模301和上安装件304固连于一起,两者之间连接有四个紧固螺栓10和两个定位销9,下模302和下安装件305固连于一起,两者之间亦连接有四个紧固螺栓10和两个定位销9。同时设置上安装件304和下安装件304,其可与上模301和下模302之间采用不同的材质支撑,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有利于为上模301和下模302分别设置外部驱动构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结合区外观面质量,前述的型腔303的对应于密封条分体1的外观面的部位仅位于上模301上。如本实施例中,上模301上的横截面为弧形的部位用于成型结合区2的外观面,该部位为整体式结构。

为了安装方便,于下安装件305的外周形成有横截面呈u形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数量和形状不限,有利于稳固的安装于外部驱动构件上即可。对应于下安装件305上的安装孔,于上安装件304上同样形成有横截面呈u形的安装孔,其作用也是为了方便上安装件304与外部驱动构件连接。

为了加工和安装方便,前述的下模302包括安装于下安装件305上的后部型腔块3021和前部下型腔块3022,还包括安装于前部下型腔块3022上的前部上型腔块3023,上模301、后部型腔块3021、前部下型腔块3022和前部上型腔块3023共同围构形成前述的型腔303,密封条分体1的外观面由一个结构件也即上模301包覆,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结合区2的外观面质量。在此,为了安装方便,下模302还包括固连于下安装件305上的型腔块安装板3024,后部型腔块3021和前部下型腔块3022安装于型腔块安装板3024上,而型腔块安装板3024和下安装件305之间经由定位销9和紧固螺栓10连接。以上结构中,型腔块安装板3024还可与下安装件305设为一体。

结合图8、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便于后期密封条拆卸,后部型腔块3021经由穿设自身的带肩螺栓306安装于下安装件305上,并且,带肩螺栓306的轴向竖直布置,以使后部型腔块3021可具有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具体地,于后部型腔块3021上设置有贯通布置的通孔30211,通孔30211的轴向竖直布置,且通孔30211的侧壁形成有阶梯面,通孔30211的直径上大下小,对应于通孔30211,于型腔块安装板3024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比通孔30211的小径尺寸小,带肩螺栓306穿经通孔30211后与螺纹孔螺接,带肩螺栓306的栓帽容置于通孔30211的大径段,并与阶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使后部型腔块3021安装于型腔块安装板3024后、于竖直方向仍存在一定的运动空间。

前部下型腔块3022枢转连接于下安装件305上,且枢转轴向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布置。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具体结构上,于型腔块安装板3024上形成有外凸设置的安装凸台30241,于安装凸台30241上形成有螺栓孔,螺栓孔的轴向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布置;对应于安装凸台30241上,于前部下型腔块3022上形成有凹槽30221,并于凹槽30221的两侧形成有与该螺栓孔同轴布置的安装孔,螺栓或其他连接件穿设于两个安装孔中并与相应侧的螺栓孔固连,且连接件的直径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从而形成前部下型腔块3022可相对于型腔块安装板3024枢转的结构。

前部上型腔块3023固连于前部下型腔块3022上,本实施例中,前部上型腔块3023经由穿过自身通孔的螺栓固连于前部下型腔块3022上,当然两者之间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固连于一起,比如焊接、铆接等。

由图3、图4结合图7所示,左侧模具分体与右侧模具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同样包括上安装件304、上模301、下安装件305、型腔块安装板3024、后部型腔块3021,前部下型腔块3022以及前部上型腔块3023,其具体装配关系与右侧模具分体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由图4、图5结合图6所示,为了成型较好的结合区外观面,仅于其一的模具分体上设有外凸布置的刃口,本实施例中刃口设置于右侧模具分体上,而左侧模具分体未设置刃口,当然还可在左侧模具分体上设置刃口,而右侧模具分体上不设置刃口。如此设置,两组模具分体,在型腔303的对接区域,一侧为刃口,另一侧为平面,由于刃口仅设置于一侧的模具分体上,因而可降低刃口损坏而产生的毛边,进而提高结合区外观面质量。

刃口的外凸高度一般为1.5-2.5mm,刃口环该模具分体的型腔303周向布置,并包括形成于上模301上的上刃口401,以及形成于下模302上的下刃口402,本实施例中,下刃口402由后部型腔块3021、前部下型腔块3022和前部下型腔块3023上的外凸结构共同构成。

为了提高结合区2外观面的质量,上模301包括上模本体,以及与上模本体可拆卸固连的安装块6,于上模本体上成型有图中未示出的安装槽,安装块6沿密封条分体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厚度,其安装于安装槽中,且安装槽的尺寸与安装块6的结构相适配。上刃口401形成于安装块6上,如此安装块6可采用较高精度的模具钢,而上模301其余部分则可采用精度略低的材质,使得在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成本。

此外,为了保护刃口部位不受损坏,于形成有上刃口401的上模301上,以及形成有下刃口402的下模302上均形成有外凸设置的刃口保护块403,本实施例中,刃口保护块403为方形块,其当然还可为其他形状,主要作用是防止两组模具分体对接过程中仅刃口部位受力,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另外,于上模301或下模302上设有沿上模301与下模302的分型面延展的切削刃5,且切削刃5的一端与刃口相接,切削刃5具体被配置为自刃口的边缘向外延伸的长条状,本实施例中,切削刃5为形成于上模301上的两条,其除了可形成于上模301上,当然还可形成于下模302上。切削刃5的作用在于:由于橡胶薄片的外形一般比密封条分体1的横截面外形尺寸大,橡胶薄片的厚度一般在0.7-1.3mm,在两组模具对接后,橡胶薄片被刃口和切削刃5部位形成切缝,被刃口环绕的橡胶薄片与密封条分体1硫化固连于一起,刃口包围区域外的橡胶薄片为废弃料,由于橡胶薄片的外形尺寸比密封条分体1的横截面略大,两个切削刃在废弃料上形成有沿上模301和下模302的分型面延展的切缝,因此有利于上模301和下模302的开合,并有利于废弃料的去除,防止在下述的二次硫化过程中影响结合区2的外观面质量。

仍参照图5所示,由该图中可以看出切削刃5的横截面形状,自切削刃5的端面至上模301,切削刃5的厚度逐渐变大。刃口的横截面形状与切削刃5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由刃口的端面至上模301或下模302,刃口厚度逐渐变大。

于上模301和下模302之间设有滑动导向结构,滑动导向结构构成上模301和下模302沿密封条长度方向相对滑动的导向;仍参照图3所示,滑动导向结构包括成型于下模302上的下导向面702,以及匹配于下导向面702、而成型于上模301上的上导向面701。在此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组模具分体之间的滑动导向结构相匹配,并且上模301和下模302之间未设置限位结构,因此两个上模301可共同侧向移动,以有利于提高结合区2的外观面质量。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每组模具分体上的型腔303有三个,实际应用时,橡胶薄片的数量也为三个,且橡胶薄片的面积略大于密封条分体1的横截面积。此外,下导向面702除了设置于下模30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形成于相邻的型腔303安装块6之间。

于两组模具分体之间还设有定位导向机构,定位导向机构构成两个型腔303连通的导向;参照图6和图7所示,定位导向机构包括形成于其一模具分体上的锥形定位孔801,以及匹配于锥形孔而形成于另一模具分体上的锥形定位销802,本实施例中,定位导向机构为设于两组模具分体之间并靠近四角布置的四组,其当然还可设为其他数量或其他位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条对接模具在实际应用时,至少一组的模具分体可承接外部构件的驱动而具有相对于另一组模具分体的水平滑动,以使两个型腔303连通,并由连通部位成型结合区2。

具体来讲,两个上安装件304和两个下安装件305分别安装于不同的驱动构件上,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下:①确定设备和模具分体合模位置的定位有效;②设备程序运行正确;③各运动部件运动平稳无卡滞;④各运动模块调整至合模状态。

在此还需说明的是,左侧模具分体和右侧模具分体均由导热材质制成,如此可通过外部热源加热上安装件304和下安装件305,再将热量传导致型腔位置,进而加热橡胶薄片,达到使橡胶薄片与两个密封条分体1硫化固连于一起的目的。为了便于控制温度,于型腔块安装板的中部还形成有热电偶安装孔,以便安装热电偶而掌握模具内温度。

具体应用时,首先加热模具至195-205℃,打开两个上模301,将要进行对接的密封条分体1分别装入两个型腔303内,左侧模具分体内的密封条分体1插装至要对接的端面,右侧模具分体内的密封条分体1插装至刃口的端面,闭合上模301并把未硫化的橡胶薄片展开贴放于有刃口的一侧,然后将右侧模具分体向左侧模具分体移动贴合,继续加热硫化使橡胶薄片完全熔于两个密封条分体的端面之间。

之后两个上模301部分同时向上打开并相对远离,将上模301上的橡胶薄片的废弃料去除,左右两侧的上模301一起进行侧向移动,具体自有刃口的上模301向未设置刃口的上模301一侧移动8-15毫米,之后再合模继续硫化2-5秒,最后两个上模301上升的同时做侧向移动至完成开模,实现产品无毛边对接。

最后由外部驱动构件驱动前部下型腔块3022带动前部上型腔块3023逆时针翻转,由于后部型腔块3021具有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因此不会阻碍前部下型腔块3022和前部上型腔块3023的逆时针翻转,从而有利于取出完整的密封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