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3257发布日期:2019-09-21 02:02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V法造型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V法铸造造型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就是将一定尺寸的EVA薄膜展平到模具上方,再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再将薄膜覆盖到模具上,在模具抽气(真空)作用下,薄膜紧贴到凹凸不平的模具上。一般来说,也是当前通常做法:展膜是一个与薄膜同等大小可移动的的框架,薄膜或人工用胶带粘贴到框架上,或框架带真空吸附薄膜;薄膜加热是用与薄膜同等大小的一块加热区域,一般使用电热丝、石英玻璃管、加热板来加热;覆膜过程是在模具抽气同时,将加热好的薄膜快速覆盖到上面,在薄膜冷却之前,负压迫使薄膜延展到模具的任何角落里。

现在薄膜成型过程也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但覆膜过程中由于存在模具的不均匀性,导致薄膜在均匀覆盖到模具上后局部再过度拉伸,很容易出现薄膜被拉破或没有吸附到位的情况。这样多数用户采用人工干预将拉伸大的地方用工具提前压下去的办法,这样就制约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系统需要人工干预将拉伸大的地方用工具提前压下去,制约了设备的生产效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干预,因而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包括:

展膜平台,用于固定薄膜卷轴,并能够将缠绕在所述薄膜卷轴上的薄膜展开一定长度后固定;

展膜框,用于将薄膜从所述展膜平台转运至加热位置;

加热框,具有对所述展膜框上的薄膜进行加热的第一位置,和不对所述展膜框上的薄膜进行加热的第二位置;

薄膜助推机构,设置在所述加热位置上方,用于对薄膜的特定位置下压;

覆膜顶起机构,设置在所述加热位置下方,用于将模具升起,使薄膜覆盖到模具上,并抽气,使薄膜均匀地覆盖在所述模具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展膜平台包括:

平台框架,顶部设有若干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抽气孔;

托辊,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薄膜卷轴;

低压电热丝,通过气缸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的另一侧,用于熔断薄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框架通过四个充气气囊支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展膜框包括:

轨道,设置在所述展膜平台上方;

展膜框架,安装在所述轨道下方,底部设有若干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抽气孔;

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展膜框架沿所述轨道来回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框包括:

加热框架;

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加热框架内部,用于产热;

气缸,推动所述加热框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薄膜助推机构包括:

助推气缸,具有伸缩驱动轴;

助推架,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轴连接,能够被所述助推气缸带动上下移动,另一端为助推端,适于与薄膜接触,推动所述薄膜下探一定深度,且不会对薄膜造成损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助推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伸缩驱动轴连接,所述助推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缓冲结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结构包括:

导向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导向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导向杆的穿出所述导向通孔的部分上安装有防止所述导向杆从所述导向通孔脱出的阻挡螺栓;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到最近位置时,所述导向杆伸出所述导向通孔一定长度,所述阻挡螺栓离开所述导向通孔一定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膜顶起机构包括:

机架,固定设置;

导向套,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顶起平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

导向柱,至少为两个,穿过所述导向套与所述顶起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顶起油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顶部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顶起平台的底部连接。

本发明的全自动V法造型薄膜成型系统,包括展膜平台、展膜框、加热框、薄膜助推机构和薄膜顶起机构,薄膜从薄膜卷轴展开开始,一直到在真空吸附的情况下,覆盖到模具上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结构,在一个工位上自动化完成,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薄膜助推,现在也可用薄膜助推机构代替,因而可以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薄膜的覆膜流程,自动化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是本发明薄膜成型系统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中展膜平台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展膜框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加热框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中覆膜助推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中覆膜顶起机构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展膜平台;11、平台框架;12、真空抽气孔;13、托辊;14、低压电热丝;15、充气气囊;2、展膜框;21、轨道;22、展膜框架;3、加热框;31、加热框架;32、加热板;4、薄膜助推机构;41、助推气缸;42、伸缩驱动轴;43、助推架;431、第一部分;432、第二部分;44、助推端;451、导向通孔;452、导向杆;453、阻挡螺栓;5、覆膜顶起机构;51、机架;52、导向套;53、顶起平台;54、导向柱;55、顶起油缸;56、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展膜平台1,用于固定薄膜卷轴,并能够将缠绕在所述薄膜卷轴上的薄膜展开一定长度后固定;展膜框2,用于将薄膜从所述展膜平台1转运至加热位置;加热框3,具有对所述展膜框2上的薄膜进行加热的第一位置,和不对所述展膜框2上的薄膜进行加热的第二位置;薄膜助推机构4,设置在所述加热位置上方,用于对薄膜的特定位置下压;覆膜顶起机构5,设置在所述加热位置下方,用于将模具升起,使薄膜覆盖到模具上,并抽气,使薄膜均匀地覆盖在所述模具上。

本实施例的全自动V法造型薄膜成型系统,包括展膜平台1、展膜框2、加热框3、薄膜助推机构4和覆膜顶起机构5,薄膜从薄膜卷轴展开开始,一直到在真空吸附的情况下,覆盖到模具上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结构,在一个工位上自动化完成,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薄膜助推,现在也可用薄膜助推机构代替,因而可以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薄膜的覆膜流程,自动化效率高。

如图4-5所示,所述展膜平台1包括:平台框架11,顶部设有若干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抽气孔12;托辊13,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11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薄膜卷轴;低压电热丝14,通过气缸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11的另一侧,用于熔断薄膜。

薄膜卷轴上缠绕着薄膜,将一定长度的薄膜抽出后,覆盖在平台框架11上,平台框架上的真空抽气孔12在抽真空的作用下,临时吸附固定在平台框架11上。

所述平台框架11通过四个充气气囊15支撑。充气气囊15的作用一是可以驱动平台框架11上下移动,二是为平台框架11提供柔性支撑,当展膜框2与平台框架11接触时,不致两者之间出现刚性接触。

如图6-7所示,所述展膜框2包括:轨道21,设置在所述展膜平台1上方;展膜框架22,安装在所述轨道21下方,底部设有若干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抽气孔;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展膜框架22沿所述轨道21来回移动。

展膜框架22为1个,图6所示为展膜框架22的两个停止位置,一个是与展膜平台1上下相对的位置,一个是加热位置。驱动结构的驱动原理为,展膜框架22的两端与绳索的两端连接,驱动件驱动绳索移动,进而拉动展膜框架22在轨道21上来回移动,这是现有技术。

如图8-9所示,所述加热框3包括:加热框架31;加热板32,设置在所述加热框架31内部,用于产热;气缸,推动所述加热框架3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加热板32为多块,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某一特定位置的加热板的温度,从而为薄膜的不同位置提供不同的加热温度。

如图10所示,所述薄膜助推机构4包括:助推气缸41,具有伸缩驱动轴42;助推架43,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轴42连接,能够被所述助推气缸41带动上下移动,另一端为助推端44,适于与薄膜接触,推动所述薄膜下探一定深度,且不会对薄膜造成损伤。

所述助推架43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431和第二部分432,所述第一部分431通过连接杆与所述伸缩驱动轴42连接,所述助推端4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432上,所述第一部分431和所述第二部分432通过缓冲结构连接。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导向通孔45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431上;导向杆45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432上,所述导向杆452的穿出所述导向通孔451的部分上安装有防止所述导向杆452从所述导向通孔451脱出的阻挡螺栓453;所述第一部分431与所述第二部分432靠近到最近位置时,所述导向杆452伸出所述导向通孔451一定长度,所述阻挡螺栓453离开所述导向通孔451一定长度。

如图11-12所示,所述覆膜顶起机构5包括:机架51,固定设置;导向套52,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51上;顶起平台53,设置在所述机架51上方;导向柱54,至少为两个,穿过所述导向套52与所述顶起平台53的底部固定连接;顶起油缸55,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51上,顶部通过关节轴承56与所述顶起平台53的底部连接。关节轴承56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避免顶起油缸55与顶起平台53之间的刚性连接。

本实施例全自动V法薄膜成型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从在托辊13上可转动安装的薄膜卷轴上拉出一定长度的薄膜,覆盖在展膜平台1的平台框架11上,平台框架11上设有若干真空抽气孔12,在真空吸附的作用下,薄膜被临时吸附固定在平台框架11上;

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展膜框2的展膜框架22移动至平台框架11的上方,展膜平台1的充气气囊15充气,使平台框架11升起与展膜框2的展膜框架22接触,然后平台框架11的真空抽气孔12停止抽真空,同时,展膜框架22上的真空吸附孔抽真空,这样就将薄膜从平台框架11转移到展膜框架22上;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展膜框架22移动至加热位置,并在此过程中拉出新的一段薄膜铺在展膜平台1上;一旦展膜框架22移动到位,平台框架11上的真空抽气孔12再次抽真空,将新一段的薄膜吸附固定,低压电热丝在气缸的驱动下,上升将展膜框架22和平台框架11之间的薄膜截断后,再恢复至初始位置;

气缸推动加热框3移动到薄膜上方,隔着展膜框2对薄膜进行加热,达到预定时间和温度后,加热框3迅速退回;

薄膜助推机构4驱动助推端44下压对应于模型凹陷位置的薄膜,同时覆膜顶起机构5将模具向上提升至展膜框2位置,在抽吸作用下,薄膜完全覆盖在模具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