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81978发布日期:2019-12-21 03:25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吹风外壳在成型后,存在有注塑成型后遗留的线痕或段差,严重影响美观效果。其成型缺陷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设置在电吹风外壳的外壳对称线的线痕上,该线痕将电吹风外壳分成左右两半,由左模具和右模具夹合形成,其二是电吹风外壳与手柄连接部的后侧位置处会存在严重的尾部台阶,该台阶为外壳上的段差缺陷,其台阶由后插模在成型过程中形成,该线痕和段差严重影响外观效果,同时电吹风在使用过程中线痕和段差会产生刮手感觉,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实现主壳手柄一体成型的电吹风壳体的注塑过程,解决存在线痕和段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上中部设有形成产品主壳部分内表面的内缩柯机构,下中部设有形成产品手柄部分内表面的第一凸模;前模,上中部设有形成产品主壳部分外表面的第一凹腔,下中部设有形成产品手柄部分外表面的第二凹腔;左斜模,设置在所述后模左下方并能够朝着所述第一凸模的顶部方向移动;右斜模,设置在所述后模右下方并能够朝着所述第一凸模的顶部方向移动;合模时,所述内缩柯机构穿过所述后模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凹腔最深处,所述内缩柯机构与所述第一凹腔、所述左斜模和所述右斜模之间形成产品主壳部分的主壳型腔,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凹腔之间形成产品手柄部分并与主壳型腔相连通的手柄型腔。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缩柯机构包括内缩脱膜和若干伸缩瓣,所述内缩脱膜上环形设置有若干朝向所述前模并沿所述内缩脱膜中心轴线倾斜的瓣槽,所述伸缩瓣设置在所述瓣槽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瓣槽伸出所述内缩脱膜。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瓣包括有上伸缩瓣、左伸缩瓣、右伸缩瓣和下伸缩瓣,所述下伸缩瓣底部设有形成产品中主壳与手柄连接口的第二凸模。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斜模和所述右斜模末端均设有后斜推面,所述前模上固接有左斜推块和右斜推块,所述左斜推块和右斜推块上设有与后斜推面相配合的前斜推面,所述前模通过左斜推块和右斜推块分别推动左斜模和右斜模移动。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模上中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跨设在所述内缩柯机构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内缩柯机构外轮廓将产品推出所述后模。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活动板,所述伸缩瓣的末端抵接在活动板上,所述推板通过固定杆固接在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用于推动伸缩瓣和推板并将产品推出。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设置在后模底部的下模,所述下模顶部设有底凹模,所述第一凸模底部设有与底凹模相配合的凹面。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斜模和右斜模的行进路径两侧设置有限位条。

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的注塑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前模朝后模平移,并推动左斜模和右斜模朝向第一凸模的顶部移动,直至前模与后模相闭合,此时第一凹腔、内缩柯机构、第二凸模、第二凹腔、第一凸模和底凹腔形成一闭合型腔;

步骤b,从前模的注塑管道中往闭合型腔注入注塑液,并冷却形成产品;

步骤c,前模从后模上脱离,左斜模和右斜模斜向分别退回至后模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活动板推动推板和伸缩瓣将产品从后模和内缩柯中顶出,使得产品脱离后模。

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前模上设有左斜推块和右斜推块,所述左斜推块和右斜推块通过前斜推面分别推动左斜模和右斜模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斜插式和内缩柯结构,消除了注塑过程中产生的线痕以及段差,大大增加的所注塑产品的美观效果,实现了无线痕和无段差产品的注塑过程;

2.本发明实现了主壳手柄一体化外壳的注塑成型过程,解决难以注塑成型电吹风主壳及手柄难以一体成型的问题;

3.本发明利用内缩柯机构在产品主壳内侧面形成相应的扣件、限位条等结构,并在注塑成型后,合理设计推板结构,通过推板和内缩柯机构上的伸缩瓣将成型后的产品推出后模,实现快速出模过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4.本发明设计整体式前模结构,消除了左右模所带来的位于产品对称面上的线痕,实现了产品的无线痕注塑过程;

5.本发明设计左斜模和右斜模机构,解决后插模所带来的段差问题,实现电吹风主壳手柄一体化结构的无段差注塑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前模、后模、左斜模、右斜模的合模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缩柯机构、后模、左斜模、右斜模和下模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隐藏前壳、后壳、后模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前模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后模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缩柯机构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缩脱膜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缩柯机构与活动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后壳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前壳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左斜推块/右斜推块/下斜推块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右斜模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下模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所注塑产品的轴测图一;

图16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优实施例所注塑产品的轴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5和图16,图15和图16均为本发明所注塑成型产品结构图,产品为电吹风主壳手柄一体化外壳,包括主壳部分510和手柄部分520,手柄部分520为手柄安装时的手柄外壳,一体化结构设计的电吹风外壳,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使用手感舒适,主壳部分510呈圆柱形,其内部设有滑槽540和定位件530,主壳部分510与手柄部分520的连接处环绕设置有透气孔,其手柄部分520的底部设有半圆形手柄座。

一并参照图1至图14,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一种电吹风外壳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10、后模120、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固定在注塑设备上,前模110能够前后移动,后移实现与后模120的合模过程。

后模120,为定模,固定在注塑设备上,上中部穿设有内缩柯机构160,内缩柯机构160用于形成主壳部分510的内表面,下中部设有第一凸模121,第一凸模121用于形成手柄部分520的内表面。

前模110,上部设有向后的凸起部分,上中部设有第一凹腔112,第一凹腔112用于成型主壳的外表面部分,消除分模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产品美观的线痕结构,下中部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二凹腔113,第二凹腔113用于成型产品外表面。第一凹腔112的中部设有注塑孔111,料液由注塑孔111进入前模110与后模120的成型型腔中。第一凹腔112和第二凹腔113之间形成两左右斜向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第一斜模和第二斜槽分别用于容置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

左斜模130,设置在后模120左下方并能够朝着第一凸模121的顶部方向移动,用于成型手柄部分520与主壳部分510的连接处的左半部分。

右斜模140,设置在后模120左下方并能够朝着第一凸模121的顶部方向移动,用于成型手柄部分520与主壳部分510的连接处的右半部分。

在本模具中,合模时,内缩柯机构160穿过后模120并抵接在第一凹腔112最深处,内缩柯机构160的前端面为平面并能够完全贴合在第一凹腔112的最深处位置,第一凹腔112与内缩柯机构160、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形成主壳部分510的主壳型腔,第一凸模121和第二凹腔113之间形成手柄部分520的与主壳型腔相连通的手柄型腔。左斜模130在合模后贴合在第一斜槽内,右斜模140在合模后贴合在第二斜槽内,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紧凑。

内缩柯机构160包括内缩脱膜161和若干伸缩瓣,伸缩瓣用于形成主壳部分510内侧面上的定位块以及主壳部位与手柄部分520的内连接口550,内缩脱膜161上环形设置有若干朝向前模110并沿内缩脱膜161中心轴线倾斜的瓣槽167,瓣槽167为设置在内缩脱膜161上的斜槽,伸缩瓣能够在瓣槽167内移动并沿着瓣槽167向前伸出,逐渐脱离主壳部分510的内侧面,使得伸缩瓣除前端面外其余部分不再与主壳部分510相接触。

后模120的上中部设有推板170,推板170跨设在内缩柯机构160上,推板170能够沿着内缩柯机构160外轮廓移动并将产品推出后模120,实现脱膜过程。其脱膜过程还包括伸缩瓣的伸出过程,伸缩瓣与推板170同时将产品推出后模120,且伸缩瓣在推出过程中由于斜向下运动而逐渐脱离主壳部分510内侧面。

伸缩瓣包括有上伸缩瓣162、左伸缩瓣163、右伸缩瓣164和下伸缩瓣165,下伸缩瓣165底部设有第二凸模166,合模时第二凸模166与第一凸模121相配合形成产品中主壳部分510与手柄部分520的连接口550。上伸缩瓣162、左伸缩瓣163、右伸缩瓣164和下伸缩瓣165上设有用于扣在瓣槽167内的限位边,下伸缩瓣165可通过与后模120或推板170的抵接处相配合设置在瓣槽167内,当然,下伸缩瓣165同样可以通过限位边限制在瓣槽167内。

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的末端均设有后斜推面420,前模110上固设有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用于推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移动,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上设有与后斜推面420相配合的前斜推面410,合模过程中,前模110水平向后模120移动,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逐渐贴合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的末端,并通过前斜推面410逐渐推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向第一凸模121的底部移动,当前模110和后模120相闭合时,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恰好相密闭贴合形成手柄部分520和主壳部分510的外表面并形成透气孔。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末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条221,限位条221之间形成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的运动通道,前模110推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移动时,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通过运动通道向第一凸模121顶部运动。本实施例中,前模110在合模过程中同时推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进行合模过程,仅需要一个运动件就能够实现整个型腔的合模过程,结构简单方便,不用另设驱动部件驱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移动,实现多联动过程,大大提高了合模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合模精度。

还包括有活动板240,活动板240上固设有与伸缩瓣相配合的安装块180,安装块180前侧设有扣槽181,伸缩瓣的末端卡在扣槽181上并能够沿着扣槽181进行移动,其移动距离为伸缩瓣沿瓣槽167移动时的向内缩脱膜161中心线的收缩距离,扣槽181用于补偿伸缩瓣沿内缩脱膜161中心线上的收缩距离,推板170通过固定杆固接在活动板240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推板170和活动板240上。活动板240向前移动,同时推动伸缩瓣和推板170向前移动,将产品从后模120中推出,伸缩瓣在沿着瓣槽167向内缩脱膜161中心线斜向运动,其前端推动产品前端,推板170推动产品的后端移动,由于伸缩瓣和推板170均通过活动板240驱动移动,伸缩瓣的水平移动距离与推板170的水平移动距离相同,能够实现同时推动过程,增加脱膜效率。当然,仅通过伸缩瓣以能够实现其脱膜过程,推板170用于辅助伸缩瓣推出产品,实现快速脱膜过程,提高脱膜效率,增加推力。伸缩瓣的末端除了扣接在安装块180上,由于伸缩瓣穿过后模120和设置在瓣槽167中,还可以通过直接抵接在活动板240上的方式使得活动板240推动伸缩瓣在瓣槽167内移动。

还包括有设置在后模120底部的下模150,下模150用于形成半圆形手柄座,第一凸模121的底部设有凹面123,下模150的顶部设有与凹面123向配合的底凸模151,下模150底部同样设有后斜推面420,前模110底部设有下斜推块213,下斜推块213与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同理,通过前斜推面410推动下模150向上运动,在合模过程中与移动形成产品型腔。同样,下模150两侧设有限位条221,限位条221限制下进行上下运动,下模150底部通过阶梯槽卡在后模120上。

还包括有前壳210、后壳220和固定板230,前模110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前壳210内,前壳210推动后模120向前模110移动,前壳210上设有通入注塑液的注塑口,后模120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后壳220内,后壳220通过固定柱固接在固定板230上,活动板240的四角处设有限位柱320,限位柱320的端部穿设在后壳220内并能够在后壳220内进行前后移动,限位柱320上套设有弹簧310,弹簧310用于推动活动板240复位使得活动板240抵在固定板230上。内缩脱膜161通过连接杆固接在固定板230上,连接杆穿过活动板240。前模110上还固设有用于形成手柄部分520若干通孔的插针,合模和开模时插针随着前模110进行前后移动。前壳210可通过液压缸或滚珠丝杆结构推动前模110与后模120结合。前壳210、前模110、后模120和后壳220内穿设有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组成冷却系统,冷却水管道用于实现前模110和后模120的快速冷却过程。固定板230两侧设有侧外壳250,侧外壳250之间形成活动板240的行程槽,限制活动板240进行前后运动。

本实施例中,后壳220上设有容置左斜模130、右斜模140和下模150的容置槽,左斜模130、右斜模140和下模150处于初始位置时设置在容置槽内,左斜推块211、右斜推块212和下斜推块213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接在前壳210上,由于前模110固接在前壳210上,前模110、左斜推块211、右斜推块212和下斜推块213相对位置固定,与左斜推块211、右斜推块212和下斜推块213固接在前模110上的效果相同。

此外,第一凸模121内还穿设有形成手柄部分520内表面上的盲孔560的顶针,顶针与第二凹腔113形成产品手柄部分520内在部件的安装孔即上述盲孔560。同时顶针可通过固接在活动板240上,通过伸缩瓣和推板170共同完成脱膜过程。

具体实施时,该注塑模具的注塑成型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a,前壳210推动前模110相后平移,平移过程中左斜推块211和右斜推块212分别推动左斜模130和右斜模140朝向第一凸模121的顶部移动,下斜推块213推动下模150向上运动,直至前模110与后模120相闭合,完成合模过程,此时第一凹腔112、内缩柯机构160、第二凸模166、第二凹腔113、第一凸模121和底凸模151形成一闭合型腔,该闭合型腔为产品型腔;

步骤b,从前模110的注塑孔111中往闭合型腔内注入注塑液,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形成产品;

步骤c,前壳210推动前模110从后模120上脱离,左斜模130、右斜模140和下模150通过重力分别退回至后模120的左下方、右下方和正底部,活动板240推动推板170和伸缩瓣将产品从后模120和内缩壳中顶出,使得产品脱离后模120,完成脱膜过程。

此外,前模110从后模120中脱离后,左斜模130、右斜模140和下模150还可通过复位拉簧回复至初始位置。

实施例2

前壳210和后模120相分离,前模110通过独立的驱动件进行驱动,该驱动件可以为液压缸或滚珠丝杆结构,左斜推块211、右斜推块212和下斜推块213固接在前壳210上,驱动件推动前模110与后模120相合模后,前壳210通过左斜推块211、右斜推块212和下斜推块213分别推动左斜模130、右斜模140和下斜模进行合模过程,同样能够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此外,注塑孔111除了设置在前模110上,还可设置在后模120上,当注塑孔111设置在后模120上时,前模110上设有进水针,下伸缩瓣165上设有避空槽,避空槽用于防止下伸缩瓣165影响进水针,同样能够达到注塑成型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