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5910发布日期:2019-11-09 00:3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增塑剂添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但能降低物料的玻璃化温度和塑料成型加工时的熔体黏度,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能长期保留在塑料制品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体,均称为增塑剂。

然而现在没有合适的添加装置,同时现在的添加装置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现有的添加的专用装置还存在着无法确定添加液位量,液体增塑剂添加时混合不均匀容易出现使用效果不理想和不便于调节装置的位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添加的专用装置存在着无法确定添加液位量,液体增塑剂添加时混合不均匀容易出现使用效果不理想和不便于调节装置的位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包括固定帽,支撑柱,移动座,带刹车片万向轮,调节管,调节螺栓,增塑剂储存罐,罐盖,驱动电机,自吸泵,金属软管,移动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和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所述的固定帽螺纹连接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柱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的左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带刹车片万向轮分别螺栓安装在移动座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调节管活动套接在支撑柱的外壁上部;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管和支撑柱的连接处;所述的增塑剂储存罐纵向抱箍安装在支撑柱的右下侧;所述的罐盖螺纹连接在增塑剂储存罐的上端进口处;所述的驱动电机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罐盖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自吸泵螺栓安装在增塑剂储存罐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柄左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的右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金属软管一端螺纹连接在自吸泵的右端出口处,另一端与增塑剂专用推射器相连接;所述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通过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设置在移动座的右上侧;所述的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设置在增塑剂储存罐的内部;所述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包括推拉柄,活塞杆,活塞盘,推射筒,导流罩,推射嘴和液位线,所述的推拉柄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活塞杆的上端;所述的活塞杆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活塞盘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盘过渡插接在推射筒的内部上端;所述的推射筒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罩的内部上端;所述的推射嘴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罩的下端;所述的液位线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推射筒的正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包括升降杆主体,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固定环,伸缩杆,固定套管和翼形螺栓,所述的升降杆主体横向左端轴接在第一固定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固定座螺栓安装在升降杆主体的右下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环的左侧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升降杆主体的右端;所述的伸缩杆纵向上端轴接在第二固定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纵向下部插接在固定套管的内部上侧;所述的翼形螺栓螺纹连接在伸缩杆和固定套管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的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包括拆卸管,搅拌轴,拆卸螺栓,搅拌叶,搅拌杆和搅拌条,所述的拆卸管纵向套接在搅拌轴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拆卸螺栓螺纹连接在拆卸管和搅拌轴的连接处;所述的搅拌叶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搅拌轴的下端;所述的搅拌杆分别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内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搅拌条分别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搅拌杆的下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自吸泵和增塑剂储存罐之间管路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罐盖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软管的另一端与推射筒的左上侧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罩具体采用漏斗状PVC塑料罩。

优选的,所述的液位线具体采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所述的液位线的上端设置为零起始段。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罩和推射嘴之间螺纹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的推射筒具体采用透明PVC塑料筒。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杆主体具体采用不锈钢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焊接在调节管的右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推射筒纵向螺纹连接在固定环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套管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的右上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轴纵向上端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具体采用不锈钢螺旋叶。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条具体采用不锈钢条。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775的直流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的自吸泵具体采用型号为DP-60-24V的电动吸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推拉柄,活塞杆,活塞盘,推射筒,导流罩,推射嘴和液位线的设置,有利于实现液体增塑剂的注射式添加功能,同时可便于确定添加时的液位位置,以保证使用时的节约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升降杆主体,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固定环,伸缩杆,固定套管和翼形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添加情况进行调节添加的角度,以便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拆卸管,搅拌轴,拆卸螺栓,搅拌叶,搅拌杆和搅拌条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液体增塑剂添加时混合不均匀容易出现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保证添加时的便捷性,保证添加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帽,支撑柱,调节管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滑动调节调节管的位置,以便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带刹车片万向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或者固定该装置,便于操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增塑剂储存罐和罐盖的设置,有利于储存液体增塑剂,便于进行添加工作。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吸泵的设置,有利于采取添加吸取的方式,提高添加效率。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柄的设置,有利于推动装置进行移动,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1、固定帽;2、支撑柱;3、移动座;4、带刹车片万向轮;5、调节管;6、调节螺栓;7、增塑剂储存罐;8、罐盖;9、驱动电机;10、自吸泵;11、金属软管;12、移动柄;13、增塑剂专用推射器;131、推拉柄;132、活塞杆;133、活塞盘;134、推射筒;135、导流罩;136、推射嘴;137、液位线;14、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1、升降杆主体;142、第一固定座;143、第二固定座;144、固定环;145、伸缩杆;146、固定套管;147、翼形螺栓;15、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151、拆卸管;152、搅拌轴;153、拆卸螺栓;154、搅拌叶;155、搅拌杆;156、搅拌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体增塑剂添加的专用装置,包括固定帽1,支撑柱2,移动座3,带刹车片万向轮4,调节管5,调节螺栓6,增塑剂储存罐7,罐盖8,驱动电机9,自吸泵10,金属软管11,移动柄12,增塑剂专用推射器13,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和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15,所述的固定帽1螺纹连接在支撑柱2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柱2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3的左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带刹车片万向轮4分别螺栓安装在移动座3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调节管5活动套接在支撑柱2的外壁上部;所述的调节螺栓6螺纹连接在调节管5和支撑柱2的连接处;所述的增塑剂储存罐7纵向抱箍安装在支撑柱2的右下侧;所述的罐盖8螺纹连接在增塑剂储存罐7的上端进口处;所述的驱动电机9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罐盖8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自吸泵10螺栓安装在增塑剂储存罐7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柄12左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3的右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金属软管11一端螺纹连接在自吸泵10的右端出口处,另一端与增塑剂专用推射器13相连接;所述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13通过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设置在移动座3的右上侧;所述的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15设置在增塑剂储存罐7的内部;所述的增塑剂专用推射器13包括推拉柄131,活塞杆132,活塞盘133,推射筒134,导流罩135,推射嘴136和液位线137,所述的推拉柄131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活塞杆132的上端;所述的活塞杆132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活塞盘133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盘133过渡插接在推射筒134的内部上端;所述的推射筒134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罩135的内部上端;所述的推射嘴136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罩135的下端;所述的液位线137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推射筒134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添加液体增塑剂时,打开罐盖8向增塑剂储存罐7内部,通过自吸泵10将液体增塑剂从增塑剂储存罐7中经过金属软管11导入推射筒134内部,通过液位线137实时确定推射筒134内部的液体增塑剂液量,最后停止供应即可,通过手持推拉柄131推动活塞杆132使得活塞盘133在推射筒134内部移动,即可将液体增塑剂通过导流罩135导入推射嘴136内部,即可进行添加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角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包括升降杆主体141,第一固定座142,第二固定座143,固定环144,伸缩杆145,固定套管146和翼形螺栓147,所述的升降杆主体141横向左端轴接在第一固定座14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固定座143螺栓安装在升降杆主体141的右下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环144的左侧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升降杆主体141的右端;所述的伸缩杆145纵向上端轴接在第二固定座14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145纵向下部插接在固定套管146的内部上侧;所述的翼形螺栓147螺纹连接在伸缩杆145和固定套管146的连接处,为了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可以通过放松翼形螺栓147,可以伸缩调节伸缩杆145在固定套管146内部的位置,使得升降杆主体141在第一固定座142内部上下移动工作,确定升降杆主体141的高度后即可锁紧翼形螺栓147,以便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防粘稠搅拌拆卸叶结构15包括拆卸管151,搅拌轴152,拆卸螺栓153,搅拌叶154,搅拌杆155和搅拌条156,所述的拆卸管151纵向套接在搅拌轴15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拆卸螺栓153螺纹连接在拆卸管151和搅拌轴152的连接处;所述的搅拌叶154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搅拌轴152的下端;所述的搅拌杆155分别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内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管15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搅拌条156分别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搅拌杆155的下部中间位置,为了避免液体增塑剂出现粘稠的问题,可以通过驱动电机9驱动搅拌轴152旋转动作,此时通过拆卸管151带动搅拌杆155旋转,并通过搅拌条156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得液体增塑剂混合更加充分,可增加流动性,保证添加效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自吸泵10和增塑剂储存罐7之间管路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罐盖8的内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金属软管11的另一端与推射筒134的左上侧螺纹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导流罩135具体采用漏斗状PVC塑料罩。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液位线137具体采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所述的液位线137的上端设置为零起始段。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导流罩135和推射嘴136之间螺纹连接有单向阀。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推射筒134具体采用透明PVC塑料筒。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杆主体141具体采用不锈钢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座142焊接在调节管5的右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推射筒134纵向螺纹连接在固定环144的内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套管146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移动座3的右上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轴152纵向上端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下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叶154具体采用不锈钢螺旋叶。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条156具体采用不锈钢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驱动电机9具体采用型号为775的直流电动机。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自吸泵10具体采用型号为DP-60-24V的电动吸泵。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添加液体增塑剂时,打开罐盖8向增塑剂储存罐7内部,通过自吸泵10将液体增塑剂从增塑剂储存罐7中经过金属软管11导入推射筒134内部,通过液位线137实时确定推射筒134内部的液体增塑剂液量,最后停止供应即可,通过手持推拉柄131推动活塞杆132使得活塞盘133在推射筒134内部移动,即可将液体增塑剂通过导流罩135导入推射嘴136内部,即可进行添加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可以通过放松翼形螺栓147,可以伸缩调节伸缩杆145在固定套管146内部的位置,使得升降杆主体141在第一固定座142内部上下移动工作,确定升降杆主体141的高度后即可锁紧翼形螺栓147,以便更好的进行添加工作,为了避免液体增塑剂出现粘稠的问题,可以通过驱动电机9驱动搅拌轴152旋转动作,此时通过拆卸管151带动搅拌杆155旋转,并通过搅拌条156进行搅拌工作,以使得液体增塑剂混合更加充分,可增加流动性,保证添加效率。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