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皮带接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2717发布日期:2019-10-19 02:54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重型皮带接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接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型皮带接驳机。



背景技术:

皮带接驳机是一种对两段皮带进行热压连接的设备,使两段独立的皮带能够实现无痕连接。现有技术的皮带接驳机,刚度往往较差,不能很好满足大接驳压力的使用要求(比如接驳硫化成型的两段橡胶皮带),如果要提高承受的接驳压力,需要接驳机的上下支座的铁板进行加大尺寸的加厚设计,而且接驳机的锁紧部件也需进行额外的加强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刚度好,可满足大接驳压力的使用要求,同时方便制作的重型皮带接驳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重型皮带接驳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上下支座,上支座内设有上压板,下支座内设有下压板,其特征在于:上下支座具有相同的拱形壳体结构,上下支座由拱形顶板、底板和内衬板固定连接组成,拱形顶板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具有拱形形状,拱形顶板的前后设有下翻边,底板也沿前后方向设置,底板的前后设有上翻边,上下翻边折叠重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内衬板与拱形顶板同方向设置并左右设有多块,内衬板的顶部具有弧形面贴合拱形顶板,内衬板的底部为平面贴合底板,内衬板的顶部设有上铆榫凸出,拱形顶板设有对应上铆榫凸出的上铆榫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皮带接驳机,首先上下支座采用了铆榫方式加焊接的连接结构,并且上下支座的顶部设计为拱形形状,所以不仅制作方便,而且整体刚度好,可满足大接驳压力的使用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板的底部设有下铆榫凸出,底板设有对应下铆榫凸出的下铆榫孔。上述设计同样增加连接强度,提高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座的前后固定设有上吊耳板,上吊耳板内转动设有上轴杆,上轴杆连接上扣板,上扣板设有上扣眼,所述下支座的前后设有下吊耳板,下吊耳板内转动设有下轴杆,下轴杆连接下扣板,下扣板设有下扣眼;当上扣板向下翻转、下扣板向上翻转后,上下扣眼相互对准并形成可插入锁紧销的贯通孔。上述设计改变了传统接驳机的锁紧结构,提高锁紧部位的刚度,进而满足大接驳压力的使用要求,具体工作原理是:当待接驳的两段皮带被放入到接驳机的上下压板中间后,操作上扣板向下翻转、下扣板向上翻转,于是上下扣眼相互对准,这时将锁紧销插入到贯通孔内,然后上气囊推动上压板向下,将待接驳的皮带压紧在下压板上,此时由于锁紧销的锁住,上下支座之间不会分开,使皮带接驳工作得以完成,上述的锁紧结构相比传统的锁紧杆锁紧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板设有三条。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支座的结构图,

图3为图2去除拱形顶板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重型皮带接驳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上支座1、下支座3,上支座1内设有由气囊推动的上压板2,下支座3内设有固定的下压板4,上下支座具有相同的拱形壳体结构,上支座1由拱形顶板101、底板107和内衬板106固定连接组成,拱形顶板101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具有拱形形状,拱形顶板101的前后设有下翻边104,底板107也沿前后方向设置,底板107的前后设有上翻边105,上下翻边折叠重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内衬板106与拱形顶板101同方向设置并左右设有三块,内衬板106的顶部具有弧形面贴合拱形顶板101,内衬板106的底部为平面贴合底板107,内衬板106的顶部设有上铆榫凸出103,拱形顶板101设有对应上铆榫凸出103的上铆榫孔102,内衬板106与拱形顶板101在进行铆榫连接后再在铆榫连接处进行焊接,所述内衬板106的底部设有下铆榫凸出,底板107设有对应下铆榫凸出的下铆榫孔,内衬板106与底板107在进行铆榫连接后再在铆榫连接处进行焊接。

所述上支座1的前后固定设有上吊耳板6,上吊耳板6内转动设有上轴杆5,上轴杆5连接上扣板8,上扣板8设有长方形的上扣眼7,所述下支座3的前后设有下吊耳板10,下吊耳板10内转动设有下轴杆11,下轴杆11连接下扣板9,下扣板9设有长方形的下扣眼;当上扣板8向下翻转、下扣板9向上翻转后,上下扣眼相互对准并形成可插入锁紧销12的贯通孔,锁紧销12为方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