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油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448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双油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油缸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对于由内螺纹的注塑件,传统的注塑模具采用单油缸带动动模板与静模板配合形成注塑腔,内螺纹成型块则设置在注塑腔内部,进而完成内螺纹的成型,然而这种加工方式在取件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同时取件时容易损伤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取件方便、成型效果好、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双油缸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底板、模板、油缸组件以及攻丝组件,所述模板内嵌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油缸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均与所述底板固定配合,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均设置有合模块,所述合模块上设有第一成型槽,两个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配合形成第一注塑腔,所述攻丝组件包括螺纹柱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柱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纹柱旋转,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正下方。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采用两个由液压缸带动运行的合模块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注塑腔,进而防止模板与攻丝组件配合导致注塑件卡住,使注塑件更容易取出。传统的取件方式是由人工将注塑件从固定的内螺纹成型件中旋转取出,通过采用可转动式的螺纹柱作为内螺纹的成型件,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纹柱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螺纹柱自动旋转与注塑件脱离,进而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模板上设有若干对接块,所述上模具上设有与所述对接块相适配的对接槽。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对接块以及相适配的所述对接槽,进而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的配合更准确,提高注塑件的成型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模板和所述上模具上均设有第二成型槽,两个所述第二成型槽配合形成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二注塑腔与所述第一注塑腔相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成型槽配合形成第二注塑腔,进而实现对无内螺纹要求的注塑件进行注塑,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二注塑腔与所述第一注塑腔相连通,进而实现两者同时进行注塑工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链轮以及链条,所述链轮固定在所述螺纹柱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传动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采用链传动带动所述螺纹柱转动。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上模具上设有与若干导向柱一一对应配合的导向槽。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和对应配合的导向槽,进而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的配合更准确,提高注塑件的成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下模具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包括底板3、模板4、油缸组件以及攻丝组件,所述模板4内嵌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油缸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液压缸5,两个所述液压缸5均与所述底板3固定配合,两个所述液压缸5的活动端均设置有合模块6,两个所述合模块6上均设有第一成型槽7,两个所述第一成型槽7相配合形成第一注塑腔,所述攻丝组件包括螺纹柱8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底板3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柱8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螺纹柱8旋转,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柱8的底端与所述底板3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4上设有若干对接块9,所述上模具1上设有与所述对接块9相适配的对接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4和所述上模具1上均设有第二成型槽10,两个所述第二成型槽10配合形成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二注塑腔与所述第一注塑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链轮以及链条,所述链轮固定在所述螺纹柱8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传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上设有若干导向柱11,所述上模具1上设有与若干导向柱11一一对应配合的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首先,所述上模具1和所述下模具2合模,两个所述液压缸5均伸出使两个所述合模块6相配合,从所述上模具1中对所述第一注塑腔和所述第二注塑腔进行注塑,注塑完毕且产品凝固成型后,所述上模具1上移,然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螺纹柱8旋转并下移,产品的内螺纹与所述螺纹柱8上端分离后,两个所述液压缸5均缩回,进而取出产品。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