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3889发布日期:2020-04-10 16:59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上的抽真空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



背景技术:

挤出机主要应用于塑料行业,挤出机在对原料进行加热熔融的时候,物料进入挤出机的时候会伴随空气进入,若果气体始终不从挤出机中排出,导致挤出机内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气体产生的气泡会落塑料产品的表面,使得产品的表面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目前,公开号为cn10848170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挤出机的抽真空装置,它包括连接于挤出机侧壁上的抽真空管,所述抽真空管上连接有集尘室,所述集尘室内设有依次排布的除油机构、脱水机构和集尘机构,所述集尘室的一侧连接有转向管,转向管上连接有真空泵,所述集尘室内设有背向转向管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与转向管之间留有出风通道;所述集尘室上可拆卸连接有封盖。

这种用于挤出机的抽真空装置,在对挤出机进行抽真空的时候,会携带挤出机内的物料,由于挤出机内的温度很高,物料刚开始时处于熔融状态,随着远离挤出机,从而使得物料周边环境温度会降低,物料会凝固,并且物料比较小,随着气流移动,物料会附着在转向管上,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转向管会被完全堵上,此时真空泵将无法对挤出机进行抽真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其优点是,将物料收集起来,有效防止真空泵被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包括与挤出机相连的真空管、与真空罐相连的真空泵,所述真空管和所述真空泵之间设有真空罐,所述真空罐内设有用于装冷却水的夹层,所述真空管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真空管和所述排气管上均设有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将真空罐中的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内形成负压,自动将挤出机内的气体吸入真空罐中。气体计入真空罐中时,此时气体进入真空罐中,气体中携带的物料由高温环境进入到低温环境会凝固,由于真空泵此时不工作,依靠真空罐的负压吸收气体,因此物料会沉淀在真空罐中,从而防止物料进入真空泵中,导致真空泵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罐内设有收料桶,所述真空罐上可拆卸设有盖板,所述真空罐上用于将所述盖板锁紧在所述真空罐上的锁紧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料桶用于收集物料,使得从挤出机内吸附出料的物料被收集在收料桶中。盖板可拆卸连接在真空罐上,从而使得盖板能够打开,这样便于将收料桶取出,对收料桶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周向固定在所述真空罐外侧壁上的若干卡钩,所述卡钩竖直设置且所述卡钩的中部位置铰接在所述真空罐上,所述真空罐上位于所述卡钩的下部和所述真空罐之间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上轴想均布若干与所述卡钩一一对应的楔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装置用于将盖板锁紧在真空罐上。转动圆环,使得楔面抵触卡钩,从而使得卡钩的上端相互靠近,同时挤压盖板,将盖板挤压在真空罐上,从而实现将盖板固定在真空罐上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环的外侧壁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转杆,所述真空管的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与所述转杆配合的拨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杆便于抓接,从而便于转动圆环。当圆环推动卡钩将盖板挤压在真空罐上时,此时滑动拨叉,使得拨叉插接在转杆上,这样防止转杆回转,进一步确保卡钩的位置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钩的下端靠近所述圆环的内侧壁上沿水平方向焊接有连接球,所述楔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球配合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圆环时,通过楔面挤压卡钩,但是反向转动圆环,卡钩不能够自动与盖板脱离,从而不够简便。连接球用于连接卡钩和圆环,当圆环转动时,能够带动卡钩靠近盖板,也能够带动卡钩脱离盖板,这样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设有周向均布若干与所述卡钩配合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对盖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盖板错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嵌设有橡胶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用于提高盖板和真空罐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罐的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真空泵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螺纹连接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橡胶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便于移动真空罐,当真空罐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转动支撑杆,使得支撑杆抵触到地面上,使得万向轮脱离地面,进而防止底板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挤出机内的被带出的物料能够被收集起来,从而不会将真空泵堵塞住;

2、盖板能够快速从真空罐上拆卸下来,便于将收料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真空罐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真空罐;11、真空泵;12、真空管;13、盖板;14、收料桶;15、阀门;16、排气管;17、限位槽;18、橡胶圈;19、夹层;2、锁紧装置;21、卡钩;22、固定座;23、连接球;3、圆环;31、转杆;32、圆球;33、拨叉;34、连接板;35、弹簧;36、滑槽;37、楔面;4、底板;41、万向轮;4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用在挤出机上的抽真空罐,包括与挤出机相连的真空管12、与真空罐1相连的真空泵11,在真空管12和真空泵11之间设置真空罐1,真空管12与挤出机相连接,在真空罐1上设置排气管16,排气管16和真空泵11连接,在真空管12上和排气管16上均设置阀门15。首先启动真空泵11,将真空罐1内的气体排出,使得真空罐1内形成负压,从而对挤出机的空气产生吸力,将挤出机内的空气吸入到真空罐1中,真空泵11间断性的工作,从而源源不断的对挤出机进行吸气。

参考图2和图3,在真空罐1的侧壁中设置夹层19,夹层19中注入冷却水,从而加速气体的冷却。在真空罐1内设置收料桶14。当挤出机内的气体被吸收到真空罐1中时,会带有物料,物料冷却后,会聚集在一起并且凝固,此时物料下沉被收集在收料桶14中,便于回收利用。在真空罐1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13,这样便于将收料桶14从真空罐1中取出。

参考图3和图4,在真空罐1的侧壁上设置锁紧装置2,锁紧装置2用于将盖板13可拆卸连接在真空罐1上。锁紧装置2包括周向均布在真空罐1侧壁上的三个卡钩21,在真空罐1的侧壁上设置固定座22,卡钩21的中间部位转动连接在固定座22上。在真空罐1上转动连接圆环3,圆环3位于卡钩21和真空罐1之间,在圆环3上设置三个楔面37,三个楔面37与三个卡钩21一一对应。转动圆环3时,楔面37挤压卡钩21,使得卡钩21的下端向远离真空罐1的方向移动,卡钩21的上端向靠近盖板1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卡钩21的上端挤压盖板13,将盖板13固定在真空罐1上;当需要拆卸盖板13时,反向转动圆环3即可。盖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与卡钩21配合的限位槽17。限位槽17对盖板13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盖板13错位。

参考图3和图4,在真空罐1的外壁上设置环形的凸棱,圆环3卡接在圆环3上,从而防止圆环3上下移动。在圆环3上沿圆环3的径向方向设置转杆31,转杆31焊接在圆环3上,在圆环3的一端设置圆球32,圆球32便于抓接。在真空罐1的侧壁上沿真空罐1的径向方向焊接连接板34,在连接板34上竖直滑移连接拨叉33,当圆环3推动卡钩21将盖板13挤压在真空罐1上时,此时滑动拨叉33,使得拨叉33插接在转杆31上,这样防止转杆31回转,进一步确保卡钩21的位置稳定。在拨叉33上套设弹簧35,弹簧35的两端分别抵触在连接板34上和拨叉33上,弹簧35用于防止拨叉33和转杆31脱离。

参考图3,在卡钩21上靠近楔面37的位置设置连接球23,连接球23焊接在卡钩21上,在楔面37上沿楔面37开设滑槽36,连接球23滑移连接在滑槽36中且不能够沿圆环3的径向方向脱离楔面37。当转动圆环3时,通过斜面挤压卡钩21,但是反向转动圆环3,卡钩21不能够自动与盖板13脱离,从而不够简便。连接球23用于连接卡钩21和圆环3,从而能够带动卡钩21靠近盖板13,也能够带动卡钩21脱离盖板13。

参考图2和图3,在盖板13和真空罐1之间设置橡胶圈18,橡胶圈18用于提高盖板13和真空罐1之间的密封性。

参考图1,在真空罐1的下端设置底板4,在底板4的下表面设置四个万向轮41。万向轮41的设置便于移动真空罐1,在底板4上沿竖直方向螺纹连接支撑杆42。当真空罐1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转动支撑杆42,使得支撑杆42抵触到地面上,使得万向轮41脱离地面,进而防止底板4移动。在支撑杆42的下端还设置橡胶垫,橡胶垫用于提高支撑杆42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确保底板4和真空罐1的稳定性。

动作过程:真空泵11周期性的对真空罐1内抽气,使得挤出机内的气体和物料在真空罐1中冷却和沉淀,在定期对收料桶14内物料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