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046发布日期:2020-04-10 17:0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塑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其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目前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中,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是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而在将可降解塑料母粒制备成可降解塑料板材后,需要用到真空吸塑设备,通过真空吸塑将可降解塑料板材吸塑成为杯状,并通过冲切装置将杯体冲切下来后进行收集,而卷材废料则在收卷后进行回收利用,由于杯体掉落后杂乱无章,一般需要人工将其进行码叠以方便进行包装。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96993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塑料水杯凹模吸塑装置,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的出料侧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的出料侧设置有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上成型组件和下成型组件,成型机构的出料侧设置有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切割组件和支撑组件,切割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还安装有用于收集落下的塑料水杯的收集机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塑料卷材经过加热、吸塑成型和冲切后,卷材废料被单独收集以回收利用,而塑料水杯则落下进行收集;由于塑料水杯落下并落在收集机构内时,塑料水杯均是杂乱无章的,且由于吸塑机成型的塑料水杯数量较多,因此需要多个操作工人对落入收集机构内的塑料水杯进行整理,才可送入下一道工序;通过人工对塑料水杯进行整理的方式十分耗时耗力,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通过机械的方式对吸塑成型成型完成的可降解塑料杯进行收集的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其具有通过机械的方式对吸塑成型完成的可降解塑料杯进行收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位于所述机架靠近来料端的一侧;所述收集机构还包括运输部件,所述运输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收集槽内的第一转辊,所述第一转辊上安装有若干第一转盘,所述收集槽远离来料端一侧的内壁上还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高于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上安装有若干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辊远离所述第一转辊一侧的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上安装有若干第三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上安装有第一传送条;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传送条之间的距离与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的内径相同,所述收集槽一侧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运输电机,所述运输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辊的一端键连接;所述第三转辊远离所述第二转辊一侧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整理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已经吸塑成型的可降解塑料杯落入收集槽内后,由于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重量比杯口的重量更大,即可降解塑料杯的重心偏向于杯底,而相邻的两根第一传送条之间的距离与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的内径相同,因此可降解塑料杯会嵌入相邻的两个第一传送条之间,而杯口处的并在经由第一传送条将收集槽的可降解塑料杯传输而出,可降解塑料杯经过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落到整理部件内,并被整理部件收集整理;实现了通过机械方式对吸塑成型完成的可降解塑料杯进行收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理部件包括第四转盘,所述第四转盘安装在所述第三转盘之间的所述第三转辊上,且所述第四转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转盘的直径,所述第二转辊下方的所述收集槽的内壁上还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辊,第四转辊上安装有第五转盘,所述第四转盘和所述第五转盘上安装有第二传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可降解塑料杯在第一传送条上为竖直状态,不便于整理套接,而在第三转盘之间设置的第四转盘,在第二转辊下方的第五转盘使第二传送条为倾斜设置,即第一传送条和第二传送条从第四转盘到第五转盘距离变大,则在第一传送条传输可降解塑料杯的同时,可降解塑料杯越靠近第三转辊,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与第二传送条的距离越小;最终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与第二传送条接触,随着第一传送条和第二传送条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降解塑料杯不断倾斜,最终可降解塑料杯变为水平状态,且杯口朝向远离来料端的一侧并套接在前一个可降解塑料杯上,由于可降解塑料杯从竖直状态到水平状态并套接到签一个可降解塑料杯上不需要工人参与,由机械完成,因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理部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辊远离所述第二转辊一侧的所述机架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安装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传送条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基板且靠近所述第二转辊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料杆,所述导料杆倾斜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三转盘和所述第四转盘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可降解塑料杯在第一传送条和第二传动条的运输下,沿着导料杆运动到两个挡板围成的空腔内,两个挡板对可降解塑料杯形成限位,使可降解塑料杯只能套接到前一个塑料杯上,提高了可降解塑料杯的套接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挡板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限位槽,使可降解塑料杯沿着限位槽滑动,提高了可降解塑料杯的套接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的收集杆,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收集杆的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毛远离所述收集杆的一侧与可降解塑料杯接触;所述收集杆的一端安装有传动轮,多个所述传动轮上安装有皮带,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收集电机,所述收集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收集杆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纯依靠可降解塑料杯之间的推动力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容易因为可降解塑料杯过多导致可降解塑料杯与基板的摩擦力大于可降解塑料杯之间的推力,从而导致可降解塑料杯堆积在基板与收集槽的交界处,从而无法实现可降解塑料杯的套接整理;而收集杆带动第一刷毛转动,第一刷毛推动可降解塑料杯沿着限位槽向远离收集槽的方向滑动,通过主动推动可降解塑料杯的方式降低了可降解塑料杯因为摩擦力过大而不能套接整理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辊上方的所述收集槽的内壁上还转动安装有扫除辊,所述扫除辊的周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组第二刷毛,每组所述第二刷毛均沿着所述扫除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刷毛远离所述扫除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条接触;收集槽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扫除电机,扫除电机的转轴与扫除辊的一端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可降解塑料杯落下时,存在部分可降解塑料杯不是位于第一传送条内,而是卡在第一传送条上,而卡在第一传送条上的可降解塑料杯无法进行后续的套接整理;通过启动扫除电机带动扫除辊转动,并带动设置在扫除辊上的第二刷毛将卡在第一传送条上的可降解塑料杯刷落回收集槽内,降低了第一传送条以不可套接整理的方式运送可降解塑料杯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靠近来料端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解塑料杯一般从高处落下,虽然可降解塑料杯本身重量不大,但是可降解塑料杯在加热吸塑的完成后未完全冷却,杯身较软,若可降解塑料杯与收集槽产生碰撞较大,则容易导致可降解塑料杯变形而报废;而设置倾斜的导料板则对可降解塑料杯进行了缓冲,减小了可降解塑料杯与导料板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力,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板为中空长方体,且所述导料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冷却孔,所述导料板的一侧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导料板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远离所述导料板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气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完全冷却的可降解塑料杯在落入收集槽内后容易因为相互挤压而变形,导致废品率上升,而在导料板上开设冷却孔,并通过冷却气泵向导料板的内部空腔内通空气,导料板内的空气通过冷却孔吹出,以对未完全冷却的可降解塑料杯进行冷却,而冷却完全的可降解塑料杯不易变形,进一步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运输部件将杂乱无章的可降解塑料杯有序运输,并通过整理部件对可降解塑料杯进行整理,通过机械的方式完成了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整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第二传送条,与第一传送条配合,将可降解塑料杯有序套接,通过机械套接取代人工套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通过设置挡板,并在挡板上设置导料杆和刷毛,将可降解塑料杯主动整理到挡板围成的空腔内,不但提高了可降解塑料杯的套接精度,也降低了因为摩擦力导致可降解塑料杯堆积的可能性;

4.通过设置扫除辊和第二刷毛,将未竖直落入第一传送条内的可降解塑料杯刷落回收集槽内,降低了第一传送条以不可套接整理的方式运送可降解塑料杯的可能性;

5.通过设置导料板和冷却气泵,不但对落下的可降解塑料杯进行了缓冲,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冷却,降低了可降解塑料杯变形而报废的可能,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收集机构;21、收集槽;22、导料板;221、冷却孔;23、冷却管;24、冷却气泵;3、运输部件;31、第一转辊;311、第一转盘;32、第二转辊;321、第二转盘;33、第三转辊;331、第三转盘;34、第一传送条;35、运输电机;4、扫除辊;41、第二刷毛;42、扫除电机;5、整理部件;51、第四转盘;52、第四转辊;53、第五转盘;54、第二传送条;55、基板;56、挡板;57、导料杆;58、限位槽;6、收集杆;61、第一刷毛;62、传动轮;63、皮带;64、收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降解塑料杯的收集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收集机构2,收集机构2包括收集槽21,收集槽21安装在机架1靠近来料端一侧的地面上,收集槽21靠近机架1的一侧与机架1固定相连,且收集槽21与机架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

收集槽21靠近来料端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倾斜且中空的导料板22,导料板22的一端与收集槽21靠近来料端一侧的内壁相连,导料板2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收集槽21两侧的内壁相连。导料板2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导料板22的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多个冷却孔221,导料板22上连接有冷却管23,冷却管23与导料板22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冷却管23远离导料板22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气泵24,冷却气泵24固定安装在收集槽21一侧的地面上,冷却气泵24通过冷却管23向导料板22内输送空气。

如图1和图2所示,收集机构2还包括运输部件3,运输部件3包括第一转辊31,第一转辊31转动安装在导料板22下方的收集槽21的内侧壁上,第一转辊31上安装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转盘311;收集槽21远离来料端的内侧壁上还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辊32,第二转辊32高于第一转辊31,且第二转辊32上安装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转盘321;第二转辊32远离第一转辊31一侧的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辊33,第三转辊33的轴线与第二转辊32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三转辊33上安装有多个第三转盘331。

第一转盘311、第二转盘321和第三转盘331上安装有由橡胶制成的第一传送条34,且相邻的两根第一传送条34之间的距离与杯口的内径相同。

收集槽21的外侧壁上还安装有运输电机35,运输电机35的转轴与第一转辊31的一端键连接。第二转辊32上方的收集槽21的内壁上还转动安装有扫除辊4,扫除辊4的周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组第二刷毛41,每组第二刷毛41均沿所述扫除辊4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刷毛41远离扫除辊4的一端与第一传送条34接触;收集槽21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扫除电机42,扫除电机42的转轴与扫除辊4的一端键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收集机构2还包括整理部件5,整理部件5包括第四转盘51,第四转盘51安装在第三转盘331之间的第三转辊33上,且第四转盘51的直径小于第三转盘331的直径,第二转辊32下方的收集槽21的内壁上还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辊52,第四转辊52上安装有第五转盘53,第四转盘51和第五转盘53上安装有第二传送条54。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转辊33远离第二转辊32一侧的机架1上安装有基板55,基板55上垂直安装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挡板56,挡板56与第一传送条34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挡板56之间的基板55且靠近第三转辊33的侧壁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杆57,导料杆57位于第三转盘331和第四转盘51之间的通道内。挡板56之间的基板55上还开设有平行于挡板56的弧形限位槽58。

挡板56远离基板55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挡板56的收集杆6,挡板56之间的收集杆6的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刷毛61,第一刷毛61远离收集杆6的一端与可降解塑料杯接触,两个收集杆6同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轮62,两个传动轮62上安装有皮带63。机架1上还安装有收集电机64,收集电机64的转轴与靠近来料端的收集杆6键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吸塑成型完成后的可降解塑料杯落下,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导料板22上,冷却气泵24将空气通过冷却管23传输入导料板22的内部空腔内,则可降解塑料杯落在导料板22上时,导料板22不但对可降解塑料杯进行缓冲,也通过冷却孔221吹出空气对可降解塑料杯进行进一步冷却;经过导料板22缓冲和冷却后的可降解塑料杯落在第一传送条34上。

在此过程中运输电机35启动,运输电机35转动带动第一转辊31转动,第一转辊31转动带动第一传送条34转动,并通过第一传送条34带动第二转辊32和第三转辊33转动,第一传送条34转动过程中带动可降解塑料杯,由于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重量大于杯口的重量,且杯底的直径小于杯口的直径,而相邻的两根第一传送条34的距离与杯口的内径相同,因此可降解塑料杯会落入相邻的两根第一传送条34内。

由于第二转辊32高于第一转辊31,因此第一转辊31和第二转辊32之间的第一传送条34倾斜一定角度,以将可降解塑料杯从收集槽21内运输而出。当可降解塑料杯经过第二转辊32时,位于第二转辊32上方的扫除辊4转动,带动第二刷毛41转动。

卡在第一传送条34之间的可降解塑料杯由于有部分高于第一传送条34上,而第二刷毛41与第一传送条34接触,因此此种可降解塑料杯会在第二刷毛41的推动下与第一传送条34上脱离卡紧,并沿着第一传送条34滚动落回收集槽21内。

竖直嵌入相邻的两根第一传送条34内的可降解塑料杯仅有杯口高于第一传送条34,而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壁不厚,即使第二刷毛41刷到可降解塑料杯,也不能将其从第一传送条34上扫落,则该部分未被扫落的可降解塑料杯经由第一传送条34从第二转辊32运输向第三转辊33。

由于第二传送条54与第二转辊32和第三转辊33之间的第一传送条34形成夹角,因此在可降解塑料杯从第二转辊32运输向第三转辊33的过程中,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与第二传送条54的距离逐渐减小,最终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与第二传送条54接触。随着第一传送条34和第二传送条5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第二传送条54将可降解塑料杯托起,即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会与第一传送条34脱离卡紧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第三转盘331的直径大于第四转盘51的直径,而第三转盘331的和第四转盘51的角速度相同,因此第二传送条54的线速度小于第一传送条34的速度,即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速度大于杯底的速度,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相对于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底向前运动,且此时可降解塑料杯的杯口与第一传送条34已经脱离卡紧状态,则可降解塑料杯会向前倾倒,且杯口朝向基板55方向。最终可降解塑料杯水平朝向基板55方向,并在第一传送条34和第二传送条54的推动下进入相邻的两块挡板56之间的基板55上。

与此同时,收集电机64转动,收集电机64带动皮带63转动,并通过皮带63带动多个收集杆6转动,收集杆6转动则第一刷毛61转动,第一刷毛61推动基板55上的可降解塑料杯沿着限位槽58向远离第三转辊33的方向滑动,并套接到前一个可降解塑料杯内,使可降解塑料杯套接收集成摞,工人仅需将成摞的可降解塑料杯取下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