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5246发布日期:2020-06-02 20:2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系列快速原型成型技术的统称,其基本原理都是叠层制造,由快速原型机在x-y平面内通过扫描形式形成工件的截面形状,而在z坐标间断地作层面厚度的位移,最终形成三维制件。现在的3d打印机为使打印线材融化后将其从喷嘴喷出以进行3d打印,因此一个高容量的供线机构是3d打印机所必须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位于同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接的一端的下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面形成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一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或者第二安装座的底面的夹角为90°。

供线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打印机的机身上,然后将收卷有打印线材的卷筒架设在转轴上,然后将打印线材引到打印机的打印机构即可进行打印,其中,在安装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内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安装不同长度的转轴,以在转轴上安装更大的卷筒,能大程度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量。

其中,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打印机机身的顶面,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面与机身的的顶面相抵接,并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支撑面与机身的侧面相抵接,则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卡在打印机机身的边角处,通过使用螺栓等固定结构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打印机机身上,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卡在打印机机身边角处,使得本实用新型与打印机机身的连接结构更为稳定,减少本实用新型在供线时的抖动,从而防止其抖动影响供线;另外,由于支撑面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面的夹角为90°,因此在安装时,使得支撑面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底面均与打印机的机身相抵,则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被定位,以保证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预设的相对位置,以便进行转轴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朝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安装座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一体成型设置。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向上倾斜设置,用于将转轴托起,使得转轴高于打印机机身,从而使得安装在转轴上的卷筒高于打印机机身,便于卷筒出线,防止卷筒出线时线材与机身刮蹭;另外,由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向上倾斜设置,则在卷筒套设在转轴上后,卷筒的重力会被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换为其对于打印机机身的压力以及对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拉力,从而有效减少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安装座受到的剪切力,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承受更大重量的卷筒,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量。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安装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更好,而且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上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形成开口。

在安装转轴时,从上往下通过开口即可将转轴的两端安装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方便转轴的拆装,从而使得卷筒的更换更为容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导正机构,所述导正机构包括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端部的两连接脚以及设置于所述两连接脚之间的导正板,所述导正板的中部设置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呈水平设置的长条状。

卷筒出线时,打印机线材的线头从卷筒的上方被拉出,然后经过过线孔再进入到打印机的打印机头进行打印操作,其中,由于打印线材从卷筒的上侧被拉出,因此被拉出的打印线材对于卷筒会有一个向下的分力,可以将转轴压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以避免卷筒在出线时转轴脱离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保证供线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还可以设置断线检测装置,打印线材从卷筒上引出后,通过断线检测装置后再通过过线槽进入到打印机的打印机头,断线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卷筒上的打印线材是否用完,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打印线材。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槽的两端呈圆弧状。

过线槽的两端均加工成圆弧状,使得过线槽内部不存在尖锐的边缘,从而有效避免打印线材被擦伤。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脚的内侧设置有插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对应所述插杆设置有插孔,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杆的横截面呈不规则状。

通过掰开两连接脚可以实现将插杆插入和拔出插孔,从而实现对于导正机构的拆装,且不规则的插杆能防止导正机构相对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该结构简单、拆装过程方便快捷,在调节两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时,可快速更换不同规格的导正机构。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供线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打印机的机身上,然后将收卷有打印线材的卷筒架设在转轴上,然后将打印线材引到打印机的打印机构即可进行打印,其中,在安装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内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安装不同长度的转轴,以在转轴上安装更大的卷筒,能大程度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21-第一支撑杆,211-第一安装孔,212-支撑面,22-第二支撑杆,221-第二安装孔,3-转轴,41-第三支撑杆,42-第四支撑杆,43-连接杆,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61-连接脚,62-导正板,621-过线槽,7-打印机,8-断线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一种多角度的高容量供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位于同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连接的一端的下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底面形成支撑面212,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一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还包括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内。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面212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1或者第二安装座12的底面的夹角为90°。

供线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打印机7的机身上,然后将收卷有打印线材的卷筒架设在转轴3上,然后将打印线材引到打印机7的打印机7构即可进行打印,其中,在安装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上内的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之间安装不同长度的转轴3,以在转轴3上安装更大的卷筒,能大程度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量。

其中,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安装在打印机7机身的顶面,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底面与机身的的顶面相抵接,并使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支撑面212与机身的侧面相抵接,则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卡在打印机7机身的边角处,通过使用螺栓等固定结构将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固定在打印机7机身上,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卡在打印机7机身边角处,使得本实用新型与打印机7机身的连接结构更为稳定,减少本实用新型在供线时的抖动,从而防止其抖动影响供线;另外,由于支撑面212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底面的夹角为90°,因此在安装时,使得支撑面212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底面均与打印机7的机身相抵,则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被定位,以保证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上的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的预设的相对位置,以便进行转轴3的安装。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朝上倾斜设置。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一安装座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2一体成型设置。

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向上倾斜设置,用于将转轴3托起,使得转轴3高于打印机7机身,从而使得安装在转轴3上的卷筒高于打印机7机身,便于卷筒出线,防止卷筒出线时线材与机身刮蹭;另外,由于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向上倾斜设置,则在卷筒套设在转轴3上后,卷筒的重力会被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转换为其对于打印机7机身的压力以及对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的拉力,从而有效减少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一安装座11以及第二支撑杆22和第二安装座12受到的剪切力,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承受更大重量的卷筒,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容量。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一安装座11以及第二支撑杆22和第二安装座1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更好,而且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的上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上表面形成开口。

在安装转轴3时,从上往下通过开口即可将转轴3的两端安装到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中,方便转轴3的拆装,从而使得卷筒的更换更为容易。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所述第三支撑杆4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51,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2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上还设置有导正机构,所述导正机构包括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的端部的两连接脚61以及设置于所述两连接脚61之间的导正板62,所述导正板62的中部设置有过线槽621,所述过线槽621呈水平设置的长条状。

卷筒出线时,打印机7线材的线头从卷筒的上方被拉出,然后经过过线孔再进入到打印机7的打印机7头进行打印操作,其中,由于打印线材从卷筒的上侧被拉出,因此被拉出的打印线材对于卷筒会有一个向下的分力,可以将转轴3压在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中,以避免卷筒在出线时转轴3脱离第一安装孔211或第二安装孔221,保证供线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通过连接杆43连接,连接杆43上还可以设置断线检测装置8,打印线材从卷筒上引出后,通过断线检测装置8后再通过过线槽621进入到打印机7的打印机7头,断线检测装置8可以检测到卷筒上的打印线材是否用完,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换打印线材。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过线槽621的两端呈圆弧状。

过线槽621的两端均加工成圆弧状,使得过线槽621内部不存在尖锐的边缘,从而有效避免打印线材被擦伤。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脚61的内侧设置有插杆,所述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对应所述插杆设置有插孔,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杆的横截面呈不规则状。

通过掰开两连接脚61可以实现将插杆插入和拔出插孔,从而实现对于导正机构的拆装,且不规则的插杆能防止导正机构相对于第三支撑杆41和第四支撑杆42转动,该结构简单、拆装过程方便快捷,在调节两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时,可快速更换不同规格的导正机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