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9724发布日期:2020-06-30 20:13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斜顶抽芯结构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倒扣的机构。在零件注塑成型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斜顶抽芯结构,为了加工倒扣结构需要使用斜顶抽芯结构完成塑件在倒扣处的成型工作并顺利地将塑件顶出。

但是,当产品对应的斜顶倒钩的角度较大时候,传统的斜顶抽芯机构容易卡死或拉伤产品,因此,需要一款应用于大角度斜顶的抽芯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客车独立悬架安装模块,旨在解决客车的下横梁安装梁容易产生疲劳断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包括,第一动模,随产品在第一路径上下移动,且可在沿第一路径上下移动时,沿第二路径左右滑动。

第一斜顶杆,一端与第一动模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斜顶块,所述斜顶块与所述第一斜顶杆通过销钉连接。

导向单元,用于当第一动模随产品在第一路径做脱模运动时,引导第一动模沿第二路径滑动以使所述斜顶块相对产品进行斜向抽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单元包括静模座、第二斜顶杆;所述第二斜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静模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斜顶杆相平行;所述第一动模套设于所述第二斜顶杆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斜顶杆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单元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顶杆的另一端,且开设有供第一斜顶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斜顶杆可沿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导向块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相垂直。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动模座,所述动模座固定设置于脱模装置上以随产品在第一路径做脱模运动;所述动模座上开设有沿第二路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动模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以使第一动模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部左右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产品斜顶角度较大,本斜顶抽芯机构利用动模座和产品一道随着脱模装置进行脱模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动模既随产品同步上下移动,又可以在导向单元的作用下沿着第二路径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斜顶块在随产品同步做脱模向上运动时,相对产品进行左右方向的斜向抽芯。

并且,本机构利用销钉将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进行固定,使得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之间具有抵抗相对两者转动的缓冲性和韧性。因此,当产品斜顶角度较大时,利用销钉将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让斜顶块在相对产品抽芯时更加顺畅。具体在于,由于斜顶角度太大,在推动的时候,如果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为刚性连接,因斜顶块与产品相卡紧会导致拉伤产品;而利用销钉连接则是将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相铰接,在斜顶块与产品相卡紧情况下,斜顶块与第一斜顶杆之间具有一定的转动活动空间,使得斜顶块不会因为瞬间相对产品活动而拉伤产品,而是有个第一斜顶杆为斜顶块、以及斜顶块相对产品进行持续供力用来缓冲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导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待抽芯状态的竖直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抽芯完成状态的竖直面剖视示意图。

图标:

产品x,第一动模1、第一斜顶杆2、斜顶块3、销钉4、导向单元5、静模座6、第二斜顶杆7、导向块8、第一通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大角度斜顶抽芯机构,包括,第一动模1、第一斜顶杆2以及导向单元5。

其中,第一动模1用于随产品x在第一路径上下移动,且可在沿第一路径上下移动时,沿第二路径左右滑动。

第一斜顶杆2的一端与第一动模1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斜顶块3,所述斜顶块3与所述第一斜顶杆2通过销钉4连接。

导向单元5用于当第一动模1随产品x在第一路径做脱模运动时,引导第一动模1沿第二路径滑动以使所述斜顶块3相对产品x进行斜向抽芯。

基于产品x斜顶角度较大,本斜顶抽芯机构利用动模座和产品x一道随着脱模装置进行脱模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动模1既随产品x同步上下移动,又可以在导向单元5的作用下沿着第二路径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斜顶块3在随产品x同步做脱模向上运动时,并且斜顶块3同时相对产品x进行第一路径方向的斜向抽芯。

本机构利用销钉4将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进行铰接固定,使得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之间具有抵抗相对两者转动的缓冲性和韧性。因此,当产品x斜顶角度较大时,利用销钉4将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进行固定的方式,可以让斜顶块3在相对产品x抽芯时更加顺畅。

具体在于,由于斜顶角度太大,在推动的时候,如果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为刚性连接,因斜顶块3与产品x相卡紧会导致拉伤产品x;而利用销钉4连接则是将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相铰接,在斜顶块3与产品x相卡紧情况下,斜顶块3与第一斜顶杆2之间具有一定的转动活动空间,使得斜顶块3不会因为瞬间相对产品x活动而拉伤产品x,而是有个第一斜顶杆2为斜顶块3、以及斜顶块3相对产品x进行持续供力用来缓冲的过程。

利用销钉4铰接给予缓冲的作用,正如在推动重东西一样,若瞬间施力大,与地板的摩擦力是最大的,这样会损伤物品;当用较小的力即缓冲力持续一会时间,减小物品和地板的粘合力即斜顶块3与产品x之间的粘合力,则接下来不需用很大的力就能推动,且受损的概率更小。

请参考图2,所述导向单元5包括静模座6、第二斜顶杆7;所述第二斜顶杆7固定设置在所述静模座6上且与所述第一斜顶杆2相平行;所述第一动模1套设于所述第二斜顶杆7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斜顶杆7滑动。

因第一斜顶杆2、第二斜顶杆7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因此,当第一动模1向上运动时,由于第二斜顶杆7的限制导向作用,第一动模1会沿着第二路径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斜顶块3相对产品x进行斜向抽芯。

进一步的,为使斜顶块3的斜向抽芯更加稳定,所述导向单元5还包括导向块8,所述导向块8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顶杆7的另一端,且开设有供第一斜顶杆2穿过的第一通孔81,所述第一斜顶杆2可沿所述第一通孔81相对所述导向块8滑动。

从而通过导向块8和第二斜顶杆7同时进行导向,使得斜顶块3的斜向抽芯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抽芯机构还包括动模座(图中未示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动模座也可以是外部装置。

所述动模座固定设置于脱模装置上以随产品x在第一路径做脱模运动;所述动模座上开设有沿第二路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动模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以使第一动模1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部左右滑动。

其中,所述第二路径可以与所述第一路径呈锐角或钝角设置,以使得斜顶块3不仅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产品x进行斜向抽芯。还可以相对产品x斜向下抽芯,或斜向上抽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相垂直。这样装置的安装调试能够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