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365发布日期:2020-06-02 20: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



背景技术:

现有的eva地垫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边角余料需要回收再利用,通常将边角余料输送到造粒用挤出机内熔化,常见的造粒用挤出机有料斗、料筒、螺杆、加热圈,加热圈对料筒进行定温加热,螺杆在电机的带动下从料斗将塑料推入料筒受热熔融塑化,熔融成条状的物料,并经拉线拉至水冷槽进行冷却,冷却后切粒打包即可。

在公开号为cn2059973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塑料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安装有加料漏斗,所述加料漏斗的底部安装有漏斗出口,加料漏斗内壁的底部设有防堵环,两个所述防堵环的外侧均通过连接杆与滑动齿条连接,所述滑动齿条内腔的齿牙与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的转轴通过皮带与旋转电机上的旋转杆连接,所述滑动齿条的外侧设有辅助侧架,所述加料漏斗的两侧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通槽。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加料漏斗,其通过在加料漏斗的内腔安装有防堵环,其防堵环配合滑动齿条、旋转齿轮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通过旋转轴和皮带驱动旋转齿轮进行转动,达到了清通加料漏斗内壁和内部堵塞物料的效果;但是,因为供防堵环移动的通槽容易有部分物料进入,容易造成滑动齿条卡涩,使得防堵环疏通堵塞物料的作用失效,清理的工作难度大,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其具有便捷防止加料漏斗堵塞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包括进料口、加料漏斗以及漏斗出口,还包括设置于加料漏斗内壁上以用于刮刷加料漏斗内壁的伸缩圈、设置于进料口上且竖直向下的推送气缸以及设置于推送气缸的活塞杆与加料漏斗内壁之间以用于推动伸缩圈的弹性杆,所述伸缩圈包括金属带本体以及设置于金属带本体任意一端上的套设部,所述金属带本体折弯后具有较大弹性恢复力且外壁与加料漏斗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套设部位于金属带本体任意一端且靠近弹性杆的一面上,所述金属带本体的另一端穿设过套设部,当推送气缸驱动各弹性杆沿加料漏斗内壁向下移动时,所述弹性杆朝远离加料漏斗的方向收缩,所述金属带本体的一端穿设过另一端上套设部且沿金属带本体的内壁叠合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圈与加料漏斗的内壁上以及设置于进料口上端以用于竖直上下推动伸缩圈刮刷加料漏斗内壁的推送气缸,推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有多根弹性杆推动伸缩圈,加料漏斗的上下分别连接进料口与漏斗出口,使得加料漏斗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通过设置金属带本体和金属带本体任意一端上的套设部组合而成的伸缩圈,使得金属带本体的另一端能够穿设过套设部后沿金属带本体的内壁滑动,使得伸缩圈的直径逐渐减小,各根弹性杆下推送气缸的驱动下向下移动,随伸缩圈的直径减小多根弹性杆末端围合的圆形直径逐渐减小,金属带本体折成圆形后的弹性恢复力使得伸缩圈的外壁时刻与加料漏斗的内壁相贴合,在下移的过程中,伸缩圈的下端边缘将加料漏斗内壁上的杂质刮下,同时,多根弹性杆能够抵压加料漏斗内的物料向下移动,从而达到挤压推动物料的效果,利用伸缩圈刮刷加料漏斗内壁上的杂质,实现便捷防止加料漏斗堵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带本体的内壁上且位于套设部一侧设置有一段滑移部,所述滑移部包括相向设置的上l型板和下l型板,当伸缩圈移动至漏斗出口处时,所述金属带本体穿设过套设部的一端与滑移部远离套设部的一端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l型板和下l型板组合而成的滑移部,上l型板和下l型板的凸出部分相向设置,当金属带本体的另一端穿设过套设部后与上l型板和下l型板相向设置的一面相抵接,直至金属带本体远离套设部的一端移动至滑移部远离套设部的一端,伸缩圈下移至漏斗出口处,避免伸设过套设部一端的金属带本体发生弯折形变,实现防止金属带本体折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弹性杆包括设置于活塞杆末端上的套筒以及套设于套筒内的伸出杆,所述伸出杆与套筒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套筒的单向开口朝向加料漏斗内壁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筒、伸出杆以及弹性件组合而成的弹性杆,各个伸出杆能够沿套筒的内壁做伸出或缩回运动,伸出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受到朝向套筒方向的抵压力时,伸出杆施加抵压力与弹性件上,弹性件受压发生缩小形变,弹性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分别作用于套筒的底面与伸出杆远离加料漏斗的一面,弹性杆沿加料漏斗的内壁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弹力施加与伸出杆上,使得伸出杆朝远离套筒底面的方向移动,实现便捷配合伸缩圈缩小和撑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套筒的开口边缘设置环片,各所述伸出杆靠近弹性件的一端设置限位部,所述环片的内径大于伸出杆的直径且小于限位部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筒上的环片和伸出杆上的限位部相配合,当伸出杆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不受外力时,弹性件抵压限位部紧贴于环片上,避免伸出杆脱离套筒以及弹性件的丢失,实现便捷限制伸出杆脱离套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环片上设置有栓体穿设过环片且与套筒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的多个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螺栓穿设过环片且旋入套筒的端面上,使得环片能够可拆卸安装于套筒上,使得弹性件的更换便捷,避免套筒内堆积细小杂质难于拆卸清理,实现便捷维修弹性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伸出杆远离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伸缩圈的上端设置有供各圆环穿设过的多段滑移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圈上的多段滑移部以及伸出杆远离套筒一端的圆环,将各个圆环套设于对应在各段滑移部上,当推送气缸驱动多根伸出杆竖直向下移动时,伸缩圈远离套设部的一端发生移动,使得对应的滑移部能够穿设过对应的圆环并发生相对移动,实现便捷连接伸出杆与伸缩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滑移部的横截面呈圆形形状设置,所述圆环与滑移部的圆形表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横截面呈圆形形状设置的滑移部穿设于对应的圆环上,使得滑移部相对圆环的移动能够更加顺畅,避免滑移部与圆环之间发生卡涩,实现顺畅移动滑移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带本体远离套设部的一端上设置凸出部,当伸缩圈移动至进料口处时,所述凸出部与套设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金属带本体远离套设部一端上的凸出部,金属带本体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外展开,当凸出部与套设部相抵接时,伸缩圈的直径达到最大值,实现便捷限制伸缩圈扩大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金属带本体一端穿设过另一端上的套设部围合而成的伸缩圈,伸缩圈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压于加料漏斗的内壁上,通过设置推送气缸以及推送气缸活塞杆上的多根弹性杆推拉伸缩圈沿加料漏斗的内壁上下移动,能够便捷刮刷加料漏斗内壁上的残留物,具有便捷防止加料漏斗堵塞的效果;

(2)通过设置套筒、弹性件以及伸出杆组合而成的弹性杆,通过套筒开口边缘上的环片抵住伸出杆上的限制部,避免伸出杆脱离套筒,通过设置多个栓体穿设过环片且与套筒螺纹连接的螺栓,使得环片能够可拆卸安装于套筒上,便于套筒内的弹性件更换和套筒内部清理;

(3)通过设置滑移部与伸出杆远离套筒一端上的圆环,通过设置滑移部的横截面呈圆形形状设置且两端连接于金属带本体上,使得金属带本体围合的伸缩圈缩小时滑移部沿对应的圆环相对滑动,实现编辑连接伸出杆与金属带本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防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伸缩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弹性杆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弹性杆连接伸缩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料口;2、加料漏斗;3、漏斗出口;4、防堵装置;41、伸缩圈;411、金属带本体;412、套设部;413、引导部;4131、上l型板;4132、下l型板;414、凸出部;415、滑移部;42、推送气缸;43、弹性杆;431、套筒;432、伸出杆;433、弹性件;434、环片;435、限位部;436、螺栓;437、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防堵塞的eva地垫造粒用挤出机的加料漏斗,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用于倒入边角余料的进料口1、设置于进料口1下端以用于送料的加料漏斗2、设置于加料漏斗2下方以用于将边角余料送入造粒用挤出机的漏斗出口3以及设置于加料漏斗2上以用于防止杂物堵塞加料漏斗2的防堵装置4。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防堵装置4包括设置于加料漏斗2内壁上以用于刮刷加料漏斗2(图1中标出)内壁的伸缩圈41、设置于进料口1上以用于竖直向下推动伸缩圈41的推送气缸42以及设置于推送气缸42的活塞杆上以用于驱动伸缩圈41的多个弹性杆43;其中,伸缩圈41包括具有较强弹性恢复力的金属带本体411以及设置于金属带本体411任意一端上的套设部412,金属带本体411的另一端能够穿设过套设部412,使得金属带本体411围合成圆形的伸缩圈41,金属带本体411折弯后具有较大弹性恢复力且外壁与加料漏斗2的内壁紧密贴合。当推送气缸42驱动各根弹性杆43沿加料漏斗2内壁向下移动时,弹性杆43受到加料漏斗2内壁的抵压朝远离加料漏斗2的方向收缩,伸缩圈41沿加料漏斗2的内壁向下移动且伸缩圈41的直径逐渐减小,下移的过程中伸缩圈41的下端边缘刮刷加料漏斗2内壁上的残留物,避免大量的残留物堵塞加料漏斗2。

其中,金属带本体411的内壁上且位于套设部412一侧设置有一段用于引导金属带本体411另一端插入的引导部413,引导部413包括相向设置于金属带本体411上下两端的上l型板4131和下l型板4132,上l型板4131与下l型板4132上的凸出部414分相向设置,金属带本体411穿设过套设部412后的一部分上下表面分别于上l型板4131和下l型板4132相向设置的一面相贴合。当伸缩圈41移动至漏斗出口3处时,金属带本体411穿设过套设部412的一端与限位部435远离套设部412的一端重合,使得金属带本体411两端向叠合的长度与引导部413的长度相同,避免金属带本体411穿设过套设部412的部分受到杂物挤压变形,从而达到保护金属带本体411完整性的效果。

本实施例如附图4所示,金属带本体411远离套设部412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金属带本体411展开的凸出部414,当伸缩圈41移动至进料口1处时,凸出部414与套设部412相抵接,使得围合成伸缩圈41的金属带本体411继续保持最大直径的状态。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通过设置三根弹性杆43共同驱动伸缩圈41,弹性杆43包括设置于推送气缸42的活塞杆末端上的套筒431、套设于套筒431内以用于连接伸缩圈41的伸出杆432以及设置于伸出杆432与套筒431底部之间以用于弹出伸出杆432的弹性件433;其中,弹性件433具体为弹簧,各个套筒431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伸出杆432的环片434,各根伸出杆432靠近弹性件433的一端设置有配合环片434的限位部435,环片434的内径大于伸出杆432的直径且小于限位部435的直径;其中,各个环片434上设置有栓体穿设过环片434且与套筒431靠近加料漏斗2的一端螺纹连接的多个螺栓436。当推送气缸42的活塞杆施加作用于多个套筒431上时,伸出杆432远离套筒431的一端受到加料漏斗2朝向套筒431方向的抵压力,使得弹性件433受压发生缩小形变,伸出杆432相对套筒431朝向套筒431的内部移动,当推送气缸42的活塞杆拉动套筒431向上移动时,弹性件433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分别作用于套筒431的底面与伸出杆432远离加料漏斗2的一面,伸出杆432受到弹性件433的弹力后朝远离套筒431底面的方向移动。

其中,如图6所示,各根伸出杆432远离套筒4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伸缩圈41的圆环437,伸缩圈41的上端设置有供各圆环437穿设过的多段滑移部415,滑移部415的横截面呈圆形形状设置,使得滑移部415的外表面能够与圆环437的内环顺畅滑移,使得伸缩圈41的两端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伸出杆432的位置不变,具体地,滑移部415为金属材料支撑且具有较大的韧性和刚性,套设部412临近处的滑移部415较短,使得套设部412的位置能相对稳定,便于金属带本体411的一端穿设过套设部412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作业员将边角余料通过进料口1倒入加料漏斗2内,通过推送气缸42的活塞杆驱动多个弹性杆43竖直向下移动,弹性杆43上的伸出杆432受到加料漏斗2内壁的抵压朝向套筒431底面缩进,伸出杆432末端的圆环437抵压伸缩圈41的上端面,使得金属带本体411远离套设部412的一端沿引导部413的上l型板4131和下l型板4132之间移动,同时,滑移部415能够沿对应的圆环437相对滑动,套设部412处的滑移部415先于对应的圆环437相抵接,使得伸缩圈41的直径逐渐减小,伸缩圈41的外壁与加料漏斗2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伸缩圈41的下端面能够刮刷加料漏斗2的内壁,多根弹性杆43能够抵压加料漏斗2内的边角余料朝向漏斗出口3移动;当推送气缸42驱动多根弹性件433拉动伸缩圈41,伸缩圈41在自身的恢复变形力作用下以及弹性件433推动伸出杆432的撑开力,使得伸缩圈41在沿加料漏斗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直径逐渐增大,通过伸缩圈41来回反复刮刷加料漏斗2内壁上的残留物料,能够防止加料漏斗2堵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