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8125发布日期:2020-08-25 18:3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各大汽车主机厂越来越希望其产品可以更轻质高强、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因此,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热压罐固化成型作为复合材料广泛使用的传统成型方式,也受到了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制造厂商们的诸多青睐。

经多年的发展,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现在已经有真空导入、模压、热压罐等十余种工艺。

其中热压罐工艺设备投入大,单件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无法运用于大规模量产。而模压工艺生产局限性性大,对有a面外观要求及复杂有负角的零件无法成型,或良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能够将热压罐与模压两种工艺的优势集中到一起,实现效益更大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所述模具下模包括第一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上模包括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配合后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成型腔体内铺放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所述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的表面覆盖有隔离膜,隔离膜外部覆盖有真空袋,所述真空袋四周密封在所述第一成型腔体上,所述模具下模包括抽真空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从所述模具下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真空袋内部,所述模具上模包括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从所述模具上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抽真空管道连接抽真空设备,所述充气管道外接压缩空气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模布置有加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布置在下模内的加热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底部,通过热传导对下模进行升温。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袋为硅胶袋或者pe真空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管路通过真空快插结构与所述抽真空设备的抽气管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设备为真空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管道通过快插结构与所述压缩空气设备的充气管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下模和所述模具上模通过对锁机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将热压罐与模压两种工艺的优势集中到一起,实现效益更大化;

(2)、成型效率高,仅为热压罐成型时间的1/5~1/3;

(3)、可成型较为复杂的带有负角的零件;

(4)、可获得较好的外观,满足a级表观需求;

(5)、设备投入少,仅需一台模压机即可(甚至不需要模压机,上下模对锁即可);

(6)、单件生产成本低、设备功耗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模具下模,12-抽真空管道,2-模具上模,22-充气管道,3-空腔,4-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5-隔离膜,6-真空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下模1和模具上模2。所述模具下模1包括第一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上模2包括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配合后形成空腔3,所述第一成型腔体内铺放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4,所述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4的表面覆盖有隔离膜5,隔离膜外部覆盖有真空袋6,所述真空袋的四周密封在所述第一成型腔体上,所述模具下模1上开设有抽真空管道12,所述抽真空管道12从所述模具下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真空袋内部,所述模具上模2上开设有充气管道22,所述充气管道22从所述模具上模2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抽真空管道12连接抽真空设备,所述充气管道外接压缩空气设备。

在所述下模布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布置在下模内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底部,通过热传导对下模进行升温。所述真空袋为硅胶袋或者pe真空袋。所述抽真空管路通过真空快插结构与所述抽真空设备的抽气管路连接。所述抽真空设备为真空泵。所述充气管道通过快插结构与所述压缩空气设备的充气管路连通。所述模具下模和所述模具上模通过对锁机构锁定。

本实用新型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模具下模的成型空腔铺放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然后铺设隔离膜,接着采用硅胶袋或者pe真空袋来进行密封,模具上的外接的真空快插,由下模内的抽真空管路集中至一起,然后在连接真空泵达到抽真空的效果,模具上外接的快插,接通气路后充入压缩空气,与空腔相连,达到加正压的效果,上模与下模组装在一起共同形成空腔,通过上模与下模形成的空腔用来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加压,类似于热压罐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将热压罐与模压两种工艺的优势集中到一起,实现效益更大化;成型效率高,仅为热压罐成型时间的1/5~1/3;可成型较为复杂的带有负角的零件;可获得较好的外观,满足a级表观需求;设备投入少,仅需一台模压机即可(甚至不需要模压机,上下模对锁即可);单件生产成本低、设备功耗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所述模具下模包括第一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上模包括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配合后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成型腔体内铺放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所述预浸料或者铺贴好的预型体的表面覆盖有隔离膜,隔离膜外部覆盖有真空袋,所述真空袋四周密封在所述第一成型腔体上,所述模具下模包括抽真空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从所述模具下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真空袋内部,所述模具上模包括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从所述模具上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抽真空管道连接抽真空设备,所述充气管道外接压缩空气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布置有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布置在下模内的加热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放置在所述下模的底部,通过热传导对下模进行升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袋为硅胶袋或者pe真空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管路通过真空快插结构与所述抽真空设备的抽气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设备为真空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道通过快插结构与所述压缩空气设备的充气管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下模和所述模具上模通过对锁机构锁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模具下模包括第一成型腔体,模具上模包括第二成型腔体,所述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配合后形成空腔,第一成型腔体内铺放预浸料,预浸料的表面覆盖有隔离膜,隔离膜外部覆盖有真空袋,真空袋四周密封在所述第一成型腔体上,模具下模包括抽真空管道,抽真空管道从所述模具下模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真空袋内部,模具上模包括充气管道,充气管道从模具上模的外部延伸至第二成型腔体,第一抽真空管道连接抽真空设备,充气管道外接压缩空气设备。本实用新型模压工艺和袋压工艺相结合的模具结构,能够将热压罐与模压两种工艺的优势集中到一起,实现效益更大化。

技术研发人员:顾勇涛;吕祥华;陈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