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1458发布日期:2020-08-05 01:5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粒子,是塑料颗粒的俗称,是塑料以半成品形态进行储存、运输和加工成型的原料。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塑料粒子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塑料在高温的状态下有一定的粘连性,所以刚刚生产出来的塑料粒子很容易粘在一起,尤其是在夏天,如果塑料粒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散热,很容易形成大面积的粘连,影响其正常使用。

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141192u《一种新型塑料粒子冷却输送装置》公开了一种新型塑料粒子冷却输送装置,包括搅拌箱体,所述搅拌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进料口、驱动电机和第二进料口,且第一进料口、驱动电机和第二进料口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搅拌箱体的顶部与联轴器连接,且联轴器的另一端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和联轴器均位于搅拌箱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体的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搅拌箱体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搅拌箱体的一侧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过滤箱体。塑料粒子被流动的水流在过滤网处分开冷却,再由出料口排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中塑料粒子排出后全都为湿润的状态,虽然各个塑料颗粒之间不会因生产时的高温而粘接,但会因为水分的存在而粘接在一起,在经过装袋后的压力作用,使得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影响生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粒子颗粒分明的塑料冷却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包括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下端设置有第一料仓,所述第一料仓下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却风机,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料仓,所述第二料仓下端连通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冷却风机,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料仓,所述第三料仓下端设置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料仓,所述第四料仓下端连通有第四冷却管,所述第四冷却管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风机,另一端设置有出料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原材料由成型组件加工成塑料粒子后,由一端排出,掉落在第一料仓内,第一料仓一端的第一冷却风机将塑料粒子由第一冷却管吹送至第二料仓内,再由第二冷却风机将第二料仓内的塑料粒子由第二冷却管吹送至第三料仓内,塑料粒子由第三料仓落至振动板上端,塑料粒子在振动板的振动作用下,滑落进第四料仓内,由第三冷却风机将塑料粒子吹送至出料仓内,最后有出料仓处进行装袋,该方案通过将塑料粒子成型后的输送距离加长,用以延长其冷却时间,同时多个冷却风机一方面加快输送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冷风对塑料粒子进行冷却,振动板一方面使得塑料粒子与空气接触,加快热量的散发,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塑料粒子颗粒分明,提高塑料粒子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板远离所述第三料仓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四冷却管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料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板朝向第一料仓,使得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和振动板形成一回路,即在满足冷却管的长度(冷却行程)的同时,缩小了该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占地面积,而第四冷却管朝向远离第一料仓的一侧,使得振动板和第四冷却管形成第二个回路,从而进一步的缩小占地面积,以减轻成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料仓和所述第二冷却管之间设置有料斗,所述第二料仓的下端与所述料斗上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粒子由第二料仓落在料斗上,再由料斗传输至第二冷却管内,该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料仓和第二冷却管之间加入料斗,一方面使得塑料粒子的热量可以在暴露于空气中的一段行程中加快散发,另一方面将塑料粒子残留于第二料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避免第二料仓内温度过高,减缓塑料粒子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料仓下端设置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抵接于所述振动板上端,其位于振动板延伸方向一端开设有过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粒子由第三料仓落入振动板上,为使得塑料粒子可以顺利落下,第三料仓下端与振动板的上端会留有一定使得间距,但该间距可能会使得塑料粒子飞溅,该方案中通过防溅板可以有效的防止飞溅,同时在防溅板的一端开设过料口,使得塑料粒子顺利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板的一端设置有汇流板插接在所述第四料仓内,所述汇流板一端设置有挡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粒子由振动板上振动位移至振动板末端,而后由汇流板进行汇流,落至第四料仓内,该方案通过汇流板使得塑料粒子汇流,避免塑料粒子落在第四料仓外,同时挡罩保证塑料粒子不会飞溅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和出料仓侧端设置有振打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粒子颗粒较小,同时温度较高,而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和出料仓都为上粗下细,可能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气拱现象,使得塑料粒子无法下落,该方案通过在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和出料仓侧端设置振打组件来进行破拱,从而保证塑料粒子的快速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仓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限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流组件进行限制塑料粒子由出料口处落下的速率,使得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装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仓内设置有筛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筛板使得颗粒分明的塑料粒子由出料仓的上端进入到出料仓的下端,并可顺利的从出料口落出,而依然为多个成团的塑料粒子被截留在筛板上方,从而保证了塑料粒子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多个料仓、冷却管和冷却风机,延长了冷却行程,提高了冷却速率,从而使得塑料粒子颗粒分明,提高塑料粒子的质量;

2.通过将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排布设置为两个回路,从而缩小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占地面积,减少成本;

3.通过在出料口处设置限流组件,使得在装袋时可调节塑料粒子的下落效率,从而令装袋过程更加轻松有序。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展示振动组件和汇流板的位置;

图3为塑料冷却输送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展示出料仓的结构。

图中:1、成型组件;2、第一料仓;3、第一冷却管;4、第一冷却风机;5、第二料仓;6、第二冷却管;7、第二冷却风机;8、第三料仓;9、振动板;10、第四料仓;11、第四冷却管;12、第三冷却风机;13、出料仓;14、排料口;15、第二支撑架;16、料斗;17、防溅板;18、过料口;19、汇流板;20、挡罩;21、振打组件;22、筛板;23、筛孔;24、出料口;25、插接槽;26、限流板;27、手捏板;28、限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包括成型组件1,成型组件1下端设置有第一料仓2,第一料仓2下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管3,第一冷却管3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却风机4,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料仓5,第二料仓5下端设置有有第二冷却管6,第二冷却管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冷却风机7,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料仓8,第三料仓8下端设置有振动板9,振动板9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料仓10,第四料仓10下端连通有第四冷却管11,第四冷却管11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风机1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仓13。

成型组件1一端下侧设置有排料口14,第一料仓2上端开口,该排料口14插接在第一料仓2上端,第一料仓2下端直接与第一冷却管3连通,第一冷却风机4的前端同样与第一冷却管3连通,第一冷却管3置于地面,其远离第一冷却风机4的一端向上倾斜。

第一冷却管3直接连通于第二料仓5的侧端,第二料仓5侧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5,第二料仓5上端开口,用以观察第二料仓5内的储料和下料情况,第二料仓5下端设置有料斗16,其下端面平齐于料斗16上端,使得塑料粒子在进入料斗16之前可与空气进行接触,料斗16的下端连通于第二冷却管6。

第二冷却管6贴于底面,其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风机7,另一端向上倾斜,并连通在第三料仓8侧端,第三料仓8下端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溅板17,该防溅板17下端抵接在振动板9上端,其三面封闭,只留有沿振动板9延伸方向的开口为过料口18。

参见图1和图2,振动板9远离第三料仓8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汇流板19,汇流板19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挡罩20。

第一料仓2、第二料仓5、第三料仓8、第四料仓10和出料仓13侧端设置有振打组件21,该振打组件21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进行阐述,通过振打组件21对第一料仓2、第二料仓5、第三料仓8、第四料仓10和出料仓13的仓壁进行振打,使得塑料粒子可以快速下落,避免气拱的形成。

参见图1和图3,出料仓13内卡接有筛板22,该筛板22上开设有多个筛孔23,筛孔23的大小略大于塑料粒子的大小,使得只有单独成粒的塑料粒子可以通过筛板22,而由多个塑料粒子粘接成的粒子团无法通过。

出料仓13下端为出料口24,出料仓13在出料口24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25,插接槽25内插接有限流板26,限流板26的侧端一体设置有手捏板27,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手捏板27将限流板26拔插,限流板26和手捏板27构成限流组件2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塑料原材料由成型组件1加工成塑料粒子后,由其一端排出,掉落在第一料仓2内,第一料仓2一端的第一冷却风机4将塑料粒子由第一冷却管3吹送至第二料仓5内,再由第二冷却风机7将第二料仓5内的塑料粒子由第二冷却管6吹送至第三料仓8内,塑料粒子由第三料仓8落至振动板9上端,塑料粒子在振动板9的振动作用下,滑落进第四料仓10内,由第三冷却风机12将塑料粒子吹送至出料仓13内,最后在出料口24处进行装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