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262发布日期:2020-11-06 12: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在机械行业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模具一般设置有定模和动模,模具在长期的使其过程中,经常需要检修,这就需要经常将模具换不同的面,也就是说需要将模具反复翻转;而现有的模具翻转方法比较危险,存在着会会造成工人受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相对一侧开设有一号滚球限位槽,所述一号滚球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滚球,所述一号滚球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翻转台,所述翻转台的内部设置有模具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一号滚球限位槽的相反一侧延伸至固定台内部的中部,所述一号滚球的相反一侧贯穿一号滚球限位槽并延伸至一号滚球限位槽的相反一端且与固定台相对一侧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一号滚球的相对一侧与翻转台的外圈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模具固定结构包括有螺纹支撑杆、螺纹连接杆、模具固定柱、模具固定块、固定软垫、连接杆槽口,所述螺纹支撑杆的外圈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支撑杆的相反一端固定连接在翻转台两侧的中部,所述螺纹支撑杆的相对一端固定连接在螺纹连接杆的相反一端,所述螺纹连接杆相反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杆槽口,所述连接杆槽口相对一侧延伸至螺纹连接杆内部内壁的中部,所述连接杆槽口的内圈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连接杆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模具固定柱相反一侧的中部,所述模具固定柱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模具固定块的相反一侧,所述模具固定块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固定软垫的相反一侧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电机箱的顶部,所述电机结构包括有电机、固定架、转动杆、转动台,所述固定架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箱内腔内壁的右侧,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机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的右端相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转动台右侧的中部,所述转动台的顶部贯穿电机箱顶部的中部内壁并与翻转台的底端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台固定结构包括有顶部支撑台、支撑台支撑柱、支撑台槽口、二号滚球限位槽、二号滚球,所述支撑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台的顶部,所述支撑台支撑柱的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台的左右两端,所述顶部支撑台的底部开设有支撑台槽口,所述支撑台槽口的顶部贯穿顶部支撑台的底部内壁并延伸至顶部支撑台内壁的中部,所述翻转台的顶端贯穿支撑台槽口的底部并延伸着支撑台槽口的顶部与支撑台槽口的顶部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支撑台支撑柱的底部开设有二号滚球限位槽,所述二号滚球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滚球,所述二号滚球的相反一端贯穿二号滚球限位槽的相对一侧并延伸至二号滚球限位槽的相反一侧内壁且与二号滚球限位槽相反一侧的内壁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螺纹支撑杆、螺纹连接杆、模具固定柱、模具固定块、固定软垫、连接杆槽口、顶部支撑台、支撑台支撑柱、支撑台槽口、二号滚球限位槽、二号滚球的配合工作可以实现模具的翻转,并为模具在翻转过程中提供方便可靠的固定保护。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电机、固定架、转动杆、转动台、顶部支撑台、支撑台支撑柱、支撑台槽口、二号滚球限位槽、二号滚球的配合工作可以略微精确的控制模具的翻转位置,使模具能翻转到使用者需要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台;2、一号滚球限位槽;3、一号滚球;4、翻转台;5、模具固定结构;51、螺纹支撑杆;52、螺纹连接杆;53、模具固定柱;54、模具固定块;55、固定软垫;56、连接杆槽口;6、电机箱;7、电机结构;71、电机;72、固定架;73、转动杆;74、转动台;8、固定台固定结构;81、顶部支撑台;82、支撑台支撑柱;83、支撑台槽口;84、二号滚球限位槽;85、二号滚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模具翻转的装置,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的相对一侧开设有一号一号滚球限位槽2,一号滚球限位槽2的相反一侧延伸至固定台1内部的中部,一号一号滚球3的相反一侧贯穿一号一号滚球限位槽2并延伸至一号滚球限位槽2的相反一端且与固定台1相对一侧的内壁紧密接触,一号一号滚球限位槽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一号滚球3,一号一号滚球3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翻转台4,一号滚球3的相对一侧与翻转台4的外圈内壁紧密接触,翻转台4的内部设置有模具固定结构5,模具固定结构5包括有螺纹支撑杆51、螺纹连接杆52、模具固定柱53、模具固定块54、固定软垫55、连接杆槽口56,螺纹支撑杆51的外圈设置有螺纹,螺纹支撑杆51的相反一端固定连接在翻转台4两侧的中部,螺纹支撑杆51的相对一端固定连接在螺纹连接杆52的相反一端,螺纹连接杆52相反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杆槽口56,连接杆槽口56相对一侧延伸至螺纹连接杆52内部内壁的中部,连接杆槽口56的内圈设置有螺纹,螺纹连接杆52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模具固定柱53相反一侧的中部,模具固定柱53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模具固定块54的相反一侧,模具固定块54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在固定软垫55的相反一侧上,固定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6,电机箱6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7,固定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电机箱6的顶部,电机结构7包括有电机71、固定架72、转动杆73、转动台74,固定架72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箱6内腔内壁的右侧,固定架7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机71的底部,电机71的输出端与转动杆73的右端相连接,转动杆73的左端固定连连载转动台74右侧的中部,转动台74的顶部贯穿电机箱6顶部的中部内壁并与翻转台4的底端紧密接触,固定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固定结构8,固定台固定结构8包括有顶部支撑台81、支撑台支撑柱82、支撑台槽口83、二号滚球限位槽84、二号滚球85,支撑台支撑柱8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台81的顶部,支撑台支撑柱82的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撑台81的左右两端,顶部支撑台81的底部开设有支撑台槽口83,支撑台槽口83的顶部贯穿顶部支撑台81的底部内壁并延伸至顶部支撑台81内壁的中部,翻转台4的顶端贯穿支撑台槽口83的底部并延伸着支撑台槽口83的顶部与支撑台槽口83的顶部内壁紧密接触,支撑台支撑柱82的底部开设有二号滚球限位槽84,二号滚球限位槽84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滚球85,二号滚球85的相反一端贯穿二号滚球限位槽84的相对一侧并延伸至二号滚球限位槽84的相反一侧内壁且与二号滚球限位槽84相反一侧的内壁紧密接触,二号滚球85的相对一侧与翻转台4正面一侧与背面一侧的顶部内壁紧密接触,通过设置的螺纹支撑杆51、螺纹连接杆52、模具固定柱53、模具固定块54、固定软垫55、连接杆槽口56、顶部支撑台81、支撑台支撑柱82、支撑台槽口83、二号滚球限位槽84、二号滚球85的配合工作可以实现模具的翻转,并为模具在翻转过程中提供方便可靠的固定保护,通过设置的电机71、固定架72、转动杆73、转动台74、顶部支撑台81、支撑台支撑柱82、支撑台槽口83、二号滚球限位槽84、二号滚球85的配合工作可以略微精确的控制模具的翻转位置,使模具能翻转到使用者需要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使模具翻转的装置,使用时将模具放置在螺纹连接杆52的相对一侧,通过转动螺纹连接杆52,使螺纹连接杆52与螺纹支撑杆51发生螺纹转动,从而使螺纹连接杆52不断的靠紧模具,螺纹连接杆52与模具紧密接触后固定软垫55将会根据模具的不同形状发生形变,增大了模具与固定装置支架的摩擦,需要翻转时,可以手动转动翻转台4,翻转台4转动使一号一号滚球3与二号滚球85对翻转台4提供助动与固定,在手动无法调制到所需要的位置使,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机71,使电机71驱动转动杆73转动,转动杆73将会使转动台74进行缓慢转动,从而使翻转台4进行缓慢转动,在转动到所需要的位置使通过控制开关关闭电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