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92125发布日期:2021-06-15 21: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后视镜(doormirror)等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汽车的后视镜等的射出成形体的一例,已知有使透镜与壳体一体成形的射出成形体。所述射出成形体中,包含两种树脂材的两个构件经一体化。在后视镜与射出成形体的接合部容易形成间隙,一旦形成间隙,会在行驶中因间隙产生风切声,或者从后视镜与射出成形体的接合部的间隙产生漏光。作为所述风切声或漏光对策,在射出成形完成后的射出成形体的透镜的表面,在所述接合部附加地贴附衬垫等应对构件。另外,关于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其结构以及制造方法,且公开了:使转台(turntable)转动而在转台上同时进行多个处理,并使包含不同材料的构件一体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172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7951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中,尽管能够实现使两个构件一体化的树脂成形,但无法在所述制造装置内安装风切声或漏光应对用的构件。因此,衬垫等用于防止风切声或漏光的应对构件要利用另外的工序而附加至射出成形体。问题在于,若在射出成形后附加所述应对构件,则会耗费所述材料费或组装工时。而且,若欲采用自动组装所述应对构件的自动组装机,则需要投资,进而,即便是自动组装,附加造成的工时也会增加。而且,问题在于,在所述应对构件的形状复杂的情况下,自动组装本身也困难。而且,若在接合两个构件的二次射出后,利用另外的工序来进行应对构件的组装,则会产生中间库存。进而,由于要将完成了二次射出的射出成形体从制造装置中取出一次,因此有可能产生因静电造成的异物附着,从而有可能产生因组装设置时的间隙等造成的制品的偏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两个零件的一体化成形以外,还能够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一种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进行一次射出、二次射出及三次射出,所述一次射出是向模具内射出树脂而使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成形,所述二次射出是使通过所述一次射出而成形的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的模具移动至同一射出位置后进行锁模,并向所述模具内射出树脂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所述三次射出是向进行了所述二次射出的模具内射出树脂,向收容在所述模具内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上射出树脂。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包括:往复旋转的转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在所述转台上,沿着所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配置;第四模具、第五模具以及第六模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进行开模/锁模;第一射出装置、第二射出装置以及第三射出装置,向经锁模的模具内射出树脂;以及控制部,对所述转台执行第一位置控制以及第二位置控制,对所述第一射出装置、第二射出装置以及第三射出装置执行第一射出控制以及第二射出控制。进而,当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位置控制时,所述转台旋转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四模具相向、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五模具相向且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六模具相向的第一旋转位置,当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二位置控制时,所述转台旋转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六模具相向、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四模具相向且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五模具相向的第二旋转位置。而且,当所述控制部继所述第一位置控制之后执行所述第一射出控制时,通过所述第一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一模具、第四模具中使第一构件成形,通过所述第二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二次射出以及所述三次射出,在所述第二模具、第五模具中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向经一体化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部供给树脂,且通过所述第三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三模具、第六模具中使第二构件成形。而且,当所述控制部继所述第二位置控制之后执行所述第二射出控制时,通过所述第三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二次射出以及所述三次射出,在所述第一模具、第六模具中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向经一体化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上射出树脂,通过所述第一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二模具、第四模具中使第一构件成形,且通过所述第二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三模具、第五模具中使第二构件成形。进而,所述第二射出装置、第三射出装置各自包括两个射出口,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其中一个是所述一次射出以及二次射出用的射出口,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另一个是所述三次射出用的射出口。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沿着所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120°间隔而配置,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台的旋转中心成120°的角度。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模具、第五模具以及第六模具由所述控制部予以控制,以彼此独立地进行开模/锁模。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进行一次射出、二次射出及三次射出,所述一次射出是向模具内射出树脂而使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成形,所述二次射出是使通过所述一次射出成形的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的模具移动至同一射出位置后进行锁模,并向所述模具内射出树脂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所述三次射出是向进行了所述二次射出的模具内射出树脂,向收容在所述模具内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面上射出树脂。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准备所述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所述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包括:往复旋转的转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在所述转台上,沿着所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配置;第四模具、第五模具以及第六模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进行开模/锁模;第一射出装置、第二射出装置以及第三射出装置,向经锁模的模具内射出树脂;以及控制部,对所述转台执行第一位置控制以及第二位置控制,对所述第一射出装置、第二射出装置以及第三射出装置执行第一射出控制以及第二射出控制。进而,当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位置控制时,所述转台旋转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四模具相向、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五模具相向且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六模具相向的第一旋转位置,当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二位置控制时,所述转台旋转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六模具相向、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四模具相向且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五模具相向的第二旋转位置。进而,当所述控制部继所述第一位置控制之后执行所述第一射出控制时,通过所述第一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一模具、第四模具中使第一构件成形,通过所述第二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二次射出以及所述三次射出,在所述第二模具、第五模具中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向经一体化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部供给树脂,且通过所述第三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三模具、第六模具中使第二构件成形。进而,当所述控制部继所述第二位置控制之后执行所述第二射出控制时,通过所述第三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二次射出以及所述三次射出,在所述第一模具、第六模具中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一体化,向经一体化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外周部供给树脂,通过所述第一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二模具、第四模具中使第一构件成形,且通过所述第二射出装置进行所述一次射出,在所述第三模具、第五模具中使第二构件成形。并且,所述第二射出装置、第三射出装置各自包括两个射出口,在所述第二射出装置、第三射出装置中,在所述一次射出、二次射出时,从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射出口射出树脂而进行所述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的成形或者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一体化的成形,在所述三次射出时,从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另一个射出口沿着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其中任一者的外周部射出树脂。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以及第三模具沿着所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120°间隔而配置,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台的旋转中心成120°的角度。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旋转位置分别在所述三次射出结束后进行开模后,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旋转位置分别从模具内取出所述射出成形体的完成品。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各自独立地进行分别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旋转位置的所述第四模具、第五模具以及第六模具各自的锁模/开模。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树脂成形品,是通过所述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而形成,所述树脂成形品包括:包含非透光性树脂的所述第一构件;包含透光性脂树的所述第二构件;以及包含非透光性树脂的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是沿着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其中任一者的外周部而设。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利用一个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除了两个零件的一体化成形以外,还能够紧接着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其结果,能够缩短成形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射出成形的精度。而且,由于还能够同时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因此能够消除中间库存。进而,能够削减人员、工时,因此能够削减加工费。而且,也能够抑制因制品(射出成形体、树脂成形品)的组装造成的偏差,因此能够提高制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射出成形装置的结构的概念图。[图3]是表示通过图2所示的射出成形装置而制造的射出成形体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的装配流程的图,(a)是第一旋转位置处的装配流程,(b)是第二旋转位置处的装配流程。[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的各模具的配置位置的概念图,(a)是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的配置位置,(b)是第四模具、第五模具、第六模具的配置位置。[图6](a)、(b)及(c)是表示第一旋转位置处的射出成形工序的概念图。[图7](a)、(b)及(c)是表示第二旋转位置处的射出成形工序的概念图。[图8]是表示利用图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的透镜成形工序而形成的透镜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利用图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壳体成形工序而形成的壳体的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壳体的背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利用图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的二次成形工序而形成的透镜-壳体成形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透镜-壳体成形体中去除了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内部壳体组装工序后的组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射出成形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30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形成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即,通过一次射出来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成形,进而,使通过所述一次射出而成形的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的模具移动至同一射出位置后进行锁模,进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对接的状态下一体化的二次射出,在二次射出后,向经一体化的成形体的外表面上三次射出弹性体或树脂等。并且,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是材料包含同一树脂材或互不相同的树脂材的构件。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射出成形体的一例,列举图3所示的、被安装在汽车的后视镜等的灯1,进而,作为灯1的构成构件即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例,列举壳体2,而且,作为灯1的构成构件即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例,列举透镜3来进行说明。即,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体是壳体2与透镜3经一体成形而成的灯1。另外,壳体2例如包含聚碳酸酯系树脂等非透光性树脂,透镜3例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等透光性脂树。本实施方式1中,将通过射出成形装置30的任一模具来使壳体2或透镜3射出成形的工序称作一次射出,而且,将通过射出成形装置30的任一模具在利用一次射出而成形的壳体2与透镜3的接合部分使树脂射出成形而一体化的工序称作二次射出或二次成形。进而,将在二次射出后,在进行了所述二次射出的模具内不取出成形体而直接将用于形成图3所示的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树脂射出至所述成形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射出成形体(图3所示的灯1)的工序称作三次射出。另外,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是在安装在汽车的后视镜的灯1中,用于防止在行驶中产生的风切声以及漏光的树脂制的构件。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例如包含弹性体或聚碳酸酯系树脂等非透光性树脂。对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射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30进行说明。射出成形装置30包括转台5,所述转台5往复旋转至进行射出成形的第一旋转位置、与进行射出成形且相对于旋转中心c而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规定的角度设置的第二旋转位置。本实施方式1中,对所述规定的角度为120°的情况进行说明。即,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相对于转台5的旋转中心c成120°的角度。进而,射出成形装置30包括在转台5上沿着所述转台5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配置的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本实施方式1中,对包括在转台5上相对于旋转中心c以彼此成120°的角度配置的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射出成形装置30包括相对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进行开模/锁模的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而且,射出成形装置30包括:向经锁模的模具内射出树脂的第一射出装置12、第二射出装置13以及第三射出装置14;以及控制部16,为了进行转台5的旋转动作、开模/锁模,对使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相对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的任一个而接近或背离的动作以及所使用的所述射出装置、所使用的树脂以及射出的时机等进行控制。控制部16例如进行对转台5执行第一位置控制以及第二位置控制的控制,进而,进行对第一射出装置12、第二射出装置13以及第三射出装置14执行第一射出控制以及第二射出控制的控制。设在转台5上的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分别为下模。其中,第一模具6以及第二模具7是用于使壳体2成形的模具,是在开模时,经射出成形的壳体2残留在模具内的一侧的母模。而且,第三模具8是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模具,是在开模时,经射出成形的透镜3脱离模具的一侧的公模。另一方面,在转台5的上方,设有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所述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是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各自的停止位置对应地配置,且成为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各自的上模。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分别上下移动而相对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各自进行锁模/开模。即,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分别以相对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各自进行接近背离的方式而设。另外,第四模具9是用于使壳体2成形的模具,是在开模时,经射出成形的壳体2脱离模具的一侧的公模。并且,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是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模具,是在开模时,经射出成形的透镜3残留在模具内的一侧的母模。并且,如后述的图5所示,在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第三模具8、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的各自中,形成有与进行射出成形的成形体的形状相应的模腔(cavity)18。而且,如图2所示,在射出成形装置30中,对第四模具9安装有第一射出装置12,对第五模具10安装有第二射出装置13,进而,对第六模具11安装有第三射出装置14,分别通过控制部16的控制而在必要的时机射出必要的树脂。具体而言,第一射出装置12进行用于使壳体2成形的一次射出。而且,第二射出装置13以及第三射出装置14各自进行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一次射出、射出用于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的一体化用树脂(参照后述的图12)4的二次射出、以及对通过二次射出而成形的成形体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的三次射出。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30中,第一射出装置12包括具有射出口12b的射出缸12a。并且,第二射出装置13以及第三射出装置14各自包括两个射出口。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其中一个是一次射出用以及二次射出用的射出口。而且,所述两个射出口中的另一个是在二次射出后,沿着壳体2与透镜3中的其中任一者的外周部来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的三次射出用的射出口。具体而言,第二射出装置13包括具有第一射出口13b的第一射出缸13a以及具有第二射出口13d的第二射出缸13c。第二射出装置13中,例如作为一次射出用以及二次射出用,使用第一射出缸13a,从第一射出口13b射出一次射出用或二次射出用的树脂,进而,作为三次射出用,使用第二射出缸13c,从第二射出口13d射出三次射出用的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而且,第三射出装置14包括具有第一射出口14b的第一射出缸14a以及具有第二射出口14d的第二射出缸14c。第三射出装置14中,例如,作为一次射出用以及二次射出用,使用第一射出缸14a,从第一射出口14b射出一次射出用或二次射出用的树脂,进而,作为三次射出用,使用第二射出缸14c,从第二射出口14d射出三次射出用的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并且,射出成形装置30中,通过图2所示的控制部16来执行:转台5的120°的往复旋转的移动控制(第一位置控制、第二位置控制);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第六模具11的锁模/开模时的向下模的接近/背离控制;以及第一射出装置12、第二射出装置13、第三射出装置14的射出控制(第一射出控制、第二射出控制)。另外,如图1所示,在转台5的周围,设置适度的间隔而配置有操作用的机器人。例如,第一机器人19与第二机器人20配置在转台5周围的相向的位置,进行各模具中的被处理体(成形体)的搬入/取出。接下来,对图3所示的射出成形体即灯1进行说明。灯1是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图1以及图2所示的射出成形装置30而成形的射出成形体,是通过两种以上的树脂而一体成形的树脂成形品。另外,灯1主要包含透镜(第二构件)3、包括中空结构的壳体(第一构件)2、以及设在内部的灯泡以及灯座等封入构件15。壳体2与透镜3包含互不相同的树脂,并通过后述的图12所示的一体化用树脂4而一体化。进而,如图3所示,在透镜3的外周部的与壳体2的接合部,成形有用于防止风切声或漏光等的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第三构件)17。另外,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既可遍布透镜3的整个外周部而形成,也可形成在外周部的一部分。进而,也可以下述方式而设,即,当将灯1安装至后视镜时,在后视镜的本体部与透镜3的接合部不会露出至外部。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在转台5上,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各自彼此相对于图1所示的旋转中心c以120°的间隔而配置。换言之,沿着转台5的旋转方向以120°间隔而配置。另一方面,以与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以及第三模具8的各个模具对应的方式,在转台5的上方,如图5(b)所示,分别配置有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沿着图4所示的射出成形的流程来说明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另外,在使用图4(a)、(b)的制造流程中,此处,设为从图4(a)所示的工序1开始来进行说明。但是,在实际的制造中,工序1当然是在工序12之后进行的工序。首先,对转台5进行往复旋转时停止的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是转台5沿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往复旋转(回转)而停止的位置,处于相对于转台5的旋转中心c成120°的角度的位置关系。例如,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如图1所示,在彼此相对于旋转中心c以120°的间隔而设定的a1部位、b1部位、c1部位的各部位,进行所期望的射出成形。而且,在转台5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旋转120°而停止的第二旋转位置,也在所述a1部位、b1部位、c1部位的各部位进行所期望的射出成形。首先,对转台5停止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当转台5停止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如图6(a)所示,第一模具6与第四模具9相向地配置,第二模具7与第五模具10相向地配置,第三模具8与第六模具11相向地配置。并且,如图4(a)的工序1所示,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a1、b1、c1的各个部位,各模具的上模即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移动而进行锁模(图6(a)的状态)。锁模后,在图4(a)的工序2中执行第一射出控制。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a1部位,利用第一模具6与第四模具9来使第一构件即壳体2成形(壳体成形)。所述工序2中的壳体2的射出是由第一射出装置12进行的一次射出。此时,从图2所示的第一射出装置12的射出缸12a的射出口12b射出用于使壳体2成形的树脂。图9以及图10表示了通过一次射出而成形的壳体2的结构,如图9所示,壳体2包括零件安装用的中空部2a。而且,在工序2中,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c1部位,利用第三模具8与第六模具11来使图8所示的第二构件即透镜3成形(透镜成形)。所述工序2中的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射出是由第三射出装置14进行的一次射出。此时,从第三射出装置14所包括的第一射出缸14a的第一射出口14b射出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树脂。图8表示了通过一次射出而成形的透镜3的结构。透镜3包含与壳体2不同的树脂。进而,在工序2中,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b1部位,利用第二模具7与第五模具10,进行使一次射出的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的、由第二射出装置13进行的二次射出。即,使已使壳体2成形的模具与已使透镜3成形的模具移动至同一射出位置(成形位置)后进行锁模,在此状态下进行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的二次射出。此时,从第二射出装置13所包括的第一射出缸13a的第一射出口13b射出用于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成形的一体化用树脂(参照图12)4。此时,向壳体2与透镜3的对接部射出一体化用树脂4。图11表示通过二次射出而一体化(二次成形)的成形体。即,图11所示的成形体是经由一体化用树脂4而使透镜3与壳体2一体化的结构体。另外,在射出成形装置30所进行的一连串动作中,在图4(a)所示的第一次工序1之后的工序2的b1部位,未经过前段的壳体成形以及透镜成形的工序,壳体2与透镜3尚未成形。因此,不进行用于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的、一体化用树脂4从第二射出装置13的射出。而且,在壳体2与透镜3的一体成形(二次成形)后,在图4(a)的工序3的b1部位进行三次射出(第一射出控制)。在所述三次射出(工序3)中,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成形。此处,从第二射出装置13所包括的第二射出缸13c的第二射出口13d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此时,如图3所示,沿着透镜3的外周部来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具体而言,以与透镜3与壳体2这两者接合且沿着透镜3的外周部的方式,而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由此,完成图3所示的灯(射出成形体)1的制造。另外,灯1是其构成构件即壳体2与透镜3由不同的树脂所成形的构件,因此至少通过两种以上的树脂来一体成形。灯1的制造完成后,如图4(a)的工序4所示,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a1、b1、c1的各个部位,使各模具的上模即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移动而进行开模(图6(b)的状态)。所述开模后,在图4(a)的工序5中,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a1部位,进行内部壳体组装。此处,通过图1所示的第一机器人19的操作,如图13所示,在壳体2的中空部2a配置作为封入构件15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带灯泡的灯座。接下来,使转台5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回转120°而停止在第二旋转位置(第一位置控制)。即,使转台5位于第二旋转位置。当转台5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如图6(c)所示,第一模具6与第六模具11相向地配置,第二模具7与第四模具9相向地配置,第三模具8与第五模具10相向地配置。在转台5的回转后,在图4(b)的工序6中,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a1部位,进行完成品取出。此处,通过图1所示的第一机器人19的操作,取出图3所示的作为完成品的灯1。在灯1的取出后,在图4(b)的工序7中,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a1、b1、c1的各个部位,各模具的上模即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移动而进行锁模(图7(a)的状态)。锁模后,在图4(b)的工序8中执行第二射出控制。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a1部位,利用第二模具7与第四模具9来使第一构件即壳体2成形(壳体成形)。所述工序8中的壳体2的射出是由第一射出装置12所进行的一次射出。此时,从第一射出装置12的射出缸12a的射出口12b射出用于使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壳体2成形的树脂。如图9所示,壳体2包括零件安装用的中空部2a。而且,在工序8中,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b1部位,利用第三模具8与第五模具10,使第二构件即图8所示的透镜3成形(透镜成形)。所述工序8中的透镜3的射出是由第二射出装置13进行的一次射出。此时,从第二射出装置13所包括的第一射出缸13a的第一射出口13b射出用于使透镜3成形的树脂。进而,在工序8中,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c1部位,利用第一模具6与第六模具11,进行使经一次射出的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的、由第三射出装置14进行的二次射出(二次成形)。此时,从第三射出装置14所包括的第一射出缸14a的第一射出口14b射出用于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成形的一体化用树脂(参照图12)4。具体而言,向壳体2与透镜3的对接部射出一体化用树脂4。图11所示的成形体是通过二次射出而一体化(二次成形)的成形体,是经由一体化用树脂4来使透镜3与壳体2一体化而成的结构物。而且,在壳体2与透镜3的一体成形(二次成形)后,在图4(b)的工序9的c1部位进行三次射出(第二射出控制)。所述三次射出(工序9)中,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成形。此处,从第三射出装置14所包括的第二射出缸14c的第二射出口14d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此时,如图3所示,沿着透镜3的外周部而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具体而言,以与透镜3和壳体2这两者接合且沿着透镜3的外周部的方式来射出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树脂。由此,完成图3所示的灯(射出成形体)1的制造。在灯1的制造完成后,如图4(b)的工序10所示,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a1、b1、c1的各个部位,使各模具的上模即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移动而进行开模(图7(b)的状态)。所述开模后,在图4(b)的工序11中,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a1部位,进行内部壳体组装。此处,通过图1所示的第一机器人19的操作,如图13所示,在壳体2的中空部2a配置作为封入构件15的带灯泡的灯座。接下来,使转台5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回转120°而停止(第二位置控制)。即,使转台5位于第一旋转位置。当转台5位于图7(c)所示的第一旋转位置时,第一模具6与第四模具9相向地配置,第二模具7与第五模具10相向地配置,第三模具8与第六模具11相向地配置。在转台5的回转后,在图4(a)的工序12中,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a1部位,进行完成品取出。此处,通过图1所示的第一机器人19的操作,取出图3所示的作为完成品的灯1。通过以上内容,结束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30中的转台5的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处的灯1的装配的一循环的动作说明。在实际的装配中,多次反复射出成形装置30所进行的所述一循环的动作而进行装配。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30以及射出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利用一个射出成形装置30,除了两个零件(本实施方式1中为壳体2与透镜3)的一体化成形以外,还能够紧接着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即,通过三个射出装置中的两个射出装置分别包括两个射出缸,从而能够在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成形后,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而无须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成形体。由此,能够缩短用于使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成形的射出成形的成形时间。进而,在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成形后,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射出成形而无须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成形体,因此能够提高射出成形装置30在灯形成时的射出成形的精度。例如,若在将两个构件予以接合(一体化成形)的二次射出后,利用另外的工序来进行应对构件的组装,则由于要将完成了二次射出的成形体从制造装置的模具中取出一次,因此会产生因组装设置时的间隙等造成的制品的偏差。但是,本实施方式1的射出成形装置30中,在使壳体2与透镜3一体化成形后,不进行所述模具的开模而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射出成形,因此能够提高射出成形的精度。而且,在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时,由于能够紧跟着进行用于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借助树脂射出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成形体,因此还能够消除中间库存。进而,除了壳体2与透镜3的一体化成形以外,还紧跟着进行用于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借助树脂射出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成形体,因此无须利用另外的工序来实施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能够削减作业者的人员、工时。由此,能够削减加工费。而且,在进行了壳体2与透镜3的一体化成形后,紧跟着进行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而无须从模具中取出成形体,因此也能够抑制因制品(射出成形体、树脂成形品)的组装造成的偏差,从而能够提高制品的品质。(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中,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在通过图2所示的射出成形装置而制造的射出成形体(树脂成形品)中,组装在其内部的封入构件的一个是导光构件(导光透镜)。对图14所示的射出成形体的一例即灯31的结构进行说明。灯31是由两种以上的树脂而成形的树脂成形品。灯31主要包含图15所示的:壳体(第一构件)32,包括收容部40;透镜(第二构件)33,覆盖壳体32;以及导光构件36等封入构件,被封入至内部。壳体32与透镜33包含互不相同的树脂,并通过接合用的树脂而接合。进而,在透镜33的外周部的与壳体32的接合部,成形有防止汽车行驶中的风切声或漏光等的密封构件(第三构件)34、35。另外,密封构件34、35既可遍布透镜33的整个外周部而形成,也可形成在外周部的一部分。进而,也可以下述方式而设,即,在将灯31安装于后视镜时,在后视镜的本体部与透镜33的接合部不会露出至外部。接下来,使用图15来说明灯31的内部结构。在灯31的内部,设有:引导光的导光构件36、介隔在壳体32与导光构件36之间的基板37、以及被固定于基板37的未图示的半导体发光元件(led:lightemittingdiode)。基板37是通过绝缘材料而成形为板形状,基板37的一部分被配置在收容部40之外。壳体32例如包含聚碳酸酯系树脂等非透光性树脂,且包括板部38、以及连续于板部38而设的支撑部39。支撑部39弯曲。在板部38设有收容部40。收容部40为凹部,在收容部40配置有基板37。沿着支撑部39的长度方向而设有两条肋部42、43。肋部42与肋部43彼此平行。肋部42、4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收容部40。肋部42、43从支撑部39的表面突出。导光构件36被配置在肋部42与肋部43之间。而且,导光构件36是将合成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成形为筒形状的构件,将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引导向透镜33。进而,导光构件36从基板37的表面朝规定方向突出,且弯曲地配置。在导光构件3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中的靠近基板37的端部设有框架41。框架41是遍布收容部40的内外而配置,在收容部40中,基板37被安装于框架41。图14所示的透镜33例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等透光性脂树,透镜33的外周缘接合于壳体32。进而,设有密封构件34、35,所述密封构件34、35在装配有未图示的镜装置的状态下,对透镜33与罩之间进行密封,这些密封构件34、35是由橡胶状弹性体成形为带状。密封构件34、35例如包含弹性体或聚碳酸酯系树脂等非透光性树脂。本实施方式2的灯31中,通过沿着透镜33的外周部来设置密封构件34、35,也能够防止汽车行驶中产生的风切声以及漏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对由控制部16同时进行模具(上模)的开模/锁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上模的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也可由控制部16以彼此独立地进行开模/锁模的方式予以控制。例如,在转台5的旋转位置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各位置时,也可由控制部16以分别独立地运行的方式来控制第四模具9、第五模具10以及第六模具11各自的锁模/开模的动作。而且,所述实施方式1中,对下述流程进行了说明,即,在内部壳体组装后,使转台5回转120°后进行射出成形体的完成品(灯1)从模具内的取出。但是,对于完成品从模具中的取出,也可在转台5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旋转位置的各个位置处的模具中在三次射出结束后(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17的成形后)进行开模之后立即进行,即,在与内部壳体组装的工序为同一工序中,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以及第二旋转位置的各位置进行完成品从模具中的取出。而且,所述实施方式1中,对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所成的角度以及第一模具6、第二模具7、第三模具8的配置间隔(相对于旋转中心c的角度)分别为1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角度并不限于120°,也可为120°以外的角度。而且,所述实施方式1中,对在射出成形装置30中,第二射出装置13与第三射出装置14分别包括两个射出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一射出装置12也可设有两个射出缸。符号的说明1:灯(射出成形体、树脂成形品)2:壳体(第一构件)2a:中空部3:透镜(第二构件)4:一体化用树脂5:转台6:第一模具7:第二模具8:第三模具9:第四模具10:第五模具11:第六模具12:第一射出装置12a:射出缸12b:射出口13:第二射出装置13a:第一射出缸13b:第一射出口13c:第二射出缸13d:第二射出口14:第三射出装置14a:第一射出缸14b:第一射出口14c:第二射出缸14d:第二射出口15:封入构件16:控制部17:风切声/漏光应对构件(第三构件)18:模腔19:第一机器人20:第二机器人30:射出成形装置31:灯(射出成形体、树脂成形品)32:壳体(第一构件)33:透镜(第二构件)34、35:密封构件(第三构件)36:导光构件37:基板38:板部39:支撑部40:收容部41:框架42、43:肋部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