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塑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9859发布日期:2021-04-23 12:4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塑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塑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早期的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是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3.根据中国专利号cn109895276a公开的一种橡胶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通过壳体、支撑腿、支撑板、顶板、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转轴、螺旋搅拌叶、固定板、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转轴和搅拌棒的相互配合,使得橡胶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混合更加均匀,通过第一螺旋叶和搅拌棒的相互配合,减少了搅拌死角,使得混合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橡胶的质量,但是搅拌后不易进行清洁。
4.根据中国专利号cn109895276a公开的一种用于解决橡胶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根据中国专利号cn109895276a公开的一种一种橡胶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通过壳体、支撑腿、支撑板、顶板、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转轴、螺旋搅拌叶、固定板、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转轴和搅拌棒的相互配合,使得橡胶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混合更加均匀,通过第一螺旋叶和搅拌棒的相互配合,减少了搅拌死角,使得混合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橡胶的质量,但是搅拌后不易进行清洁,排尽残余材料较为困难。
5.综上所述,搅拌后不易进行清洁,排尽残余材料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橡塑混合装置,解决了但是搅拌后不易进行清洁,排尽残余材料较为困难的问题。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塑混合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的正面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卸料装置的正面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卸料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装置的正面底部右侧设置有观察窗。
8.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阻止球,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位于阻止球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阻止块,所述搅拌罐的两侧内壁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外壳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底部贯穿搅拌罐,阻止球具有弹性能够进行收缩,便于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阻止块的顶部便于固定支撑。
9.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包括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锥形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锥形块的内壁与水平板之间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水平板的内部设置有刮除机构,所述锥形块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锥,固定槽便于装置的固定与密封,密封后不易在缝隙处流出材料,三角锥形状便于收集,处理便利。
10.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位于控制机构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内块,所述内块的顶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底部中间位置卡球,所述内块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主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连接杆使得内块两两连接便于一同移动,转轴的转动带动内块与推杆的运动,使其不易损伤,固定较为便利。
11.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内壁开设有带动槽,所述顶板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外接面,所述顶板的内腔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压力带动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弹力板。
12.优选的,所述刮除机构包括刮板,所述刮板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柔性块,所述刮板的内腔底部位于柔性块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柔性块的一侧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推块,刮板在侧板的支撑下进行运动,柔性块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在工作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推块可推动侧板进行刮除。
13.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的正面顶部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卸料板。
14.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15.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7.(一)、橡塑混合装置,设置了搅拌装置、卸料装置、卸料板,通过卸料装置对材料进行清洁,使得残留材料不易影响再次进行搅拌与出料,搅拌后便于进行清洁,易排尽残余材料,提高搅拌的效率,避免了材料随着设备工作振动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受到污染。
18.(二)、橡塑混合装置,设置了侧板,侧板具有弧形结构,使得侧板与推块紧密配合,便于进行运动,从而增大摩擦,可有效的对刮取进行控制,便于避免了卡死情况的发生确保进行全面的清除。
19.(三)、橡塑混合装置,通过刮板的刮取,使得清除快捷便利,柔性块具有柔韧性进一步的提高了侧板的运动,使其在运动时具有缓冲,便于回缩,侧板顶住刮板,从而控制刮板的刮取,使其在工作时,不会因材料粘住从而出现波动。
20.(四)、橡塑混合装置,设置了锥形块,锥形块顶部孔径大,底部孔径小,具有收集的作用,将各个位置的材料统一汇聚,可对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便于刮除结构的工作,通过光滑的内壁使得材料不易进行粘附。
21.(五)、橡塑混合装置,通过锥形块底部设置的三角锥,进一步提高收集的效果,固定槽便于装置的固定与密封,密封后不易在缝隙处流出材料,水平板使得引导收集的材料,保护滑动轨道,从而避免了影响材料的清理。
22.(六)、橡塑混合装置,设置了弹力板,弹力板具有弹性,同时连接了联动块,使得联
动块上豁口内部的外接面便于移动,通过带动槽使得顶板的移动便利。
23.(七)、橡塑混合装置,设置了推杆,推杆具有韧性,增加了自身的强度,使得推杆不易折断,推杆与内块紧密贴合,增大了接触面积,内块较为坚硬,不易损坏,连接后相互之间进行了保护。
24.(八)、橡塑混合装置,通过连接杆使得内块两两连接便于一同移动,转轴的转动带动内块与推杆的运动,使其不易损伤,固定较为便利,底板上设置了凸块,从而便于卡球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效果。
25.(九)、橡塑混合装置,通过阻止球具有弹性能够进行收缩,便于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阻止块的顶部便于固定支撑,从而避免了工作时出现影响搅拌的情况,使得搅拌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的刮除机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搅拌器;2、搅拌装置;21、外壳;22、工作槽;23、限位块;24、阻止球;25、辅助机构;251、主体;252、控制机构;2521、顶板;2522、带动槽;2523、外接面;2524、联动块;2525、弹力板;253、转轴;254、推杆;255、内块;256、底板;257、卡球;258、连接杆;26、搅拌罐;27、阻止块;3、观察窗;4、卸料装置;41、固定槽;42、锥形块;43、水平板;44、滑动轨道;45、刮除机构;451、刮板;452、柔性块;453、侧板;454、推块;46、三角锥;5、控制器;6、出料口;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橡塑混合装置,包括固定架7,固定架7的两侧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卸料装置4,卸料装置4的正面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出料口6,卸料装置4的正面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卸料装置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器1,搅拌装置2的正面底部右侧设置有观察窗3。
36.其中,搅拌装置2包括外壳21,外壳21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搅拌罐26,外壳21的两侧内壁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阻止球24,外壳21的两侧内壁位于阻止球2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阻止块27,搅拌罐26的两侧内壁设置有辅助机构25,辅助机构2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外壳2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工作槽22,工作槽22的底部贯穿搅拌
罐26。
37.其中,卸料装置4包括锥形块42,锥形块4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41,锥形块4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平板43,锥形块42的内壁与水平板43之间设置有滑动轨道44,水平板43的内部设置有刮除机构45,锥形块42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锥46。
38.使用时,在搅拌装置2内加入材料,按下控制键上的启动键,强度搅拌器1,搅拌器1开始搅拌,从观察窗观察搅拌情况,通过阻止球24具有弹性能够进行收缩,便于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阻止块27的顶部便于固定支撑,从而避免了工作时出现影响搅拌的情况,使得搅拌的更加充分,锥形块42顶部孔径大,底部孔径小,具有收集的作用,将各个位置的材料统一汇聚,可对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便于刮除结构45的工作,通过光滑的内壁使得材料不易进行粘附,锥形块42底部设置的三角锥46,进一步提高收集的效果,固定槽41便于装置的固定与密封,密封后不易在缝隙处流出材料,水平板43使得引导收集的材料,保护滑动轨道44,从而避免了影响材料的清理,设置了搅拌装置2、卸料装置4、卸料板,通过卸料装置4对材料进行清洁,使得残留材料不易影响再次进行搅拌与出料,搅拌后便于进行清洁,易排尽残余材料,提高搅拌的效率,避免了材料随着设备工作振动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受到污染。
39.实施例二:
40.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辅助机构25包括主体251,主体25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机构252,控制机构25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253,转轴253的外表面位于控制机构25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推杆254,推杆25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内块255,内块(255)的顶部与转轴253固定连接,推杆254的底部中间位置卡球257,内块255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8,主体25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56。
41.使用时,在搅拌装置2内加入材料,按下控制键上的启动键,强度搅拌器1,搅拌器1开始搅拌,从观察窗观察搅拌情况,通过阻止球24具有弹性能够进行收缩,便于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阻止块27的顶部便于固定支撑,从而避免了工作时出现影响搅拌的情况,使得搅拌的更加充分,锥形块42顶部孔径大,底部孔径小,具有收集的作用,将各个位置的材料统一汇聚,可对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便于刮除结构45的工作,通过光滑的内壁使得材料不易进行粘附,锥形块42底部设置的三角锥46,进一步提高收集的效果,固定槽41便于装置的固定与密封,密封后不易在缝隙处流出材料,水平板43使得引导收集的材料,保护滑动轨道44,从而避免了影响材料的清理,设置了搅拌装置2、卸料装置4、卸料板,通过卸料装置4对材料进行清洁,使得残留材料不易影响再次进行搅拌与出料,搅拌后便于进行清洁,易排尽残余材料,提高搅拌的效率,避免了材料随着设备工作振动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受到污染,推杆254具有韧性,增加了自身的强度,使得推杆254不易折断,推杆254与内块255紧密贴合,增大了接触面积,内块255较为坚硬,不易损坏,连接后相互之间进行了保护,连接杆258使得内块255两两连接便于一同移动,转轴253的转动带动内块与推杆的运动,使其不易损伤,固定较为便利,底板上设置了凸块,从而便于卡球257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效果。
42.实施例三:
43.如图1

6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控制机构252包括顶板2521,顶板2521的两侧内壁开设有带动槽2522,顶板252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
接有外接面2523,顶板2521的内腔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块2524,联动块2524压力带动槽252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弹力板2525。
44.其中,刮除机构45包括刮板451,刮板45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柔性块452,刮板451的内腔底部位于柔性块45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453,侧板453远离柔性块452的一侧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推块454。
45.使用时,在搅拌装置2内加入材料,按下控制键上的启动键,强度搅拌器1,搅拌器1开始搅拌,从观察窗观察搅拌情况,通过阻止球24具有弹性能够进行收缩,便于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阻止块27的顶部便于固定支撑,从而避免了工作时出现影响搅拌的情况,使得搅拌的更加充分,锥形块42顶部孔径大,底部孔径小,具有收集的作用,将各个位置的材料统一汇聚,可对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便于刮除结构45的工作,通过光滑的内壁使得材料不易进行粘附,锥形块42底部设置的三角锥46,进一步提高收集的效果,固定槽41便于装置的固定与密封,密封后不易在缝隙处流出材料,水平板43使得引导收集的材料,保护滑动轨道44,从而避免了影响材料的清理,设置了搅拌装置2、卸料装置4、卸料板,通过卸料装置4对材料进行清洁,使得残留材料不易影响再次进行搅拌与出料,搅拌后便于进行清洁,易排尽残余材料,提高搅拌的效率,避免了材料随着设备工作振动流出并滴落到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受到污染,推杆254具有韧性,增加了自身的强度,使得推杆254不易折断,推杆254与内块255紧密贴合,增大了接触面积,内块255较为坚硬,不易损坏,连接后相互之间进行了保护,连接杆258使得内块255两两连接便于一同移动,转轴253的转动带动内块与推杆的运动,使其不易损伤,固定较为便利,底板上设置了凸块,从而便于卡球257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效果,,侧板453具有弧形结构,使得侧板453与推块454紧密配合,便于进行运动,从而增大摩擦,可有效的对刮取进行控制,便于避免了卡死情况的发生确保进行全面的清除,通过刮板451的刮取,使得清除快捷便利,柔性块452具有柔韧性进一步的提高了侧板453的运动,使其在运动时具有缓冲,便于回缩,侧板453顶住刮板451,从而控制刮板451的刮取,使其在工作时,不会因材料粘住从而出现波动,弹力板2525具有弹性,同时连接了联动块2524,使得联动块2524上豁口内部的外接面2523便于移动,通过带动槽2522使得顶板2521的移动便利。
46.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