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7641发布日期:2021-03-30 19: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脱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鞋底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的制造需要用到注塑机,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但是现有的鞋底注塑机在使用时脱模困难,经常出现成品粘黏模具难以脱下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鞋底注塑机在使用时脱模困难,经常出现成品粘黏模具难以脱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所述左侧模具上方设置有左侧外接脱模软管,所述左侧外接脱模软管一端设置有主脱模气缸,所述左侧模具左侧下方一端设置有主液压杆,所述主液压杆一端设置有主液压控制器,所述左侧模具左侧一端设置有左侧注塑接口,所述右侧模具上方设置有右侧外接脱模软管,所述右侧外接脱模软管一端设置有副脱模气缸,所述右侧模具右侧下方一端设置有副液压杆,所述副液压杆一端设置有副液压控制器,所述右侧模具右侧一端设置有右侧注塑接口,所述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之间上方设置有上密封条,所述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之间下方设置有下密封条。

进一步的,左侧模具上方内部开设有左侧脱模气道,所述右侧模具上方内部开设有右侧脱模气道,所述左侧脱模气道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外接脱模软管,所述右侧脱模气道贯通连接所述右侧外接脱模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脱模气道能够同时对内部成品进行同时喷射脱模,脱模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模具下方内部开设有左侧注塑孔道,所述右侧模具下方内部开设有右侧注塑孔道,所述左侧注塑孔道贯穿连接所述左侧注塑接口,所述右侧注塑孔道贯穿连接所述右侧注塑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注塑孔道同时进行注塑,注塑速度快,且成型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模具和右侧模具之间均设置有注塑模型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空腔方便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模具下方固定连接左侧滑轮杆,所述左侧滑轮杆下方活动连接左侧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侧滑轮方便左侧模具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模具下方固定连接右侧滑轮杆,所述右侧滑轮杆下方活动连接右侧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右侧液压杆方便右侧模具的移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鞋底注塑机在使用时脱模困难,经常出现成品粘黏模具难以脱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脱模气缸和副脱模气缸在脱模时向左侧外接脱模软管和右侧外接脱模软管内喷射高压气流,气流通过左侧脱模气道和右侧脱模气道冲入内部注塑模型空腔内对内部成品进行脱模,较传统人工脱模省时省力,且脱模效果好,不易粘黏,通过设置两组脱模气缸,在脱模时能够两边同时脱模,能够提升脱模速度,且能够更好保持成品的外形完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左侧模具;2、右侧模具;3、左侧外接脱模软管;4、主脱模气缸;5、主液压杆;6、主液压控制器;7、左侧注塑接口;8、右侧外接脱模软管;9、副脱模气缸;10、副液压杆;11、副液压控制器;12、右侧注塑接口;13、上密封条;14、下密封条;15、左侧脱模气道;16、右侧脱模气道;17、左侧注塑孔道;18、右侧注塑孔道;19、注塑模型空腔;20、左侧滑轮杆;21、左侧滑轮;22、右侧滑轮杆;23、右侧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注塑鞋鞋底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左侧模具1和右侧模具2,所述左侧模具1上方设置有左侧外接脱模软管3,所述左侧外接脱模软管3一端设置有主脱模气缸4,所述左侧模具1左侧下方一端设置有主液压杆5,所述主液压杆5一端设置有主液压控制器6,所述左侧模具1左侧一端设置有左侧注塑接口7,所述右侧模具2上方设置有右侧外接脱模软管8,所述右侧外接脱模软管8一端设置有副脱模气缸9,所述右侧模具2右侧下方一端设置有副液压杆10,所述副液压杆10一端设置有副液压控制器11,所述右侧模具2右侧一端设置有右侧注塑接口12,所述左侧模具1和右侧模具2之间上方设置有上密封条13,所述左侧模具1和右侧模具2之间下方设置有下密封条1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左侧模具1上方内部开设有左侧脱模气道15,所述右侧模具2上方内部开设有右侧脱模气道16,所述左侧脱模气道15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外接脱模软管3,所述右侧脱模气道16贯通连接所述右侧外接脱模软管8,所述左侧模具1下方内部开设有左侧注塑孔道17,所述右侧模具2下方内部开设有右侧注塑孔道18,所述左侧注塑孔道17贯穿连接所述左侧注塑接口7,所述右侧注塑孔道18贯穿连接所述右侧注塑接口12,所述左侧模具1和右侧模具2之间均设置有注塑模型空腔19,所述左侧模具1下方固定连接左侧滑轮杆20,所述左侧滑轮杆20下方活动连接左侧滑轮21,所述右侧模具2下方固定连接右侧滑轮杆22,所述右侧滑轮杆22下方活动连接右侧滑轮23。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主液压控制器6和副液压控制器11控制两侧主液压杆5和副液压杆10将左侧模具1和右侧模具2压合一体,通过在两端左侧注塑接口7和右侧注塑接口12上接入注塑原料,注塑原料通过内部左侧注塑孔道17和右侧注塑孔道18进入内部注塑模型空腔19内注塑成型,脱模时主脱模气缸4和副脱模气缸9在脱模时向左侧外接脱模软管3和右侧外接脱模软管8内喷射高压气流,气流通过左侧脱模气道15和右侧脱模气道16冲入内部注塑模型空腔19内对内部成品进行脱模,较传统人工脱模省时省力。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