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垫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8848发布日期:2021-09-29 01:3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垫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胶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垫模具。


背景技术:

2.塑胶垫是由橡胶和其它成分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机械密封件,塑胶垫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加工工艺,注塑模具是生产注胶制品的工具。注塑模具一般由几个零件组成,主要包括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3.成型零件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组合形成塑胶垫成型模腔。注塑时,成型零件被夹持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浇注入成型腔内,并在腔内冷却成型,然后上下模分开,将塑胶垫从模腔拿出,最后模具在闭合进入下一次注塑。
4.然而,注塑模具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塑胶具有粘着性,容易粘接在组成成型模腔的上下模上,不易实现上下模的分离,而且脱膜时容易出现表面损坏的现象,同时,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塑胶垫需要在模腔内冷却,其冷却时间往往过长,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设置多个注塑工位,来提高注塑的效率,但这种结构设计往往导致注塑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耗能量大,增加了其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胶垫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塑胶垫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上下模不易分离,分膜时塑胶垫表面易损坏和脱膜后塑胶垫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塑胶垫模具,包括模座、模台和模架;所述模座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模台,所述模台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模架;所述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模台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凹槽腔,所述凹槽腔内容置有下模;所述下模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固定安装有下模芯;
8.所述模架固定安装有多个驱动装置;多个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固定安装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横向固定安装有冷却板;所述模架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吹风机;所述模架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右端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扇。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固定孔;所述上模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与多个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和所述上模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下模和所述下模芯为一体成型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芯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锯齿形纹路;所述上模芯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锯齿形纹路;所述第一锯齿形纹路与所述第二锯齿形纹路相配合形成塑胶垫成型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固定安装有注胶管,所述注胶管依次穿过所述上模和所述上模芯,并与所述塑胶垫成型腔相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模台、所述模座和所述模架呈方形结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或伺服电机。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风管出风口设置有过滤网,导风口正对所述下模芯上端面。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板和所述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8~12mm。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垫模具,包括模座、模台和模架;所述模座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模台,所述模台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模架;通过设计模台,避免了模座与模架之间的直接接触,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避免了对模座表面的磨损,减轻设备运行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模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模台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凹槽腔,所述凹槽腔内容置有下模;所述下模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固定安装有下模芯;所述模架固定安装有多个驱动装置;多个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固定安装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横向固定安装有冷却板;所述模架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吹风机;所述模架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右端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扇。通过设计冷却板,有利于实现上模的快速冷却,加速模具的成型时间,避免上下模分模时对塑胶垫上表面造成损坏;多个驱动装置的设计,能够实现上下模的快速合模和分模操作,实现机械自动化注塑加工,同时设计有导风管和出风机,在上下模分膜后,加速塑胶垫的冷却时间,使其快速成型,节约时间,加快生产效率;过滤板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粉尘等细小杂物进入设备,粘连于塑胶垫表面,能够有效提高塑胶垫的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截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垫模具的合模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

模座;2

模台;3

模架;4

下模;5

下模芯;51

第一锯齿形纹路;6

驱动装置;7

上模;8

上模芯;81

第二锯齿形纹路; 9

导风管;10

吹风机;11

注胶管;12

冷却板;13

导向柱;14

过滤板;15

散热扇;16

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垫模具,包括模座1、模台2和模架3;模座1、模台2和模架3所采用的材质为铸铁,模座1上固定设置有模台2,模台2上固定安装有模架3;模座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模台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凹槽腔,凹槽腔内容置有下模4;下模4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固定安装有下模芯5;通过设计模台2,这种结构设计,能够降低模座1与模架3之间的接触,防止模座1表面由于受力不均出现磨损的现象,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铸铁普遍有减震、吸震的特点,耐磨性好,而且焊接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减震吸震,降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使其平稳的工作,提高模具合模的快速精确性。
24.模架3固定安装有多个驱动装置6;多个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有上模7;上模7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固定安装有上模芯8;上模芯8横向固定安装有冷却板12;模架3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导风管9,导风管9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吹风机10;模架3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右端面固定设置有散热扇15。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塑胶垫生产模具的工作环境,避免粉尘等细小杂物进入塑胶垫,对生产的塑胶垫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导风管9和吹风机10的设计,能够快速实现塑胶垫表面的冷却,提高塑胶垫的生产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机械设备启动时,驱动装置6内部的可伸缩件伸长,带动上模7和上模芯8向下移动,使导向柱13精确导入固定孔16内,实现上下模之间快速精确的合模,熔融塑料通过注胶管11注入塑胶垫成型腔,经过一段时间后,冷却片12通以电流,冷却片12为半导体冷却片,其开始运行,上模7通过空气和冷却片 12自身进行逆向热传递,降低了上模7的温度,从而提高塑胶垫上表面的成型速度,使熔融塑料快速冷却成型,驱动装置6启动,驱动装置6内部的可伸缩件缩短,带动上模7和上模芯8向上移动,实现上模7和下模4的分模操作,然后通过吹风机10和导风管9,实现对塑胶垫表面的快速冷却,缩短其在模腔内的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塑胶垫的无损伤快速脱膜。
26.优选地,下模4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固定孔16;上模7 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导向柱13;多个导向柱13与多个固定孔16一一对应。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上下模合模的精确性,同时避免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上下模之间产生位移偏差,导致生产的塑胶垫不符合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塑胶垫的生产质量。
27.优选地,上模7和上模芯8为一体成型结构;下模4和下模芯5 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有效快速对模具进行加工,简化加工步骤,同时,能够有效使上模芯8和上模7、下模芯5和下模4之间牢固固定,防止其脱离。
28.优选地,下模芯5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锯齿形纹路51;上模芯8 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锯齿形纹路81;第一锯齿形纹路51与第二锯齿形纹路81相配合形成塑胶垫成型腔。
29.优选地,上模7固定安装有注胶管11,注胶管11依次穿过上模 7和上模7芯,并与塑胶垫成型腔相连通。这种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塑胶垫的注塑成型。
30.优选地,模台2、模座1和模架3呈方形结构。方形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其平稳性,保
证模具的工作台能够平稳放置,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平稳性,防止上下模之间由于振动产生位移偏差,提高了塑胶垫注塑成型的质量。
31.优选地,驱动装置6为气缸或伺服电机。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上模7与下模4之间实现自动合模和分模,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加快生产效率。
32.优选地,导风管9出风口设置有过滤网,导风口正对下模芯5上端面,过滤板14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8~12mm。通过设计过滤网,避免粉尘等细小杂物的进入,防止导风管9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对塑胶垫表面造成污染,能够有效提高塑胶垫的质量。
33.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