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989发布日期:2021-09-25 12:2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架。


背景技术:

2.模具的应用涉及每项产品,如汽车、航天、日用品、等,只要是数量多的产品都会应用模具生产,而模架是模具不可分割的部分,模架是模具之半制成品,由各种不同的钢板配合零件组成,可以说是整套模具的骨架,传统上的模架虽然可以满足人们使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3.传统上模架无法根据不同尺寸的模具进行匹配安装,导致实用性比较单一,并且传统上的模架无法在模具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减震,从而降低了该模架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模架无法将模具的定模进行夹紧,导致工作过程中定模可能出现移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模具,在模具使用中减少震动同时确保模具夹紧,保证注塑生产质量。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模具架,包括:外壳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夹紧装置,所述外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导轮柱,所述导轮柱上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方两侧设置有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上端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顶座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两个所述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夹紧装置。
6.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安装于底座上表面,两个所述固定架以底座中线对称,所述固定架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杆一端,所述第一推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嵌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底座内。
7.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设置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滑块通过两个第一转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呈十字交叉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8.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嵌接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支撑板底端内,所述支撑板两端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有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有升降板,所述支撑板与升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以及升降板。
9.所述升降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稳定吸盘。
10.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于顶座下表面,所述连接板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杆一端,所述第二推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
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下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稳定吸盘,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位置相互对应,若干所述第一稳定吸盘与若干所述第二稳定吸盘位置相互对应。
11.所述减震组件内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外侧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于滑杆外侧,所述第三滑块竖直方向的边长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直径。
12.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两个滑动臂,两个所述滑动臂安装于侧壁顶端内侧,所述滑动臂上嵌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连接有第三推杆一端,所述第三推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输出端,所述第三气缸安装于顶座下表面。
13.所述第四滑块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有第一转动臂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臂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一侧安装有夹紧板。
14.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臂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有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安装于侧壁内侧,所述第三转动块位于滑动臂下方。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装置以及第二升降装置,从而一方面便于对模具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便于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模具的高度,便于工作生产,通过设置夹紧装置,从而便于对模具进一步进行固定,防止工作使用中出现脱落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夹紧装置,从而便于根据不同模具尺寸进行调整,增加了模具架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第一稳定吸盘以及第二稳定吸盘,从而防止模具直接与模具架接触,对模具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通过设置第一压缩弹簧以及减震组件,从而减少模具架在工作中产生的震动,减少模具的损耗,提高生产利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侧壁;3、顶座;4、固定架;5、第一气缸;6、第一推杆;7、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第一转轴;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二转轴;13、第二滑块;14、支撑板;15、第二滑槽;16、减震组件;1601、第三滑槽;1602、滑杆;1603、第二压缩弹簧;1604、第三滑块;17、第三支撑杆;18、连接块;19、升降板;20、第一压缩弹簧;21、第一横板;22、第一稳定吸盘;23、连接板;24、第二气缸;25、第二推杆;26、第二横板;27、第二稳定吸盘;28、第三气缸;29、滑动臂;30、第三推杆;31、第四滑块;32、第一转动块;33、第三转轴;34、第一转动臂;35、第三转动块;36、第四转轴;37、第二转动臂;38、第二转动块;39、夹紧板;40、导轮柱;4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注塑模具架,包括:外壳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夹紧装置,外壳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下方设置有导轮柱40,导轮柱40上连接有万向轮41,底座1上方两侧设置有侧壁2,两个侧壁2上端设置有顶座3,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顶座3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两个侧壁2内表面设置有夹紧装置。
21.通过设置导轮柱40,导轮柱40一端连接有底座1,导轮柱40另一端连接有万向轮41,从而导轮柱40将底座1与万向轮41连接,从而便于模具架的移动与更换,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装置以及第二升降装置,结合第一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装置,从而便于竖直方向对模具进行高度进行调整,同时对模具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夹紧装置,从而便于进一步固定模具,防止使用途中模具出线错位,影响注塑产品质量,结合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夹紧装置,便于针对不同模具尺寸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模具架的适用范围。
22.结合附图1所示,第一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4,两个固定架4安装于底座1上表面,两个固定架4以底座1中线对称,固定架4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杆6一端,第一推杆6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嵌接有第一滑槽8,第一滑槽8设置于底座1内,两个第一滑块7均设置有第一转轴9,两个第一滑块7通过两个第一转轴9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一端,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呈十字交叉连接,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两个第二滑块13嵌接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槽15设置于支撑板14底端内,支撑板14两端设置有减震组件16,减震组件16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7一端,第三支撑杆17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连接有升降板19,支撑板14与升降板19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20,第一压缩弹簧20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14以及升降板19,升降板19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横板21,第一横板21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稳定吸盘22,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连接板23,连接板23安装于顶座3下表面,连接板23安装有第二气缸24,第二气缸24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杆25一端,第二推杆2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板26,第二横板26下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稳定吸盘27,第一横板21与第二横板26位置相互对应,若干第一稳定吸盘22与若干第二稳定吸盘27位置相互对应。
23.通过设置固定架4,从而将第一气缸5与底座1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杆6一端,从而第一气缸5带动第一推杆6水平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推杆6,第一推杆6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嵌接有位于底板1内的第一滑槽8,从而第一气缸5带动第一滑块7于第一滑槽8内水平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滑块7,两个第一滑块7通过第一转轴9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10与第二支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12呈十字转动连接,第一气缸5带动第一滑块7水平移动时,当两个第一滑块7相向移动时,第一支撑杆10与第二支撑杆11之间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第一支撑杆10以及第二支撑杆11上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块13,两个第二滑块13嵌接有位于支撑板14底端内的第二滑槽15,第一支撑杆10与第二支撑杆11之间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时,带动第二滑块13相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4向上移动,当第一滑块7相背移动时,第一支撑杆10与第二支撑杆11之间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从而带动第二滑块13相背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4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气缸5配合第一推杆6、第一滑块7、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以及第二滑块13,从而实现第一气缸5带动支撑板14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压缩弹簧20,第一压缩弹簧20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板14以及升降板19,从而第一压缩弹簧20对升降板19起到减震
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减震组件16,减震组件16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7一端,第三支撑杆17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连接有升降板19,从而减震组件16进一步对升降板19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升降板19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横板21,第一横板21上表面均匀分布安装有第一稳定吸盘22,底座3通过连接板23连接有第二气缸24,第二气缸24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杆25一端,第二推杆2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板26,第二横板26下表面均匀分布安装有第二稳定吸盘27,通过第一稳定吸盘22以及第二稳定吸盘27,从而一方面对模具进行夹取固定,另一方面对模具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模具直接与模具架接触,造成的直接磨损,第一气缸5带动支撑板14上下移动,支撑板14上下移动带动升降板19上下移动,升降板19上下移动带动第一稳定吸盘22上下移动,第二气缸24带动第二推杆25上下移动,第二推杆25带动第二横板26上下移动,第二横板26带动第二稳定吸盘27上下移动,从而配合第一气缸5以及第二气缸24,实现模具的上下移动以及对模具起到固定作用,便于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模具的高度,同时根据不同模具尺寸进行调整,增加了模具架的适用范围。
24.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减震组件16内设置有第三滑槽1601,第三滑槽1601内设置有滑杆1602,滑杆1602上套有第三滑块1604,第三滑块1604外侧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1603,第三滑块1604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7,第二压缩弹簧1603套于滑杆1602外侧,第三滑块1604竖直方向的边长大于第二压缩弹簧1603的直径。
25.通过设置第三滑槽1601,第三滑槽1601内设置有滑杆1602,第三滑块1604设置于滑杆1602上,第三滑块1604外侧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1603,当发生震动时,第三支撑杆17将震动传递至第三滑块1604上,通过位于第三滑块1604外侧的第二压缩弹簧1603,从而对震动进行削减,通过设置第三滑块1604竖直方向的边长大于第二压缩弹簧1603的直径,从而避免在减震过程中,第二压缩弹簧1603脱落,确保减震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滑杆1602,从而对第三滑块1604进行限位,防止减震过程中第三滑块1604出现错位的情况,通过设置减震组件16,从而进一步对升降板19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26.结合附图1所示,夹紧装置包括:两个滑动臂29,两个滑动臂29安装于侧壁2顶端内侧,滑动臂29上嵌接有第四滑块31,第四滑块31连接有第三推杆20一端,第三推杆30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28输出端,第三气缸28安装于顶座3下表面,第四滑块31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块32,第一转动块32通过第三转轴33连接有第一转动臂34一端,第一转动臂34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38,第二转动块38一侧安装有夹紧板39,第二转动块38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37一端,第二转动臂37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36连接有第三转动块35,第三转动块35安装侧壁2内侧,第三转动块35位于滑动臂29下方。
27.通过设置第三气缸28,第三气缸28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推杆30一端,从而第三气缸28带动第三推杆30上下移动,第三推杆30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滑块31,从而第三气缸28带动第四滑块31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滑动臂29,滑动臂29嵌接有第四滑块31,从而第四滑块31上下移动时,滑动臂29对第四滑块3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四滑块31出现错位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一转动块32,第一转动块32通过第三转轴33连接有第一转动臂34一端,第一转动臂34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38,第二转动块38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37一端,第二转动臂37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36连接有第三转动块35,第三转动块35安装于侧壁2内侧,从而当第四滑块31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臂34向下移动,配合第二转动臂37以及第三转动块35,从而使第二转动块38水平向内移动,第二转动块38一侧安装有夹紧板39,从而第二转动
块38水平向内移动带动夹紧板39水平向内移动,通过设置有两个滑动臂29,从而存在两个夹紧板39,通过两个夹紧板39均向内移动,从而对模具进行夹紧固定,防止模具使用中脱落,影响注塑成品质量,当第四滑动块31向上移动时,带动夹紧板39水平向外移动,从而便于对模具进行更换,同时便于根据不同模具尺寸进行调整,增加了模具架的适用范围。
28.工作原理:工作前,通过设置万向轮41,从而便于将模具架移动至工作地点,启动第一气缸5以及第二气缸24,第一气缸5带动第一滑块7相背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4向下移动,支撑板1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19向下移动,升降板19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稳定吸盘22向下移动,第二气缸24带动第二横板26向上移动,第二横板26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稳定吸盘27向上移动,随后将模具放置于第一稳定吸盘22与第二稳定吸盘27之间,再次启动第一气缸5以及第二气缸24,第一气缸5带动第一滑块7相向移动,带动支撑板14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1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稳定吸盘22向上移动,第二气缸24带动第二横板2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稳定吸盘27向下移动,通过第一稳定吸盘22向上移动配合第二稳定吸盘27向下移动,从而对模具进行固定,同时配合第一气缸5与第二气缸24,从而对模具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模具位置,同时第一稳定吸盘22与第二稳定吸盘27的设置防止模具直接与模具架接触,从而对模具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随后启动第三气缸28,带动第四滑块3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夹紧板39水平向内移动,两个夹紧板39相互配合从而对模具进行夹紧,进一步固定模具,防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保证注塑成品的产品质量,通过设置减震组件16以及第一压缩弹簧20,从而便于对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少模具的损耗,从而提高生产利润。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