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瓶坯模具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3817发布日期:2021-05-11 17: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PET瓶坯模具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pet瓶坯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et瓶坯模具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在对pet瓶进行吹塑的时候对其冷却是产品成型的关键;现有技术中通过相嵌在模具内的冷却管加入冷却液进行冷却;由于pet吹塑成型时间较短,因此在冷却液未完全冷却模具的时候pet就已经成型,这样导致了冷却不充分;同时由于冷却管不能布满整哥模具,因此导致模具冷却不充分,影响吹塑成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冷却效果的pet瓶坯模具的冷却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上的两组模具、分别设于所述两组模具上的模具腔、设于所述一组模具腔上凹槽、设于所述另一组模具上的对接台、设于所述两组模具内的冷却装置及设于所述模具下的换液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模具内的冷却盒、设于所述冷却盒上的冷却腔、设于所述冷却盒上的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冷却盒内的蓄液腔、设于所述模具内壁的驱动腔、设于所述驱动腔内的驱动辊、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驱动弹簧、设于所述驱动腔内的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冷却盒内的冷却管、设于所述冷却管上的斜孔、设于所述模具后壁内的蓄液盒;所述冷却盒可移动的嵌在模具内,位于模具腔的侧边;所述冷却腔外形与模具腔移动,该冷却腔可与模具腔的后壁贴合;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冷却盒和模具内壁;所述蓄液腔设于所述冷却盒内壁靠左侧;所述驱动腔设于所述模具侧壁上;所述驱动辊可移动的嵌在驱动腔内;所述冷却管设有多个,设于所述冷却盒内,位于冷却腔斜上方;所述斜孔开设于所述冷却管上,该斜孔直对冷却腔的后壁上;所述蓄液盒分给上下两层,开设于所述模具的后壁内;所述驱动弹簧连接驱动辊和驱动腔内壁。

工作前,将冷却液充入蓄液盒内;吹塑前,先将两组模具进行合并,合并的时候凹槽和对接台相扣,实现了模具腔的合模;然后驱动辊带动驱动组件开始启动,使冷却盒在模具内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冷却液从蓄液腔进入到冷却腔内;进一步的冷却腔与模具腔背部贴合;开始进行吹塑时,由于冷却腔和模具腔背部贴合,因此吹塑的时候pet塑料实现了冷却;当吹塑完成后在换液装置的作用下,使完成冷却的冷却液与蓄液盒内的冷却液进行交换;通过凹槽和对接台的设置实现了模具腔的合模,提高了pet吹塑成型外观更加整洁,提高了成品的质量;通过冷却盒的设置实现了冷却腔与模具腔的分离和贴合,使得吹塑的时候对模具腔进行冷却;卸料的时候模具腔能恢复常温,防止模具腔表面温度不均匀影响了吹塑成型效果;通过冷却腔的设置能完全贴合模具腔,使冷却液能充分与模具腔接触,提高了模具冷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冷却管和斜孔的设置实现了冷却液能进入到冷却腔的时候能冲刷冷却腔的表面,使得冷却腔能率先冷却下来,提高了冷却的效率;通过蓄液腔的设置实现了冷却液在冷却盒内进行交换,保证了冷却液的温度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模具冷却的效果;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能使模具在进行吹塑的时候能对模具腔进行充分的冷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吹塑成型稳定性。

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第一齿条、设于所述冷却盒侧壁上的第二齿条、设于所述驱动腔内的齿轮、设于所述齿轮上的齿轮扭簧、设于所述冷却盒上进液管、设于所述进液管上的第一单项阀、设于所述进液管上的进液板、设于所述进液板上的进液弹簧、设于所述蓄液腔上的第二单项阀;所述第一齿条固设于所述驱动辊上;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冷却盒侧壁上,可移动的嵌在冷却盒侧壁上;所述齿轮可旋转的嵌在驱动腔内,可分别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所述齿轮扭簧连接齿轮和驱动腔底部;所述进液管一端设于所述蓄液盒的上层中,另一端位于蓄液腔内,且可移动与冷却盒相嵌;所述第一单项阀设于所述进液管一端,该第一单项阀指向蓄液腔内;所述进液板设于所述进液管一端,该进液板可移动的嵌在蓄液腔内;所述进液弹簧连接进液板和蓄液腔内壁上;所述第二单项阀设于所述蓄液腔侧壁上,连通冷却管。

当模具合模的时候,驱动辊带动第一齿条移动,同时带动齿轮的旋转;然后在齿轮的带动下驱动第二齿条移动,进一步的带动冷却盒向模具腔移动,直到与模具腔的后壁贴合;模具盒移动的时候,在进液板的作用使蓄液腔产生液压,将进液板一侧的冷却液从第一单项阀挤进冷却腔内;同时通过进液管使蓄液盒内的冷却进入到进液板另一侧进行保存;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设置能通过齿轮的带动使冷却盒的移动,使得冷却盒移动平稳,提高了冷却稳定性;通过齿轮扭簧的设置能使齿轮产生旋转的阻力,提高了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移动平稳;通过进液管和第二单项阀的设置能在冷却盒靠近模具腔的时候将蓄液盒内的冷却液补给到蓄液腔内,为下次冷却做准备;提高了冷却的稳定性;通过进液板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在蓄液腔内产生液压,从而使冷却液进入到冷却腔内,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对蓄液腔分为两个腔室,与补给进来的冷却液进行分离,提高了冷却液的储存的稳定性。

所述换液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模具侧边上的对流槽、设于所述对流槽内壁上的第三单项阀和第四单项阀、连通冷却盒和蓄液盒下层的卸流管、设于所述卸流管上的第五单项阀、设于所述模具侧壁内的气压腔、设于所述气压腔内的气压辊、设于所述气压腔内的气压组件;所述对流槽开设于所述模具的侧边上,位于蓄液盒的一侧;所述第三单项阀设于所述对流槽上,位于蓄液盒下层;该第三单项阀指向对流槽;所述第四单项阀设于所述对流槽上,位于蓄液盒上层;该第四单项阀指向蓄液盒上层;所述卸流管设于连通冷却盒与蓄液盒下层,且可移动的与冷却盒相嵌;所述第五单项阀设于所述卸流管上,指向蓄液盒下层;气压腔开设于所述模具侧壁内,位于驱动腔正下方;所述气压辊可移动的嵌在气压腔内,该气压辊位于驱动辊正下方。

当两块模具分离的时候,在气压组件的作用下,使冷却腔内的冷却液通过卸流管进入到蓄液盒下层内;同时在吹塑时,冷却盒靠近模具腔的时候,在气压组件的作用下使蓄液盒下层内的冷却液挤压进对流槽内,进行储存;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能通过气压组使在模具分开的时候使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取到蓄液盒下层内;在模具合并的时候使蓄液盒下层内的冷却液充进对流槽内,提高了冷却液交换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冷却液的质量,使冷却液持续保证冷却的最佳温度,进一步保证了冷却的效果;通过对流槽的设置实现了对冷却液的暂时保存,进一步的保证了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冷却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冷却效果。

所述气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气压辊上的棘齿条、设于所述气压腔侧壁上的旋转杆、设于所述旋转杆上的旋转扭簧、设于所述旋转杆一端的卡齿、设于所述旋转杆另一端的抵块、设于所述气压腔上的旋转柱、设于所述旋转柱上的扭簧、设于所述旋转柱上的棘齿轮、设于所述蓄液盒下层内的活塞板、设于所述活塞板上的活塞弹簧、设于所述蓄液盒下层内的联动件;所述棘齿条固设于所述气压辊上;所述旋转杆可翻转的嵌在气压腔的内壁;所述旋转扭簧连接旋转杆和气压腔的侧壁,该旋转扭簧位于旋转杆中点;所述卡齿设于所述旋转杆一端,可与棘齿轮相扣;所述抵块横截面为梯形,可与气压辊相抵,设于所述旋转杆另一端;所述旋转柱可旋转的嵌在气压腔内壁上;所述扭簧连接旋转柱和气压腔内壁;所述棘齿轮设于所述旋转柱上,可与棘齿条啮合;所述活塞板可移动的嵌在蓄液盒下层内;所述活塞弹簧连接活塞板和蓄液盒内壁。

当两块模具合并的时候,相互抵压气压辊,带动棘齿条移动;然后带动棘齿轮旋转;当气压辊移动的时候与抵块相抵,从而驱动旋转杆翻转,从而使卡齿与棘齿轮相卡;进一步的通过扭簧使旋转柱蓄力;此时由于气压辊移动的时候,在气压腔内产生气压驱动联动组件将蓄液盒下层内的冷却液挤压进对流槽内;通过棘齿条的设置能驱动棘齿轮旋转,当棘齿条复位的时候不会导致棘齿轮复位,使得联动件不会的驱动不会受到气压辊的影响;提高了联动件驱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换液的稳定性;通过旋转杆的设置能通过杠杆原理使卡齿与棘齿轮相扣,从而实现了对棘齿轮的限位,提高了联动件驱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所述联动件包括设于所述蓄液盒下层内壁上的第一伸缩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侧壁上的皮带轮、设于所述皮带轮上的同步带、设于同步带上的第一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内的第二伸缩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块上的第二连接块、设于所述气压腔内的定滑轮、连接第一伸缩块和旋转柱的连接绳、连接第二伸缩块和活塞板的连接杆、设于伸缩连接绳上的动滑轮;所述第一伸缩块可移动的嵌在蓄液盒下层内壁上;所述皮带轮可旋转的嵌在第一伸缩块的内壁上;伸缩同步带连接两个皮带轮,且可移动的嵌在第一伸缩块内壁上;伸缩第一连接块一端固设于蓄液盒下层内壁上,另一端固设于伸缩同步带上;所述第二伸缩块可移动的嵌在第一伸缩块内;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同步带和第二伸缩块外壁;所述定滑轮可旋转的嵌在气压腔内壁上;所述连接绳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缠绕在旋转柱上;所述连接杆连接第二伸缩块和活塞板;所述动滑轮设于所述连接绳上。

当模具合并的时候,旋转柱在棘齿条的联动下开始延长连接绳,使活塞板能在蓄液盒下层内移动,从而挤压冷却液进入到对流槽内;当模具分离的时候,气压辊和卡齿复位;旋转柱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开始拉紧连接绳;首先连接绳拉动第二伸缩块移动,同时第一连接块带动同步带开始移动;在第二连接块的带动下驱动第二伸缩块在第一伸缩块上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塞板移动,进一步的蓄液盒下层产生吸力,将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入蓄液盒的下层;通过第一伸缩块和第二伸缩块的设置能通过同步的带动进一步延长了第二伸缩块的移动移动形成,使得活塞板移动距离更远,从而保证了能完全将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入蓄液盒内,提高了换液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冷却液的质量;通过同步带的设置能保证第一伸缩块和第二伸缩块同步移动,防止打滑导致活塞板移动卡顿影响吸取冷却液;通过定滑轮的设置能减少连接绳与气压腔壁之间的摩擦性;通过动滑轮的设置能提高了连接绳的拉力,保证活塞板能稳定的移动,进一步保证吸取冷却液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通过冷却机构实现了同时对多个模具腔进行冷却,使得在吹塑成型的时候提高稳定性,进一步高了pet瓶坯模具吹塑的效率;通过换液装置实现了在冷却完成后,能及时对完成冷却作用的冷却液进行及时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模具对吹塑的效果;通过冷却腔的设置能在吹塑后对模具进行充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的效果;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平稳的使模具腔和冷却腔贴合,从而提高了冷却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沿c-c的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4沿a-a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4沿b-b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a处局部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7中b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pet瓶坯模具的冷却机构,包括主体1、模具2、模具腔21、凹槽3、对接台4、冷却装置5、换液装置7;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盒51、冷却腔52、复位弹簧53、蓄液腔54、驱动腔55、驱动辊56、驱动弹簧590、驱动组件6、冷却管57、斜孔58、蓄液盒59;所述模具2设有2组,可移动的嵌在主体1上;所述模具腔21设有多个,设于所述模具2上;所述凹槽3设于所述其中一组模具2上的模具腔21上;所述对接台4设于所述另一组模具2上的模具腔21上,该对接台4和凹槽3可对接;所述冷却装置5分别设于所述2组模具2内;所述换液装置7分别设于所述2组模具2内;所述冷却盒51可移动的嵌在模具2内,位于模具腔21的侧边;所述冷却腔52外形与模具腔21移动,该冷却腔52可与模具腔21的后壁贴合;所述复位弹簧53连接冷却盒51和模具2内壁;所述蓄液腔54设于所述冷却盒51内壁靠左侧;所述驱动腔55设于所述模具2侧壁上;所述驱动辊56可移动的嵌在驱动腔55内;所述冷却管57设有多个,设于所述冷却盒51内,位于冷却腔52斜上方;所述斜孔58开设于所述冷却管57上,该斜孔58直对冷却腔52的后壁上;所述蓄液盒59分给上下两层,开设于所述模具2的后壁内;所述驱动弹簧590连接驱动辊56和驱动腔55内壁;所述驱动组件6设于所述驱动腔55内。

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条61、第二齿条62、齿轮63、齿轮扭簧64、进液管65、第一单项阀66、进液板67、进液弹簧68、第二单项阀69;所述第一齿条61固设于所述驱动辊56上;所述第二齿条62设于所述冷却盒51侧壁上,可移动的嵌在冷却盒51侧壁上;所述齿轮63可旋转的嵌在驱动腔55内,可分别于第一齿条61和第二齿条62啮合;所述齿轮扭簧64连接齿轮63和驱动腔55底部;所述进液管65一端设于所述蓄液盒59的上层中,另一端位于蓄液腔54内,且可移动与冷却盒51相嵌;所述第一单项阀66设于所述进液管65一端,该第一单项阀66指向蓄液腔54内;所述进液板67设于所述进液管65一端,该进液板67可移动的嵌在蓄液腔54内;该进液板67位于第二单向阀69一侧设有单项阀;所述进液弹簧68连接进液板67和蓄液腔54内壁上;所述第二单项阀69设于所述蓄液腔54侧壁上,连通冷却管57。

如图7所示,所述换液装置7包括对流槽71、第三单项阀72、第四单项阀73、卸流管74、第五单项阀75、气压腔76、气压辊77、气压组件8;所述对流槽71开设于所述模具2的侧边上,位于蓄液盒59的一侧;所述第三单项阀72设于所述对流槽71上,位于蓄液盒59下层;该第三单项阀72指向对流槽71;所述第四单项阀74设于所述对流槽71上,位于蓄液盒59上层;该第四单项阀74指向蓄液盒59上层;所述卸流管74设于连通冷却盒51与蓄液盒59下层,且可移动的与冷却盒51相嵌;所述第五单项阀75设于所述卸流管74上,指向蓄液盒59下层;气压腔76开设于所述模具2侧壁内,位于驱动腔55正下方;所述气压辊77可移动的嵌在气压腔76内,该气压辊77位于驱动辊56正下方;所述气压组件8设于所述气压腔76内。

如图8所示,所述气压组件8包括棘齿条81、旋转杆82、旋转扭簧83、卡齿84、抵块85、旋转柱86、扭簧87、棘齿轮88、活塞板89、活塞弹簧890、联动件9;所述棘齿条81固设于所述气压辊77上;所述旋转杆82可翻转的嵌在气压腔76的内壁;所述旋转扭簧83连接旋转杆82和气压腔76的侧壁,该旋转扭簧83位于旋转杆82中点;所述卡齿84设于所述旋转杆82一端,可与棘齿轮88相扣;所述抵块85横截面为梯形,可与气压辊77相抵,设于所述旋转杆82另一端;所述旋转柱86可旋转的嵌在气压腔76内壁上;所述扭簧87连接旋转柱86和气压腔76内壁;所述棘齿轮88设于所述旋转柱86上,可与棘齿条81啮合;所述活塞板89可移动的嵌在蓄液盒59下层内;所述活塞弹簧890连接活塞板89和蓄液盒59内壁;所述联动件9设于所述蓄液盒59的下层内。

如图9所示,所述联动件9包括第一伸缩块91、皮带轮92、同步带93、第一连接块94、第二伸缩块95、第二连接块96、定滑轮97、连接绳98、连接杆99、动滑轮990;所述第一伸缩块91可移动的嵌在蓄液盒59下层内壁上;所述皮带轮92可旋转的嵌在第一伸缩块91的内壁上;伸缩同步带93连接两个皮带轮92,且可移动的嵌在第一伸缩块91内壁上;伸缩第一连接块94一端固设于蓄液盒59下层内壁上,另一端固设于伸缩同步带93上;所述第二伸缩块95可移动的嵌在第一伸缩块91内;所述第二连接块96连接同步带93和第二伸缩块95外壁;所述定滑轮97可旋转的嵌在气压腔76内壁上;所述连接绳98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91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98缠绕在旋转柱86上;所述连接杆99连接第二伸缩块95和活塞板89;所述动滑轮990设于所述连接绳98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工作前,将冷却液充入蓄液盒59内;吹塑前,先将两组模具2进行合并,合并的时候凹槽3和对接台4相扣,实现了模具腔21的合模;当模具2合模的时候,驱动辊56带动第一齿条61移动,同时带动齿轮63的旋转;然后在齿轮63的带动下驱动第二齿条62移动,进一步的带动冷却盒59向模具腔21移动,直到与模具腔21的后壁贴合;模具盒59移动的时候,在进液板67的作用使蓄液腔54产生液压,将进液板67一侧的冷却液从第一单项阀66挤进冷却腔52内;开始进行吹塑时,由于冷却腔52和模具腔21背部贴合,因此吹塑的时候pet塑料实现了冷却;同时通过进液管65使蓄液盒59内的冷却进入到进液板67另一侧进行保存;同时,当模具分离的时候,气压辊77和卡齿84复位;旋转柱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开始拉紧连接绳98;首先连接绳拉动第二伸缩块91移动,同时第一连接块94带动同步带93开始移动;在第二连接块96的带动下驱动第二伸缩块95在第一伸缩块91上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杆99带动活塞板移动,进一步的蓄液盒59下层产生吸力,将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入蓄液盒59的下层;两块模具2合并的时候,相互抵压气压辊77,带动棘齿条81移动;然后带动棘齿轮88旋转;当气压辊77移动的时候与抵块85相抵,从而驱动旋转杆82翻转,从而使卡齿84与棘齿轮88相卡;进一步的通过扭簧87使旋转柱86蓄力;此时由于气压辊77移动的时候,在气压腔76内产生气压驱动联动组件将蓄液盒59下层内的冷却液挤压进对流槽内;实现了冷却液的交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