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8544发布日期:2021-12-08 00:2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碳纤维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碳纤维(cf或者石墨纤维)是直径约为5

10微米的纤维,主要由碳原子组成。碳纤维通常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当用塑料树脂浸渍并加热烘干时,它形成碳纤维增强聚合物(通常称为碳纤维),该聚合物具有非常高的强度重量比,尽管有些脆,但是刚性很强。碳纤维还与石墨等其他材料复合,形成具有很高耐热性的增强碳

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多达数十种,其中热压罐工艺是应用较多、最为常见的一种成型方式。
3.现有的热压罐罐体内部空间无法调节,仅制备较小物体时,使得多余空间浪费,增加了能源损耗,同时,罐体内部的工作台多为一体成型的单面板,无法根据物体的尺寸调节台面的使用长度。
4.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密封效果好,方便根据物体尺寸调节使用空间,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可根据物体尺寸调节工作台使用长度。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包括:罐体、设备筒、门板、推拉盘以及推拉机构,所述罐体外表面右侧设置有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环板外表面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侧边块,所述第一侧边块表面开设有第一转孔,所述罐体内表面右侧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燕尾块,所述罐体外表面下侧设有两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表面右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右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左侧设有圆腔,所述连接杆右表面开设有第一方形槽,所述第一方形槽与圆腔相通,所述设备筒包括半圆板和工作台,所述门板包括第二环形板和密封板,所述推拉盘包括第一装配块和装配槽,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条形板和第二电动推杆。
7.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筒内部下侧设有半圆板,所述半圆板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梯形槽,所述第一梯形槽内部设有第一梯形板,所述第一梯形板上表面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连接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左表面开设有横腔,所述横腔内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表面设有横槽,所述横槽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组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二方形槽上方开设有第三方形槽,所述横板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组第一圆孔,所述横槽内部设有多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前后表面均开设有第四方形槽,所述第四方形槽内部开设有气孔,所述第一方形槽内部前侧设有方形滑块,所述方形滑块外表面包裹有多组第一密封环,所述方形滑块前侧连接有第一方形块,所述横板上方设有工
作板,所述工作板下表面与升降板连接,所述工作板下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固定在第一圆孔内部,所述工作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椭圆槽,所述椭圆槽开设至升降板内部,所述气孔与椭圆槽相通,所述椭圆槽内部上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部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端连接第二手拧板,所述椭圆槽内部下侧设有椭圆板,所述椭圆板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内螺纹管,所述螺柱下端伸入内螺纹管内部,所述椭圆板外表面包裹有多组第二密封环,所述椭圆板下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外管,所述外管内部设有内管,所述内管固定在椭圆槽底部,所述内管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8.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门板右表面外侧连接有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二圆环板右表面均匀开设有四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部设有圆杆,所述圆杆两端通过活动杆活动连接在矩形槽内部,所述圆杆内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内部右侧开设有方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方形孔右侧,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方形杆,所述第一方形杆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右端连接第二手拧板,所述第二手拧板右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矩形槽内部左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门板左表面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左表面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燕尾块。
9.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圆环板右表面前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向下开设有第五方形槽,所述连接孔上方开设有连接腔,所述连接孔内部向上开设有第六方形槽,所述第一方形槽与连接腔相通,所述连接腔内部设有第二方形杆,所述第二方形杆伸入第六方形槽内部,所述第二方形杆上端连接按压板,所述第二圆环板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下方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连接孔内部设有挂环,所述挂环表面连接有拉引绳,所述拉引绳左端设有拉引杆,所述拉引杆左端焊接有第二方形块。
10.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拉盘左侧表面均匀焊接有三组第一装配块,所述第一装配块内部设有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块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装配槽相通,所述插孔内设有插杆,所述推拉盘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外侧均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推拉盘外表面包裹有两组橡胶圈。
11.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条形板分三组均匀连接在罐体内部左侧,三组所述条形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右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右端焊接有第二装配块,所述第二装配块外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装配块伸入装配槽内部,所述条形板上表面前侧开设有第一条形滑槽,所述第一条形滑槽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滑槽,所述第二条形滑槽内部前侧设有橡胶挡板,所述第一条形滑槽内部设有第一条形滑板,所述第一条形滑板左右两端均连接侧边杆,所述侧边杆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所述第一条形滑板上表面设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上表面后侧设置有推拉板,所述防尘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梯形槽,所述第二梯形槽内部设有第二梯形板,所述第二梯形板下端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表面粘贴有海绵块,所述条形板上表面后侧开设有第三条形滑槽,所述第三条形滑槽内部向前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防尘板下表面后侧焊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前表面下侧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装配在固定槽内。
12.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重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承重板分别固定在两
组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前后两侧,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前侧的承重板表面。
13.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罐体外表面后侧设置有多组真空泵,多组所述真空泵均通过真空管连接至设备筒内部后侧,所述罐体外表面上侧设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连接增压泵,所述罐体外表面上侧设置有安全阀,所述罐体内部设有热电偶,所述真空泵和增压泵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后侧的承重板表面。
14.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拉盘右侧表面中间位置设有风扇。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因本发明添加了罐体、第一燕尾块、第二燕尾块、推拉机构、工作板以及工作台,该设计通过推拉盘移动实现罐体内部空间的调节,避免制备物体较小时罐体内部空间浪费,便于减少能源损耗,通过工作板装配在工作台内部,方便根据物体尺寸调节台面的使用长度,通过第一燕尾块与第二燕尾块配合,提高了罐体内部的密封效果,本发明密封效果好,方便根据物体尺寸调节使用空间,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可根据物体尺寸调节工作台使用长度。
16.罐体、设备筒、门板、推拉盘以及推拉机构,该设计通过推拉盘移动实现罐体内部空间的调节,避免制备物体较小时罐体内部空间浪费,便于减少能源损耗,通过工作板装配在工作台内部,方便根据物体尺寸调节台面的使用长度。
17.因本发明添加了第一燕尾块和第二燕尾块,该设计通过第一燕尾块和第二燕尾块配合连接,提高了罐体的密封效果,另添加了第一电动推杆和方形块,通过方形块实现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圆环板的连接,方便门板的关闭和开启,本发明密封效果好,方便根据物体尺寸调节使用空间,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可根据物体尺寸调节工作台使用长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的整体平面主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门板的平面主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第一电动推杆的平面主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门板的平面右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门板的平面左视图。
25.图7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罐体的平面右视图。
26.图8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设备筒的a部放大图。
27.图9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门板的b部放大图。
28.图10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门板的c部放大图。
29.图11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工作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工作板的平面右视图。
32.图14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工作板的d部放大图。
33.图15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工作板的e部放大图。
34.图16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罐体的左视图。
35.图17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推拉机构的平面左视图。
36.图18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推拉盘的f部放大图。
37.图19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推拉机构的g部放大图。
38.图20为本发明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中防尘板的平面后视图。
39.图中:1

罐体、10

第一圆环板、11

第一侧边块、111

第一转孔、12

第一燕尾块、13

第一贯穿孔、14

第一螺纹孔、15

第一支撑板、16

承重板、17

第一电动推杆、171

连接杆、172

圆腔、173

第一方形槽、2

设备筒、20

半圆板、21

第一梯形槽、22

第一梯形板、23

第二支撑板、24

工作台、241

横腔、25

横板、251

横槽、252

第二方形槽、253

第三方形槽、254

第一圆孔、255

第一弹簧、26

升降板、261

第四方形槽、262

气孔、263

方形滑块、264

第一密封环、265

第一方形块、266

工作板、267

第二圆孔、27

椭圆槽、271

固定板、272

轴承、273

螺柱、274

第一手拧板、275

内螺纹管、28

椭圆板、281

第二密封环、29

外管、291

内管、292

第二弹簧、3

门板、31

第二圆环板、311

矩形槽、312

活动杆、313

圆杆、314

第二螺纹孔、315

螺纹杆、3151

方形孔、3152

第一通孔、316

第一方形杆、317

连接板、318

第二手拧板、319

第二通孔、32

密封板、33

第二燕尾块、34

第三螺纹孔、4

连接孔、41

第五方形槽、42

第六方形槽、43

连接腔、44

第二方形杆、45

按压板、46

圆弧槽、461

收纳槽、47

挂环、471

拉引绳、48

拉引杆、49

第二方形块、5

推拉盘、51

第一装配块、52

装配槽、53

第一插孔、54

插杆、55

橡胶环、56

橡胶圈、6

推拉机构、60

条形板、61

凹槽、611

第三通孔、62

第二电动推杆、621

第二装配块、622

第二插孔、63

第一条形滑槽、631

第二条形滑槽、632

橡胶挡板、64

第一条形滑板、641

侧边杆、642

橡胶套、65

防尘板、651

第二梯形槽、652

推拉板、66

活动板、661

第二梯形板、662

海绵块、67

第三条形滑槽、671

固定槽、68

竖板、681

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

图2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军工产业碳纤维生产装置,包括:罐体1、设备筒2、门板3、推拉盘5以及推拉机构6,罐体1外表面右侧设置有第一圆环板10,第一圆环板10外表面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侧边块11,第一侧边块11表面开设有第一转孔111,罐体1内表面右侧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燕尾块12,罐体1外表面下侧设有两组第一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5上表面设有承重板16,承重板16上表面右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17,第一电动推杆17右端焊接有连接杆171,连接杆171内部左侧设有圆腔172,连接杆171右表面开设有第一方形槽173,第一方形槽173与圆腔172相通,设备筒2包括半圆板20和工作台24,门板3包括第二环形板和密封板32,推拉盘5包括第一装配块51和装配槽52,推拉机构6包括条形板60和第二电动推杆62。
42.设备筒2内部下侧设有半圆板20,半圆板20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梯形槽21,第一梯形槽21内部设有第一梯形板22,第一梯形板22上表面连接第二支撑板23,第二支撑板23上表面连接工作台24,工作台24左表面开设有横腔241,横腔241内部设有横板25,横板25上表面设有横槽251,横槽251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方形槽252,第二方形槽252上方开设有第三方形槽253,横板25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组第一圆孔254,横槽251内部设有升降板26,升降板26前后表面对称开设有多组第四方形槽261,第四方形槽261内部开设有气孔262,第一方形槽173内部前侧设有方形滑块263,方形滑块263外表面包裹有多组第一密封环264,方形滑块263前侧连接有第一方形块265,横板25上方设有工作板266,工作板266下表面与升降板26连接,工作板266下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组第二圆孔267,第二圆孔267内固定有第一弹簧255,第一弹簧255下端固定在第一圆孔254内部,工作板266上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椭圆槽27,椭圆槽27开设至升降板26内部,气孔262与椭圆槽27相通,椭圆槽27内部上侧设有固定板271,固定板27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轴承272,轴承272内部设有螺柱273,螺柱273上端连接第二手拧板318,椭圆槽27内部下侧设有椭圆板28,椭圆板28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内螺纹管275,螺柱273下端伸入内螺纹管275内部,椭圆板28外表面包裹有多组第二密封环281,椭圆板28下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外管29,外管29内部设有内管291,内管291固定在椭圆槽27底部,内管291内部设有第二弹簧292,第二弹簧292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方便根据模具尺寸移出适量的工作板266进行使用,通过外管29和内管291配合,避免椭圆板28移动过程中发生翻转。
43.门板3右表面外侧连接有第二圆环板31,第二圆环板31右表面均匀开设有四组矩形槽311,矩形槽311内部设有圆杆313,圆杆313两端通过活动杆312活动连接在矩形槽311内部,圆杆313内部设有第二螺纹孔314,第二螺纹孔314内部设有螺纹杆315,螺纹杆315内部右侧开设有方形孔3151和第一通孔3152,第一通孔3152位于方形孔3151右侧,第一通孔3152内设有第一方形杆316,第一方形杆316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板317,连接板317右端连接第二手拧板318,第二手拧板318右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319,矩形槽311内部左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34,门板3左表面设置有密封板32,密封板32左表面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燕尾块33,通过第二燕尾块33与第一燕尾块12配合连接,提高了罐体1内部的密封效果。
44.第二圆环板31右表面前侧开设有连接孔4,连接孔4内部向下开设有第五方形槽41,连接孔4上方开设有连接腔43,连接孔4内部向上开设有第六方形槽42,第一方形槽173与连接腔43相通,连接腔43内部设有第二方形杆44,第二方形杆44伸入第六方形槽42内部,第二方形杆44上端连接按压板45,第二圆环板31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圆弧槽46,圆弧槽46下方开设有收纳槽461,连接孔4内部设有挂环47,挂环47表面连接有拉引绳471,拉引绳471左端设有拉引杆48,拉引杆48左端焊接有第二方形块49,具体地,实现了第一电动推杆17与第二圆环板31的连接,方便带动第二圆环板31与第一圆环板10靠拢。
45.推拉盘5左侧表面均匀焊接有三组第一装配块51,第一装配块51内部设有装配槽52,第一装配块51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插孔53,第一插孔53与装配槽52相通,插孔内设有插杆54,推拉盘5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外侧均设置有橡胶环55,推拉盘5外表面包裹有两组橡胶圈56,具体地,通过橡胶环55和橡胶圈56提高推拉盘5的密封效果。
46.条形板60分三组均匀连接在罐体1内部左侧,三组条形板60上表面中间位置均开
设有凹槽61,凹槽61内部右侧开设有第三通孔611,凹槽61内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62,第二电动推杆62右端焊接有第二装配块621,第二装配块621外表面上侧开设有第二插孔622,第二装配块621伸入装配槽52内部,条形板60上表面前侧开设有第一条形滑槽63,第一条形滑槽63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条形滑槽631,第二条形滑槽631内部前侧设有橡胶挡板632,第一条形滑槽63内部设有第一条形滑板64,第一条形滑板64左右两端均连接侧边杆641,侧边杆641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642,第一条形滑板64上表面设有防尘板65,防尘板65上表面后侧设置有推拉板652,防尘板65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梯形槽651,第二梯形槽651内部设有第二梯形板661,第二梯形板661下端连接活动板66,活动板66下表面粘贴有海绵块662,条形板60上表面后侧开设有第三条形滑槽67,第三条形滑槽67内部向前开设有固定槽671,防尘板65下表面后侧焊接有竖板68,竖板68前表面下侧焊接有固定块681,固定块681装配在固定槽671内,具体地,通过三组条形板60方便三组第二电动推杆62均匀摆放,提高了对推拉盘5的推拉力度。
47.承重板16设置有两组,两组承重板16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一支撑板15上表面前后两侧,第一电动推杆17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5上表面前侧的承重板16表面,具体地,方便第一电动推杆17的摆放。
48.罐体1外表面后侧设置有多组真空泵,多组真空泵均通过真空管连接至设备筒2内部后侧,罐体1外表面上侧设有增压管,增压管连接增压泵,罐体1外表面上侧设置有安全阀,罐体1内部设有热电偶,真空泵和增压泵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5上表面后侧的承重板16表面,具体地,通过真空泵对模具抽真空,实现模具的成型,通过增压泵控制罐体1内部的气体压力,通过热电偶提高罐体1内部温度,通过安全阀检测罐体1内部压力,提高罐体1安全性。
49.推拉盘5右侧表面中间位置设有风扇,具体地,方便罐体1内部热量的流动。
50.请参阅图16

图2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在进行使用之前,首先通过推拉板652对条形板60上表面的防尘板65施加向后推动的作用力,此时第一条形滑板64通过侧边杆641在第一条形滑槽63内移动,使得固定块681通过固定槽671移动到第三条形滑槽67内,进而对推拉板652施加向上拉动的作用力,此时侧边杆641在第二条形滑槽631内转动,侧边杆641转动过程中带动防尘板65旋转,同时海绵块662与凹槽61分离,然后将第二电动推杆62伸缩端与第三通孔611对齐,使得第二电动推杆62放置在凹槽61内部,然后转动防尘板65,使得竖板68和固定块681移动到第三条形滑槽67内部,防尘板65转动带动海绵块662移动至凹槽61内部,海绵块662发生形变与第二电动推杆62表面接触,实现了对第二电动推杆62的夹持,然后将防尘板65向前拉动,因活动板66装配在凹槽61内部,此时第二梯形板661在第二梯形槽651内滑动,避免活动板66影响防尘板65移动,当侧边杆641与橡胶挡板632接触时,增大对防尘板65施加的拉力,橡胶套642与橡胶挡板632发生弹性形变,继而侧边杆641移动到第二条形滑槽631内部前侧,同时固定块681移动到固定槽671内部,实现了防尘板65的固定,紧接着开启第二电动推杆62,第二电动推杆62伸长使得第二装配块621移动装配槽52内部,此时将插杆54伸入第一插孔53与第二插孔622内部,使得第二装配块621固定在第一装配块51内部,实现了第二电动推杆62与推拉盘5的连接。
51.请参阅图1、图7以及图10

图14,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对工作台24施加向右拉动的作用力,第一梯形板22在第一梯形槽21内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
23和工作台24移动到设备筒2右侧,此时将预浸料按铺层要求铺放于模具上,并密封在真空袋中后放置在工作台24表面,当模具长度大于工作台24尺寸时,根据模具长度对横板25施加适当的作用力,使得横板25带动适量的工作板266从横腔241内移出,此时工作板266暴露,进而正向转动第一手拧板274,第一手拧板274带动螺柱273向内螺纹管275内伸入,螺柱273与内螺纹管275连接过程中,螺柱273与内螺纹管275之间距离逐渐缩短,进而螺柱273通过内螺纹管275牵引椭圆板28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弹簧292对椭圆板28施加向上推动的作用力,因椭圆板28外表面包裹有第二密封环281,椭圆板28在上移过程中,外界与椭圆槽27和气孔262内部形成一定压力差,在气压的作用下方形滑块263和第一方形块265向气孔262位置移动,此时第一方形块265与第二方形槽252分离,第一弹簧255对工作板266施加向上推动的作用力,使得工作板266与工作台24上表面平齐,从而方便模具水平摆放在工作台24和工作板266表面,同时工作板266通过横板25带动第一方形块265向上移动到第三方形槽253位置,此时反向转动第一手拧板274,椭圆板28向下移动,椭圆槽27内部气压推动第一方形块265移动到第三方形槽253内部,从而实现了升降板26的固定,避免升降板26晃动,进而将真空管与密封模具的真空袋连接,然后推动工作台24移动到罐体1内部,最后开启第二电动推杆62,第二电动推杆62推动推拉盘5在罐体1内部移动,使得推拉盘5与工作板266靠拢,实现了罐体1内部使用空间的调节,增快了罐体1内部的增压和升温速度,使得增压泵和热电偶的能源损耗降低。
52.请参阅图1

图4以及图6

图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紧接着关闭罐体1,首先开启第一电动推杆17,第一电动推杆17通过第一贯穿孔13伸出,使得连接杆171与第二圆环板31接近,此时将第二方形块49从收纳槽461内取出,进而将第二方形块49伸入第一方形槽173内部,然后推动拉引杆48,使得第二方形块49移动到圆腔172内部,通过拉引杆48将第二方形块49在圆腔172内转动,使得第二方形块49无法自动与第第一方形槽173对齐,挂环47通过第二方形杆44固定在连接孔4内部,实现了第一电动推杆17与第二圆环板31的连接,此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7缩短,第一电动推杆17通过拉引绳471拉动第二圆环板31与第一圆环板10靠拢,此时密封板32移动至罐体1内部,同时多组第二燕尾块33分别与多组第一燕尾块12配合连接,实现了罐体1的封闭,通过密封板32、第一燕尾块12以及第二燕尾块33提高了密封效果。
53.请参阅图3、图4、图5以及图7

图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紧接着将转动圆杆313,使得螺纹杆315与第二圆环板31垂直,进而对第二手拧板318施加推动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方形杆316移动到方形孔3151内部,实现了第二手拧板318的固定,然后转动第二手拧板318,使得螺纹杆315伸入第三螺纹孔34内,继而螺纹杆315通过第三螺纹孔34伸入第一螺纹孔14内部,实现了第一圆环板10和第二圆环板31的二次连接,提高了第一圆环板10和第二圆环板31的连接效果。
54.请参阅图3、图5、图9以及图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束使用后,将门板3打开,然后转动第二手拧板318,使得第二手拧板318与第三螺纹孔34分离,然后拉动第二手拧板318,使得第一方形杆316通过方形孔3151移动到第一通孔3152内部,进而通过第一方形杆316对第二手拧板318进行旋转,使得第二手拧板318与螺纹杆315平行,此时通过圆杆313对螺纹杆315进行翻转,使得螺纹杆315与门板3平齐,进而将第二手拧板318与螺纹杆315收纳在第二圆环板31内侧,避免罐体1不使用时螺纹杆315凸出,使得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容易
与螺纹杆315产生碰撞。
5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