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斜顶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7255发布日期:2021-11-10 09:2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小斜顶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小斜顶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注塑模具中,模具的开合方向称为纵向,与所述纵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横向,介于纵向与横向之间的方向称为斜向。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是由斜顶杆带动抽芯块,通过斜向向上顶出,将抽芯块从制品的倒扣结构中斜顶抽芯出来。
3.对于边缘设有内勾围框的边扣、且内部还设有多个近距倒扣的复杂倒扣制品,直接斜顶做出来,会导致产品与抽芯块的连接面拉白,造成产品与对手件安装错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小斜顶顶出机构,以解决现有抽芯方式会导致产品拉白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小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模具、顶出杆和斜顶,模具内竖直开设有顶出通道,顶出通道顶端的一侧内壁向外倾斜形成导向面,斜顶内滑动设置有顶出组件,顶出杆滑动连接在斜顶底部,顶出组件、斜顶和顶出通道内壁之间扣合形成注塑腔,斜顶在滑出顶出通道之前顶出组件沿顶出通道竖向滑动以支撑产品,斜顶滑出顶出通道外后,顶出组件随斜顶沿导向面滑动。
7.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8.顶出通道用于安装斜顶,注塑腔用于注塑形成产品,顶出杆用于将斜顶从顶出通道内斜顶抽芯出来,顶出杆与斜顶滑动连接以便给斜顶提供移动的空间。斜顶滑出顶出通道之前,顶出组件沿顶出通道的竖直部分竖向滑动,以此从底部支撑产品,从而带动产品竖直移动,将产品从顶出通道内顶出;斜顶滑出顶出通道后,顶出组件随斜顶一起沿导向面斜向滑动,顶出组件和斜顶则与产品分离,实现产品的脱模。
9.本方案利用顶出组件在产品滑出顶出通道之前从底部顶住产品,使其做竖向运动,而不跟随斜顶沿斜向顶出,使得产品先从顶出通道内竖向顶出,再与顶出组件和斜顶分离,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斜顶从顶出通道内斜顶抽芯出来,产品在随斜顶移动时已经与顶出通道分离,不会出现被拉白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10.进一步,顶出组件包括竖直部和倾斜部,竖直部位于倾斜部上方,竖直部用于与顶出通道的竖直部分滑动配合,倾斜部用于与导向面滑动配合。
11.有益效果:顶出组件的竖直部与顶出通道的竖直部分滑动配合时,顶出组件则沿顶出通道的竖直部竖向运动;顶出组件的倾斜部与导向面滑动配合时,顶出组件即可跟随斜顶斜向运动。
12.进一步,顶出组件包括顶出块,顶出块一侧设置有所述竖直部和倾斜部,顶出块上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销钉,销钉与斜顶固定连接。
13.有益效果:顶出块通过销钉与斜顶滑动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14.进一步,顶出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顶出块平行设置,销钉连接在两个顶出块之间,两个顶出块均与销钉滑动连接,销钉两端与斜顶固定连接。
15.有益效果:采用两个顶出块结构更稳定。
16.进一步,顶出块上开设有条形的滑孔,销钉滑动穿设在滑孔内。
17.有益效果:通过条形滑孔和销钉的配合给顶出块提供在斜顶内滑动的空间,结构简单。
18.进一步,导向面两侧的顶出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斜顶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19.有益效果: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能够使得斜顶稳定与导向面配合。
20.进一步,斜顶底部开设有横向的连接槽,顶出杆端部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滑动连接在连接槽内。
21.有益效果:通过连接块滑动连接在连接槽内使得顶出杆与斜顶滑动连接,结构简单。
22.进一步,连接槽底部内壁延伸出去形成凸块,顶出杆位于连接块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的容纳槽。
23.有益效果:相比单纯依靠连接块和连接槽的连接,通过凸块扣在容纳槽内能够提高顶出杆与斜顶的连接稳定性。
24.进一步,连接块的宽度等于连接槽的宽度,连接块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形成向外凸起的弧面。
25.有益效果:如此设置,连接块是依靠两个弧面的凸点与连接槽滑动连接的,接触面积小,滑动更顺畅,且弧面两端的距离小于其凸点之间的距离,即连接块两端与连接槽之间的间隙较大,方便将连接块放入连接槽内,安装方便。
26.进一步,顶出通道内壁设置有注塑槽,顶出块顶部和斜顶侧面均设置有配合槽,配合槽和注塑槽扣合形成所述注塑腔。
27.有益效果:此为注塑腔的形成方式,在顶出块上也开设配合槽,顶出块移动时才能推动产品移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斜顶和顶出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顶出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合模状态下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脱模时斜顶未滑出顶出通道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34.图7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脱模时斜顶完全滑出顶出通道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35.图8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顶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斜顶1、限位块2、模具3、顶出杆4、销钉5、竖直部6、顶出块7、倾斜部8、凸块9、连接块10、容纳槽11、限位槽12、配合槽13、连接槽14、滑孔15、注塑腔16、导向面17、弧面18、顶出通道19、注塑槽20。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所示,小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模具3、顶出杆4和斜顶1,结合图2

图4可知,斜顶1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竖直的顶出块7,两个顶出块7形状和大小相同,两个顶出块7平行设置。两个顶出块7上均横向开有条形的滑孔15,两个顶出块7之间连接有销钉5,销钉5滑动穿设在两个滑孔15内,销钉5两端均与斜顶1固定连接。
40.结合图5可知,模具3内竖直开有用于容纳斜顶1的顶出通道19,顶出通道19顶部内壁上开有注塑槽20,斜顶1左侧和顶出块7顶部均开有配合槽13,配合槽13和注塑槽20配合形成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腔16。
41.顶出通道19顶端的右侧内壁向外倾斜形成导向面17,斜顶1右侧倾斜形成与导向面17配合的斜面。顶出通道19位于导向面17两侧的内壁上均一体成型有限位块2,斜顶1侧壁上纵向开有倾斜的限位槽12,限位块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2内。两个顶出块7右端均形成有竖直部6和倾斜部8,竖直部6位于倾斜部8上方,竖直部6用于与顶出通道19竖直部6分的内壁滑动配合,倾斜部8用于与导向面17滑动配合。
42.顶出杆4滑动连接在斜顶1底部,具体的,斜顶1底部开有横向的连接槽14,顶出杆4端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11,从而使得顶出杆4端部形成连接块10,连接块10滑动连接在连接槽14内。连接槽14底部内壁延伸出去形成凸块9,凸块9滑动连接在容纳槽11内。
4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4.设备准备完成后合模,合模状态如图5所示:斜顶1位于顶出通道19内,斜顶1和顶出块7上的配合槽13与顶出通道19上的注塑槽20扣合形成注塑腔16,往注塑腔16内注塑形成产品,产品达标后进行脱模。
45.脱模时,顶出杆4驱动斜顶1和顶出块7向上移动,由于斜顶1通过限位块2和限位槽12与导向面17滑动连接,故斜顶1能够沿着导向面17做斜向上的运动;而合模状态下销钉5位于滑孔15的左端(参考图5),而顶出块7的竖直部6与顶出通道19的竖直部6分滑动配合,故与斜顶1连接的销钉5在滑孔15内右移,而顶出块7则沿顶出通道19竖向移动,不会随斜顶1做斜向运动(参考图6)。由此利用顶出块7从底部顶住产品,使得产品竖向移动,从而将产品从顶出通道19内顶出。
46.待斜顶1完全从顶出通道19滑出时,此时销钉5滑动至滑孔15的右端,同时顶出块7的倾斜部8移动至导向面17低端,此时继续顶推斜顶1,斜顶1即可通过销钉5带动顶出块7一起沿导向面17做斜向上的运动(参考图7),从而使得斜顶1和顶出块7与产品脱离,由此实现产品的脱模。
47.本实施例通过在斜顶1内滑动设置顶出块7,利用顶出块7在斜顶1滑出顶出通道19之前顶住产品,使得产品只做竖向运动,而不跟随斜顶1斜向移动,从而将产品从顶出通道19内顶出;然后再使斜顶1和顶出块7一起斜向运动脱离产品,实现脱模。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斜顶1斜向顶出,使得产品受到竖向、横向多个方向的牵拉,导致产品拉白而言,本方案
不会造成产品拉白,保证了产品质量。
48.实施例二
4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块10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形成向外凸起的弧面18,连接块10的宽度等于连接槽14的宽度。
50.如此设置是利用两个弧面18的凸起部位与连接槽14滑动连接,有效的减少了连接块10和连接槽14的接触面积,滑动阻力更小。此外,如此设置,弧面18两端与连接槽14之间的间隙较大,能够更加方便的将连接块10放入连接槽14内,安装方便。
5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